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均
1951年9月,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部由朝鲜阳德郡的丰田里移驻到了淮阳郡的台日里。一到驻地,立即开始构筑防空通道和隐蔽工事,这项工作由兵团副参谋长赵冠英负责。不到一个月,台日里所有部队全部进入隐蔽工事。

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参谋长赵冠英
我父亲王惠在第20兵团司令部担任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的警卫员,经常见到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张南生、参谋长萧文玖等首长,和首长们在一个防空洞办公,在一起吃饭。

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张南生

志愿军第20兵团参谋长萧文玖

志愿军第20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

志愿军第20兵团警卫员王惠
这段时间供给困难,生活艰苦,尤其是粮食紧张。兵团规定前线部队每人每天供应1斤粮食,兵团机关每人每天8两粮食(当时16两是1斤),按现在计算8两就是半斤粮食。一旦粮食运不上来,半斤也达不到。有几天由于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每人每天只有4两虾皮(现在的2.5两)。司令部把节省下来的一切能吃的东西,都送到了前线部队。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管理好财务显得非常重要,祁美是志愿军第20兵团财务处的财务主管,由于会两只手同时打算盘,得到杨成武司令员的赏识。祁美,1942年参加八路军,抗美援朝时是营级干部。

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部财务主管祁美
这段时间,首长杨尚德和在朝鲜前线第60军181师541团当参谋的弟弟杨恒德通了信,在信中他们互相勉励。同时杨尚德处长也给母亲和姐姐写了信,约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全家再团聚。


志愿军第3兵团第60军181师541团参谋杨恒德,革命烈士
敌人的“夏季攻势”被粉碎后,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为试探我志愿军第20兵团的战斗力,1951年9月12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下令向我第67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
范佛里特毕业于西点军校,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1951年接替李奇微任第8集团军司令,他极力主张以猛烈的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自己的损失。他在反击作战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5倍以上。有美国国会议员质疑他使用的弹药太多,完全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提出对范佛里特进行调查。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个名词被提了出来,成了唯火力制胜论的代名词。在对我志愿军的作战中并没有成功,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还是人。
敌人出动5个营的兵力,在10多架飞机,60多辆坦克和大量火炮的掩护下,连续向在芳通里的我200师599团发起攻击,遭到我599团的顽强抗击,歼敌600余人。537.7高地刚被敌人占领,599团2连立即组织勇猛反击,夺回高地,并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歼敌370余人。此后,敌人每天都派两个连到一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炮火的配合下,轮番向我前沿阵地突击。我第199师596团冒着敌人炮火,在569.5高地与敌人反复争夺,杀伤大量敌人。
9月21日,美军出动了3个营,南朝鲜军出动了5个营,共计8个步兵营,在70多辆坦克,100多门大炮,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我第67军发起所谓的“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即空军、炮兵,坦克和步兵现代化装备联合作战的立体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第67军全体将士毫无惧色,坚决反击,在没有制空权,装备落后、工事不坚固的条件下,打退了敌人波浪式的猛烈进攻,守住了阵地,歼敌1000余人。

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参谋长邱蔚

志愿军第20兵团炮兵主任李健
第20兵团副参谋长邱蔚和第20兵团炮兵主任李健为发挥炮兵火力打击敌人,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了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的组织指挥,取得了初步经验。兵团司令部立即向各军各师通报,介绍了他们的战法。

杨成武和杨尚德在一起
9月21日反击敌人“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是我第20兵团入朝以来首次大规模的作战,取得了打坦克的经验,同时发现敌人有企图空降的迹象。第20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经请示杨成武司令员和司令部领导后,立即拟定通令发给第67军、第26军、第68军、并同时报告了志愿军司令部和第9兵团。
9月以来,第67军200师和199师初战告捷,歼敌均在3500人以上,极大地鼓舞了第20兵团的所有指战员,对今后的作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和部队保持联系,协助各军和师指挥作战,兵团司令部抽调人员成立检查指导小组到作战部队。一组由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负责,一组由兵团炮兵主任李健负责。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和通信处长俞涛、工兵主任薛长勇还有参谋数人去了第67军。兵团炮兵主任李健和兵团作战处副处长安霁光及参谋数人去了68军。
在第67军,杨尚德带领检查指导小组重点查看了部队的防御工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尚德就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作战参谋,熟悉冀中军区杨成武司令员领导冀中军民开展的地道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作战科长杨尚德就多次到部队前沿阵地检查部队的防御工事。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中,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耿飚和作战科长杨尚德亲自到前线阵地查看挖坑道和交通沟的进展情况,检查坑道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现在,我志愿军指战员为了避免炮火伤亡,保存战斗力量,把构筑工事和坑道结合起来,把防炮洞改造成马蹄形小坑道,在里面存放粮食和弹药,避免敌人的炮火轰炸。抗击了敌人的大规模进攻,这成为我军的又一宝贵经验。

第20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后来到志愿军司令部参加“志愿军入朝对敌作战战术经验总结”工作时,将这一宝贵经验写成总结,交给了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坑道战经验被后来的上甘岭等战役所采用。使我志愿军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第20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带领检查指导小组在第67军各师前线工事检查完毕,正准备返回台日里兵团司令部,适逢敌人经过充分准备的范佛里特“秋季攻势”开始了,杨尚德带领检查指导小组留在第67军参加战斗,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在第67军参加了对美军的战斗。
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记述:“第67军一上阵地,我就口授了一道命令,叫作战处长杨尚德通知该军改造地形,加强防御,要使我们工事能承受得住成吨的钢铁”。


下面的影视是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派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到第67军布置任务,加强防御。

志愿军第67军第200师师长李静

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在朝鲜
对于1951年9月21日这次战斗的成果,杨成武司令员是这样记述的:“反击特种混合支队作战实验,既是第20兵团入朝后进行的第一次具有较大规模的作战,也是第20兵团在漫长的征战历程中转向现代化条件下作战的开始,征战取胜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坚定了我们打好立体阵地防御战,争取更大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范佛里特为了挽回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丢失的颜面,于1951年9月29日全面展开了秋季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阵地防御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王亚均参照杨尚德回忆录及相关史料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