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行山走出的小八路

许亚莉

纪念建党99周年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每当我听到这首山西民歌时都会想起父亲及他的家乡山西省榆次县那黄土坡上的窑洞。

父亲出生在1928年8月立秋时节,乳名叫秋生,学名叫许克杰。在秋生7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因病去逝,父亲外出打工时也客死他乡,成为孤儿的秋生从此与姥姥相依为命。姥姥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女,靠替有钱人家帮工洗衣、绣花来养家糊口,家中还有个儿子大我父亲10岁。家里的破窑洞虽说光线差,但冬暖夏凉。山西的小米粥,山药蛋,红高梁养育了我父亲。他长得浓眉大眼,厚嘴唇,体态像个小铁塔。

山西的冬季难熬,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晚上姥姥帮工回到窑洞家里,点上小油灯,坐在热炕头上纳鞋底,做着针线活,舅舅帮着纺线。秋生坐在姥姥对面,歪着头睁大眼晴安静地看着慈祥的姥姥飞针走线,那时的家,秋生感到温暖。

姥爷的身子骨一直不好,秋生10岁那年姥爷病逝,家境更穷苦了,姥姥只好哭着把秋生送到了二姑家。二姑家境好些,她看秋生这娃子已到了上学年龄,就到私塾先生那交了钱央求收下秋生。初学是《三字经》、《百家姓》,秋生记忆力好,学习很刻苦,先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他。

读书之余,秋生和其他娃子一起下河游泳、捉鱼、拾柴、爬树掏鸟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不久二姑父去逝,二姑家的生活没有了保障,她只好把秋生送到本村一远房地主亲戚家。

老财主碍于面子让秋生续读了半年书。秋生的舅舅于当年参加了八路军扛枪打鬼子去了。来年一开春,老财主就让10岁的秋生辍学给他家放羊。从此,秋生就过着成天掉眼泪的苦日子。小小年纪的他头上扎个白羊肚手巾,身穿破祆,手持羊鞭赶着一大群羊,风餐露宿,有时饿急了就偷挖山芋、山药蛋吃。有时羊群不听话他就把持着领头羊,用土块投打不听话的羊。渐渐地,秋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投掷技术大有长进。

有时姥姥也给他送件旧衣服御寒,塞给他一把大枣,掉转头就偷偷抹泪走了……

由于经常挨老财主的打骂,秋生萌生了出走的念头。1940年6月,八路军129师的队伍打仗路过村庄,年仅12岁的父亲跟着这支队伍走了二天二夜。部队首长看这孩子参军决心挺大,赶都赶不走,就收留了他。从此,父亲这位12岁的少年勇敢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八路军榆太路西游击队中的小战士。因他人小没发到枪,他脖子上挂着两颗手榴弹,身上的军装盖过屁股,斜背个干粮袋。在部队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呵护下,他跟着部队出生入死,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40年8月,父亲参军不久就参加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百团大战。战役发起仅三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就达到105个团,战役持续了三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日军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总计5万余人,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900多里,公路3000多里,破坏桥梁、车站250余处,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干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日本侵略者以强有力的打击。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甭看我父亲年龄小,在百团大战中他与老同志一起打鬼子,破路、炸桥、偷袭敌据点、动员群众、帖标语样样都不含糊。他热情高、干劲大、不怕死,首长和战友们都喜欢并信任他。百团大战后,鬼子集中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环境残酷。部队首长考虑到父亲年幼体弱,为了培养和照顾他,经129师政治部批准,保送父亲到太行山根据地太行中学学习。

太行中学在涉县杨家庄一带,学校招收培养的都是从根据地、敌战区、蒋管区选派的进步青年,集中学习政治、军事等文化课。由于处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之中,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既无教室又无课桌,山沟里,树荫下到处都是他们的课堂。一日三餐吃的是黑豆和野菜,偶尔吃上一顿小米饭或高粱米饭就是美食了。学生们生活军事化,值班站岗、巡逻放哨、开荒种地、砍柴挑水是磨练意志的必修课。山西的冬季天寒地冻,大庙透风,门窗飘雪漏雨,地面潮湿,师生们睡地铺,沒有火炉取暧,大家就靠彼此的体温取暖。虽然环境艰苦,但师生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高昂。同学们唱着太中校歌:“生活在大众里面,成长在战火中间。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斗争是我们最好考验……”激昂的歌声响彻山谷,表达着一群热血青年的心声。每到一处驻地,小字报宣传琳琅满目,呈现一片生动活泼的景象。

