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玲
出席边区公营工厂首届群英大会的曲阳军工英雄
为了巩固开展赵占魅运动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经过积极筹备,晋察冀边区公营工厂首届群英大会于1944年12月7日在边区抗联会所在地——阜平开幕。军工厂、印刷厂、制药厂、被服厂、造纸厂、煤矿等工厂选出的英雄、模范及列席代表共计70多人出席了大会。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宋劭文和晋察冀分局的赵振声(李大钊长子)在开幕时作了致辞。
从12月8日起,代表们分组进行座谈,介绍各自的先进事迹,交流工作经验。
大会还选举出了出席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的英雄、模范共计20名。选出的英雄有16名,其中,军火业7人,分别是刘润田、王水山、杜平、郗金喜、丁一、许文华、庞秀玲(女);印刷业4人,分别是牛步峰、康健、陈富荣、张保山;缝纫工2人,分别是张贵玉、刘焕然;染布业1人,为杜占云;造纸业1人,为张林瑞;采矿业1人,为杨东来。
选出的模范工作者有4名,分别是韦彬、卢荫楼、王江涛、于立本。其中,韦彬、卢荫楼、王江涛皆在晋察冀军工系统工作。
王水山、庞秀玲均为曲阳人。
王水山(1919—)是采矿工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矿工队当工人。
他自参加工作,就以工厂为家。腊月三十那天,他还与几个工人一起砌烟囱。每天清晨,别人还在睡觉,他将手臂用湿布包起来,开始从窑里搬砖。他爱惜公物,像爱惜自己的东西一样,看到院里有一块砖,也要捡起来摞在砖垛上;有几次,听见外边下雨了,他悄悄爬起来,冲到院子里,把风箱和砖坯苫起来。不论在荒山野岭中找矿,还是在高温炉前蒸锌,他都以旺盛的精力和过人的耐力工作着。
由于灵山一带被敌人占据,烟煤供应不上,王水山被派去找大炭石。毫无勘探经验的王水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他用自己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完成了任务。他说:“革命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干什么就学什么。”
他热爱学习。1940年参军以前,他大字不识一个,来到部队后,他刻苦学习,经过努力,他能识1000多个字,能读《子弟兵报》,学会了四则运算。
贫农出身的他不仅吃苦耐劳,而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44年,矿工队和六连合并时,他由股长改任为副股长,昔日的工友为他抱不平,他却毫不在意,工作热情丝毫不减。1944年5月,工业部召开“赵占奎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他被评为头等劳动英雄;7月,《解放日报》对他进行了报道;12月,边区公营工厂首届群英大会上,他被选为出席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的代表。
矿工队于1940年在超树岭村成立,后来才搬到唐县,王水山很有可能是范北郎一带的人。但编者在这一带寻访革命遗址的时候,没有走访到任何有关他的信息。很有可能,他随矿工队离开曲阳以后,再没回过家乡,已经没有乡亲说得清他的事迹了。
庞秀玲, 灵山村人,生于1923年。1938年,参加村妇救会。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到大岸沟化学厂工作,分在硫酸班,曾任硫酸班班长。她埋头苦干, 脏活累活抢着干,并鼓励别人积极工作。她常说:“咱们可不要忘了这是为革命工作呀!”1942年,她被评为劳动英雄, 1943年,她被评为模范工人。边区公营工厂首届群英大会上,她被选为出席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的代表。
边区公营工厂首届群英大会于12月17日闭幕,边区抗联会与群众剧社联合举行了欢送会。
1944年12月20日,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召开,边区公营工厂首届群英大会上选出的20名英雄、模范作为工业代表出席了大会。
同时,曲阳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秋芳带领曲阳选出的李殿冰、闫进忠、刘志福、王秋芬、张彦绪、贾洛峰出席了这次大会。这样一来,曲阳共有8名英雄、模范出席了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