臧克家改动《沁园春·雪》中一字,毛主席看后大声叫好:按你的改

笔杆先生


毛主席
毛主席

1957年1月14日,臧克家受邀与毛主席见面。

当车子驶入中南海,到达勤政殿门前后,臧克家对毛主席多了一层新的认知。殿内房间空旷,除了一副屏风和一个长沙发外,为没有别的摆设,十分简朴。

毛主席从东门走入,来到臧克家身旁后,自然地从烟盒中抽出一支香烟递了过去。

臧克家身体不好,不会抽烟,于是毛主席便笑着说道:“诗人不会吸烟?”说着便将香烟放入口中,点了起来。

在这场诗人与诗人的会面中,二人从诗经宋词谈到新诗文化,交谈甚欢。


臧克家
臧克家

而臧克家也在此后半生中一直围绕着毛主席的诗词生活和工作,从最开始的《词六首》到后来的《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再到最后的六十七首,每一首诗词的影子中,都包含了臧克家独特的建议和研究。

甚至就连臧克家本人也表示:“我有独具的条件,可以直接向作者请教”

而毛主席著名的《沁园春·雪》一词中,就有臧克家的建议在内。

但《沁园春》背后的故事不止这些,它甚至引发了一场重庆学术界的“战争”。



《沁园春·雪》的创作与发表经过

1935年10月19日,由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抵达陕北。

这年冬天到次年2月6日,陕北下了三次大雪。皑皑白雪将整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放眼望去,银装素裹。

7日晚上,毛主席住在白志民同志家里的窑洞中,烛光通明。

据有关同志回忆,那晚主席身披灰布棉军装,精神矍铄,毫无倦容。他时而在墙壁上悬挂的军用地图前凝神静思;时而俯首案头,批阅文电。



值班警卫员几次敲门进去送开水,剪烛花时,都能看到主席忙碌的身影。

夜深后,炊事员老周见主席房内灯光未灭,担心主席熬夜伤了身子,便用大米和小米蒸好了两碗米饭和几块干馍片当成夜宵,放在搪瓷盒饭里送了过去。

毛主席谢了老周的好意,但并未用餐,反而立于窗前,望着窗外皑皑景色,点燃了一支烟。

随后,他在将一张白麻纸铺在一张二尺见方的油漆斑驳的小炕桌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写下了《沁园春》咏雪词。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录毛主席《沁园春》咏雪词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录毛主席《沁园春》咏雪词

该词虽然写于1936年2月,但实际发布却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

1945年,毛主席来到重庆,与旧友柳亚子见面后,将此诗录赠与柳亚子,随后在1957年的《诗刊》上正式发布。

但由于此诗的初版手写稿在抗战年间已经丢失,所以后续版本略有出入也算正常。

据《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诗中“索句渝州叶正黄”一句所考究,其含义为:“柳亚子先生请毛主席作诗”或“毛主席应柳亚子先生请求,把《沁园春》录赠与他”。


柳亚子与毛主席在北平重逢
柳亚子与毛主席在北平重逢

在1980年廖辅叔撰写的《柳亚子先生言行小纪》一文中写道:

柳亚子向毛主席求诗是要完成亡友林庚白的遗愿,编写一本《民国诗选》。

起初林庚白原书的选诗是在民国十年着手,但因取材的局限性,柳亚子便将选择范围进行了扩大,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毛主席的《长征》。

柳亚子根据当时市面流传的版本,将《长征》抄写后寄于毛主席,请其对诗中内容进行校正,但没想到毛主席回信时反而还将《沁园春·雪》寄了过来。


毛主席手抄版《沁园春·雪》
毛主席手抄版《沁园春·雪》

廖辅叔的这段资料配合柳亚子的纸上回忆,显得更为真实。他在存放毛主席书信的纪念册背后附记写道:

“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行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

得到这首词后,柳亚子如获至宝,更是在同年10月与好友尹瘦石的书信中写道:

