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身残志坚的开国将军

来源:旧报刊剪辑(微信公众号)/《党史纵横》2017年11期

一、1933年失去左臂的彭绍辉上将

彭绍辉上将

彭绍辉 (1906-1978) , 湖南省湘潭县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3月, 时任红五军第一师师长的彭绍辉, 接到军团长彭德怀下达的“一师担任草台岗主攻任务”命令, 与敌军短兵相接。经过20多分钟的激烈战斗, 彭绍辉率一师占领了敌人主阵地。战斗中, 两颗子弹击中了彭绍辉的左臂。彭绍辉咬紧牙关, 用绷带紧紧扎住伤口, 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人防线冲击。直到后续部队第三师赶上来接替第一师继续追歼敌人, 彭绍辉才被抬上担架送进了红军医院。

由于伤势严重, 医护人员接连做了三次取碎骨手术都没有成功, 最后只得决定截去彭绍辉的左臂。当征求本人意见时, 彭绍辉坚决不同意。他想, 自己还年轻, 没有了胳膊, 今后怎么带兵打仗呀!军团领导彭德怀等听到这个情况后, 都赶到医院劝他服从医院的救治, 彭绍辉这才不情愿地同意截去左臂。

出院后, 组织上为了照顾彭绍辉, 要安排他到地方去工作, 但彭绍辉坚决地表示:“我虽然没有左臂了, 但还有右臂, 还能指挥战斗。只要反动派不消灭, 我就不离开战场!”后经周恩来批准, 彭绍辉又回到了红军的战斗行列, 后曾任兴国模范师师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等职, 并参加了长征。后曾任八路军358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军长等职。

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二、1935年失去右臂的贺炳炎上将

贺炳炎上将

贺炳炎 (1913-1960) , 湖北省松滋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2月,时任红二军团第5师师长的贺炳炎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右臂中弹, 被抬到卫生部时已不省人事。据时任卫生部长的贺彪回忆, 贺炳炎右臂被炸处血肉模糊, 只连着一层皮。贺彪判断, 贺炳炎如果不马上截肢, 就会有生命危险。于是, 他立即向贺龙报告了贺炳炎的伤势。得到批准后, 简易的手术台几分钟内迅速搭起。因为仅有的医疗设备早已被转移, 所以当地老乡家的一把木锯竟然充当了手术刀, 并要以吗啡替代麻醉药。贺炳炎闻之, 斩钉截铁地说:“不用吗啡!”他让卫生员将自己反绑在门板上, 用毛巾将自己的嘴塞上, 然后请贺彪动手。贺彪随后持锯, “嘎吱嘎吱”地锯了约两小时。其时, 贺龙闻知贺炳炎手术, 传令前方部队:“再坚持打三个小时, 保证给贺炳炎做手术的时间。”手术结束后, 一直在不远处等候的贺龙走到手术台前, 用手巾包起贺炳炎被锯掉的一块碎骨,转身对后面的战士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因战况紧急, 部队要继续长征。贺炳炎伤口未愈, 就在担架上指挥部队行军、作战。

此后, 贺炳炎历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师师长、八路军第358旅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在1945年“七大”会议期间, 贺炳炎用左手给毛泽东敬军礼, 毛泽东用右手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 贺炳炎同志, 你是独臂将军嘛!今后你就免掉这份礼吧。

建国后, 贺炳炎曾任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三、1935年失去右腿的钟赤兵中将

钟赤兵中将

钟赤兵 (1914-1975) , 原名钟志禄, 湖南省平江县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五师政委等职。

长征途中的1935年2月, 红三军团所属各师整编为4个团, 21岁的钟赤兵改任12团政委。在指挥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 钟赤兵的右小腿被子弹击穿, 血流如注, 但他拖着伤腿坚持指挥, 直至昏迷。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 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医生经过仔细检查, 决定立即实施截肢手术。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 没有麻药, 医生就用绷带把钟赤兵绑在门板上, 手术工具就是一把老百姓的砍柴刀和一把断成半截的木锯。因手术时没有消毒药品, 几天后钟赤兵的伤口感染了, 高烧持续不退。为把钟赤兵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医生对他进行第二次手术, 把右腿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不料, 术后伤口仍继续感染, 医生又不得不将他的整条右腿从股骨根部截去。此时, 部队又将踏上长征路, 钟赤兵对前来看望他的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说:“就是爬, 我也要跟上部队。无论如何,我不离开红军。”毛泽东当即表示:“钟赤兵很能打仗, 是有战功的, 怎么能把他丢下不管呢?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北上!”后来, 钟赤兵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 最终到达陕北。

