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张雄文
1949年1月,决定国共命运的淮海战役落幕,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主力被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几乎一扫而光。
枪杆子没有了,蒋介石的腰杆软了许多,不能不开始考虑两党和谈的可能性,以便等待机会卷土重来。
这时,国民党高层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白崇禧、张治中(均为上将)等军人主和,谷正纲、张道藩等文人则极力主战。双方激烈交锋,互不相让,形成了一个有趣的错位。
张治中等人主和,自然是作为兵家内行,深知打仗只能输得更快;而谷正纲之流则对结果考虑不多,似乎忽然神往刺刀见血打仗的快意,并向蒋介石表达绝不与中共妥协的忠心。
无独有偶,这种文武错位在中共也有。
《环球人物》记者近来采访刘伯承之女刘弥群,这位空军少将回忆说:
解放初期,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刘伯承的词条,开头写着:“刘伯承,四川开县人,革命军事家……”
刘伯承看到后,当即把“军事家”三个字勾掉,改为“军人”二个字,并说:“我是革命军人嘛!我们都是在毛主席领导下打胜仗的,革命军队是个大‘家’,不要说自己是军事家嘛!”
刘伯承出道极早,青年时期参加讨袁战争和护国军即英勇善战,奇谋百出,号称“川中名将”,蜚声海内。军阀混战时代,他曾率领川军打败朱德的滇军,是中共建军以前首屈一指的成名军事家(叶挺、贺龙均不能相提并论)。
投身中共后,从南昌起义的参谋长到红军总参谋长、红四方面军河东部队组成的援西军司令员、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一直是方面军军事主官。
如果说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战绩,在战役指挥上粟裕起到了决定作用的话,那么,129师和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的战绩,在战役指挥上,刘伯承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不是军事家,中共恐怕就没有军事家了。
但与先后主持中央军委的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四野司令员林彪不同,他和三野军事主管粟裕一样,也遇到了战功同样遭转移、磨灭、淡化的问题。
粟裕建国后仅为大将之首,官衔、地位没有搭档陈毅高,刘伯承尽管是元帅,却有一个地位更高,数十年后官居军委主席、掌管全国军队的搭档,他们相似的命运也就难免了。
对于表现二野作战的电影里,刘伯承的搭档坐中间运筹帷幄,他本人却只能不断点头,说“要得要得”的许多场面,任何有良知的二野老人都会义愤填膺。
这位搭档晚年后,与谷正纲、张道藩等文人一样,也越来越陶醉并不在行的战争,多次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
他的话一出便是经典。
抬轿子的人乃至子女闻讯而上,搜尽枯肠图解这个说法。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司令员刘伯承的一切转移过来,煌煌两卷本的《军事家XXX: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上下册)》便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一本《我的父亲XXX》)。
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书籍的宣传铺天盖地,拿着老百姓供养的权威机构专家们还专门解说。据报道,今年4月9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闫建琪、XXX之女邓X接受访谈。
杨胜群在访谈中表示,XX同志曾说自己真正的专业是打仗,一生最高兴的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随后“有根有据”地作了全面地阐述。
一个简单不过的事实是,野战军司令员的“专业”是打仗,政委的“专业”就是政治思想工作,但专家们都集体失明了。
刘伯承早已作古,再也不能和粟裕说“我觉得这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正确总结华东解放战争的历史”一样,也不无忧虑地说:“我觉得这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正确总结中原解放战争的历史”了。
但中原野战军毕竟有朴实的不趋炎附势的老战士们在,也有他们的子女在。
原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伯承之子刘太行接受采访时,说:
“我觉得,如果讲邓小平的功劳的话,应该讲怎么做政治工作的,怎么做党的工作的,……怎么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个是他的主项、他的专长。我们的文艺工作宣传者,……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刘太行接受访谈
对于反映二野的电影,刘太行气愤地说:“结果我们倒怪,我现在看到的片子(电影),(关于这方面)没有一个。(电影里)他(邓)就打仗,一个政治委员,解放军条例你们看看,哪规定政治委员打仗的?你不出他难题嘛!”
“咱们说个实在话,搞政委的,邓小平没有在军事学校学习过;我的爸爸,不管怎么样是科班出身,这个方面确实他是专家,他自己也说过。”
但是这种声音是徒劳的,只能暂时留在影像里,等待将来的历史公断。
他们还有没有办法呢?当然有。
既然铺天盖地都说政委是军事家,专业是打仗,那么刘伯承这个司令员的“专业”就去做政治思想工作吧。刘弥群便将父亲不愿意称军事家的往事回忆了出来。
刘弥群还说,“父亲一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这一方面是刘伯承一生的写照,一方面也与另一对父女齐上阵反复说专业是打仗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人和武人错位怪事,在中国的政坛毋宁说是一种官场的弱肉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