“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毛主席《沁园春》的正式发表时间,是在1945年11月11日由《新华日报》刊出后,于同年11月14日在《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上披露出来的。

该词一经问世,瞬间在全国引起大范围震动。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毛主席的文学造诣,更是因为这首词给了处在两条线路、两种前途斗争关键时刻的广大人民群众,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光明。

但这首词同样也带来了麻烦,带来了国民党人的愤怒和迂腐酸丁的嫉妒。


柳亚子《沁园春·雪》跋文
柳亚子《沁园春·雪》跋文

《沁园春》背后的风波

《沁园春》在发表之前,周恩来总理就曾阻止过对外发表,因为毛主席不愿意让人知道他能写旧体诗。

毛主席觉得旧体诗太重格律,有时会束缚人的思想,所以就算创作出来,也都是在自己的圈子内供人欣赏。

但是因为此词实在太过出色,所以当《新华日报》的主编吴祖光得知后,便有了对外公开的想法。

当时《新华日报》属国民党阵营,《新民报》属民营报纸,《沁园春》在这两个报纸上刊登后,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吴祖光
吴祖光

热爱毛主席的人民读过此文后,都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雄伟气魄和与敌对分子抗争到底的决心,大家争相传诵,热情高涨。

甚至就连一些在政治上受国民党反动派影响的人读过后,也对毛主席的诗词由衷地感到佩服。

有位思想守旧的老画家在读过后对毛主席高度称赞,说其有“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的气概。

可唯独国民党内部却认为发表《沁园春》是在唱衰国民党形势,于是国民党反动派便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发动了一场反《沁园春》的围剿。


国民党“御用”文人易君左的两首和词
国民党“御用”文人易君左的两首和词

他们在党内召集了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阴阳怪气,短短一个月之内便发表了数十篇和《沁园春》相关的词作。

可这种看上去来势汹汹的做派,实际上却都是不堪细读的低劣之作。

他们搬用毛主席的韵脚,填词牵强附会,立意装腔作势,卖弄风骚,实属丢人现眼。

面对反动派逆历史潮流的动作,毛主席得知后用八字概括:“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毛主席手稿
毛主席手稿

句中字数不多,但字字力重千钧,击碎了反动派无知愚昧的妄想。

毛主席对此虽然不在意,可性格固执倔强的柳亚子却受不了这个气。

蒋介石与柳亚子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他在主持“南社”文化团体时便有想要“刺杀”蒋介石的冲动。

《恭谒孙中山先生之灵堂有感》一诗的小注中也有类似感慨:

“1926年夏,余游广州,初见蒋贼,即决其必反,力劝恽代英募力士狙击之,为中国除大害。代英不从,卒酿1927南京上海之变。”


周总理、柳亚子、毛主席
周总理、柳亚子、毛主席

虽然此次“刺杀”未成,但柳亚子凭借手中一支“秃笔”,却丝毫没有想要放过蒋介石的意思。

他在《沁园春》的唱和中痛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将替国民党说话的易君左之流骂做“九尾妖娆”的狐狸精,着实是丝毫不留情面。

不过自古“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柳亚子逞了口舌之快,却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给盯上了。

12月29日,柳亚子夫妇在离开重庆前收到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邓大姐的来信,信中写道:“明晨你离渝周返沪,不克亲来送行,深为歉疚!”“兹奉上延安木刻窗花八幅,聊表欢送之意,并留纪念也,尚祈笑纳为盼!匆匆草行,祝你一路平安!”


