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第58军由哪些部队组建而来,首任军长是谁,后来建制如何?

伏生的自留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组建、发展、演变而来的。

1937年12月5日,八路军第129师抽调769团第1、第5、第10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以及第769、第771、第772团的各一个骑兵排组成的骑兵连,并加派干部22名,组建东进抗日游击纵队,随后挺进冀南地区。

1938年4月,冀南军区成立,由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兼,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副司令员王宏坤,参谋长文建武,政治部主任邓永耀;辖第1至第5军分区;12月,东进纵队免兼冀南军区,重新组建了冀南军区领导机构,司令员兼政委宋任穷,副司令员王宏坤,参谋长文建武,政治部主任王光华。

1940年6月,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副司令员王宏坤,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1941年秋,冀南军区下辖:

骑兵团,团长曾玉良,政委况玉纯;

特务团,团长宁贤文、政委蒋洪均;

新编第4旅,旅长徐深吉,政委文建武,副旅长杜义德,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袁鸿化;下辖第771、第10、第11团。

新编第7旅,旅长易良品,政委钟汉华,副旅长邹国厚,参谋长雷绍康,政治部主任刘诗松;下辖第19、第20、第21团。

新编第8旅,旅长张维翰,政委肖永智,副旅长王近山,参谋长周光策,政治部主任王幼平;下辖第22、第23、第24团。

第1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政委刘大坤;下辖第26团。

第2军分区,司令员吴诚忠,政委王贵德;下辖第25团。

第3军分区,司令员高厚良,政委李定灼。

第4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委文建武。

第5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政委杨树根;下辖第27团。

第6军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夏祖盛。

1942年4月,新4旅与第4军分区遭敌合击;6月,冀南军区重建新4旅,下辖第771团、第20团和骑兵团;11月,新4旅番号撤销,旅机关与第4军分区机关合并,第771团划归第4军分区,第20团划归第1军分区,骑兵团仍归冀南军区直辖。

1943年10月,冀南军区直属八路军总部。

1944年5月初,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政委黄敬,副司令员王宏坤、杨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下辖第1至第11军分区及水东军分区。

1945年6月20日,为适应大反攻的需要,成立冀南指挥部,原冀南军区部队归其指挥;9月,冀南部队参加上党战役;10月,原冀南军区主力部队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11月,以冀南指挥部为主重新组建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参谋长陈明义;下辖:

独立第4旅,旅长孙仁道,政委杨树根,副旅长田厚义,参谋长王树棠,政治部主任李富尧;下辖第10、第11、第12团。

第1军分区即原冀鲁豫第7军分区,司令员白云,政委许梦侠;下辖第24、第36团。

第2军分区即原冀鲁豫第6军分区,司令员李定灼,政委赵一民;下辖特务团和恩县独立团。

第3军分区即原冀鲁豫第3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委李福祥;下辖第26团和独立第3团。

第4军分区由原冀鲁豫第2、第4军分区合编组成,司令员王蕴瑞,政委江明;下辖第33团。

第5军分区即原冀鲁豫第5军分区,司令员刘福胜,政委陈登昆;下辖独立团。

1946年8月,冀南军区部队参加陇海战役;9月上旬,参加定陶战役;11月中下旬,独立第4旅参加滑县战役。

1947年2月,第3军分区第26团、第1军分区第24团和第5军分区第2团合编组成独立第5旅,旅长范朝利,政委吴罡。

3月下旬至5月下旬,冀南军区部队参加豫北反攻作战。

1947年7月2日,为适应转入战略进攻的需要,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以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和3个独立团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

9月1日,第10纵队在河南省安阳地区正式编成,下辖第28、第29、第30旅,共1.9万余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第10纵队司令员,刘志坚任政委,孔庆德任副司令员,靖任秋任参谋长,张力之任政治部主任。

第28旅由原独立第4旅改称,旅长杨秀昆,政委杨树根;副旅长何济林,副政委汪洪清,政治部主任李富尧;下辖第82、第83、第84团。

第29旅由原独立第5旅改称,旅长李定灼,政委吴罡,参谋长王明坤;下辖第85、第86、第87团。

第30旅是由8月冀南军区部分部队合编组成的独立第6旅改称,旅长刘福胜,副政委贺亦然,参谋长刘始明;下辖第88、第89、第90团。

实事求是地说,第10纵队以新兵为主,战斗力并不强,陈再道的第2纵队算是这支部队的同胞哥哥。

10月14日,第10纵队南下中原作战,于11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会合。

12月6日,为牵制国民党军围攻大别山地区的兵力,开辟新解放区,第10纵队于河南省信阳以南、湖北省广水以北地区越过平汉铁路,向桐柏地区挺进。

1947年12月13日,第10纵队进至湖北省应山县浆溪店,纵队番号取消,改编为桐柏军区,军区领导机关即原10纵领导机关。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孔庆德,下辖:

第28旅;