此后曾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政委等职。

建国后曾任中央军委民航局局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四、1936年失去左臂的余秋里中将

余秋里中将

余秋里 (1914-1999) , 江西省吉安县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途中的1936年3月, 时任红二军团第六师18团政委的余秋里, 在一次激烈的伏击战中左手臂负伤。为保住手臂继续革命, 他拒绝进行截肢手术, 继续随部队北上。抵达甘孜后, 余秋里的左臂愈加疼痛。医务人员打开绷带一看, 只见伤口上爬满了白蛆, 因无医无药, 只能换上新绷带, 让他躺在担架上, 由几个人抬着继续前进。

1936年9月, 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徽县, 此时余秋里的左手五指已肿胀坏死, 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会危及生命。于是, 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长侯政决定亲自为余秋里实施手术。由于没有手术锯, 只能用一把小铁锯。手术时, 侯政用缴来的镇痛剂先给余秋里注射, 可由于不知该药使用的剂量标准, 一针下去, 余秋里马上就昏迷了过去。侯政先刮掉余秋里臂上的腐肉, 用锯子锯断其坏骨, 然后又忙着抢救失去知觉的余秋里。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 余秋里才缓缓苏醒过来。醒来后, 他对侯政说:“多谢侯部长, 这是我负伤十个多月以来, 睡得最安稳的一觉。”然后又对守候在身边的贺龙说:“老总, 敌人打断了我的左臂, 我还有右臂,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长征到达陕北后, 余秋里曾任八路军120师旅政委、第一野战军一军副政委等职。

建国后曾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主任等职, 是中共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五、1936年失去右臂的晏福生中将

晏福生中将

晏福生 (1904-1984) , 原名晏国金, 湖南省醴陵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10月, 时任红二方面军16师政委的晏福生在长征途中率部担任前卫, 当部队进至礼县罗家堡时, 突然遭遇敌军两路阻击。激战中, 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晏福生右臂,顿时血流如注。警卫员把晏福生抬到一个隐蔽的地方, 简单地为他包扎了伤口, 这时敌人又追了上来。危急时刻, 晏福生果断地命令两个警卫员带着他的武器和装有文件和密码本的公文包冲出重围。16师当晚宿营后, 因找不到晏福生, 以为晏福生已不幸牺牲了。就这样, 当部队到达渭河北岸暂时摆脱尾追之敌时, 于10月7日为晏福生举行了追悼大会。可是, “死而复生”的晏福生不久又回到了部队。原来, 晏福生在警卫员离开后, 一直等到夜幕降临, 然后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追赶部队, 终于在10月下旬在通渭县境内遇到了红四方面军第31军所属的一个团。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加上半个多月来风餐露宿, 晏福生的伤口这时已经开始化脓。军团长萧克看到晏福生伤势严重, 立即派人把他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医院治疗。西路军渡过黄河, 转战到武威地区山丹县后, 由于伤口再次恶化, 晏福生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

此后, 晏福生曾任西路军总部教导团政委、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第四野战军47军副军长等职。

建国后曾任湖南军区第二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六、1937年失去左脚的谢良少将

谢良少将

谢良 (1915-1991) , 江西省兴国县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五军团第13师37团政委等职。

1936年11月22日, 时任西路军第五军第23师政委的谢良率部在甘肃山丹县十里铺与马匪激战, 被一颗子弹击中左腿。谢良带伤指挥部队, 将敌人击退。被送到军卫生部后, 谢良先后进行了两次截肢手术, 医生用剪刀将其左脚掌剪掉。此时, 西路军在强敌围攻下, 损失惨重。为缩小目标, 部队只好分散行动。谢良因伤势很重, 不能跟随部队活动, 只能留在当地, 几天后被马匪抓获。1937年, 谢良和一批被抓的西路军战士几经周折, 终于回到延安。同年冬, 谢良进行了第三次截肢, 左腿从膝盖以下全部被锯掉。不久, 毛泽东批准谢良去苏联治疗腿伤。

