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四九年三月上旬,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于一川任省委委员。随着豫南的解放,三月下旬中共确山地委成立(后改为信阳地委),于一川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到任伊始,摆在他面前的是建立政权、建设武装、清除土匪、支援前线、生产救灾、恢复经济、反霸减租和土地改革等多项工作。面对诸多繁杂的工作,他从容驾驭,放手让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对每一项工作,他都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使大家都心中有数。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落实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带有顷向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并注意总结。在对工作的指导上,他敢于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指示,也鼓励下属这样做。因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使信阳这个新区建立起新的革命秩序,各项工作得以蓬勃开展。省委对信阳地区的工作和于一川的意见很重视,认为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 一九五一年初,于一川奉调到云南工作,任中共云南省委秘书长,兼任云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负责领导土地改革工作。他通过对云南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入调查了解,提出:土地改革必须从云南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逐步前进,工作宁可做得慢些,也不能产生偏向和混乱。在他主持下,通过省委制定了一系列不同于内地的特殊土改政策: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平坝地区采用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对内地与边疆的缓冲地区和多民族杂居的山区采用比较温和的政策和方式,谨慎地进行土地改革,对边疆地区和仍保留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残余、阶级分化不明显的民族地区,实行和平协商土改或不进行土改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做法。按照这些政策,经过几年大量艰苦的工作,云南各个地区的土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扫除了封建所有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且加强了民族团结,稳定了边疆,巩固了国防。云南土改工作从实际出发的做法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和赞场。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在对云南土改总结报告的指示中指出云南“土地改革的效果是好的,所取得的经验也值得重视”,并转发有关省和自治区参考。
? 第一个五年计射期间,于一川先后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财委主任,主管全省经济工作。他根据云南地处亚热带地区有发展农业的独特的优越条件但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的现实,一方面着重抓粮食。 ????? 由于这两项工作抓得扎实,增产和储备,同时注重抓道路建设,解决“行路难”。为云南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一九五七年底,于一 川任云南省省长。当时“左” 的急躁冒进的思想已开始膨胀,但他还保持了比较冷静的头脑。在农业合作化和制订经济发展计划等方面仍然强调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一九五七年十二月的边疆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发展农村合作社要稳妥,应控制在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以内。他主持制订的一九五八年钢产量计划为三万吨,生铁十万吨。一九五八年二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全面大跃进”的口号,紧接着各级报纸越来越猛烈地批评“右倾保守思想”。于一川受到很大的压力,加之平时身体不好,于是他告病休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浮夺冒进迅速升温,一时间人民公社轰然而起,一 步登天,引起边疆很大的震动,“大跃进”后改订的一九五八年钢产量为十万吨,生铁为七十万吨。然而其后来的实际结果,却与之相差甚远,“大跃进”使云南的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 一九六O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一川坚决贯彻执行了这个方针。在一九六O年底召开的省委一届四次会议的报告中他提出,要坚决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从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瞎指挥风入手,以调整农村政策为重点,逐步开展各项经济调整工作。在其后几年时间里,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他主持的调整工作搞得比较扎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前后几十次的报告、讲话中他一再强调要“坚决克服‘左’的思想,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并对调整人民公社,调整工业、商业,调整边疆民族政策等各方面制定了许多适合当地情况,有利生产发展的具体政策和规定。经过调整把各级领导工作的重心由“大跃进”时期转向工业重新转到农业_上来,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趋于协调,农业投资比重增加,粮食产量回升,财政扭亏为盈,市场供应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边疆地区逐步稳定。
? 一九六二年八月,中共举行工作会议,于一川列席了会议。会上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此于一川感到困惑。全会结束以后他就和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找到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邓小平回答:按你们的具体情况办,主要抓生产。从北京回来后,于一川在十一月云南省委三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对待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正确对待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我省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单干风没有刮起来,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农村中从开展一次两条道路斗争入手通过这样一个政治运动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而应该以改善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发展生产为中心结合对农民进行正面的社会主义教育,达到巩固集体经济的目的”。
? 在云南工作的十几个年头,于一川更加成熟、稳重、干练。在复杂纷繁的经济工作中,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这是其突出的特点,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令人遗憾的是,他正是因此而受到打击。受到错误处理后,他虽身处逆境,但从来发过任何怨言,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高风亮节。
? 一九六六年,于一川被下放到河南郑州柴油机厂任副厂长,初移异地,在住房、吃饭等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他的家庭生活也遭到很大的不幸。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受到多次批斗。一九六八年建立厂革命委员会时,由于厂里派性斗争激烈,互不相让,于是资格老而又比较超脱的于一川被推出来担任了厂革委会主任。在那个年月,他的工作步履维艰,还时常处于被造反派打倒的困境中,但还是兢兢业业,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工作,尽力发展生产,不顾造反派的威胁,尽力保护干部。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上级党委的一些老同志为使他免受围攻,将他调到郑州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任顾问。
? 粉碎“四人帮”后,一九七七年底他被任命为中共郑州市委第一书记着市苹委会主任。他到任时,郑州市面临很大的混乱。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端家的人进行篡党夺权,捣乱破坏的罪行还没有被彻底揭露,市委领导班子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群众思想混乱,生产很不景气。针对这些问题,他上任十几天后就在全市基层党委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一、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发动群众彻底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彻底砸烂“四人帮”的资产阶级帮派体系;二、认真解决市委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班子中的问题,清除混进来的坏人,清理审干积案落实干部政策,安排使用好老干部;三加强企业管理,把被“四人帮”破坏了的合理的规章制度恢复起来,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性,反对派性,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以后,在他主持下,郑州市的“揭、批、查”工作迅速展开,工业企业的生产秩序逐渐恢复。
? 一九七八年十月,于一川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兼副省长,分管经济计划和基建方面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他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为全省经济上的恢复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撤消了一九六五年给予他的错误处分,使这一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冤案得以平反。
? 一九八一年二月于一川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当时为第一书记制),分管党的组织工作。在省委领导下,他积极全面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领导机构和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不顾年迈体弱,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拔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河南党的组织建设做出了贡献。
? 一九八四年八月,在中共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河南省顾委委员,在省顾委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顾委主任。在他主持下,省顾委热情支持省委新的领导班子,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省委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的作用。同时,他强调注意不要干扰省委一线的工作。
? 一九九O年一月十九日,于一川因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治疗无效,在郑州逝世。二月七日,八百多名干部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深切悼念这位久经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在代表省委介绍于一川生平时,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勤奋学习的一生,忘我工作的一生。
? 于一川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从投身革命开始,他就把自己同工农群众和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一生勤于学习,敢于思考,善于工作,思路敏捷,精明干练。他一生从事的都是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他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所担负过的工作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他有思想,有魄力,有能力,不偏激,不趋风,不盲从,具有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优良品质。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灰心、不气馁。纵观他的一生,堪称我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