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邢
我和洛甫在长征路上始终没有同居过,就是怕生孩子,直到瓦窑堡才同居。结婚的时候毛主席跑了来,说不请客就不承认。那时大家的关系是比较随便的。毛主席有时把洛甫叫做“青天”,有时又叫做“皇帝”。他做过一首打油诗,大意是: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当今洛甫做皇帝,爱江山又爱美人。因为洛甫是总书记,毛主席说我是风流娘娘。我不承认是娘娘,说贺子珍才是娘娘。陈云同志开玩笑,也叫我“娘娘”。我不同意,他说,是毛主席说的嘛!到凤凰山后,毛主席开玩笑,要来我们这里的时候总是讲,我要进皇宫了,见皇帝,见总书记请示嘛!赖传珠的爱人孙湘是刚从外边进来的,也爱讲“进皇宫”。我说什么“皇宫”哟!她说,都讲是“皇宫”嘛!
洛甫在遵义会议后当了总书记。我问过洛甫,他说,选他当总书记是毛主席提议的。因为有国际背景。当时对共产国际是很迷信的。大家都相信共产国际。李德并不是因为高明大家才服他,就是因为他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那时候共产国际的威信高极了。博古犯错误就不能全怪他。他得服从国际啊!
【何方注:我对刘英说,现在都讲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就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实际上这是不了解毛主席当时的地位。遵义会议前,他既不是政治局常委,又不是别的什么。许多人都支持六届四中全会。博古有几年力量很大。毛主席当时是靠边的,还受到一些人反对。很多人都对毛主席不服,连林彪都不服。毛主席当时是跟着洛甫的,有事就推着洛甫出来讲话。对遵义会议,要看怎么讲。论思想是毛主席的,但是出头的是洛甫。当然洛甫讲的又都是同毛主席先商量过的。后来从安排日程到通知开会,洛甫也都是先征求毛主席的意见。所以毛主席说他善于归纳。
在中央苏区,博古是总书记,谁都称他为总书记。他党政都抓,但选举时选的是书记,没个“总”字。当时我在青年团。青年团每次开常委会,博古总是作为总书记代表党来参加。他会随便开玩笑的。博古、凯丰、我,大家都年轻,比较活泼。一直到遵义会议,大家喊都喊他总书记,没有谁讲他是负总责。遵义会议后,大家就把洛甫叫作总书记了。叫洛甫总书记,一直叫到1937年12月会议。
遵义会议后,实际上也是以张闻天为首,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组成核心,有事主要是他们三个商量决定。毛主席脱离中央队“三人团”后,就只管在前方打仗,其他什么事都不管。到陕北以后,有几年都是洛甫在管事。他的地位在毛主席、周恩来和刘少奇他们的上面,是领导他们的。我们在保安和搬到延安以后一段时间,洛甫是总书记,中央就在我家里开会。那时我家住得离中央很近,他们开会也不回避我,我也就听到一些。1936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谈西安事变,就是洛甫召集的。那时候开会是很随便的。我也在会上插话,说好不容易抓到蒋介石,当然应该杀。毛主席听了咯咯地笑。郭洪涛当时就住在我们家隔壁,参加了当天晚上的会。他多次写证明,这次会是张闻天召集和主持的。
瓦窑堡会议我没有参加,因为发高烧,住到保安去了。长征时把原来的建制打乱了,到瓦窑堡才重新建制。军队、工会、青年团,各归各的口。在瓦窑堡会议上,把军队和党政分开了。那时毛主席在军委,只管打仗。中央的事,后方的事都归闻天管。毛主席就是打仗,打游击战,比较高明:怎么打,怎样迂回,怎样曲折,怎样保存力量,把敌人算得清清楚楚。也不完全是他一个人高明,彭德怀、林彪也出了主意。林彪还是比较高明的。林彪是北伐胜利后在黄埔直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彭德怀也是懂得军事知识的。还有刘伯承。毛主席是总结起来,综合了意见,看听哪一个的。军事方面,他对中国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对党政这些东西,他不管。
整风之前,洛甫和毛主席合作得还是蛮好的,一直到1937年年底我离开延安去莫斯科养病的时候,都是很好的。毛主席有问题就来找他谈。在这段时间,毛主席经常来。洛甫不在家,就让警卫员到处喊,叫他回来,说毛主席来了。参加中央会议的人有博古、周恩来、杨尚昆等。那时的会开得不错。大家谈的都很随和,热闹。
