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区党委实验县辽县的纪实 永远的怀念——纪念李雪峰同志

杨蕴玉   原教育部副部长

我认识雪峰同志,是在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山上的年代。1939年5月我被调到中共辽县县委工作,10月份,辽县被中共晋冀豫区党委确定为实验县。

辽县做这实验县,是在中共晋冀豫区于1939年9月10日至28日在武乡县东堡村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确定的。设立由区党委直接领导的实验县,用以典型示范总结经验,指导全区。开始,依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在中央根据地内建立兴国模范县的例子,提出建立模范县,后来考虑到用实验县的提法,更能反映区党委以点带面的指导思想,改为实验县。当时确定区党委直接抓的有辽县、黎城、武乡、榆社、和顺五个县,后来武乡、榆社、和顺改为地委的实验县,区党委只抓辽县、黎城。1940年百团大战后,只剩下由雪峰同志直接领导的辽县实验县。

区党委确定辽县为实验县,是因为辽县地处太行腹地,战略地位重要。辽县是129师和晋冀豫省委(后来改成太行区党委)进入太行山后开辟创建最早的根据地之一,他们又较长时间驻扎在这里。后来,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也进驻辽县。

因此,辽县是太行区以至华北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加之辽县党组织已普遍建立,各级政权已基本改造,群众发动较好,群众对八路军有深厚的感情,这些都是区党委确定辽县做实验县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了加强对实验县的领导,区党委确定由雪峰和彭涛同志指导辽县的工作。1939年10月,彭涛代表区党委到辽县宣布了区党委的决定,召开动员大会,提出了创建实验县的标准和任务,要求辽县“争当兴国第二”。区党委要求辽县在粮食、民主、民生、武装、生产、党和群团建设7个方面做出成绩,创造经验。区党委为了加强县委领导班子,抽调杨待甫、翟英、于野平、张玲四位同志到辽县。在动员大会上彭涛宣布了辽县县委新的领导班子的组成。县委书记杨待甫,副书记程平,组织部长翟英,副部长荣书保,宣传部长于野平,副部长李修仁,杨蕴玉、左奎元、张玲为委员。1940年1月,程平调平西任县委书记之后,我担任了辽县县委副书记的职务。

从1939年10月实验县开始到1942年10月结束,雪峰同志直接指导辽县实验县工作达三年之久。在这三年中,无论是生产斗争,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还是党、政府、人民团体的建设,等等,都是在雪峰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之下进行的。在这里我只讲几件事。

(一)区党委要求实验县首先搞好支部建设,建立坚强的党支部。这时,党在根据地尚未公开,党支部和党员都不能公开身份,而是以政府、群众团体的干部、牺盟会会员、教师等身份在群众中活动,起领导作用,使党支部在群众中实际上成为坚强的堡垒和领导核心。在区党委提出要建立实验支部之后,县委对全县136个支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挑选了15个支部,由县委和区委领导同志分别包点。翟英蹲点桐峪,张玲蹲点麻田,于野平蹲点下庄,荣书保蹲点羊角,杨蕴玉蹲点寺坪。其余的实验支部由区委领导同志分工蹲点。区党委提出建立实验县和实验支部的领导方法,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从此我懂得了,做领导工作,要深入重点,解剖麻雀,掌握典型,用典型指导和带动一般的工作方法。

(二)1939年的秋冬,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晋南搞“晋西事变”,妄图消灭山西新军“决死队”。区党委动员全区人民开展“反顽”斗争,发动组织群众揭露反共顽固分子的破坏阴谋,使他们陷入孤立。与此同时,发动群众屯积救国公粮,开展扩兵运动。屯粮是对实验县的第一个考验。

1939年收成不好,屯粮任务相当艰巨。县委、县政府提出“坚决完成屯粮工作,打响实验县第一枪”的号召,动员群众,积极交纳公粮,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县75,000人口,交公粮220,000石,每人平均3斗,交款80,000元,每人平均1元零6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表彰。接着又发动了参军运动,提出“不当亡国奴,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的号召,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青年踊跃报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1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八路军。除此之外,还在辽县自卫队的基础上,扩充组建了1500人的“辽县子弟兵团”。经过屯粮和扩兵运动,使我懂得了在完成中心任务时,如何广泛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工作方法。