周总理与邓大姐
周总理与邓大姐

1951年1月8日,在重庆风波的五年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面向全国公开发表。此时的柳亚子已经定居于上海,当他看到登在《文汇报附刊》的诗词后,心中略感不快。

原因便是与其同时发表的,还有一篇锡纶先生考证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文章,而其中更是将1945年重庆《大公报》上所流传的诗词定为原版。

但实际上这一版本的《沁园春》多是口口相传后的版本,其刊登的内容也在口述中包含有不少错字。

为避免以讹传讹,柳亚子觉得这个错误必须要改正,于是便提笔给锡纶先生寄去书信,介绍了《沁园春·雪》发表的详细过程。而像后世所传的“山舞银蛇,原驱腊象”,便是此中误传。


1945年12月8日《大公报》
1945年12月8日《大公报》

毛主席的“一字师”

1956年11月17日,北京下起了大雪。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于自己的书房内来回踱步,口中低声吟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他看着窗外的雪景,脑海中酝酿着一篇文章。

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还是在1945年的山城。

那时臧克家从远郊住处赶往市里,在来到中苏文化协会的举办地时,刚好看到了毛主席从一旁走过。他就站在人群中,和身边所有人一样,心情激动。


年轻时的臧克家
年轻时的臧克家

第二次见面时,是毛主席召开座谈会,邀请了居住在山城内20名左右的文学艺术家,地址就在张治中的公馆内。

会上,臧克家谈及国民党反动派过于顽固的事情,毛主席听到后哈哈一笑,豪迈说道:“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争取不到的事情!”

在此会议上,臧克家深深折服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雄伟气魄,并在回去后按捺着内心的激动,用“何嘉”的笔名写了一首名为《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颂诗,发表在了9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

之后,臧克家再遇毛主席,也只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没有机会能够接近,直到1957年1月14日那天,二人在诗歌的世界中终于有了新的交集。


臧克家《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
臧克家《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

而这一切,和臧克家于书房内构思的这篇文章分不开关系——人生第一篇毛泽东诗词赏析文章《雪天读毛主席的咏雪词》

该文全篇不足一千五百字,但却让臧克家进入了毛主席诗词研究的世界中。

当时,臧克家是《诗刊》的主编,而《诗刊》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全国性诗歌刊物。他想要将毛主席的诗歌刊登到《诗刊》中,以此作为诗词歌赋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

于是,《诗刊》杂志的一群人从各处找来毛主席8首诗歌,并让臧克家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主席能够改正传抄之误和允许《诗刊》发表。


《诗刊》创刊号
《诗刊》创刊号

1957年1月12日,在众人的期盼中,毛主席的回信寄到。

信上对臧克家等人进行了赞赏,并额外寄来了10首,共计18首诗歌。

毛主席说他写的是旧体诗,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更觉得自己的诗词诗味不多,缺乏特点。

当然,这只是毛主席的自谦罢了,主席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样非常高。从《诗刊》创刊号一经问世就被群众争相抢购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


毛主席1962年4月24日给臧克家先生的信
毛主席1962年4月24日给臧克家先生的信

而也就在此事发生的两天后,时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的袁水拍给臧克家打来了电话:“毛主席要召见我们,下午3点我坐车来接你”。

会上,毛主席与众人热情地讨论诗歌,并赞许了臧克家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沁园春》的文章。

毛主席的赞赏让臧克家心生澎湃,他也趁机问道:“词中‘原驰腊象’的‘腊’字怎么解释?”毛主席没有回答,只是和蔼地看着他,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

臧克家想了想,说道:“改成‘蜡’字比较好,可以与上面‘山舞银蛇’的‘银’字相对。”毛主席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毛主席给编辑部的回信
毛主席给编辑部的回信

也就从这时起,《沁园春·雪》一词中的“腊象”便改定为了“蜡象”。

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却使众人看到了毛主席伟大宽阔的胸怀。“文人相轻”这样的现象在毛主席包容与爱的心态下,根本不复存在。

而这也如臧克家在《毛泽东同志与诗》一文中所说的一样:

“我个人所以不避嫌疑对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完全是他伟大的胸怀和品格使我诗情激荡,觉得同在一个诗的世界里。”


毛主席正在看书
毛主席正在看书

结语

臧克家在《有人的》一诗中写道: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浏览 33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