谢良遂于1939年夏从延安启程, 取道西安来到新疆迪化 (今乌鲁木齐) 。不料, 新疆军阀盛世才此时摇身一变, 由联共反蒋变成联蒋反共, 把我党派到新疆的工作人员、从苏联归国和赴苏人员, 以及他们的家属等160多人, 包括谢良在内, 全都投入监狱。抗日战争胜利后, 张治中将军担任新疆省主席, 经周恩来与其交涉, 关押在迪化的这批人员得以无条件释放。

回到延安后, 谢良曾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建国后曾任平原军区副政委、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委、解放军炮兵副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七、1938年失去右臂的左齐少将

左齐少将

左齐 (1911-1998) , 江西省永新县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等职。

1938年11月17日晨, 日军田原运输大队由河北蔚县运送物资到涞源的车队, 进入时任八路军359旅717团参谋长的左齐在蔚涞公路旁的明铺村设下的包围圈。左齐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大震。当左齐正给一挺重机枪排除故障时, 一排子弹袭来击中了他的右臂, 顿时血流如注。战斗结束后, 担架队日夜兼程用了三天三夜才把左齐和伤员们送到设在山西灵丘县下石矾村的三五九旅旅部和前方医院。等候在那里的白求恩大夫给奄奄一息的左齐检查完伤口后, 认为要保住生命, 惟一的选择就是截肢。王震旅长给左齐做工作说:“目前重要的是治好伤, 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只臂膀照样打鬼子。”当左齐艰难地点头同意时, 王震俯下身紧紧抱住他, 两人泪如泉涌。于是,白求恩大夫连夜为左齐作了右肩关节离断手术。手术后, 左齐知道医院麻药紧缺, 所以在白求恩大夫为他换药时, 他咬紧牙关坚持不用吗啡, 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白求恩大夫握着他的左手向他竖大拇指, 还把自己从加拿大带来的仅存的一瓶磺胺给他用于治愈伤口。

左齐后来曾任359旅718团政委、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建国后曾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八、1938年失去右臂的彭清云少将

彭清云少将

彭清云 (1918-1995) , 江西省永新县人,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六军团第1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

抗战开始后, 彭清云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1营教导员。1938年10月, 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由张家口经广灵到灵丘前线督战, 359旅旅长王震令719团和717团在广灵伏击, 彭清云任突击队长。战斗中, 彭清云发现一名日军军官在指挥抵抗, 这位全团有名的神枪手就要过一支三八大盖枪, 一枪撂倒了这名日军军官, 日军阵脚马上大乱。彭清云指挥部队冲上去后,

突然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右肘关节。因伤势严重, 不得不截肢。当白求恩大夫知道彭清云是击毙日军常冈宽治中将的英雄时, 立即为他进行截肢手术。手术前要输血, 可一时又无法化验血型, 白求恩毫不迟疑地说:“我是O型血, 抽我的。”就这样, 白求恩大夫的鲜血缓缓地流进彭清云的血管中。失去右臂的彭清云伤愈后仍然留在战斗部队, 曾任七719团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 曾任第四野战军47军160师政委等职。

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委、总参谋部通信部政委、中国共产党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0年失去右臂的廖政国少将

廖政国少将

廖政国 (1913—1972) , 河南省息县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警卫营副营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 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六团营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第四团团长等职。1940年10月的一天, 为了给部队战士讲解一种新型手榴弹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方法, 廖政国带着修械所长研究了半天, 仍不得要领。就在廖政国拆卸分解手榴弹时, 手榴弹突然冒出了一缕白烟。当时, 廖政国本可以把手榴弹迅速扔出屋子, 但想到天井里干部战士正在学习讨论, 就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 右手高举起手榴弹, 硬是让手榴弹在手里爆炸了。当指战员们急切地等待军医到来时, 廖政国苏醒过来了。他似乎察觉到了自己的伤情, 艰难地环视了一下围在身边的干部战士, 气若游丝地说道:“我不要紧, 就是炸掉了一只胳膊……大家有没有伤……”话未说完又昏死过去。虽然新四军上下为抢治廖政国竭尽全力, 但苦于缺医少药, 最终未能保住他的右臂。战友们痛惜不已, 可廖政国却像没事人一样, 一出院就回到了团里。他下决心要用一条手臂去完成别人用两条手臂完成的事情,不久不仅学会了单手穿衣、洗脸、吃饭, 还学会了左手写字、打枪, 而且字写得十分工整, 枪也打得百发百中。

