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军区走出的开国将军(以授衔顺序排列)

马琮璜(1909-1993.2.8)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营技术书记,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四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指导员,第一二九师卫生部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总部附属医院(白求恩医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副政委,中原军区卫生部副政委,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委,1952年6月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回国后任安徽省军区第二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继开(1916-1994.10.4)

江西省新干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兵站警卫连排长,中革军委第四局参谋,中央军委警卫营参谋、一局参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8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兵站运输科科长、兵站部延川办事处处长,八军总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太岳纵队第二支队副支长兼参谋长,八路军南下支队情报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鄂东军区参谋长、独立二旅参谋长,胶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苏南军区参谋长兼无锡市警备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参谋长,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参谋长,防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顾问、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邓仕俊(1918-1993.10.28)

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军委作战部参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科科长、参谋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二十三旅副旅长、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十四旅旅长、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八○师师长,解放军第六十军参谋长。在战争年代,他先后5次负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六十军参谋长、第二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第六十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尤太忠(1918-1998.7.24)

河南省信阳市人。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二营连指导员、二七九团营教导员、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营长,三八六旅十七团副团长、团长,冀豫联防区三分区司令员兼十七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十六旅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在战争年代荣立大功3次,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5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内蒙古政协主席,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9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10、11、12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谭友夫(1917-1976.2.24)

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宣传员、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青年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抗大一分校指导员,决死三纵队教导员、团政委,独立发展组建了抗日武装“壶关独立营”和山西五专署保安第九团。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二十三旅六十七团政委,太岳军区二十四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四纵队十一旅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安康军分区司令员,第六十军副军长、第十二军副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后勤部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张春森(1907-1991.2.13)

湖北省武穴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连指导员、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作战通信参谋、营教导员、旅特务大队队长、第十六团政委,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决一旅第五十九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政委、第一军分区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三纵队三十七旅政委,华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一八一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政委。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六十军一八一师政委,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六十军副政委,第十二军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安徽省军区第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韩东山(1905—1986.1.13)

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省罗山县红军独立团连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营长、十二师三十六团副团长,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二十五师师长,1936年5月调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同年秋随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会宁会师。10月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副师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团长、补充团团长、副旅长,东进纵队副司令员。1940年先后入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春任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员,江汉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后勤部政委,湖北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雷震(1906-1993.4.2)

湖北省黄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第九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政委、红四方面军第四局一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决死三纵队游击第十团团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团长,太岳军区中条山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吉林军区副司令员,吉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吉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第一参谋长、第四十五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四十五军副军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发田(1911-1998.2.22)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八师通讯员、通讯班班长,赤江县政治保卫局局长、川陕省芦山县军区指挥部指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长征结束后,被选送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训处组织部组织干事、三八六旅政治部民运科长、抗日游击三支队支队长、东进纵队第三团团长兼政委,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八支队第三团团长兼政委,新编第十七旅十九团团长兼政委,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晋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十军二十九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内江军分区司令员,

1951年3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五军副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战术性反击,参与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5月,回国后进入北京军区设在天津的文化学校学习。1956年5月任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61年11月转业,任湖北钢铁厂厂长,汉江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水利电力部汉江江口水利工程局局长,富水水库工程副指挥长,湖北省咸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行政公署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廖冠贤(1914—1983.11.15)

江西省宁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三团连指导员,军委教导连政委,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三旅政委,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4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政委。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同年回归,任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兼空降兵第十五军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空军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吴诚忠(1911—1968.10.19)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十一师三十一团通信队排长、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交通队排长、指导员,红三十三军九十九师团政委,红四军十一师副师长,红九军二十五师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工作队队长,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团长、团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4年10月,吴诚忠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调至新四军第五师任鄂豫皖湘赣军区一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师警卫团政委,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四旅旅长,河南军区陈留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后勤部政委、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田厚义(1906-1987.11.12)

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安县独立第一师三团连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副营长,红三十一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第九十一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第二七一团参谋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司令部作战参谋、三八六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补充团参谋长,八路军筑先纵队团长,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二十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副旅长、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湖南省军区益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守志(1917.11.28—2017.9.2)

四川省宣汉县人。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双河场区游击队队长,红九军七十六团二营四连副排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连长、机枪连连长、特务营营长、副团长,新四旅十团团长,太行军区十团团长、第一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第六纵队十八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二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兼政委。在战争年代荣立大功3次。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兼政委,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平康地区阵地坚守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全师荣获“出国作战第一功”奖旗。回国后,任解放军第十五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高体乾(1911-1998.5.16)

辽宁省建平县人。1931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十二支队支队长,山西高平游击大队队长,壶关游击支队参谋长,五专署保安九团团长,决死三纵队第七团团长、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参谋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赴东北支队队长,辽吉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七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二十一兵团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争理论研究部部长、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程儒珍(1901-1963.4.6)

湖北省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县自卫军中队长,红一军副官处副官,红四军经理处总务科科长、军需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副部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供给处处长,东进纵队供给处处长,第三八五旅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后勤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湖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浏览 91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