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 昆仑策研究院

知己知彼是从事战略斗争的基本准则,为此就要认真研究敌我双方各自的优劣短长,这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针对日本也是这样,同日本这个国家做斗争,更需在研究上下一番大功夫。须知,上千年来中日两国不断较量的历史,总是以中国吃亏较多的面目展现,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方面往往犯轻敌大意的错误,对日本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估计不足不够。一个时期以来日本针对中国在战略上可谓步步紧逼,也为很多中国人始料所不及,不断重复演绎日方刻意挑事、中方穷于应对的模式,说明即便在今天,也要注重补上这块短板。
中日两国相比较,各自都有各自的短长,日本方面并非全面劣势,相反,在几个方面还占有很明显的优势。
第一,具有“以小博大”的冒险特质
在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下,日本基本上就属于战略上的“小日本”,但这个小日本不但十分“鬼”,而且历来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大日本”野心,所谓“八纮一宇”、“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四方”等说法,其实就是这个野心的写照。
这一野心经常不可遏制地要迸发出来,每到这个时候,日本就将铤而走险、以小博大,向比它自己体量大得多的对象发难,这样的事例历史上不胜枚举,譬如丰臣秀吉时代以朝鲜为跳板挑战大明,明治维新后发动甲午战争,接着挑战沙皇俄国发动日俄战争,直到后来发起珍珠港偷袭直接对美国开战等。
这里特别说一下日俄战争。当年日本向俄罗斯开展,全世界都认为日本这是在自我找死,其中特别是欧洲,因为在欧洲的视域下,亚洲黄种人无论如何也不是白种人的对手,哪怕这个白种人是俄罗斯。因此,欧洲的一幅漫画这样描述:俄罗斯用一直大拇指就将日本这个小人掀翻到太平洋里去了。但战争的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大败亏输的是俄罗斯而不是日本,日本通过战争赚的盆满钵满。
可以说,从来都敢于向大国挑战,不惜赌国运一战,这是日本历来都具有的浓重特质。因此,展望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以为中国多么强大了日本就不敢对中国下手,谁做出这样的命题,谁就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第二,具有持之以恒的疯狂韧劲
就在中日之间因为高市其人的挑衅而发生严重纠纷之际,媒体还广泛报道,日本自卫队官员表示,一旦“福建号”配合解放军在台湾地区展开军事行动,那么日本自卫队应配合美军优先击沉中国“福建号”航母。
日本人又瞄上了中国刚刚服役的“福建号”航母,这一幕简直就是历史的再现。这不仅让人想起当年日本瞄准北洋舰队铁甲舰“定远”和“镇远”的故事。当年,这两艘铁甲将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日本也曾惊呼“国难来了”。接下来日本就举国动员瞄准了两舰,连小学生课间游戏都挑出两个个子大的孩子扮演“定远”和“镇远”,然后一帮孩子围着攻击,以此立足长远,从小就培养战争意识和战争目标。
事实上,日本在对外侵略之路上始终都充满韧劲,并且表现得空前疯狂。具体到中国,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分子从1900年代就开始深入中国内地刺探情报、绘制地图、熟悉风土民情。他们有的扮演成商人,有的以科学考察为名,有的甚至伪装成中国的苦役劳工,不惜在码头、工厂卖苦力,其长期韧劲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日本历来都是一个千万不可小瞧的对手和敌人,总体而言,其军政精英集团为国奉献牺牲精神大多数时候都比中国高,现如今也很难说就比中国低。这些人从事侵略都特别疯狂,战争手段极其残忍,战场上往往毫无人性可言。譬如二战时期,曾有一艘押运西方战俘的日本船,航行在海上的时候,押运的日军兽性大发,于是就把美西方的战俘一个个地弄到甲板上像杀猪一样用刀宰杀,十分血腥残暴。
第三,具有心理上优势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中国就建立起根深蒂固的优越感,“脱亚入欧”的日本以为日本在世界东方就是鹤立鸡群,对中国等国家十分蔑视。譬如,二战结束之际,日本向美国等提出要求,说只向英美苏投降,不向中国投降,结果被驳回。因为在日本看来,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始终占有压倒性优势,并未败给中国。简单地说,中国的抗战虽然取得惨胜,但并没有打掉日本对华军事骄傲和相关的优越感,战略上和军事上也从未惧怕中国,其心理优势依然故我。而这一优势又因为后来的经济优势得以大大强化,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中国人面对日本卑躬屈膝的丑态,以及相当容易被收买的现实,更让日本自觉高人一等。冷战结束后,日本一度掀起什么价值观外交,更以所谓的“民主国家”自居自傲,直到现在,从骨子里仍然轻视中国,不把中国当回事,以为现如今中国不过忙于发财致富,已经掉进钱眼里了,这样的中国并没有什么骨气和勇气。
所以,任何人都不要以为中国有了福建舰就能让日本老老实实、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并且进一步说,当代中国精英集团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表现,日本方面也很了解,总体上也并不会让日本产生应有的敬畏。更遑论威慑日本了。
第四,具有集团性的优势
在谈到俄罗斯及其战争中表现的时候,人们经常引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谚语,其实日本也是这样,作为西方集团中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这个国家在科学和技术上并不比中国落实多少,比较起来只有量的差距而没有质的区别,特别是其生产制造能力依然不可小觑,对此,仅仅拿GDP比较不行,盲目乐观更不行,而必须料敌从宽才对。
特别重要的是,现在对中国发难的不仅仅是日本,而是整个霸权集团,日本背后还站着强大的靠山。基于中日之间现实的力量天平,日本并不会同中国单打独斗,高市其人及其此前的政客都说得很清楚,那就是所谓的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一个空前庞大的霸权集团,堪称人类有史以来之最,也是日本赖以依托的重要战略优势。
所以,中日对峙的实际战略态势是,日本方面人多势众,中国所面对的俨然就是新八国联军,而中国则始终都形单影只,战略上不敢突破同盟结营这条线,不敢闯过这道关口。尤其令人扼腕的是,面对此情此景,中国一些“专家”、“学者”非但不审视深思,相反还大唱赞歌。
