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阻击战

王亚均

张家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晋察冀解放区军民从日寇手中夺回来的城市,是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重庆和平谈判期间,制定了裁军计划。为了表示我方的和平诚意,我晋察冀解放区执行中央命令,大幅削减了军队规模。晋察冀军区总兵力由32万人裁减了10万人,兵力只剩20万人。总兵力和武器装备远不如国民党军。

张家口位于华北和蒙古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6年9月,杨尚德带重要情报由北平军调部回到张家口。在得到国民党军要进攻张家口的情报后,聂荣臻司令员召集萧克副司令员、刘澜涛副政委、唐延杰参谋长、彭富九和已从军调部返回的罗瑞卿听取了杨尚德的汇报。

几天后,耿飚也从北平军调部回到军区司令部。根据情况和国民党军的动向,聂荣臻司令员主持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进行战役研究和部署,杨尚德继续担任晋察冀军区作战科长。当时刚刚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耿飚任参谋长。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准备在张家口东西两线阻击敌人,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后撤离张家口。

在1946年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中,共有四个纵队。

第一纵队司令员是杨得志,政委苏振华。

第二纵队司令员是郭天民兼政委。

第三纵队司令员是杨成武,政委李志民。

第四纵队司令员是陈正湘,政委胡耀邦。

第三纵队第七旅旅长是周彪,政委是漆远渥。

我父亲王惠在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任通信员,是一名普通战士,参加了怀来阻击战。

普通战士王惠

为了阻击国民党军对张家口的进攻,我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全部3个旅,第二纵队2个旅,第三纵队第七旅,第四纵队第十旅还有独立第五旅共计8个旅被布置在张家口东南面的怀来、延庆地区。准备阻击敌人的进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946年9月20日,晋察冀军区作战科长杨尚德跟随参谋长耿飚乘坐吉普车来到怀来前线,建立晋察冀野战军前线指挥所,勘察地形,落实防御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首长们乘车到达沙城附近时,已是中午,大家又饿又渴。杨尚德用手一指对耿飚说:参谋长,那边有一个果园。耿飚就和杨尚德去了果园,窝棚里挂着一件上衣,却不见主人,他们就退了出来。等了一会,还是不见老乡回来,实在是又饿又渴,就摘了葡萄和梨边吃边等主人回来。吃完还是不见主人回来,耿飚就掏出几元钱叫杨尚德写了个便条,把钱和便条一起放进了老乡的上衣口袋里。

1946年9月22日,作战科长杨尚德跟随晋察冀野战军萧克司令员,罗瑞卿政委,耿飚参谋长来到怀来前线。

我父亲王惠和战友们这几天正在紧张的构筑防御工事,浑身汗流浃背。

1946年9月29日,国民党军以第94军为预备队,派第16军全部和第53军130师共计4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沿平绥铁路及两侧向延庆、怀来地区我军阵地进攻,张家口东部的阻击战正式打响。

我军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地抗击敌人。9月30日,国民党军继续进攻,从早晨战至晚上,我军共打退敌人7次猛烈进攻。

战至10月7日,敌人派战略预备队第94军的第43师和第121师的2个团赶到沙河。企图从马刨泉、横岭进攻。
我军第一纵队全部及第二、第三、第四纵队的两个旅和一个团阻击马刨泉、横岭调过来的敌军。我父亲王惠跟随部队第三纵队第七旅把敌人钳制在马刨泉和横岭地区。10月8日傍晚,在马刨泉、横岭地区向敌人发起总攻,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全歼敌军127团1600人。

在怀来阻击战中,因为情报及时准确,张家口的撤离十分顺利。我军及时撤离了张家口的机关单位,并运走了机器设备和战略物资。从9月29日至10月11日,我军经过十多天的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我军主动撤离张家口。

王亚均参照杨尚德回忆录编写

(浏览 141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