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创”重叠待伏”战术:同一地点3天内两次伏击日军均获胜

烽火岁月

七亘村重叠待伏

在取得第一次长生口伏击战胜利后,刘伯承师长命令第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在平定县的桃家岭、七亘村一线采取运动防御战法,阻止日军西进。同时,调第七七二团回马山村,准备侧击西进的日军,以掩护国民党军撤退。

为了给友军赢得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午,刘伯承师长带领参谋和警卫人员到七亘村附近察看地形。刘师长选好了一处高地,站在那里往四面八方仔细观察。突然,从七亘村东的山谷中冲出了一小股鬼子,向刘师长等人射击。参谋长李达指挥警卫班,朝敌人开火,敌人被驱赶走了。在李达驱赶敌人的时候,刘师长又认真观察了七亘村四周的地形,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个计划在他心中酝酿成熟了。

七亘村位于太行山脉中段、晋冀两省接壤处,又是平定、昔阳、井径三县的交界地带。该村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峡谷陡峭,道路奇险,素有“龙虎环抱”之称,实为屯兵设卡之要地。村边有一条宽不足两米的土路,路南边是高约十米的土坎,路北边是几十米深的山沟。

经过对地形的查看和对敌情的分析,刘伯承认为,七亘村是日军二十师团进犯平定、太原的必经之路,也是八路军伏击鬼子的理想地点。

据情报,二十五日下午日军二十师团开始向平定方向进犯,还有辎重部队约一千余人,在距七亘村十公里的测鱼镇宿营。

刘师长对师部作战人员分析说:“七亘村是测鱼镇通往平定的咽喉要道,日军明天一定经七亘村向前方运送军需物资,送到嘴的‘狗肉’,一定要把它吃掉!”刘师长讲完,拿起电话命令陈赓旅长调集部队在七亘村路南的土坎上设伏,准备战斗。

七亘村伏击战中八路军的机枪阵地

陈旅长马上让王近山带领七七二团第三营到达七亘村察看地形,选择伏击地点。

十月二十六日拂晓,王近山带领第三营进入伏击地点。他将两个连和一个排布置在七亘村至甲南峪间的大道南侧,把另外两个连作为预备队,控制七亘村以南高地,并派出侦察分队在东石门村一带活动,及时掌握敌情。营指挥所设在离大道约三百米的青脑北边的山头上,从那里俯瞰山下,七亘村及大道两旁的景物一览无遗。

上午八时左右,王近山带着三营营长郭国言、副营长雷绍康等,爬上一个最高的山头察看敌人的动静。突然,他们从望远镜里看到,约距三公里处有一股日军正向七亘村运动。随后又得到侦察人员的报告,说日军的辎重部队有三百多人,前后各有一百余名步兵掩护,向七亘村开来。

事不宜迟,王近山马上向陈赓报告,并立即召集各营连长开紧急调度会。会议简短,各部领任务分头准备。

鬼子自进犯华北以来,如入无人之境,十分骄横,也十分麻痹。前后的鬼子拉开距离,顺着大路迤逦而来,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黄色的烂蛇在蠕动。

九时左右,走在前面的鬼子进入伏击区,战士们埋伏在离公路只有几十米的草丛里,紧握着枪,有的战士早已把手榴弹拉线套在手上。一双双眼睛像喷着火一样怒视着这群强盗。

鬼子先头部队接近营庄时,敌人已全部进入埋伏圈,王近山一声令下,顿时,第三营的轻重机枪、步枪向敌人猛打,战士们把手榴弹扔向鬼子群里,鬼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消灭了一大片。

此时,十一连按照原定计划,迅速抢占了七亘村南大道两侧及村西南的定盘山,将鬼子步兵和辎重部队拦腰切断。

敌人先头部队被打得晕头转向,无处逃窜;中间的运输队马惊了,骡子跑了,骆驼也到处乱窜,互相踩踏;残存的小鬼子像一群野驴,一窝蜂似地朝东石门方向逃窜,刚跑到甲南峪,又受到预先埋伏在那里八路军一个排的猛烈打击。

这时,第九、第十连发起了冲锋,冲向了敌人;第十一、第十二连的战士们也端起长枪,举着大刀,像猛虎下山一样杀向敌阵,展开了白刃格斗。冲在最前面的第十二连战士杨绍清,面对七个鬼子,一打七,毫无惧色,一连刺死六个鬼子,捅伤一个。