后曾任新四军第一师教导旅旅长、第三野战军第20军参谋长等职。

建国后曾任解放军第20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1940年失去右臂的陈波少将

陈波少将

陈波 (1908—2009) , 原名陈汉清, 河南省新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副团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 曾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参谋长。1940年担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副团长, 在给部队讲滚雷的使用方法做示范时, 滚雷意外爆炸, 身受重伤, 虽然被抢救过来, 但却失去了一条右臂, 两腿无法弯曲。陈波伤愈后到太行军区荣军学校任校长, 带领100多名缺臂少腿的战友, 在河北任丘的一个小山村练文习武, 养伤治病。在那里, 陈波学会了识字、写文章、骑马和单臂射击。陈波还率领这些战友, 打退过前来搜查的五六十名日军。

抗战胜利后, 中共中央决定晋绥军区组织一个干部团去东北, 陈波“软磨硬缠”终于去了东北。当时, 日军驻通化的关东军一二五师团一部分官兵不甘失败, 经数月准备, 于1946年2月3日发动武装叛乱, 占领了通化市电报局和公安局。八路军通化支队和通化炮校警卫队立即出动, 经一夜战斗, 消灭了叛乱日军。这是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最后一仗, 指挥官就是时任东北军区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的陈波。

陈波后曾任辽宁军区副参谋长、东北铁路公安局副局长等职。

建国后曾任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军后勤部政委、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一、1944年失去右臂的童炎生少将

童炎生少将

童炎生 (1911—1985) , 江西省安福县人,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等职,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政治处主任等职。1944年10月, 童炎生担任苏中军区特务三团政委时, 部队在一次战斗中缴获大批土制速爆手雷, 当时战士们都不会使用, 一贯倡导政工干部要“当模范”的童炎生, 就在打谷场上手拿一枚速爆手雷给参战部队作战评, 并提出让大家好好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战胜它。说完就拿着这枚手雷走到一座木桥上进行示范, 警卫员见状一边向他跑去一边大声高喊:“首长, 危险!”话音未落, 这种极不稳定的土制速爆手雷突然冒起白烟, 瞬间在童炎生刚举起的右手中起爆。随着一声巨响, 童炎生倒在血泊中, 右手的五个指头被炸飞了。经过简单包扎后,童炎生被送到军区医院进行截肢急救。术后第二天, 他就拒绝护士喂饭, 并在病床上练习左手吃饭、写字、瞄准射击, 未等伤口痊愈就急切返回抗日前线指挥作战。由于截肢伤口再度严重感染, 他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截肢手术。这次手术后他又跟上次一样, 未等治愈就匆匆赶赴前线。后又担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政治部主任, 继续战斗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建国后曾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二、1949年失去右臂的苏鲁少将

苏鲁少将

苏鲁 (1902-1976) , 原名苏达余, 湖南省浏阳县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六军第18师第52团排长、副连长、连长, 第53团副营长、营长、代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 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三大队大队长、特务二队大队长、第25团团长、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 曾任太岳军区第十八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4月20日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 时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184师副师长的苏鲁, 率部奉命攻打太原东门外的红房子据点。因几次攻击未能奏效, 苏鲁就像以往一样, 说了声“让我看看去”, 就走出战壕,指挥突击排再次发起攻击。因冲在前面的突击排长踩响了连环雷, 苏鲁的右臂被严重炸伤, 只得进行截肢手术, 右臂从大臂三分之一处截去。后曾任第18兵团62军副师长等职。

建国后曾任山西省军区长治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部第四九五仓库库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照片来自网络,鸣谢作者!

(浏览 1,102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