当年的太行中学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师,瞿坚白先生(瞿秋白烈士的弟弟)为教育长,李棣华先生为校长,他是北平燕京大学的研究生、英语专家。军事教官是张新吾老师,他平时教导学生很严。还有著名的东北籍汉语教育家傅良老师、山西的新体诗人王玉堂(笔名冈夫)老师、著名戏剧家赵子岳老师、从延安来的教历史的黄河老师,以及与学生朝夕相处,经常在草铺上给学生们讲八路军打鬼子故事的女教导员江冬老师。

当年,边区党、政、军领导同志也经常来学校作报告,结合形势任务进行讨论。在反扫荡中,学校在太行军区的统一部署指挥下,跟着部队与日寇周旋,在生产季节学校和军民一起不失时机地开荒、播种、收获。刘伯承师长还到太行中学看望了青年学生,勉励大家“学习进步”,师生们对八路军高级将领的平易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3年春节前,日军对学校驻地寺坪村进行扫荡,师生们只好钻进山里。山上冰天雪地,荒无人烟,偶有个別山庄窝铺就是师生的宿营地。他们以山民提供的山药蛋和积雪下挖出的野菜充饥,熬过了那段异常艰苦的日子。

1945年初,父亲得知在八路军386旅772团的舅舅于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心里非常难过,他和舅舅的感情是很深的。师生们得知父亲失去了亲人,安慰他一定要坚强,化悲痛为力量。父亲更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培养。1945年2月毕业前夕,17岁的父亲与同学苏石明,李钦莲等人在悬钟村北山的一个小山神庙內,在入党介绍人王德英、高树基两位同志的主持下,向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太行中学毕业后,父亲回到了129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的战士。

 

解放战争中,父亲担任二野六纵16旅的侦察股长,他凭借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屡获战功,1949年荣获甲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近年,我退休后也喜欢看些军史书,从书上我了解了父亲70年前那段难忘的战斗经历。

1949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兵败退至最后的老巢——重庆。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首长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断其后路、再打之”的战术,率二野主力及四野一部以隐蔽的动作,从敌人意料不到的湘鄂黔向大西南挺进,对敌人围而歼之。

10月下旬,负隅顽抗的宋希濂兵团在四川彭水、黔江一带密布防线,企图烧掉彭水大桥,凭借乌江天险阻击我军前进。时任二野12军34师侦察股长的父亲奉命率领师侦察连抢夺滩渡口。侦察连有200名指战员,连长陈守信,指导员吴永安都是与父亲多年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战友。

侦察连作为师部的急先锋,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昼夜兼程,与敌人斗智斗勇,避开敌军正面火力,绕过敌滩头阵地,抢占了敌军薄弱点——毛家渡渡口。经过一番激战俘敌300多人,并夺取了两只木船。师前卫先锋团就靠这两只木船,强渡乌江,夺占了梯子洞要冲,打开了进军大西南的突破口。接着,父亲又率侦察连沿南川公路追击逃敌,在雷声店截获敌汽车3辆后,组织精干力量乘车追击。在距纂江约30公里处,追上了敌军。由于敌人众多,侦察连人少,步行的队伍尚未赶到,怎么办?父亲与连领导分析认为,敌人虽多却已是惊弓之鸟,战斗力很弱,可以向敌人展开攻击。

“打!坚决打!”父亲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猛打猛冲,如下山猛虎般地扑向敌军。敌人的汽车被击中燃起大火球,敌军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夺路逃命……

此时,父亲发现敌人正在对面凹口山头紧张布防,企图火力拦截我军。他当机立断带领侦察连向敌人发起进攻,边打边喊”缴枪不杀……”此次战斗歼敌一个加强连,俘敌200余人,缴获轻机枪6挺,从而加快了我军进展速度,掩护了大部队全歼罗广文集团的敌44军,为解放重庆扫平了障碍。