当然,相对于日本,中国也拥有自己突出的战略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量庞大
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中国都远远超过日本,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这一点,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战略优势。因为人口和面积历来都是战略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众多人口和广袤国土所造就的突出战略特质就是具有强大抗力。譬如当年日本侵华,初期尽管中国一败再败,短时间内就从上海败退到武汉、从平津败退到太原,但依旧屹立不倒,如果换做小国寡民,这样的失败恐怕一个都承受不了,一败就有亡国之虞。如此体量的中国在当年日本拥有军事经济优势的时候都能不败取胜,现在更具有全面战争的总体优势。
其二,国力强大
现如今中国不仅仅是体量巨大,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总量上也远超日本,现役武装力量的综合实力也对日本拥有 “量”和“质”两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尽管在战术单元上也许有的地方不如日方,但总体上的优势足以构成碾压。中日战略实力对比的天平早已倾斜到中国这一边,未来还将继续加强加大。
其三,拥有核武器
感谢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中国早已掌握了可靠可信的核打击力量,这支核力量可以托死生,可以确保中华民族不会再次面对亡国灭种危机,在最关键时刻将具有震慑一切敌人的神奇功效。这是日本不可能具有也根本无法赶上的绝对性的战略优势。
这样对比下来,中日两国可谓各有千秋,但总体优势无疑在中国这一边,因为中国的优势具有固化物化的属性,而日本的优势都建立在精神层面,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加以铲除或者使之崩溃,譬如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所实行的政策举措就在相当程度上达成了这样的目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现如今中日两国都在努力加强优势、补上短板,双方都在做这样的文章。而且不但中日之间是这样,中美之间也是这样。对中国而言,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就是强化武备,整肃妥协绥靖的亲美西方势力,缔造全球和平统一战线,为此就要付出相当一部分民生代价,这是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举措,要向全国人民讲清,使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真诚拥护。
具体地说,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应该扎实深入地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加强国内政治动员,把中日关系的矛盾客观真相明明白白告诉给全国人民
对日斗争是引导和激励中国民众最简捷、最有效的办法,中国人民很愿意为了对日斗争而付出相应的经济与社会代价,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战略资源,理应加以必要的开发利用。同时,大力整肃作为当代中国亲美西方势力有机组成的“精日”分子和亲日势力(其实,对美西方也应该是这样),以此开辟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赛道。在新抗日这个战略议题上,真正做到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在此基础上同日本打一场新的全民战争,以我之更高战略层面上的持之以恒抗击日本的持之以恒。
第二,塑造新的中日关系
中国人民需要正视的是,日本挑战已经卷土重来,这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抗击乃至消除这一威胁,是这一代中国人难以回避的宿命,也是光荣的使命。由此可知,中日关系必须转型发展,也只能转型发展,在霸权发动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这一变化成为必然,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此,中国方面需要转换思路,把中日关系纳入整个对外关系的大框架中,在当代中国对外关系战略转型的总体蓝图下安排设计新的中日关系,使之成为对外关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应该是既要争取和平发展,也坚决做到通过捍卫和平来捍卫自己的发展复兴,需要转换思路、升级逻辑,不再拘泥于和平崛起条条框框,把斗争摆在第一位,对美西方霸权集团的遏制与打压坚决反击,这其中就包括坚决反击来自日本的挑衅和威胁,这是不可或缺的对日基本战略方针。
第三,设计系统的对日方略,明确新时期打击日本野心与扩张行为的战略规划和相关预案
在对日基本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还要系统设计针对日本挑衅与威胁的办法举措,这是一项高度战略性的工作,非一般职能部门可承担,九龙治水更不行,为此应该考虑设立一个工作专班,专项专责来策划对日本方略,分门别类,系统全面制定对日计划,编制和提供各种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抛开一时一事的羁绊与窠臼,把对日斗争置于长远持久的基础上。
第四,主动出击,该出手就果断出手
中日两国已经撕破脸了,今后一个时期各种事件必将连绵不断,特别是前沿对峙将更加带有硝烟味,对此须加倍警惕警戒,谨防日本对我发动军事偷袭,其重要举措,就是要给对日前线各类国防单位和各级指挥员以临机决断的权力,遭遇危机时可以不用请示,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就有可能在日本无耻的偷袭之下再吃大亏,使中国在内政外交等各方面更显被动。
理性对待现实,以高市其人公开日本的战略企图为标志,中日关系再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对此,放嘴炮狠批与痛骂完全不管用,无论讲多少个“绝不允许”也都不管用,因为中国管不住日本,关键还是自己怎么做。中国需要立足长远、防微杜渐,扎实走好抗击美国霸权主义和日本新军国主义的每一步,切不可疏忽大意、得过且过,此次事件过去后中日关系还一切照旧,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太惨重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