(三)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是1941年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内的中心工作之一。而民主建设的高潮,是选举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召开临时参议会,正式建立边区政府。雪峰同志在4月17日“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文章,论述临参会召开的意义,阐述15项主张的意义及对边区建设将发挥的作用。文章指出:“边区临时参议会的成立,将是我全边区民主政治的开端,将是人民政治生活与团结抗战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目前建设主张,将是这新时期的具体战斗纲领,将是人民生活中的新规律,我们热望全边区人民紧张起来,迎接这个新时期与生活的新规律,并把它变为现实生活的实际。”

1941年7月7月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开会,雪峰同志被辽县(今左权县,下同)人民选举为出席边区参议会的辽县参议员。6月22日,他在桐峪镇三民校礼堂召开的县临时代表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提出15项施政纲领。经过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他由辽县参议员候选人正式选为边区参议会的参议员了。这是辽县民主建政的一件大事。它表达了辽县人民对民主的热望,表达了辽县人民对雪峰同志的爱戴和信任。会场内,大街上,锣鼓喧天,桐峪镇沸腾了。各界代表和各区参观团等,纷纷向李雪峰参议员献词、献礼。当时,《新华日报》的特约通讯员皇甫束玉同志为此写了一篇报导,登在6月29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上。这篇报导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一些盛况:看吧,在鼓乐声中,一盘盘的礼品——锦旗、贺词、蜡烛、茶叶、鸡蛋……献在李雪峰先生的席上,李先生也和气地严肃地向给他献礼的人们致敬礼。

听吧,下边便是各界代表的致词了:我们拥护李雪峰先生,我们为庆祝李先生当选参议员,大家来给你送礼。这15个鸡蛋是妇女们送的,为了要你保持身体健康;这块胶和铁,是工人们送来的,表示团结如胶,坚强似铁;商人们送来这杯水,是表示自己不专以营利为目的,一定要像水一样纯洁;农救会献的麦穗,意思是增加生产;另外两只蜡烛,明晃晃地点在桌上,是说你像两支光明的巨烛;这一张镰,是我们要讲民主,表示割旧换新的意思……。代表们又把许多提案和信件送上去。李雪峰先生向辽县人民致答辞了,他说他要拿15项主张的彻底实现来答谢大家的好意。会场的情绪太热烈了,掌声像雷一般的轰响。一个青年同志正握笔写字,一时换不过手来,只好用左手用力去拍右手的手背。

李雪峰同志的当选,的确是辽县人民的幸运,是辽县革命历史的光辉一项。他肩负着辽县人民的重托和希望,带引着大家胜利前进。这次民主选举的成功,对后来村镇大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42年10月,实验县结束后,左权县(1942年9月18日,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划归三地委领导,但县级主要领导干部的整风学习,仍归太行区党委管(这时晋冀豫区党委已改名为中共太行区党委)。

太行区党委党校,于1943年10月24日到1944年1月底,举办了第一期整风学习班。区党委和党校都驻扎在涉县赤岸村。

雪峰同志任太行区党委书记,冷楚同志是党校校长。第一期整风学习班共有190多人,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各半。左权县有巩丕基县长和我参加了这期学习班。雪峰同志亲自领导了这期学习班。

10月25日,召开动员大会,雪峰同志在会上宣布了区党委21日作出的《关于今明两年彻底完成全区整风任务及目前阶段的计划》,并作了整风的动员,他指出,这次整风的意义,在于运用文件为武器,发掘与改造自己思想上的弱点与问题,向自己进行调查研究,改造我们每个同志成为自觉的阶级战士。每个干部都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解剖自己,打破戒心,想到就写,写到就讲,讲了就改正。

整风学习的文件,主要有:《评中国之命运》;毛主席的3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还有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学习《评中国之命运》的目的,是彻底认清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弄清中国的发展前途、我党对国民党的政策,认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大家对照自己在3次反共高潮中的思想实际,澄清糊涂观念。这个文件,是在整风刚开始时学习的。

全党开展整风的总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风文风。在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时,重点集中在对照检查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要求大家联系自己思想实际进行反省,对每个时期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在学习《整顿我们的作风》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时,集中检查思想意识,个人和党的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学习《反对党八股》时,着重对照检查自己文风方面的问题;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的目的,是要提醒我们在革命取得胜利时,不要走李自成走过的路。学习方法是边自学,边检查,边在小组会上集体讨论,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这样学习、检查、讨论、自我批评和批评,反复进行多次,以找出自己的问题,提高认识,改造思想、观点和立场。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大会发言,领导选择学习、检查、认识比较好的同志作典型发言,以启示大家,引导大家大胆的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并深挖产生的危害和根源,找出克服缺点错误的办法。大会之后又转入自学和小组会。如此反复进行了多次。