当时,大家有事就找洛甫,不会去找毛主席。郭洪涛、关向应、二方面军的就都来找洛甫。交通员来往送信,从别处带信来,都是直接找洛甫。王林是第一任交通员,他只认识洛甫,不认识毛主席。后来的交通员鲁奔也是一样,也是找洛甫。到延安后,地方上的事,那些人还是到凤凰山来找洛甫嘛!后来,大概要抬毛主席嘛,就变成大家有事都去找毛主席了。历史就是这样的,好事都往一个人身上堆。洛甫做得对的,做的好多事,好像都不是他做的,说是毛主席做的。要那样写就那样写吧!我也不去管它。
在洛甫当总书记的时候,是毛主席来找洛甫商量问题的时候多。那时毛主席对洛甫很尊重,称他为“明君”(开明君主)。说他办事公道民主,开会做总结时也把他的意见总结进去了。
刘少奇在陕北时是到洛甫这儿来请示问题的。那时他对洛甫是毕恭毕敬的。他一回到延安就到洛甫这里来汇报工作。是洛甫找刘少奇谈话,分派他工作的。研究和组织白区工作,要派刘少奇去,就是洛甫决定,和少奇谈的。关于61人出狱的问题,是刘少奇请示他,他和毛主席商量后,由他批准的。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刘少奇也不可能自己做主,是一定要向洛甫请示的。他在延安常到我们这里来,我招待他吃饭,搞些辣椒什么的东西给他吃。他是湖南人,要吃辣椒嘛!
刘少奇的好多东西都是在我们的窑洞里,在洛甫这里谈的。他对哲学的兴趣很大,也找洛甫谈。我还按他的要求帮他借哲学书,帮他从马列学院找人给他讲哲学。我笑他:你都成了黑格尔了!刘少奇说过,他自己有的问题钻得深,但是不像洛甫那样善于概括;往往会上有许多意见,洛甫就能很快概括出几条,这是因为洛甫有理论。要能概括就要有理论水平。所以刘少奇说他要学理论,光有经验还不行。刘少奇也对刘彬【何方注:刘英的弟弟,当过刘少奇的秘书,冶金部副部长】说过:我这人喜欢钻,钻得深;洛甫善于综合。可是,后来刘少奇对闻天也不公正哎!
遵义会议之前和之后,周恩来和洛甫都是很好的。洛甫当总书记的时候,周恩来是很尊重他的,每次外出回来总要来我们这里。整风后才不大来了。他是经验主义嘛。
周恩来是谁当权就拥护谁。过去非常拥护陈独秀,拥护向忠发,也拥护李立三。在苏区的时候,他同博古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李德也是崇拜的。武汉时期毛主席同洛甫在一起,周恩来同王明在一起。王明以陈(绍禹)、周(恩来)、博(古)、凯(丰)的名义号令全国。再后来是崇拜毛主席。
周恩来这个人是机敏的。顾顺章叛变,是他下决心赶快转移的。他在上海拥护向忠发,说:向忠发是工人,组织过暴动。实际上向忠发是个傀儡,开会时一言不发。他也说不出什么来。事情都是周恩来这些人在做。向忠发叛变,是他发现的。向忠发穿着缎子长袍缎子马褂,自己有老婆,又搞小老婆,逛窑子,什么也不懂。周恩来对向忠发也注意安排,但还是出了事,被抓了。这是陈琮英(任弼时夫人)告诉我的。她就住在向忠发的机关里,和向忠发一起被捕了。向忠发的小老婆跟她关在一起。她警告那个小老婆,千万不要承认她是向忠发的人,承认就要被杀头的。那个小老婆还能听她的话。陈琮英没有文化,但是政治上很坚定。她不承认是共产党,只说是当保姆的。她带着远志,远志那时还很小。审判她的人叫她签字,她到处乱写,表示没有文化;又捏远志的屁股,小孩子就哭,于是停止审讯。敌人觉得: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婆怎么可能是共产党?也没有根据。敌人就把她放了,还给了她五块钱。所以,国民党的官也不一定都是坏的。
洛甫和陈毅在延安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一起跳舞,陈毅还到我那边下围棋。陈毅这个人很豪爽,很随便。
整风时没有把陈云算成经验主义。陈云同志和洛甫的感情很好,常来我们的住处谈工作,谈问题。他有一次说:我现在体会到,书要一本本地读,读一本就要弄懂它一本。解放后他住在北长街那边,他们两人还常有来往。
先派潘汉年,后派陈云去白区,是洛甫的建议。出发之前也是洛甫同他们谈的话。
潘汉年和洛甫很熟,平时同洛甫老是叽叽咕咕地谈,两个人是最要好的。洛甫当宣传部长时,潘汉年当过副部长。陈云对潘汉年也是很好的。潘汉年回到陕北先向洛甫汇报工作。他就住在我们窑洞里,我同洛甫住在坑上,他支个行军床睡觉。吃饭也在我这里。他同毛主席只谈过一次话,还是洛甫带去的。电视剧《潘汉年》,删改了大量史实。潘汉年回延安明明是向洛甫请示汇报,电视剧改为是向毛主席。潘汉年还送一支钢笔给洛甫,硬把它插到他的口袋里,说:我在外面搞得到,你在这里没有笔,只拿个毛笔,连铅笔都搞不到。他见我们没有衣服,就送给洛甫一件针织的线衣,不是毛料的。衣服小了一点,就送给了我。男同志也不懂得买东西。我说这是男衣,他说没有关系。他叫“小开”嘛,总想给人送点东西,进来不好带,检查很严,又没有钱。潘汉年被关起来后,洛甫和我说,说潘汉年是什么什么的,政治局连传达都不传达,我到现在都不相信。我说你不问一问?他说,问有什么用啊?