在八路军与敌人战斗打响的同时,牺盟会组织平定县城的中学生战地服务团,前来战地服务。七亘村、马山村附近的民兵和群众也投入了战斗和战地服务。

年过半百的老农民董三元老汉,勇敢地从鬼子那里夺了一挺轻机枪,交到七七二团团部,刘伯承师长称赞他是“老英雄”,并赠给他一床军毯。

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除一部分鬼子掩护部队逃回测鱼镇外,其余都被八路军报销。

这次伏击战,歼灭鬼子三百余名。缴获了很多战利品,有日军的骡马、炮弹、子弹、无线电器材、药材、毯子、黄呢子大衣、日本罐头和压缩干粮,等等。战士和群众看着这些胜利品,都乐得合不上嘴。

老百姓都没见过压缩饼干,第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搬出几箱,叫大家品尝。大家一边吃一边说,这下可真是开洋荤了。

二十七日晚上,第七七二团在昔阳县东冶头村召开大会,庆祝七亘村大捷,叶团长作了总结报告,陈赓旅长讲了话。陈旅长勉励大家总结战斗经验,再立新功。

二十六日这天,正当我们在七亘村与敌拼杀的时候,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给刘伯承师长打电话说,他们已经决定放弃娘子关,并劝说刘师长也赶快撤兵。刘师长果断地回答:“我们准备在七亘村一带再打一仗,杀一杀敌人的嚣张气焰。”汤恩伯带着他的部队撤走了,娘子关失陷。

二十七日,鬼子派出部队在七亘村附近一面收殓尸体,一面整顿部队,准备继续西犯。

刘师长分析,鬼子侵犯华北以来,作战一直比较顺利,七亘村的失利,对他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敌人目空一切,并没有把八路军放在眼里。特别是二十师团正向平定进犯,急需军用物资,要运送军用物资,唯有从七亘村通过。

刘师长当机立断,指示陈赓准备再次在七亘村伏击日军。

这次伏击地点选在七亘村西边。

二十八日,王近山奉命带领三营进入伏击阵地。他把九连和十连埋伏在七亘村至改道庙间的大道南侧,将十一连十二连及特务连一个排作为预备队。

上午十时,侦察兵发现一股日军运输队又向七亘村开来。这次,日军加强了对运输队的保护,以一百余人的骑兵开道,一百余名鬼子步兵殿后,继续沿大道西进。

王近山当即报告陈赓,陈赓在电话中命令,坚决出击,并告诉王近山已经派第二营和第一营的一个连火速赶来增援。

十一时左右,日军骑兵开始进入伏击区。这次日军变得小心了,他们在路上发现可疑之处,先用炮火轰击,然后再向前推进。日军边走边打,像乌龟爬。

第三营的战士们人人沉着镇静,任凭炮弹在身边爆炸,纹丝不动。不一会,天下起了雨,秋雨哗哗地下着,战士们的衣服被淋透了,仍旧趴在泥水里一动不动。

前面的鬼子骑兵,看看道路两旁山上山下没有任何可疑迹象,就朝后面打“旗语”,通知运输队前进。

当鬼子骑兵通过改道庙到达营庄,运输队进入八路军伏击圈时,王近山一声令下,伏击部队一起向日军运输队发起猛烈攻击,敌人运输队没有多大战斗力,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抱头鼠窜。

前面的鬼子骑兵看到运输队受到袭击,马上回头增援。八路军侧翼部队发现后,当即予以猛烈地袭击,日军骑兵部队被打得乱作一团。战至黄昏,日军的骑兵和步兵拼死掩护其部分运输队,又退回测鱼镇。

这次战斗,歼灭日军一百多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缴获骡马数十匹和其他物资一宗。

七亘村伏击战,是第一二九师先头部队进入太行山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大家都说这是“开门红”。

在同一地点,两次伏击都取得胜利,刘伯承独创了“重叠待伏”新战法,创造了的奇迹。这一战法,成了抗日战斗的经典战例。

在八路军北上抗日刚到太原时,因为装备太差,周恩来副主席亲自与阎锡山交涉,要求提供一些装备,阎锡山很吝啬,只给几门迫击炮和一点子弹、手榴弹,子弹还不够一人一发。这次战斗,八路军缴获了敌人的武器,替换了手中的红缨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斗缴获的战利品中,八路军找到了一份我们渴望已久的山西省和华北地区的军用地图。这些军用地图都是阎锡山印的,是鬼子从阎锡山的部队里得到的。前些时候,八路军曾经向阎锡山要几份这种地图,阎锡山不给。现在,八路军从小鬼子手里缴获了地图,这对于打鬼子就更有利了。

在日军疯狂进攻太原,太原城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八路军三天之内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七亘村两次成功伏击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当地群众也看到了抗战的希望,他们说:“日出东海,日落西山。”意思是说,日军从东海来犯,要在太行山西边落下去。就连一直怀疑八路军游击战的汤恩伯也说,看来还是八路军的游击战行啊。

——摘编自班卫东400万字《八路军抗战纪实》一书

(浏览 34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