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开基人——里应外合 拔除石圪节日伪军据点


“石圪节战斗”是黎城独立团在抗战中,独立打得比较大的一仗。可是不能以为这场仗并不大,不是那种成师、成旅、成团的大仗,就觉得没多大意思。殊不知,黎城独立团的成长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所提出的典型的游击战模式,也是贯彻落实刘伯承“游击集团”理论思想的典型组织形式和成果。它所展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句毛泽东的名言,也正是中国抗战八年敌后特色游击战争的高度概括。


抗战期间,黎城独立营与黎城独立团是对外和对内的两个不同的称呼,它在八路军内部的编制是同等的,与团同级,但小于主力团的建制,又大于营的建制,是主力部队地方化的外延。对外称“独立营”,是因为抗战时期受到国民党批准的编制限制。它拥有五个连和大大小小的区小队及村武装。


2014年作者见到独立团老同志时,大家都很激动,流了泪。他们一起从一线作战的视角,回忆了抗战后期以后张镰斧征战的一些情景。


黎城独立团(营)在成长过程中,与其他部队和民兵合作,独立打过不少小仗。
还是独立营时期,1943年6月中旬,在潞城神头西南无名高地,该营二连打过一次阻击日伪抢粮的战斗。这场仗被三十五师(独立营沿革部队)作为抗战时期的战例记载下来:


“1943年,我太行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战胜天灾和敌人扫荡,迎来了夏季丰收。为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的指示,黎城独立营二连奉命在神头、小潦河地区,警戒微子镇之敌,保卫夏收。


“6月中旬的一天,二连获悉敌人将进入我根据地边沿区抢粮的情报,立即与潞城独立营和当地民兵取得联系。决定在神头西南、小潦河以西地区拦截敌人。其任务区分是:潞城独立营截击由公路北犯之敌;二连和民兵一个连部署于神头西南无名高地,阻击由小路运动的敌人。


“神头西南、小潦河以西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一条乡村路通往我边沿区,二连根据自己装备差、弹药少(每支步枪仅有子弹10余发)的情况和地形特点,决心:集中兵力控制要点,实行近战歼敌;将主要兵力部署在敌可能通过的要道口和附近的制高点上,并构筑了简易工事,埋设了地雷。


“次日晨,伪军两个中队,日军一个小队,胁迫民夫,牵着毛驴,挑着担子,由微子镇出发。该敌避开公路,沿乡村路向我边沿区开来。7时许,敌进至神头西南无名高地附近,连长即令各班做好战斗准备。当先头之敌经过山沟,翻越垭口,进至我阵地30余米时,我突然拉响地雷,步枪、手榴弹一起开火,杀伤敌人一部,余敌慌忙后撤。


“30分钟后,敌以各种轻火器向我射击,并以伪军一个多排向二连阵地接近。二连待敌进至我手榴弹投掷距离时,以集中猛烈的手榴弹火力将其再次击退。紧接着又打退敌人一次进攻。14时许,敌在二连坚强阻击下无法前进,被迫撤回微子镇。我以少量的弹药,无一伤亡地完成了截击敌人抢粮的任务。


“这次战斗,由于群众及时提供情报,民兵积极配合,使二连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对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八年,黎城的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游击小组,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打小组战,打辅助战,打锄奸战,不停的频繁战斗。他们可能连一个像样的游击战的胜利都说不出来,因为每一仗都很小,有时就是打几下吓唬一下敌人就跑。但他们常年参加的战斗是保卫根据地乡亲们的春耕秋收,坚壁清野,护送过路的首长、重要人员、伤病员和物资,保卫部队医院和各类后勤单位,甚至以“摇旗呐喊”真打真干壮声威的方式,跟随或者配合主力参加了历次反“蚕食”、反“扫荡”和反“封锁”的战斗。他们在百团大战中也起到了军民同忾同战斗的作用,譬如把铁路的路轨截断运到黄崖洞兵工厂制造武器,参加黄崖洞保卫战外围的滋扰阻敌动作。即便是每次战斗只是消灭一两个敌人,打死打伤一两个鬼子或者汉奸,就这样成年累月的打来打去,黎城独立营(团)还打出了名,襄垣、潞城一带的伪军、汉奸都很怕他,只要说是黎城独立营的就往往不战而逃。

(浏览 1,598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