任弼时搞白区工作,洛甫支持他,所以就出来了。洛甫不支持他,他就出不来。
康生对洛甫也是毕恭毕敬的。
刘晓、刘长胜每次回来都向洛甫汇报,要求给他们指示。
那时候要搞学校,学生来了学什么,人们都到我们这里来,找洛甫问。最后要搞鲁艺,院长谁来当?那时康生已经到枣园了,他要洛甫当。洛甫说:不行,我兼职太多,不合适,你来当。在鲁艺问大家的意见,大家还是赞成洛甫当。他的威信不一样啊!当然应该是他当啊!后来叫周扬来当院长。
周扬是文化人,在白区“左”了,和冯雪峰弄不到一起,调进来了。回来后也是“左”的。在延安时他的处境很难,和洛甫谈得来。我们是老乡,他们夫妇两个是经常来我这里的。“文革”后,周扬自己被关了起来。 “四人帮”倒台后,在彭德怀的追悼会上我见到了周扬。他问我:“洛甫同志怎么样?”我说:“不在了。”他很难过。这次和他谈起过去的事,他说像是做梦一样的。后来我也去看过他。他生病后,先前还可以讲讲话。我说要想宽一些,我们党就是这个样子的。他笑一下,不怎么讲话。再去看他,他就根本不讲话了。
洛甫反对“左”,是支持冯雪峰的。冯雪峰非常崇拜鲁迅。闻天也很尊重鲁迅,说鲁迅是对的。冯雪峰和洛甫很好。是洛甫派冯雪峰去上海的。冯雪峰每次回来洛甫都同他谈话,一谈就谈老半天,谈鲁迅。鲁迅送了一条火腿,不好带进来,他们就在西安分着吃了。但是冯雪峰既看不惯周扬,又不赞成统一战线,说打了半天,还搞统一战线?他就跑了,不干了。但不干了也没做坏事情,就是消极了。这个人容易动感情。
在陕北,文化人互相斗得不得了。文化人喜欢闹意见。这个人来告状,讲那个人;那个人又来告状,讲这个人。丁玲,还有别人,都跑到洛甫这里来,很复杂的。
伍修权在遵义会议后向洛甫表示,要求离开李德,洛甫同意了,他就下了部队。
冯文彬到青年团负责,是洛甫调来的。到陕北后赖大超当少共中央书记。张浩建议由我搞少共中央书记。我说洛甫是党的总书记,又让我当团的总书记,多不好啊,还是刘道生当好。后来刘道生当了,但他是军队作风,实在抓不起来。耀邦和我一起去找洛甫,反映了这个问题。耀邦推荐冯文彬接替。后来青年团就彻底改组了。
一直到40年,洛甫都是很忙的。那时他还兼任宣传部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朱光是副部长。是1941年开始整风,洛甫去晋西北作调查后,才不再管中央的事的。后来不讲洛甫当过总书记这件事了。洛甫是很清高的,人家不提他就不提他。他无所谓的,懒得讲。过去错就错了嘛,后来正确就正确嘛。他不像博古。博古受不了,王明更受不了,因此挨整。后来斗洛甫,把他的功劳拿给人家,他也无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