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军区走出的开国将军(以授衔顺序排列)

黄胜明(1914.10.1—1996.8.18)

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一师一团排长,红军学校连指导员,中央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区队长,红九军团营教导员、独立团政委、教导大队政委、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军教导师第一团政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教员,隰县工作团团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代政委,中共北方局党校总支书记,太岳军区岳北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绵上县县委书记,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三旅政委,第四野战军补训第一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副政委、运输部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黄振棠(1912-1996.2.8)

江西省上犹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一军政治部青年部长,红三军团教导营连指导员、第六师十六团代政委,红一军团第一师团政委,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部主任、代师政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训处主任、七六九团政委,第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学员,中央党校学员,陕廿宁晋绥联防军新编4旅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编第四旅政委,第一野战军第六军十七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六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副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绍华(1910-1978.6.29)

湖北省红安县人。l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排长、交通队队长、连长、营长、师侦察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通信股股长、副团长、团长,后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任抗日军政大学上干科副队长、第三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吉东军区警备旅副旅长,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东满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一三二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队列部部长,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山西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曾宪池(1910.9-1988.12.5)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医院第二分院政治处组织干事、股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团部指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营副教导员、补充团营教导员、随营学校保卫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七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平原军区湖西军分区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交通处政委、军法处处长,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1957年6月,调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4年春调高级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苏鲁(1902-1976.12.18)

原名苏达余,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第十八师五十三团副营长、营长、代副团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一纵队三大队大队长、特务二大队大队长、第二十五团团长,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十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四十三旅副旅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四师副师长。在太原战役中亲率突击排冲锋,因突击排长踩响敌人布设的连环雷,致使师政治部主任时云峰当场牺牲,苏鲁不幸负伤,失去了右臂。新中国成立后,任长治军分区司令员,

1955年初春,离职休养,主动请求去看仓库,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部第四九五仓库库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直至1975年退居二线。

王才贵(1907.7—1978.5.5)

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一军手枪队队员、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手枪团队员,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副团长、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师直政治部主任、师轮训大队长,豫西抗日义勇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新四军第五师干部旅第二团团长,陕南元台山游击司令部司令员,陕边区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战争年代,王才贵曾3次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残疾。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汾阳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军防空军高射炮兵第一○八师师长,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丁先国(1909.8—2001.11.11)

湖北省麻城市人。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重机枪连副连长、指导员,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政治处主任、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四局科长兼政委,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十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主任、补充团政委,太岳军区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委,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委、旅政治部副主任、二十七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南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七旅副政委、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七十军二○九师政委。抗美援朝时期,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佘积德(1916.9-1981.1.24)

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宣传队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特派员、三八六旅政治部保卫干事、补充团政治处特派员,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副科长,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平原军区安阳军分区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军政干校政委,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1953年2月至1955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部主任,1953年7月起兼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军法处处长。1955年2月至1956年夏为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第一期学员。后任福州军区炮兵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军区顾问,成都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徐其海(1913-1984.8.24)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游击队队长,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连长兼指导员、一营副营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二七一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一营营长,中央军委通讯大队警一旅作战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科长,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1942年进入八路军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学习),关中警备司令部特务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4月徐其海进入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学习。任冀察热辽军区炮兵三团团长,热河军区教导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副师长,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参谋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四十五军教导大队大队长、一三三师师长,1953年徐其海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四十六军第二副军长,参加1953年夏季攻势作战。朝鲜战争停战后,在加强战备、巩固停战协定、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四十六军副军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5年追授徐其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

黎光(1914年—)

四川省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特务营排长、二七六团副连长、军部特务营连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一营一连排长,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十六大队营教导员、营长,晋察冀军区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九支队、第八军分区三十团团长,冀中军区直属第六支队二十九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二十团团长,第二纵队四十旅十一团团长、第六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七纵队二十一旅旅长、直属第六十九军二○七师师长,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副政委,第六十六军一九八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川北军区剑阁军分区政委,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六十八军二○二师师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得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回国后,历任解放军第六十八军副军长,连云港要塞司令员,上海吴淞口守备十五师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砚泉(1917-2016.10.27)

河北省雄县人。1937年8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任决死一总队四队指导员决死一纵队游击一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二十五团一营指导员,决死一纵队司令部防务科科长、队训科科长,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十四军四十师副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顾问、专家组组长,在援越抗法战争中担任越军308师顾问期间,曾被授予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三级军功勋章和越南人民共和国功勋章。回国后,历任解放军第十四军政委,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昆明军区副政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焕如(1916-2001.1.26)

陕西省长安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政治处副主任,冀南军区干部轮训大队政委,冀鲁豫军区干部轮训大队政委,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独立第二旅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八纵队二十二旅政委,华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太原、宝鸡、成都等大中城市军管会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政委,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装甲兵学院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冯丕成(1908-1983.6.11)