重庆解放后,我军又于12月发起了成都战役。胡宗南为免遭全军覆灭厄运,决定向雅安、西昌夺路突围,多次向我12军阵地猛攻,均被击退。敌第五兵团约5万余人向邛崃,大邑一线轮番进攻,再次企图突围。刘邓首长决定,集中兵力歼敌于运动中,令12军集中主力扼守邛崃及其以东之高山镇、固驿镇一带高地,坚决阻敌逃跑。战斗中,敌90军搜索营突袭我军邛崃城,城内只有军前指和34师师指挥所,无战斗部队。在这万分危急之际,父亲带领的侦察连赶到,奉命向敌发起猛烈冲杀,经过激战将敌搜索营击溃,保卫了军前指和师前指。

12月23日在四面楚歌中,胡宗南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飞机逃往海南岛。26日,12军对敌发起总攻,全歼敌第五兵团,生擒敌兵团司令李文等21名将官。27日,成都宣告解放!

至此,国民党在大陆上最后一支主力兵团数十万人被歼灭,成都战役胜利结束。战后上级为师侦察连记大功一次,并授予“猛打猛冲”锦旗一面,父亲和侦察连长陈守信荣获甲等功臣,并被授予”西南进军师战斗英雄”称号。


父亲与战友吴永安(后)
父亲与战友吴永安(后)

1953年春时任志愿军34师100团参谋长的父亲(右)与100团团长成冲霄(中)、团政委李天茂(左)合影于朝鲜东海岸元山
1953年春时任志愿军34师100团参谋长的父亲(右)与100团团长成冲霄(中)、团政委李天茂(左)合影于朝鲜东海岸元山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2018年,我追寻父亲的足迹乘高铁复兴号入川,途经秦岭时我开始计数,列车到达成都总共经过了120多个隧道,不仅感叹父辈他们当年进军大西南,翻山越岭,行军打仗有多么的艰难。

晚年的父亲致力于军史、战史的撰写,希望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从1988年到1991年,他参与编纂了回忆文集:《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一书,该书由邓小平亲自题写书名。热播多年的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就是以二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为原型的,据说该剧的主创人员把这本书翻看了许多遍。上世纪90年代,父亲的老部队第12集团军计划编写军史,邀请他出面主持这个工作。父亲不顾年老体弱,带领编写组的同志花了4年多时间到全国各地搜集资料、调查史实,忠实记录了这个被誉为“二野劲旅”的光荣部队的历史和事迹。

近年来,父亲多次应邀在央视、凤凰卫视和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上回忆战争年代的经历,他饱含深情的讲述培养他成长的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老首长们,与他枪林弹雨、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以及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继续为传承红色基因,强军、强国发挥一个老战士的应有作用。



2007年,父亲去北京参加了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受到了胡锦涛主席、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16年7月父亲当选为陆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8年4月初的一天,解放军报社的3名记者专程到徐州采访了90岁的父亲。作为一名老军人,父亲谆谆告诫青年一代:“狭路相逢勇者胜永不过时”;“铁拳头不是生来就是铁的”;“和平时期更要攥紧铁拳头”。4月1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长篇专访:《和年轻战友说说咱们的“铁拳头”——访老八路、原陆军第12集团军副军长许克杰》。记者在文中写道:“我们惊讶于许老多年来心系红色基因传承的尽心竭力,几乎我们提到的每个问题,他都能找到自己撰写的相关材料,并一一耐心解释。嗓音明显嘶哑无力,但他记忆清晰,许多细节了然于心……”


刊载在《解放军报》上的照片:时任36师师长的父亲为战士们作示范
刊载在《解放军报》上的照片:时任36师师长的父亲为战士们作示范

2018年8月是父亲90周岁生日,我大哥为父亲写了一首诗,真切代表了我们兄妹四人的心声:

少小参军救国难,听党指挥去征战;

枪林弹雨穿硝烟,杀敌立功英雄汉;

顽强拼搏经百战,血洒疆场忠诚赞;

强军胜战严训练,卫国待命再亮剑;

离而不休笔未辍,续为劲旅谱新篇;

戎马一生铸军魂,报国为民做贡献。


父母亲1953年摄于朝鲜,他们相濡以沫已67年。
父母亲1953年摄于朝鲜,他们相濡以沫已67年。

许克杰简历:

原12军副军长。1928年8月出生于山西榆次,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129师,1945年2月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49年12月被授予甲等战斗英雄称号,1987年离休。2007年当选全军英雄模范代表,2016年当选为陆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

注:本文由成亚平(清水无香)编改,原文载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9年第10期。

(浏览 2,83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