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CTV国家记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力促下得以和平解决,国共双方合作谈判出现了重大的转机。
1937年2月,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公开提出国共合作的条件。
1937年3月起,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先后赴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与国民党方进行了多轮会谈。双方初步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意向,但对红军改编后的编制、兵员以及独立指挥权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

图:1937年3月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张冲在杭州合影
关于红军改编问题,中共代表提出,红军组成一路军,设总指挥部,以朱德、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部队编成4军、12师、36旅;而国民党方坚持,红军整编后,部队编成2个师8个团,师上不设军,不设总指挥部,8个团兵员共计15000人。
因国共双方分歧较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中共中央在认真听取了谈判情况的汇报并深入研究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后,依然展现出顾全抗日大局的坚定决心,准备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中央书记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委派周恩来负责起草全新的谈判方案。

经过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一再让步,1937年3月8日,谈判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红军编为3个师。
然而,国民党方一再出尔反尔,不断增加不合理要求,甚至要求毛泽东、朱德出国考察,不得在整编后的部队任职。面对国民党方的无理要求,中共中央决定:如国民党方再设置谈判障碍,红军即自行改编,并准备于7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危急,平津相继沦陷。8月淞沪会战开始,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捉襟见肘。全国抗战形势所迫,国民党就红军改编一事迅速与共产党方面达成协议。由于忌惮红军将领的威名,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甚至提出:“用现在115D、120D、129D番号,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主官亦改名换姓。”

8月18日,蒋介石在给军令部长徐永昌发去的电报中,电列了八路军主要将领化名对照。如:朱德化名朱蹭陂,彭德怀化名彭特立,刘伯承化名刘百诚,萧克化名萧格,徐向前化名徐象谦…… 不过,这些化名在实际中并未被红军采用。

图:蒋介石致电徐永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
1937年8月,为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22日,中共洛川会议召开。

图:《洛川会议会议记录》首页
当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委任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每师定员为15000人。为顺利达成整编,八路军组建初期被迫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原拟担任政委的聂荣臻、关向应、张浩,分别被委任为115师副师长、120师政训处主任、129师政训处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原属粤军,“两广事变”后被裁撤。而八路军下辖的3个师的番号均来自东北军。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软禁了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更视东北军为叛军,后借口整编军队对东北军进行“整理”,将这3个师的番号撤销 。
蒋介石把这些已裁撤的番号给红军,足见其心胸。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这3个师后来在抗日战场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胜利之师。
8月25日,中共洛川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全军4.6万余人。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发表通电,宣布就职。

图:中革军委会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新的战斗序列,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对此发表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图:《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从1937年2月到8月,国共双方历时半年,先后举行了5轮谈判。在漫天炮火和民族存亡关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本文作者:北京市档案馆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