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政治处地方工作股股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二营六连指导员、营教导员,七七二团供给处政委,三八六旅总务科科长、供给处政委,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太岳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委,华北军区第八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十八兵团六十军后勤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李懋之(1907-2009.2.11)

山西省襄垣县人。青少年时期,他立志从军报国,1927年进入西北军士官教导团学习,毕业后随冯玉祥部参加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吉鸿昌将军在察哈尔等地对日伪军的战斗,自觉订阅进步书刊,真诚接受先进革命思想。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他主张抗战,随傅作义部在长城一线与日寇进行了激烈战斗。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无比愤慨,毅然离开国民党军队,1938年2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并于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任决死第一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第一团副营长、代营长,二一六旅参谋主任,决死一纵队第二十五团参谋长、第三十八团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处长,抗大太岳分校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第四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陈谢兵团参谋处长,豫陕鄂军区参谋长、豫西军区参谋长、河南军区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军事工程学院副教育长、物资保障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世荣(1917.9-1987.11.27)

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参加赤卫队,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二十五师三十七团宣传员、师政治部班长,红三十一军供给部党支部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补充团一连指导员、十七团政治处宣传干事,三八六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十六团政治处总支书记,决一旅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三团政委(1946年1月进入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豫西二分区政治部主任兼豫西独立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后勤部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1月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在学习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被评为“模范学员”。他总结的学习方法被誉为“杨世荣学习法”,在全军推广。学习尚未全部结束,他就被留院工作。最初,他担任速成系班主任。以后,担任过速成系副主任、主任,学员大队大队长,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并先后被选为院党委委员,院党委常委,院监委副书记。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杨辉图(1911—1987.1.24)

广东省大埔县人。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十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三连文书,庆阳教导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直属政治处总支书记兼组织股股长、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岳军区基干第一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后勤部供给部政委,豫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高雷军分区副政委,华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粤西军分区副政委,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东省国防体委主任、党组书记。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广东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

张明(1912-2000.1.29)原名丁永纲,

山东省日照市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文化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文化教员、教育干事、教育股股长、旅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武委会第一分会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三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十二旅副政委兼鄂陕军分区政委、鄂陕行署专员,两郧军分区政委,中原军区第十九军五十五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九军政治部主任,陕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陕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钧(1919.1.1-1997.6.2)

山东省寿光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一纵队一大队政治工作员、政治干事,决一旅三十八团一营教导员,决一旅教导大队教导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豫北三支队济源独立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三旅三十九团政委,豫西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九师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野战军随营学校副政委,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九师政委兼云南普洱军分区政委、普洱地委书记,思茅地委书记,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二政委,云南省军区副政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政委,七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张力雄(1913.11.21-)

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三十师一○○团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红五军团随营学校政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政治处主任、总校太岳独立大队政委,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军区第六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江淮军区政治部主任,鄂西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第十三军政委,云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政委,昆明军区副参谋长,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被评为“全军健康老人”。

张子明(1918-1991.6.23)

山西省离石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期间,任决死一纵队二总队政治部民运股股长,第二十五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政委,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副师长,第二野战军十四军四十二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政委兼中共云南省丽江地委书记,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3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副政委,昆明军区副政委,铁道兵副政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欧阳奕(1912.8-1987.7.14)

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军第四预备医院主治军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所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卫生队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太岳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卫生部部长、政委,第十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后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胡立声(1917.1—2010.8.9)

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交通队通信员,西北保卫局警卫员;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股干事、三四四旅政治部指导员、六八八团特派员,第一二九师新一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41年冬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3年3月调任延安中央党校第一支副书记。豫西专署公安处处长,太岳军区独立二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政委,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警备四团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十五纵队第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一八五师副师长、一八六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兼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十六军四十六师政委,参加了平康防御战和金城反击作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旅大警备区守备一师政委、外长山要塞区政委,冶金工业部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冶金部办公室主任、北京指挥部第二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桂绍忠(1915-2005.12.31)

安徽省霍丘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团卫生所看护长、第二七四团卫生所所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副队长、旅卫生处代医务主任兼七七二团卫生队队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三野战军四兵团卫生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兵团卫生部部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后勤部副政委兼卫生部部长,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德西(1915-2005.4.2)

山西省太原市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山西省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一纵队三大队指导员、营教导员、大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团政治处主任、纵队直属政治部主任,决一旅第五十九团政委,晋豫联防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太岳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军政委,国防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梅盛伟(1914-2001.4.4)

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四军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第一、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属供给处政治委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八纵队第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二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加强东北地区的防空,同年8月成立了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任东北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军、第二军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后任交通部政治部主任、顾问组组长、党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符先辉(1918-1998.1.7)

