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林州有关部门记述:在太行区党委领导下,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日的积极性为宗旨,林县根据地党组织致力于普及与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知识、军事技能和民族自尊心,大力开展了文化教育工作,成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文化亮点。
1940年3月,林北县政府与八路军部队联合办了根据地第一所公立任村抗日完全小学。之后,林县抗日政府创办了合涧完全小学。根据地小学的学生从小即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担负配合共产党工作宣传、教育群众的任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到1945年5月,林县有高小、初小321所,教员423人,在校学生26139人。
1943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林北县盘阳村创办豫北联中,后转到合涧镇上庄村。学校规模大、影响深、时间长。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边学习、边劳动,毕业后分配到各行各业,是当时太行根据地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和人才,在开辟新解放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大六分校于1943年5月也来到林县开展战地办学,让学员们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成长。
冬季农闲时节组织农民学习文化(简称冬学)是实施民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冬学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在抗战后期迅速发展。在太行区,林北县开办冬学最早,1941年就有冬学50处,学员3180人;到1945年,发展到265处,参加学习的达3万多人。林县174个村,开办冬学313处,参加人数达16.52万人。冬学运动培养了大批农村骨干,一批优秀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推动了根据地的革命和生产,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有的人上冬学,长了见识,当了干部;有的提高了觉悟,扔掉犁,参加了八路军。冬学运动为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赵勇田也参加了学习。王百评主任十分关心赵勇田的进步和学习。特意从敌占区给他买一个墨盒回来。有一天,真的由在安阳敌占区当矿警队队长的吴守正亲自送来了,王主任当面把这个两寸见方的黄铜墨盒和两支毛笔交给赵,并嘱咐他好好学习。
豫北办事处党支部号召机关干部掀起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潮,同时要求勤杂人员和所属货栈工作人员展开文化学习。学习政治、学习文化的活动在豫办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为了配合文化学习,他们办了三件事:办一期机关墙报,要求图文并茂;组织好文化水平摸底;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文化程度编成互助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按现有文化水平,给每个人发一本课本。
其中,《文化课本》第一册:朱言清、韩江川;第二册:赵双进、郝化堂:筑三册:霍玉田、王武驿;第四册:路东学、钱培林。给赵勇田发了师范课本。
注:以上自第十五部分至十九部分多个文字资料和照片均为赵勇田老首长收藏、撰写,并由赵朋洋同志提供。在此深表谢意!老首长六十多年的红色收藏和撰写资料,弥补了太行根据地和豫北办事处许多抗战细节缺失的情况!
向赵勇田老首长致敬!
二十
任村有一处道教昊天观,抗战时期曾在此观院落内培养过许多抗战干部,赵勇田也在这里学习过。
昊天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名字,太昊、少昊更是中华民族崇拜的祖先人物象征,是与天同高的。
当地人俗称位于任村西北隅的昊天观为“北庙”,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是一处奉祀玉皇大帝和龙文化的道教活动场所,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帝的崇拜,本身既有崇拜“天帝祖先”的含义。
昊天观始建于明朝初期,4根巧夺天工的石雕盘龙巨柱,一字排开分立殿前,工艺水平极高,令人望而生叹。清道光庚寅年(1830)大地震,多数殿堂倒塌,现存的戏楼、拜殿、玉皇殿3大主建筑,皆为道光辛卯年(1831)重修。
昊天观古香古色,殿宇宏伟,它和稀世珍品盘龙石柱及古老的戏楼一起,见证了先人们的聪明才智,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岁月,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06年6月,被列入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昊天观所呈现的崇奉天帝的天文化、飞腾盘绕的描金龙的龙文化和进士第中共林北县县委的办公室门楣的万字符所象征的崇拜太阳、祖先的天文化、盘龙山村古民居的天地圪窑所体现敬仰依赖的天文化都表现出太行山老百姓心中深处的意识信仰文化,是典型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原理的体现,都是热爱祖国、崇拜祖先,保卫家乡的中华民族古老的意识形态原理文化体系,这就是打不到、压不垮、坚决抗日的老百姓心中的中华根、魂、梦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