第1军分区,司令员方正平,副政委刘福胜,下辖原第30旅88/90团。

第2军分区,司令员王海山,政委邓存伦;下辖原29旅87团、原30旅89团。

第3军分区,司令员张廷发,政委李定灼;下辖原第29旅85/86团。

随后,桐柏军区部队向指定地区展开,相继解放桐柏、枣阳、泌阳县、唐河县、新野等城,初步打开了开辟桐柏新解放区的局面。

1948年1月中旬,桐柏军区部队发起邓县战役,歼灭聚集在邓县城的国民党军11个保安团约7000人。

5月,桐柏军区归中原军区建制。

先后配合中原野战军主力进行宛西、宛东战役,并再次攻克邓县,使桐柏解放区日趋巩固。

7月,参加襄樊战役,并以一部兵力进入谷城、南漳、保康地区,开辟汉水南解放区。

9月,成立第4军分区。

此后,桐柏军区部队转至外线,先后配合江汉军区部队进行应城战役、平汉铁路破击战。

1948年12月下旬,桐柏军区部队为配合正在进行的淮海战役,并扩大解放区,发起樊城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200余人。

据统计,桐柏军区前后经历一年半的战斗历程,牵制敌军4到6个整编师,进行大小战斗几百次,歼敌约4万人。解放了桐柏区全境,建立了25个县级政权,并且解放和接管了襄樊、信阳、驻马店、老河口等城市。我军则由不到1.9万人发展到近4万人,主力被编为一个军,两个主力团被编入湖北军区。

1949年2月中旬,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桐柏军区及所属部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孔庆德(原桐柏军区副司令员)任军长,方正平(原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任政委,杨秀昆任副军长,张力之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西三任参谋长。部队编为第172、第173、第174师。

第172师由原第28旅改称,师长杨树根,政委李福尧,副师长张世盖,参谋长张东梅,政治部主任冯子华;下辖第514/515/516团。

第173师由原29旅改称,师长李定灼,政委吴罡,副师长赵北原,政治部主任王大华;下辖第517/518/519团。

第174师由原第30旅改称,师长何济林,政委贺亦然,副师长田心,参谋长刘始明,政治部主任浦通修;下辖第520/521/522团。

第58军成立后,即执行剿灭残匪、清除地方反动武装等任务,并配合江汉军区部队发起花(园)西战役。

3月上旬,河南军区成立,桐柏军区撤销。

1949年5月,第172师调归湖北军区建制,改称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第58军军部率第173、第174师拨归河南军区建制,在豫西地区剿匪。

9月,第58军军部与河南军区机关合并,第173/174师归河南军区直辖,第58军番号撤销。

【步兵第172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第28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2师,

该师前身是在1945年12月组建的冀南军区独立旅,后改称独立第4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8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28旅,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襄樊战役等;1949年6月172师改称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

1950年2月,独立第4师师部和四野工兵指挥所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

1951年3月,军委以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军委工兵司令部。

1955年8月,军委工兵司令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

以后经过数次体制编制调整,目前为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原下属几个团改为湖北大冶等县地方武装、矿山警察部队和工兵部队。

第28旅是58军的头号主力,据统计,桐柏军区先后歼敌近4万人,这个旅就占了近1/2。

旅长杨秀昆是重庆巫溪人,早年参加红军;第58军建军后,他升为副军长。

第58军被撤销番号后,杨秀坤改为第47军副军长。如果不出意外,他可以获得少将军衔。但是他和家属吵架,竟然开枪打了她五枪。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先是坐牢接着转业。

【步兵第173师】 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3分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3师,

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9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第3分区,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襄樊战役等。

1950年11月25日,第173师直属机关调归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关,173师司令部和广东江防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173师政治部和江防部队政治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173师的后勤部也并入中南海军后勤部,撤销了第173师番号。

1955年8月,中南军区海军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原属该师建制的第517、518团拨给南阳军分区领导,第519团拔归商丘军分区领导,不久均撤消。

【步兵第174师】 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1分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师,

该师前身是1947年2月成立的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第1分区,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

1950年7月下旬,第174师带着河南军区独立第15团,调归广西军区建制并兼宜山军分区,师部兼军分区机关;8月,广西原柳州军分区番号撤消,机关并入宜山军分区机关。

1952年12月,广西军区撤消第174师番号,

1958年7月,宜山军分区机关迁驻柳州,9月改称柳州军分区。以后曾与柳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柳州警备区合署办公。

1992年10月又合并了原柳州市军分区机关。

现在的广西军区柳州军分区和广西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机关都应有原174师的骨血延续。

首任军长孔庆德】开国中将,山东省曲阜市姚村镇保宁村人。

孔庆德自小家境贫寒,全家7口人全靠父亲扛活糊口,时值1927年底,北伐军陈调元部第46师攻占山东曲阜后,开始招兵买马。

为求生路,孔庆德前去报名参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6师138旅272团2营营部通信班,参军时尚不满16周岁。

陈调元:早年是北洋军阀的一员猛将,后来投靠了革命军,1944年去世后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总共只授了17个一级上将,比如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陈诚这些人,相当于新中国的元帅级别。

陈调元还有个孙女叫章含之(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主席的英文教师,章含之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乔冠华;章含之有个女儿叫洪晃,是陈凯歌的前妻。

1930年夏,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等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双方投入的兵力达110多万。

