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余年后——记一位志愿军护士“学历归队”

滕玉平

照片来源/牛牛家提供/

七十余载风云流转,山河无恙,英魂长存。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怀揣家国大义,跨过鸭绿江,在极寒与炮火中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今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历史的回响愈发深沉。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中,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曾以白衣为甲,于战火中守护生命;又在和平年代,以书卷为矛,重拾青春未竟的求知梦。她的名字,叫杨志。

从战地白衣到学府学子:杨志的二次“出征”

照片/牛燕燕家提供/

在抗美援朝的硝烟深处,无数年轻的身影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重庆合川姑娘杨志,便是其中一位默默无闻却熠熠生辉的巾帼女兵护士。她1950年2月考入解放军12军卫校,学习一年整便毕业(副排级干部)匆匆忙忙入朝参战战地救护。他曾经说过:他在12军卫校学习的医疗知识只有中学一年级水平。作为志愿军12军的一名护士,(据她战友卫校同学文兴惠,刘绮文回忆杨志是卫校第一批)随志愿军12军部队入朝作战,先后在三兵团野战三分院、12军治疗所及教导大队治疗所奋战,亲历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与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等战斗。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与震耳欲聋的炮火中,她穿梭于伤员之间,双手沾满鲜血与绷带,却从未退却。她与护士长牛玉书、军医程相全、副护士长李砚田等战友并肩作战,将“守护”二字,刻进了生命的年轮。

1954年底,战争的硝烟渐次散去,杨志也结束了军旅生涯。因在朝鲜长期严寒环境下落下双膝关节炎,她被转入华北第三后方医院(今256医院)休养员。出院时医院院领导曾问她去向:可归原部队,可留第三后方医院,或就地工作调动。思虑再三,她不愿因病拖累部队,毅然选择就地调动工作“正排级干部”无转业费多发一个月工资。此后,她调入华北军区训练团后工作调动河北抚宁县人民医院担任护士。生活归于平静,但她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的执念,始终未曾停歇。她深知,战场上的急救经验虽宝贵,若能系统学习医学知识,方能真正延续初心。于是,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重返校园,以学子身份开启人生的第二次“出征”。

照片来源/牛牛家提供/

彼时,国家为志愿军参战军人提供“带工资上学”的优待政策,让杨志得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备考。白天,她坚守岗位救治病人;夜晚,她挑灯夜读,将医学课本视作新的“战地地图”。那些在炮火中磨砺出的坚韧与冷静,成了她攻克难题的利器。战地救护的经验,也让她对生理、病理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在河北抚宁县人民医院考入张家口医士学校1955年,1958年医士学校更名为张家口医学院,最终,她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张家口医学院中一位特殊的“校友”但他十分低调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他曾经是志愿军护士。

照片来源/河北省北方学院档案馆提供/

走进课堂的杨志,比任何年轻同学都更懂得知识的分量。她总是坐在第一排,目光专注,笔记详尽,字里行间不仅是知识点的记录,更是对医者使命的重新体悟。实验室里,她反复练习操作,力求精准无误——因为她知道,每一次练习,都是在为未来可能挽救的生命做准备。她用战场上的严谨,对待书本中的每一个细节;用战士的执着,践行着白衣天使的誓言。

照片来源/河北省北方学院档案馆提供/

第二排左一拿扇子的是杨志。 照片/牛牛家提供/

1958年7月,杨志从张家口医学院毕业,带着系统的医学知识与不变的初心,奔赴新的岗位。她先被分配至国家粮食部科研所,1961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地方,调入河南省粮食厅卫生所医生,干到所长岗位退休。从战地护士到医学院学生,再到基层医疗工作者,她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守护生命”四字延展。然而,岁月流转中,因多次调动与搬迁,她的毕业证不幸遗失。2020年,她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荣耀加身,却仍有一丝遗憾——那张象征学业完成的毕业证书,始终未能归位。2016年战友聚会上,得知有人补办了毕业证,她也萌生心愿。如今,她已年届九旬,这份遗憾愈发深重。她的后代抱着一线希望,联系河北省北方学院档案馆。在老师及校领导、教务处、宣传部等部门的全力协助下,仅用两天时间,便找到了她的学籍卡、成绩单、班级名单等原始档案,并迅速启动补办程序,为这位耄耋之年的老校友补发了迟来六十多年的毕业证书。

照片来源/河北省北方学院档案馆提供/

六十多年余年后,那张泛黄却庄重的毕业证终于回到杨志手中——这不仅是一纸文凭的归还,更是一段人生信念的“学历归队”。它跨越了战火、岁月与遗忘,完成了对一位老兵学子最温柔的致敬。

照片/牛牛提供/

杨志的故事,从不是一场短暂的辉煌,而是一生的坚守与奔赴。从战场到校园,从军装到校服,变的是身份与场景,不变的是那颗为生命而跳动的初心。她用青春守护战友,用青春圆梦书桌,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是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更是在和平岁月里,依然有勇气为信念再出发。她的“学历归队”,是历史对忠诚的回应,是时代对奉献的铭记,也是一曲献给所有默默坚守者的深情长歌。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致敬牺牲在朝鲜的烈士!致敬参战的老兵!缅怀去世的前辈志愿军老兵!

感谢河北省北方学院!

(浏览 33 次, 今日访问 3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