大约在12月上、中旬,康生在延安搞“抢救运动”的“经验”传到了太行。区党委在党校整风学习班上发动了“坦白运动”。因有逼、供、信的偏向,一时学习班的空气比较紧张。在些干部在党小组或大会上,一会儿坦白,一会儿又推翻。在“坦白运动”中,还发生了杨诚(二地委一个县的公安局长)自杀的事件。在听到杨诚自杀的消息之后,我们小组群情激愤,我和一些同志都说自杀就是叛党,要求开批判大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校部召开了全体学员大会,但这个会,不是批判会而是追悼会。雪峰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认为杨诚同志是被迫害致死的,对他进行了平反,并表示深深哀悼。

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震动,我的思想情绪和党的政策是完全对立的,我深感自己的左倾情绪严重,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应该好好改造自己,使自己和党保持一致。

整风学习班虽然只有3个月,确使我深受教育,永生难忘。通过整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认识到遇事要调查研究,进行阶级分析,不能以个人感情代替党的政策,克服主观主义;要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克服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以革命荣誉取代小资阶级的虚荣,以集体英雄主义克服个人英雄主义。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永远做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强战士。

解放战争开始后,雪峰同志南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我和雪峰同志没有联系。“文革”之后雪峰同志年事已高,由二线到离职休养。但他对左权县一直是关怀的,很愿意知道左权县的情况。

1984年6月25日,左权县党史征集座谈会在左权县城大礼堂开欢迎大会,欢迎在左权工作过的外地老同志。在欢迎大会上有10几位老同志讲了话,雪峰同志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写中共左权县党史的关怀与支持。他说:“同志们欢迎我们,我们欢迎同志们,我们都参加这次团结的大会。就台子上说,大概文官武将到的不少,体现了我们这个盛况,我们这个会,代表了外来的本地干部,本地的外来干部。这也体现我们的一个盛况。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已经47年了,抗日战争开始,创建根据地开始,我们就到这个地方来,按毛主席的说法:叫做落脚地、出发地。我们这个县有个特点,党政军领导机关在这里住过,总司令部、野战司令部、后勤部,大概首脑机关都有在这里。所以,我们辽县编写县志、党史最是得天独厚的。”他的这番话,提高了史志工作者对写左权县党史重要性的认识和信心。

他还说:“我们老年人有这么一个心理,就是老年还乡。因为是我们的落脚地,出发地,所以从心理上讲想回来看看。我们回来还想到外边多跑跑,看看英雄的地方变怎么样……。”他的讲话,也正是我们参加这个会的同志们的共同愿望。

大会为此做了具体安排,在欢迎会的前后,我们随同雪峰同志于22日参观了左权烈士陵园。28日走访了石匣、马厩、西河头。在西河头村参观了八路军129师师部和晋冀豫省委驻地(1937年11月进驻)。雪峰同志说西河头是八路军的落脚地,开辟左权县抗日根据地,应从这里开始。当然,我们写左权县党史也就是要从这里开始。29日走访了西黄漳、桐峪,在西黄漳看了区党委机关旧址;在桐峪看了临时参议会开会的旧址;最后到麻田,参观了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这次党史征集座谈会,集思广益,收获甚丰,为写党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89年4月,左权县委在驻北京办事处召开党史提纲审稿会,雪峰和磐石同志都应邀出席了,他们一致表示提纲大体可以基本上定下来。

1992年4月,在山西驻京办事处开党史座谈会,讨论《简史》初稿。会议由左权县委副书记主持,参加者除左权县委党史办、晋中地委和山西省委党史办的同志外,还邀请了雪峰、翟英、杨蕴玉、魏永生(兆麟)、张树藩、皇甫束玉等同志参加。雪峰同志作了一个半小时的长篇讲话,他指出实验县是本书重点,并把区党委对实验县3年工作的领导,作了一个系统的概括,对写左权简史很有指导意义。

雪峰同志的关怀与指导下,1994年5月,左权县《简史》定稿,雪峰同志应左权县委的要求,用他流利而秀美的行书,为本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左权县简史》的书名。至此,园满完成了左权县党史的工作。

2003年3月15日,雪峰同志安然地走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太行山人民创建的宏伟业绩是永存的,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里!

(浏览 1,762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