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根据地早期的妇女工作者——陈舜英

刘立强

   涉县将军岭是除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而陈舜英则是经组织批准,第一位与丈夫刘建勋忠骨合葬于此的中国共产党妇女事业工作者。

一、满门忠烈 周恩来称为“陈家三姐妹”

   陈舜英,汉族,1912年10月生于福州市。她的堂舅姥爷林觉民、林尹民和堂舅爷方声洞都是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舅姥爷林长民更被誉为五四运动的“点火手”。

   满门忠烈对陈舜英及其姊妹兄弟的成长产生了刻骨铭心的影响。在陈家八兄弟的24个子女中,超过1/3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其中,陈舜英的大妹妹陈舜玉曾任晋察冀边区妇救会副主任,叔伯妹妹陈舜瑶(其夫宋平为中共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曾长期担任周恩来的秘书。周恩来早在1948年就将她们称为“陈家三姐妹”,自此许多太行的老同志都不无自豪地说道:“国民党有‘宋氏三姐妹’,我们共产党有‘陈氏三姐妹’。”

二、名牌大学毕业彭真批准入党李雪峰主持宣誓

   1931年,陈舜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纺织系,靠奖学金和当家教于1935年毕业。在大学里,她积极靠近党组织,是校园里的积极分子。

   毕业后,陈舜英放弃留校任教和赴美国留学,到太原西北毛纺织厂担任技师。她想方设法寻找党组织,保护失掉组织关系的地下党领导人及其亲属,同时还教工人识字读书,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后与挚友贾庭修继续执着地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寻找党组织,省吃俭用,资助了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几天,中共北方局领导彭真亲自与陈、贾二人谈话,批准了她们的入党申请,具体审批人则是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随后,她们在石家庄某旅馆里,由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长兼直中特委书记李雪峰进行入党前谈话,并主持了入党宣誓,二人的入党考查期自1935年算起,无候补期。

三、随李菁玉、李雪峰进入太行山

   1937年9月下旬,日寇飞机三次对石家庄大轰炸,遵照周恩来和北方局指示,中共平汉线省委由李菁玉和李雪峰率队撤离。李雪峰晚年回忆说:“进入太行山中创建太行根据地时仅有几个人……和我同行的有杨秀峰夫妇、李菁玉、吴作民、陶鲁笳、贾庭修、陈舜英等同志。”他们随身携带着周恩来亲笔写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的介绍信,于10月初的一天傍晚到达了一二九师的驻地——平定义井村。

   一二九师首长对这批来自白区的共产党员非常重视,决定以他们为骨干组建“正太铁路工人游击队”。任命陶希晋为书记,马次青为队长,在游击队员中,除陈舜英和贾庭修外,还有朱琏(陶希晋的夫人)、吴作民、陶竞华(陶希晋的胞妹)等人和部分阳泉铁路工人。刘伯承、张浩选派了老红军对他们进行军事科目培训、讲解游击战术,张浩政委还亲自作形势报告。十天的军训结束后,他们从“牺盟会”领取了120支步枪、弹药,用几只毛驴驮了回来。这批热血青年开始拿起简陋的武器,战斗在巍巍太行山上。

   此时,新成立的中共冀豫晋省委对外称为一二九师编辑部,直接依靠的党员仅30来人,加上太行周边地区的党员,总数也不过100多人。而到了八年后的1945年,“太行区已成为华北地区最为巩固的根据地之一”(李雪峰语)。它位于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带,既是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基地,也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坚强屏障,面积达到8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300万,全区共有党员8万余人。

四、参加开辟辽县的抗战新局面

   1937年11月,一二九师师部和中共冀豫晋省委进驻辽县(现左权县)。当月,中共辽县委员会成立,直属省委领导,陈舜英为县委委员。当时全县的党员仅有几个人,公开身份是牺盟会辽县中心区成员,陈舜英和贾庭修、陶竞华三个女同志为牺盟会的协助员,专门“负责成立党的组织与群众组织”。她们训练骨干、培养干部,深入农村组织自卫队和农会,推行合理负担,开展扩军,改造县区政权,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粉碎敌人围攻,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1938年2月19日,敌机首次轰炸辽县县城,炸毁了牺盟会,特派员被炸牺牲,不少群众缺乏思想准备,乱作一团。陈舜英等人将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说服动员大家转移隐蔽,丝毫没有张慌失措,给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和1939年年初,陈舜英先后两次正式担任辽县县委书记,她也是辽县的第一任女县委书记。

   当时辽县是我党领导华北地区抗日战争的大本营,是太行根据地的“实验县”“中心县”,因此也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

   廿年后的1957年,陈舜英调广西任省委妇委书记。针对有的妇联干部不安心工作,她在会议上现身说法:“我当县委书记的时候,也是二十七八岁……革命事业的胜利也不能用眼泪来换取。任何事情,不拼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特别是女同志,要拿出极大的勇气来克服困难。许多革命先烈,不怕枪林弹雨,不怕敌人的酷刑,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陈舜英的话,既是对当年辽县工作的回忆,也是革命一生的体会,极大地鼓舞了广西的各级妇联干部。

五、为党的妇女事业奋斗终生

   1939年10月,陈舜英担任中共榆社县委书记。

   创建根据地之初,陈舜英经常一天要赶几十里的山路,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妇女组织。她的身上常常满是虱子、跳蚤,还曾被蝎子蛰得疼的死去活来,体重和体质都开始迅速下降,再也没有恢复。

   1940年5月,陈舜英调任中共武乡中心县委组织部长。

   在反“扫荡”中,她的第一个女儿尚未满月,乡亲们把她母女二人藏在地堰边挖的洞里。孩子很快夭折了。陈舜英强忍悲痛,带领干部和乡亲们顽强斗争,为了坚持到底,她还被迫喝过自己的尿。

   一次,陈舜英等6名女同志正利用地形与鬼子兵周旋“转山头”,不料突然与敌迎面遭遇,她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战胜利万岁!”并告诉同伴:“你们快走,不要管我!”最后是被战友们连推带拉地脱离了险境。事后地委书记彭涛称赞她们是“智勇双全女斗士”。

   1940年8月,陈舜英接替刘亚雄担任晋东南妇女救国联合总会主席。随着根据地的壮大,该会先后更名晋冀豫区妇女救国总会、太行区妇女救国总会和太行区妇女联合会,陈舜英一直担任主席。

   1941年7月,陈舜英当选为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的参议员。

   陈舜英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和高等学府的高材生,无怨无悔地踏上革命征途,正是自她走向烽火连天的太行深处开始的。她晚年坦承刚进根据地时,虽没闹过“麦苗、韭菜分不清”的笑话,确也分不出油菜和鸡冠花的区别。正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太行人民的养育、保护下,她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锻炼成长为了坚强的共产党员和成熟的领导干部。同时太行根据地的斗争经历也给她留下了终身不灭的印迹,在之后的工作中,她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兢兢业业、勇于开拓的敬业精神,推动党的妇女事业踏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1982年1月2日,陈舜英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不到70岁。

   2006年6月,作为首例,党组织批准刘建勋、陈舜英夫妇的部分骨灰合葬在将军岭上。他们终于回到了梦牵魂绕的第二故乡——太行山。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和许多老战友以及当地的领导同志专程出席了骨灰安放仪式。

   太行山上,松柏顶天立地,如巍峨的丰碑世代矗立!

   漳河水流,波涛奔涌东去,似无尽的赞歌日夜吟唱!

   历史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女共产党员、革命前辈陈舜英和她的战友们的名字与功绩!

(浏览 1,906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