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史】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在灵寿的光辉历程

原创 灵山寿水 柏坡山前

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在灵寿的光辉历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马东明

灵寿是一个抗大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除了我们熟知的抗大总校、抗大二分校及其附设中学、附属陆军中学在灵寿驻扎办学外,抗大七分校的前身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也曾在灵寿驻扎办学,成为了灵寿抗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革命历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重拾记忆、弘扬传承,为灵寿红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精神力量。

一、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的成立

1935年11月,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6月底至7月初,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7月5日,奉中革军委命令,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共1.3万余人。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抵达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结束长征。1937年1月,为积极培养抗日干部,红二方面军干部大队在甘肃西华池成立,李达任大队长,苏奇胜任政委;4月,移防同官县陈炉镇;5月,移防富平县庄里镇唐家河,并由原来的一个队扩编为三个队;6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红二方面军干部大队扩编为红二方面军教导团,彭绍辉任教导团长,苏启胜任政委,辖五个队。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9月2日,红二方面军在富平县庄里镇隆重举行抗日出征誓师大会,朱德、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周士第、甘泗淇、张宗逊、王震、陈伯钧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朱德总司令正式宣布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随即开赴抗日前线。同时,红二方面军教导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鉴于国民党对八路军人员编制的限制,为缩小目标,对外称“一二〇师特务营”。至此,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正式成立。

 

二、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移驻灵寿的经过

1937年9月3日,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随师部从富平县康家河出发,开赴抗日前线,9月底到达山西宁武、五寨一带。不久,教导团移防岢岚,一期排以上367名学员全部毕业;12月,移防兴县,举行了二期开学典礼;1938年1月,移防山西岚县;3月,移防陕西盘塘渡口,形势好转后,回师山西兴县;10月,二期340名学员在兴县毕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陕西延安桥儿沟召开。会议决定八路军三个师分别向冀南、冀中、冀鲁豫、山东挺进。

1938年12月15日,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从山西岚县出发,随师部进军冀中;1939年1月初,抵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城南庄,7日进驻灵寿陈庄,14日从陈庄出发挺进冀中,25日抵达冀中惠伯口与八路军冀中第三纵队会合。2月19日,为便于作战和转移笨重物品及伤病员,冀中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及卫生部、军区整训部队、津南自卫军等转移至晋察冀军区。24日,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在团长彭绍辉带领下,突破敌人重兵封锁的平汉铁路封锁线,经唐县、易县、完县等地,移驻灵寿陈庄山区进行教学,开始了第三期学员的教学工作。此时,恰逢抗大二分校由延安移驻灵寿陈庄一带,两校在陈庄驻地共同举行了联欢庆祝大会。这就是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移驻灵寿的大致经过。

三、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在灵寿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扩大人员编制。1939年4月,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由陈庄移防东岔头、大夫庄及行唐阎庄等地集训,并招收了冀中军区三纵队的战斗骨干、一二〇师所属二支队和津南自卫军各一个队的学员。遂在原来四个队基础上,扩编为了八个队。

二是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讲座,还专门设置了日语军事用语及战场喊话专题讲座。同时,各队普遍布置了“列宁室”,并加强文化、体育教育。期间,教导团的文化、体育活动十分活跃。

三是加强教学指导。教育科扩编为教育处,方复生任教育长。教育处辖五个股(室):军教股,股长黄荣忠;政教股,股长钟师统;队列股,股长王希甫;油印股,股长程千里;文教办公室,主任裔杨。团政治处完善调整,杨尚高任主任,梁仁芥、李贞(女)先后任总支书记。政治处下设三个股和一个特派员:组织股,颜槐生任股长,后李贞兼任;宣传股,黄忠学任股长,后许特夫接任;增设民运股,杨洗尘任股长;尚未设锄奸股,张文卿任特派员,负责锄奸工作。

四是新旧团长交接。1939年5月1日,教导团在阎庄举行大会,欢送彭绍辉团长返回晋西北,担任新组建的第三五八旅旅长;同时,欢迎原三五八旅代参谋长喻楚杰接任教导团团长。5月31日,喻楚杰团长率领三期学员篮球队参加了晋察冀边区“五卅”运动大会,与参会兄弟院校和部队进行了体育比赛。

五是参加陈庄歼灭战。1939年9月25日,集结灵寿城的日军第八混成旅及所属伪军1500余人,偷袭陈庄,陈庄战斗爆发。26日,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在喻楚杰团长指挥下,派学员、教员到七一六团见学,并投入战斗;同时,教导团第三队进驻西岔头以南阵地,阻击敌人东撤。期间,八路军一二〇师主力、晋察冀军区四分区五团及灵寿抗日军民,在贺龙师长、聂荣臻司令员、关向应政委和张宗逊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下,歼灭入侵陈庄的日伪军及敌增援部队1500余人,成为了八路军在河北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一场战斗,坚定了人民的抗战信心。

