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抗战两种不同战场形式的共同作用
中国抗战有两种不同的战场形式:一是所谓的正面战场;二是独特的敌后战场。
之所以称其为“所谓的正面战场”,是因为这种被动的战场形式是因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被迫转换出来的防御性战役。
而敌后战场却是共产党领导抗战军民主动进击的敌进我进、分兵做眼的在日寇纵深之后遍地开花的游击战、地道战,辅助进攻战的抗战战场。
尽管如此,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亚洲区块链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部分,表现为不同的战略态势,各有所长。从民族大局出发,我们可以不去分什么伯仲。
许多研究者意图把歼敌数量放在一个可比较的层面上来进行研究,这个做法容易造成很大的误差。因为,在共产党领导的广阔敌后地域面积的游击战中,有敌后十四年来许许多多种神出鬼没的斗争方式,其大大小小、日日夜夜、零敲碎打的歼敌数量是我们很难以完整统计计算的,这还不包括由国民党制造出来的数不胜数的反共高潮和“摩擦”,如抗战期间发生在太行根据地的磁武涉林战役。
我们还可以采用现代不同的地区性战场状态进行对比,如抗美援朝时期一年金城防御战“零敲牛皮糖”的坑道作战以及上甘岭战役、建国后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战略战术思想找到答案,这些特点与中国的敌后抗战都有共性。
我们可以这样看,假如日本方面确实有可信赖的权威依据数字,那就用它减去国军正面战场相对容易计算、统计和自认的数字,就是敌后战场的大约数字了,而这个数字很可能是个爆炸性的大数字。可事实是,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见到日本方面愿意拿出值得信赖的权威统计数字(尽管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容易的)。这样容易的数字对他们来说,是与“南京大屠杀”真相同样,都是要尽可能回避掩盖的。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全国民众的人民战争是中国全面抗战制胜的根本保证。
基于中国全民族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战场,曾间断性的展现出其民族大义的紧密配合,使日伪军在中国抗战的全过程中,始终面对完全不同的两线作战,很快便陷入中国持久性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走进盲人瞎马的境地,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1938年末,中国抗日战争既快速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可是,就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国民党顽固派和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快速加剧了一切反共摩擦活动,中国的抗战形势和战场力量的战略性支撑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3年7月25日的《解放日报》社论明确指出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四年多来出现的重大变化:“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抗击了日寇21个师团,35万人,占58%,国民党仅仅“抗击”日寇15个师团,25万人,占42%。共产党抗击了敌伪军56万,国民党仅仅“抗击”伪军6万。两项共计,共产党抗击了敌伪军91万,国民党仅仅“抗击”敌伪军31万。但是国民党拥有300余万军队,相当好的装备,共产党的军队则连游击队在内不过50万,不到国民党的七分之一,装备尤为落后。”
社论当中的这一段话,把中国两个不同战场形式的情况用具体数字说得明明白白。这就是真实历史。四年多来,在敌后战场作战的共产党在抗战第一线显然是相当艰苦的,基本要靠自力更生,从敌人手里夺。
这一切,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直接给予了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迫使日军难以分身,不得不专门拿出更多战略资源,用以对付身处敌后的各个解放区、根据地和拉锯区,从而减轻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压力,对于将日军由战略进攻拖进战略相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很多反动派害怕毛泽东!我要说,毛泽东不仅仅提供了战争制胜的精神食粮,而且也提供了持久战、游击战、“零敲牛皮糖”等战争制胜的智慧诀窍。对此,无论是抗战时期的美军观察员,还是日军大本营的训练特种部队教程,继而外国军事专家对游击战的战略作用都深表认同。曾有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在《日本大陆战略的危机》一文中就赞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够担当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战略任务。”
毛泽东提出的发动群众打持久战、游击战战略方针,不仅使国共这两种不同的战场形式确实起到了的共同作用,既: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艰苦卓绝的全国性抗战,挫败了日军北、南并进、速战速胜的企图;还使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战略相持阶段,为美国研发使用原子弹等解决二战胜负的先进武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一弹成名”。
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日寇深陷中国战场的长时期相持阶段,美国的原子弹研发和使用几乎会等于零。与此可进行直接对比的是,1939年9月也完全有条件研究使用原子弹的英国参战后,就没有与美国同样好的安稳条件。英国原子弹研究小组所在地利物浦,几乎每夜都会遭到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有好几次,炸弹就在原子弹研究中心边上爆炸。不得已,在原子弹技术研究已远远超越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也只得于1943年把自己的核技术和核人才转让给了美国,美国人占了英国科学家的先进科研便宜。而美国之所以会有这一切来之不易的安稳的本土和平研制环境,都是中国的抗日持久战赐予的。
1939年,德国发起二次世界大战,大举进攻波兰,极大刺激了日本军阀。此后,日本军政高层一直摇摆于北进苏联远东地区、南进东南亚及西太平洋的战略选项之间。两年过后,为争夺长期战争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日本于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
可是,面对中国正面战场的冬季攻势,以及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的百团大战以及开展已久广泛深入的游击战,日军大本营已经发现必须“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即便在1941年6月希特勒大举进攻苏联,日军总参谋长仍然强调:“目前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日本御前会议不得不作出决定:向着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跨出南进的步伐。还在幻想“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之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
这些都表明,中国军队和人民的顽强抵抗,首先打乱了日军既定的战略计划,在中国战场陷入全面困境。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的危局中,不得不放弃北进,而向南发动太平洋战争,向英美宣战,作困兽之斗。这一下,中国的抗战就从根基上挫败了日本的原有战略企图。
但日军低估了“南进”后仍然持续的中国战场的顽强性,于1941年12月7日清晨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一下子触发的太平洋战争,使中国摆脱了10年来单打独斗的艰苦抗战局面,反而与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拉近了关系,进一步突出了亚洲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很快,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共同调整对日战线,成立中国战区。中国战区统帅负责指挥中、泰、越等地区的联合国军队。这就将中国的抗战与反法西斯联盟的远东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密切了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名副其实的东方亚洲主战场。
一些西方史学者刻意贬低中国战场地位,把中国战场说成太平洋战场的附属是完全错误的。事实表明,尽管日本集中了海、空精锐军力,向南推进到太平洋战场,但是从其发动战争的基本目标、战略地位等诸方面考量,日本军国主义胜败的重心,仍是中国所代表的东方亚洲主战场,其主要战略目标在于侵吞中国。
而中国的持久抗日战场为太平洋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严重消耗、瓦解和挫败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力、军力、耐力和支撑力的重要有生力量。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的战略性胜利反攻,奠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制胜基础和条件,成为太平洋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之基。同时,也逐步演化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推动了亚洲与世界走向和平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