时为安徽省政府主席的陈调元命令第46师防守六安。

国民党第46师有3个正规旅,两个警备旅。第138旅旅长陈众孚为前线指挥,指挥部及第272团驻六安城,团长杨慕铭兼任城防司令;警备第2旅旅部亦在六安城内。

1930年12月,国民党第46师分3路向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主力集中地麻埠进犯。红1军集中主力,歼其3个多团,给敌以毁灭性打击。其残部退守六安、霍山城内,不敢复出。

退守六安城的第46师余部,在红军不断胜利和共产党对待敌军的正确政策的影响下,军心日益动摇。尤其是第138旅,几个月没有发饷,更引起士兵的强烈不满。

这时,中共派入该师工作并在第138旅第272团担任第2营营长的共产党员魏孟贤,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兵变。孔庆德积极参加了魏孟贤领导的这次起义。

1931年1月,魏孟贤与本营第6连连长、共产党员蔡凤玉一起,制订了起义计划,进行周密布置。随后联络第1营副营长李继武等进步军官,决定乘农历年关之际,发动士兵以闹饷为名举行武装起义。

2月15日(农历腊月廿八日),魏孟贤通知第1、第2营军官到南门紧急集合宣布起义。部队立即冒雪兵分两路:

一路由魏孟贤率第2营冲进和平巷小公馆第272团团部,刺死团长杨慕铭,捆绑了团副,然后又直扑潘家拐子第138旅旅部;

另一路由蔡凤玉、李继武带领,率第1营缴了第3营的械,捣毁了县政府,打开了监狱,然后又冲进警备第2旅旅部,干掉了旅长陈孝思,卫兵开枪还击,蔡凤玉腿部负伤。起义士兵用手榴弹炸死旅参谋长。

此时,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惊动了第138旅旅部,第2营还未赶到,旅部卫队就抢先占领要道进行抵抗。魏孟贤率领起义士兵猛冲上去,卫队溃散,被击伤的第138旅旅长陈众孚在贴身卫士的护卫下,夺门而逃。

第二天清晨,敌人援兵先头部队已接近六安。魏孟贤按原计划,立即把起义部队撤出六安城,直奔鄂豫皖苏区麻埠。在麻埠,起义部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师长肖方的热烈欢迎。

起义部队编入教导第2师,魏孟贤任师参谋长,李继武、蔡凤玉分别任第1团第1营和第3营营长。

1931年11月7日,红4军与红25军在黄安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孔庆德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10师30团3营8连连长,参加了黄安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第二、四次反“围剿”。

1932年10月,孔庆德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向西转移入川。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孔庆德回忆,当年一起投奔红军的共200多人,大多数在肃反和围剿中牺牲,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他一个人。

(左三为孔庆德)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孔庆德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385旅(旅长王宏坤)769(团长陈锡联)团1营营长,参加夜袭阳明堡和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

在抗战时期,孔将军最值得骄傲的,当属夜袭阳明堡。在孔庆德与陈锡联的合作下,把日军的24架飞机全部毁掉,极大地支援了正面战场。

1938年4月,孔庆德随徐向前等率领的路东纵队南下冀南,任第769团团长;同年秋,第769团返回太行,他被抽调加强冀豫支队,任第2团团长,后任第14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冀南区反“扫荡”。

百团大战中,孔庆德曾指挥第14团坚守阳泉狮脑山阵地6昼夜,掩护主力部队取得了正太路破击战的胜利。

1942年起,孔庆德任冀南军区第8旅副旅长兼第三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孔庆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4旅旅长,先后参加上党、邯郸、定陶、巨野、金乡、鱼台、豫北攻势、鲁西南等战役。

1949年2月,孔庆德任人民解放军第58军军长,同年5月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8军军长。

比起带兵打仗,孔庆德最厉害的其实是“打嘴仗”。

孔庆德在红军时期就以“能说善战”著称,他的口才比尖刀更犀利。

文革期间,有人抓出孔庆德,说他是保守派,孔庆德没有“束手就擒”,而是用自己的口才硬是将污蔑他的人怼的哑口无言。

孔庆德说:“何为保守派?当年我们跟随毛主席打蒋介石算不算造反?打日本人算不算?打美国佬算不算?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我们造反的时候你们还没出娘胎呢,现在我怎么就成了保守派了?

因此孔庆德被周恩来总理取了个外号叫“孔大炮”,赞其口才无人能及;被战士们称作“孔铁嘴”。

建国后,孔庆德将军一直不改作风,敢于直言,很多别人不敢说的,他看不惯就要痛痛快快的说出来,有一次,省委书记请孔庆德出席反腐倡廉会议,轮到他讲话时,说,既然你们让我讲,那我就实话实说,这个反腐倡廉,首先要从你们省委省政府开始。

1950年12月,孔庆德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后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其中1971~1975年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经中央军委批准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在一个军区担任副职超过20多年的并不多见,孔庆德在武汉军区担任副司令员27年,创造了一个军区任职时间最长记录。

晚年孔庆德
晚年孔庆德

2010年9月29日,孔庆德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作者:孔猛 选自公共号:息陬孔猛,如侵权请私信本人删除)

(浏览 20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