陕西省镇巴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部参谋处通信员、军委交通队副排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教导团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游击一支队队长、游击二团营长兼教导队队长,太岳军区五十七团营长、副团长,第七十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湖北两郧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师长,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解放军第六十五军军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温先星(1914-1990.10.9)

江西省石城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排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长,冀鲁豫军区第五支队副营长、营长,教导第三旅七团营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副旅长,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二旅副旅长,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军一七八师副师长、师长。战争时期,温先星先后6次9处负伤。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六十军一七八师师长兼四川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副参谋长,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新泮(1912-2003.4.28)

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春,被选送至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军委总卫生部医政局任科员、直属医院医生,红三十一军卫生部主任、第九十三师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队长,1940年8月,时任三八六旅卫生处处长,荣获二级奖章。后任太岳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卫生部部长、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政委、平原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卫生部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赖达元(1917-2010.7.10)

江西省石城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处宣传员,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卫生队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新编四旅教导大队政委、第十团政治处代主任、第十一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南军区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十六团政委,大名县县委书记、大名县大队政委,第二十三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四旅十二团政委、团长兼政委,补训旅政委,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二十八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宜宾军分区副政委兼党委书记,川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空军第十二航校政委、空一军副政委,空军雷达兵部政委,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南京市政府副市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5月离休,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

蒲大义(1916—1973.4.19)

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团部警卫班长,红五军团侦察排排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特务连连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二十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四十五旅旅长,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师长。在战争年代,先后16次负伤,荣立大功3次、小功8次,获一二九师银质奖章2枚,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所指挥的一二九师七七二团七连一排被命名为“蒲大义排”。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十六军炮兵副军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第十六军副军长,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1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4月19日在开会时,蒲大义因心肌梗塞逝世,终年57岁,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雷起云(1915-2007.7.9)

曾用名雷鸣盛、雷腾蛟,陕西省澄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二一三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决一旅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太岳军区政治部敌工部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兼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汉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薛克忠(1914-1988.11.8)

山西省洪洞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产党,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期间,任山西牺盟会分会特派员,中共稷王山工委书记,决死三总队组织科科长,第二一二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五十五团团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军政处处长、第二十四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旅长,中原军区第十九军兼陕南军区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军区副参谋长,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参谋长、工程兵指挥所司令员,参加了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主任,工程兵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政委,工程兵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烈(1909.6.20-1976.7.18)

原名宋耀光,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特务营政委,红九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太岳行署公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区南下干部大队大队长,豫陕鄂边区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中共豫西区地委委员兼中共宝丰县委书记,豫西区委社会部副部长兼公安局局长,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副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公安总队司令员兼政委,河南省政法委员会主任兼公安厅厅长和检察署署长,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兼检察署署长,公安部第十六局局长、第四局局长,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公安部队副政委。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8年10月被定为革命烈士。

吴杰(1914.8-1997.8.16)

湖北省大悟县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少共书记,巴山县独立营教导员,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第四方面军总部科长、四局局长和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科长,河北民军冀西游击区副司令员,太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政委,太行区邢台市公安局局长,中共周口市委书记兼周口市市长,开封特别市公安局局长,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公安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武汉市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市人民法院院长、市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公安部队学院副院长,解放军后勤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政委。196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于侠(1915―2002.5.30)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通信排排长,红三十军第九十师警通队队长、独立营副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1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后入甘肃庆阳步兵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长,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南下支队随(县)枣(阳)独立团政委,中原军区三五九旅特务团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十八团政委、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副师长、师长兼焉耆军分区司令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校长,海军潜艇学校校长、顾问,北海舰队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文英(1918-2013.6.28)

河南省沁阳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省沁阳县区委书记、中心县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决死一总队三中队指导员、总队政治部宣传科长,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武工大队政委,太岳军区沁河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七十团副政委、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九军五十五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副政委、政委,兰州军区海黄平叛指挥部政委,青海省军区副政委、政委,青海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海廷(1917-2002.8.20)

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三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红五军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中共山西省沁县县委书记,太岳区游击队队长兼政委、游击队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组织科科长、第六军分区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一团政委、第三十团政委、第三十二团政委、第四纵队十二旅政委,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二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解放军六十四副军长,外长山要塞区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委,中国民航总局政委,旅大警备区顾问。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牛明智(1917-1981.9.14)

山西省芮城县人。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武乡县游击第三大队指导员,决死一纵队游击二团一营教导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太岳纵队决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四十二团政委,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二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六十二军一八五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八四师政委兼干部部部长,第二坦克学校政委,装甲兵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装甲兵工程学院政委,装甲兵军政干部学校政委,解放军装甲兵副政委兼装甲兵学院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浏览 91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