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之基是中国的十四年抗战

二、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抗争背景

中国人民有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十世纪最早期的可以台湾为例。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当中,台湾本土同胞对日本统治者的抵抗,大抵都发生在日本据台的前20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期是台湾人民一连串反抗日军接收的“乙未战争”;第二期是紧接着的民众抗日游击战,几乎每年都有武装抗日行动;三是自1907年“北埔事件”起,1913年罗福星领导的“苗栗事件”,到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又称“噍吧哖之战”。日本正规军对这些反抗疯狂镇压,民众自发的游击队被集体屠杀,都以失败告终。

之后,台湾反日运动转为维护汉文化的非武力形式。但是在1930年期间,原居民部落还是爆发了“雾社事件”,引发日本军队用大炮和毒气,压制没有现代武器的原住居民。


“雾社事件”中被屠杀的台湾原住民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和清朝的消亡,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此时时任日本关东军参谋的石原莞尔就已经预示:“中国国民之民族运动与恢复国权运动实属自然”。中国的“统一必定成功,其国力亦将渐次集结”。由此可知,从那时起,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就预感到中国的发展与统一。

1926年,日本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便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梯次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直到1941年(昭和16年)12月7日清晨(“九·一八”事变十年后),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才爆发。

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乃至全世界带来无数灾难。

在此之前,自1935年始,至1939年,美国的孤立主义派利用美国人民不愿卷入世界战争的和平情绪,通过国会多次订立中立法,以躲避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力主对日本宣战,为了能让美国人民支持与日本进行的战争,还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美化中国的抗日战争,大唱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

直到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美军占领日本。

至此,一般认为始自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浏览 2,85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