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文艺.第1186期】
【尚善漫笔】

□ 尚善
2025年2月25日,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我约几位同学,决定骑电动车到南苇地同学家小聚。上午8点半从河顺出发,向东途径柳泉、西里、东里,向北经过可乐山、前庄、东马安就到了南苇地。在高同学家里,北苇地李同学也应邀前来,我们五位共聚一堂,谈天说地,共叙六十多年来的同学之情,其乐融融。

中午,高同学之儿子儿媳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饭后,我们同来的五人,商定从南苇地的东边山上,也就是从清凉山的南边登上清凉山,因为前几次都是从北苇地向东登上的清凉山,走的是盘山水泥路,相对好走。这条小路走在高低不平的山梁上,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甚是难行。况且我们又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腿脚不太方便,所以走一段就得休息一会儿,就这样走走停停,不过大家的欢声笑语不同程度地也带走了一些身心疲惫。

走到大约一半的路程,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像桃子形状的石头耸立在路边,底盘很小,看似揺摇欲坠,有一种风一吹就要倒了的感觉,美名其曰“风动石”。它到底在此存在了多少年,没人知晓,看来大自然的杰作无处不在。
到达山顶,举目眺望,风景这边独好!

回时从北苇地、黄家坡、付家沟、井上、上坡回来,一路风尘,感慨万千,乡间村野的过往和如今的现状时不时地在脑海中呈现:
远离了闹市的喧嚣,消散了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当双脚踏入乡间村野,一幅自然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山,巍峨耸立,似巨人般俯瞰大地,起伏的轮廓勾勒出雄浑的气势;石,姿态万千,或如蹲兽,或似飞鸟,每一处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岭,逶迤蜿蜒,如一条条青色的巨龙,在天地间舒展身躯;丘,绵延不绝,恰似大地微微的呼吸,轻柔而舒缓。待到春花烂漫时,草,翠绿欲滴,在风中轻轻摇曳,焕发着勃勃生机;花,吐露着迷人的馨香,引得蜂飞蝶舞,为乡野增添灵动;树,挺拔笔直,撑起一片绿荫,守护着这方土地;错落有致的房舍,是村民们温暖的港湾;曲折的乡间道路,延伸向不同的方向,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层层叠叠的田垄,书写着农耕文化的诗行;温柔的风轻拂过面庞,送来泥土的芬芳,世间万物,万千个性,在这里和谐共生!

曾几何时,乡间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与活力。清晨,鸡鸣犬吠打破了夜的寂寞,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正午,羊咩牛吽在田野里回荡,诉说着丰收的希望;傍晚,驴嘶马啸,为劳作归来的人伴奏着团聚之音。田野间,随处可见农夫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弯腰耕种,用汗水浇灌沃土;村子里男女老少相互串门,欢声笑语回荡在大街小巷。袅袅炊烟从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起,随风飘散,与熠熠艳阳一同装点着乡间的画卷!


然而,时光流转,如今的乡间早已换了模样,青年们为了生计与梦想奔赴繁华的都市,投身于各行各业;学子们为求知踏上了求学之路,前往四面八方的学府。只剩下老翁老妇留守故土,在冬日里晒着暖阳,在夏日星寻一处阴凉。偶尔能见到年轻的少妇抱着幼子,却难觅青壮劳力在农忙时节忙碌的身影。村庄随经过美化,景色秀丽,可学校却关上了大门,再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往日的繁华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曾经肥沃的田地渐渐荒芜,少有人耕种。尽管这里依旧天蓝如洗,空气清新宜人,却也难逃“空心村”的萧瑟命运,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心生感慨与惋惜!试问,时空能否穿越再回到从前?

2025年5月15日
-作者简介-

魏存生 笔名尚善,林州市河顺村人,高中文化,爱好记录生活点滴,几十年如一日,擅长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