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温村演剧的几点经验

作者:孙景鲁(曾用名孙晋鲁)1944年2月7日发表于新华日报(太行版)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二月七日

    下温村的老百姓在旧历正月初二晚间,出演了好几个剧:有民兵的《双送礼》和《讨论会》,村干部的《铺被子》,小学生的《小放牛》和妇救会的《夫妻争先》,这些戏都演的很好,老百姓很满意。特别是妇救会演的《夫妻争先》,全村老百姓叫好不绝,说是比剧团还演的好。帮助排演的文联同志也觉得这次演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

    这次演出对下温村的拥军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村长说:“初二上午开了个会,晚上又演了戏,第二天老百姓就自动把拥军的东西争先恐后的送到村公所来了”。同时,也给今后下温村的群众戏剧运动打下了基础。现在老百姓对自己演戏很感兴趣,而且充满了信心。

  从这次公演中,有几点经验是值得介绍的:

(一)、群众的文化娱乐必须组织群众自己动手排演,不能像一往一样单靠一些军队和机关剧团给群众演几个剧就满足了。希望驻各地的机关部队,今后应该负起这个责任,特别是艺术工作者,应该有计划的组织群众,帮助他们编剧、演剧、唱歌……

(二)、对于群众的能力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次下温村老百姓演剧,这是头一回,排练

不过十来天。起初,文联帮助排演的个别同志,对老百姓的能力估计不够,以为老百姓唱歌一定唱不好,动作表情一下不能符合要求,所以帮助的不够认真。待到演出后才十分高光,后悔当初不该马马虎虎,否则演出的效果还会更好些。

(三)、编剧应根据群众熟悉的事情。这次公演所以得到成功,剧本的适合也是一个原因。《双送礼》《补被子》是他们最熟悉的事情。特别是《夫妻争先》那个妇女劝自己的丈夫参军,下温村就有这样的事情,舞台上表演的与事实符合,群众便感觉有兴趣,教育意义也就更大。在演员方面也容易把握戏剧情感和人物的个性。其次,是群众需求新的短的话剧和歌剧。过去我们有点不正确的认识,总觉得群众喜欢旧的,不容易接受新的。这次公演的剧本都是新的创作,群众说:“这些新剧本编的很好”。唱歌,我们认为群众喜欢旧调,其实也不对,最受欢迎的《夫妻争先》便是新歌调。老百姓说:“这歌唱的真好听”。今后我们可以根据群众熟悉的事实,大胆的创作新的短的歌剧,词曲最好采用民歌形式。

(四)、要耐心的一步一步引导。此次下温村动员演员排练,开始他们害羞不敢干,领导采取逐步进攻的办法,先是说:“我们先排着,排不好就不演”,这样他们就愿意排了。妇女们在排演时有人说:“将来到外村去演吧”,妇女们就怕起来。但是领导同志说:“不,只在本村演”她们就安心了。当在本村演出成功后,她们都自愿到外村去公演。此外,当地驻军和机关对他们的帮助还是很重要。此次下温村公演,文联动员全体同志帮助。小学校演《小放牛》,徐懋庸同志还亲自帮他们吹横笛,演员们都亲切的围着他谈话,要求他指导批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五)、组织妇女演剧现在还只是开始。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选择正派人,和有威信的妇女干部,并且不要因为排演妨碍她们做家务,这才能得到群众的同情。此次下温村将妇女演员,一位是妇救会副主席,一位是妇救会组织部长,他们都是有威信的,他们在排剧时都是抽空,一点也不耽误家务,大家对她们的印象很好。

                                                  孙景鲁孙女 孙海云挖掘整理推文

(浏览 14 次, 今日访问 1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