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下辖9个军,裁撤了8个,仅剩下1个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千岁军

梁十八聊历史

解放军第2野战军虽然兵力不如第4野战军多,掌管2野的司令员刘伯承元帅在建国后也没有担任过非常重要的职位,但是2野麾下却诞生了很多风云人物。

比如2野政委邓小平、2野第12军35师师长李德生、2野第11军政治部主任刘华清、2野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2野15军军长秦基伟,都曾担任过我国高级领导职务……

既然第2野战军各军、各兵团人才辈出,那么2野下辖的各个军,是不是都能有机会延续到最后呢?

其实还真不是。

自从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之后,就下辖9个军,分别是:杜义德领导的10军、曾绍山领导的11军、王近山领导的12军、周希汉领导的13军、李成芳领导的14军、秦基伟领导的15军、尹先炳领导的16军、王秉璋领导的17军、张国华领导的18军。

在上述9个军中,有的军早早地就被撤销了、有的军跨军种改隶成海空军、有的军多次撤销重组、有的军则成功延续到21世纪之后,总之差异非常大。

下面我从4个角度来说明2野下辖的9个军的最终走向。

第一:没挺过陆军“军”改编为陆军“集团军”

随着中原野战军改编重组为第2野战军,原来下辖的各个纵队也随之被改编为陆军“军”,这一建制一直延续到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期,当年陆军改革,原来单一兵种的“军”的建制被改革成了诸兵种合成的现代陆军“集团军”建制。

在这36年的时间里,并非所有陆军“军”都有机会成功转型为“集团军”,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作战需要,被中途取消了番号,其中2野就包括17军、18军被撤番,没能挺过1985年。

第17军经历过两次组建、两次撤销,合计存在的时间仅仅8年。

建国后的1950年2月22日,我军以2野为基础组建了西南军区,17军根据部署要求驻防贵州,其中17军军部兼贵州军区安顺军分区、17军49师兼兴仁军分区、17军50师兼镇远军分区、17军51师兼都均军分区。然而仅隔了3个月的时间,2野就并入了西南军区,并取消兵团和野战军机构;在这个背景下,17军番号于1952年3月17日正式撤销。

隔了16年时间,1968年8月26日经由武汉军区在湖北孝感重新组建17军,下辖3个师,其中驻扎在孝感的29师、驻扎在天门的50师、驻扎在襄樊的51师,但也仅仅存在5年时间,17军于1973年2月9日正式被撤销了番号,下辖各师多次改编。

第18军和17军同时撤销番号

1950年1月,18军奉命进军西藏,在打赢了昌都战役之后,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后来根据西藏驻防需要,我军决定以18军为基础组建西藏军区,于1952年2月10日正式成立,1个月后的3月17日,第18军番号正式撤销,和17军一样,成为2野最早撤销番号的陆军“军”。

第二:从陆军跨军种改编为海军或空军部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和空军刚刚组建,急需要大量部队,只能从陆军部队补充,2野的10军、11军、15军有幸成为跨军种转隶的陆军部队。

10军跨军种改编成了海军

10军下辖28师、29师、30师,一开始随2野入驻大西南,10军兼川南军区执行剿匪任务,后来在1951年2月,第10军与川南军区分开之后,编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10军29师调归第15军建制,62军的184师调归10军建制,到了1952年4月25日,第10军军部和第30师跨军种补充到海军部队,第28师和第184师补充到华北军区,10军番号正式撤销。

11军跨军种改编成了海军、空军

与第10军不同的是,11军经历了两次重建、三次撤番。一开始,11军下辖31师、32师、33师,同样随2野入驻大西南,兼川东军区执行剿匪任务,麾下的3个师都在当地成立了军分区,而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于1950年7月调往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11军番号第一次撤销。

撤番不到一年时间,1951年3月,已从四川移防河北廊坊的原11军第32师、33师,再加上第61军182师,又重新组建了11军,遗憾的是,重组后的11军存在的时间同样很短,于1952年10月,11军军部及直属队又调到浙江杭州,组建空5军,11军番号第二次取消,下辖的各师编入了其他陆军“军”。

过了17年时间,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我军于1969年11月重组了5个军,其中11军由昆明军区组建,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但到了1985年大裁军时期,11军成为当年被裁撤的11个军之一,第11军迎来第三次撤番。

15军跨军种改编成了空军,这个放在最后来说。

第三:延续到21世纪的“16军改”被撤销番号

从建国至今,陆军麾下的“军”经历过多次裁撤,但2野仍有相当一部分“军”能成功挺到“16军改”,以往所有的陆军集团军番号全部撤销,以新番号亮相,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中就包括12军、13军、14军、16军。

12军在1985年被改编成了12集团军,受南京军区管辖,“16军改”时,短暂地归属到东部战区陆军,最终成为东部战区71集团军的一部分;13军在1985年被改编成了13集团军,受成都军区管辖,“16军改”时,短暂地归属到西部战区陆军,最终成为西部战区77集团军的一部分;14军在1985年被改编成了14集团军,受成都军区管辖,“16军改”时,短暂地归属到南部战区陆军,最终成为南部战区75集团军的一部分;16军在1985年被改编成了16集团军,受沈阳军区管辖,“16军改”时,短暂地归属到北部战区陆军,最终成为北部战区78集团军的一部分。

第四:经过改组后唯一持续至今的跨军种部队

2野其他的军无论是中途撤销番号,还是到16军改之后融入到重新调整的新集团军,兵力配备基本都打乱了,但只有15军的结构始终没变,一直延续到今天。

15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一战成名,回国后于1961年跨军种转编为空军序列的空降兵军,同时又加入了由空军陆战第1旅改编而来的空降兵师,从此这两支陆空部队合编成了空降兵第15军,下辖的空降兵师继续沿用原陆军15军3个师的番号,转编为空降兵第43师、空降兵第44师、空降兵第45师。

尽管在“16军改”中,空降兵第15军及其下辖的3个师被撤销了番号,去除了数字编号,改为了空降兵军,但是兵力组成、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改变,不像12集团军、13集团军、14集团军、16集团军这4个集团军撤番号后,兵力与其他集团军部队合并组成了新的集团军。

已变身的空降兵军依然是“千岁军”,依然是我军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扮演五大战区总预备队的角色。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2野麾下的9个军,有8个军都遭到了裁撤,只有15军从陆军序列变成了空军序列的空降兵15军之后,基本没有再发生过大的变动,是目前我军唯一一个原封不动地延续至今的军。

(浏览 1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