六是第三期学员毕业。1939年10月24日,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第三期学员教育总结大会召开,贺龙、甘泗淇、周士第出席大会并讲话,会后教导团第三期学员在灵寿毕业。毕业学员中,除第八队以外,全部结业分配到前线部队工作。首先,补充了第一和第二独立旅及津南自卫军等新改编部队;随后,补充了第七一五团、七一六团等主力团和师直各部队;同时,从中选留了一批骨干学员担任教导团教员,开展教学工作。

七是参加神南阻击战。1939年11月初,日寇进犯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司令员指挥杨成武部在黄土岭地区围歼日军。期间,驻完县、唐县之敌近千人,妄图奔袭驻神南地区的边区后方机关,除抗大二分校担任正面阻击任务外,八路军一二〇师参谋长周士第命令教导团指挥冀中三分区特务营、骑兵营和特务团第十一连,在北大悲西北顽强阻击敌人。此役,给进犯之敌以很大杀伤,教导团及配属部队伤亡达八十余人。

八是开展第四期招生和教学工作。1940年1月,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第四期学员在灵寿招生并开课。四期学员先期分为了五个队,其中:军事队、政治队、参训队、特科队学期六个月,测绘队学期一年。军事队,分为排级、连级两个教学级别;参训队,分为普通班和高级班,高级班中增设有兵团战术课;特科队,下设机枪区队、炮兵区队、骑兵区队。随着学员队伍的壮大和教学任务的拓展,后在原编制基础上扩建组编成了两个大队:第一大队,陈士南任大队长,盛振华任副大队长,穗欣任教导员,盛振华兼任军事主任教员,张一民任政治主任教员;第二大队,廖世明任副大队长,邱文山任教导员,华亚峰任军事主任教员,邓一真任政治主任教员。两个大队各辖三个学员队。此外,教导团还辖有两个直属队:参训队,林长云任队长,李玉成任指导员;特科队,尹保仁任队长,胡恢先任指导员。军事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在三期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爆破和兵团战术、特科专门课程等教学内容。全团约一千余人,成为了教导团成立以来学员人数最多的一期。

四、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离开灵寿

1939年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反动方针。12月,阎锡山集中六个军兵力,向晋西北抗日武装发起突袭,制造了流血的“晋西事变”,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初,中共中央除电令彭绍辉率三五八旅及一一五师留守部队反击阎锡山外,急电贺龙、关向应率一二〇师主力返回晋西北,打击阎锡山反动军阀,拱卫陕甘宁。1940年1月10日,贺龙率师直属队、特务团、七一五团返回晋西北,拱卫党中央。此时,教导团仍留驻灵寿一带坚持教学。11月,教学计划完成后,教导团率领全部学员,离开灵寿,翻过灵寿与平山的界山,抵达滹沱河沿岸,沿着滹沱河西进(即抗大总校挺进灵寿的线路),经平山、山西盂县等地,跨过同蒲路,渡过汾河,进驻娄烦,抵达晋西北待命;后在岚县、兴县一带开展反“扫荡”斗争。1941年3月,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第四期1114名学员在兴县毕业,分配至一线部队工作。从1937年1月红二方面军干部大队成立,到1941年3月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第四期全部毕业止,共培训连、排级以上军政干部3200余人,为加强晋绥、冀中和晋察冀抗日力量,巩固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党中央“各战略根据地应抽调一定数量的干部,加以深造,开办陆军中学,学习以两年半至三年为标准,开始时期以国文和自然科学为主,使工农分子知识化变为现实”的方针,1941年,经中共北方局和华北军区分会决定,由晋西北军区筹建抗大第七分校。6月29日,经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批准,以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组建了抗大第七分校,八路军一二〇师参谋长周士第兼任校长、徐文烈任政委、喻楚杰任副校长、方复生任训练部长、杨尚高任政治部主任,李亚民任军教科长、钟师统任政教科长、田傅于任队列科长。7月26日,抗大第七分校在山西兴县李家湾举行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期开学典礼,继承教导团的光荣传统,开始了新的光辉办学历程。

抗大精神,永放光辉。灵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红色文化、特别是抗大文化极度浓郁的地方。近年来,灵寿县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的深度和传承弘扬的力度,持续推进红色文化,特别是抗大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抗大精神,讲好抗大故事,筑牢文化自信,助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抗大总校、抗大二分校及其附设中学、附属陆军中学在灵寿办学历史的同时,不要忘了灵寿的另一个抗大办学历史,即抗大七分校的前身–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教导团在灵寿的办学历史。因为,这是历史走来的样子,我们有责任留住历史的痕迹。守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回首抗大历史,留住抗大记忆,传承抗大精神,是对历史、对先辈、对时代、对未来最好的致敬!对人民、特别是对祖国的未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浏览 7 次, 今日访问 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