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从“兵工留村”到

“省级文保单位”的故事

2020年6月,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芹泉镇杨家庄村和邻近的高峪村被整村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八十年岁月沧桑的杨家庄八路军兵工厂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仅2022年,就有中国兵器集团,山西省委组织部、省军民融合办、省检察院、省党史办、省文旅厅、省文物局、晋中市委书记、晋中市委组织部、晋中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市文旅局,左权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检察院、县文旅局等数十个单位来此开展80余次党史教育活动,参观兵工厂旧址。大家为八路军兵工厂光辉壮烈的革命历史而感动,为镌刻着地方文化印记的太行山石头房而欢喜,但鲜为人知的是,兵工厂能保留到今、石头房能保留到今,背后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往事如烟,从头说起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东南一个小山沟里,全村有200余口人。除了村口那棵千年古槐带给人的沧桑感和一座一座石头房带给人的古朴感外,杨家庄看上去与普通的太行乡村并无多大差别,但80年前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这里建设兵工厂的一段历史给杨家庄打上了不同寻常的红色烙印。

1937年11月,一二九师进驻辽县(今左权县)同时,为了维修枪械、解决弹药缺乏问题,建设了一二九师师部修械所,并成立三个分所:高峪修械所(一分所)、杨家庄炸弹厂(二分所)、南沟染布厂(三分所),杨家庄一带成为重要的兵工生产基地。当时杨家庄炸弹厂一共设有6个生产车间:翻砂车间、冶炼车间、木工车间、引信车间、装弹车间、组装车间,还有厂部办公室、资料室、机要室、弹药库、卫生所、食堂、宿舍以及安置妇女家属做工的被服厂等配套单位,全厂共有几百人。除单独占用的16处院落,村里家家户户都住有炸弹厂战士或家属。当时炸弹厂生产条件极其艰苦,车间由民房改建而成,设备仅仅有一些简陋的铁工、木工用具,从各处招募而来的兵工战士中有军工生产经验的非常少。为了及时研制加工出炸药、炸弹、地雷、手榴弹、麻尾弹、50炮弹、掷弹筒,炸弹厂的战士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搞生产。杨家庄村民杨忠祥的伯父杨金喜曾讲述,1939年春天,炸弹厂装弹车间发生了一次爆炸事故,7名战士当场牺牲。还有一次,试制石雷时意外爆炸,当场炸死8人。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炸弹厂每年制造大量武器弹药,极大的支援了抗战。

在杨家庄驻扎生产期间,炸弹厂战士与杨家庄群众互帮互助,结下深厚情谊。军工生产繁忙时,村里群众四处收集、收购铜、铁、木头等,为炸弹厂提供生产原料,运送煤炭、草料等,有的群众直接到炸弹厂做工干活。农忙时期,炸弹厂的战士帮助群众春种秋收。逢年过节,群众和战士则聚到一起闹红火,相处如亲人。当时小山庄杨家庄就有杨林厚、杨林进、杨高祥、杨云祥、杨应祥、曹黑五、宋万和、韩晓伟等二十多人进炸弹厂做工,李金梅、邓雪花、等6名女青年和炸弹厂战士结为夫妻,杨应祥、韩晓伟等后来成了炸弹厂正式职工,随炸弹厂转战各地。

抗战胜利炸弹厂搬离后,杨家庄群众把对炸弹厂、对八路军的感情寄托在炸弹厂遗留下的车间、院落、设备以及弹壳、弹头等物件上。历经几十年风雨,村里还完整地保留下来30余座曾做过炸弹厂车间、办公用房及宿舍的院落,不少村民手中还保存着炸弹厂遗留下来的物件,这也让杨家庄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见证八路军军工艰苦历史的红色古村。当时担任八路军兵工部部长的刘鼎、炸弹厂厂长的田进臣、车间主任的马桐芝等革命前辈的后人刘文山、田向屹、连卫东、郭风华、郭建华等,经常回杨家庄看望乡亲,追寻父辈足迹。原炸弹厂职工、今年已98岁高龄的王章保更是携儿带女,多次回来杨家庄“认亲”。山西省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吴泽兵在杨家庄调研后说,在遗留至今的八路军兵工厂遗址中,杨家庄炸弹厂有三个特点,一是建设时间早,二是厂址规模大,三是整体保存好,值得研究挖掘,需要精心保护。

但时代的发展,却让杨家庄遇到一场拆与留、存与亡的历史考验。

红色古村,是拆是留?

时间跨越80年,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左权县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役。为了改善山庄窝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左权县和芹泉镇根据有关政策文件,制定了移民搬迁规划。杨家庄作为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自然村落,理所当然被列进整村搬迁规划。按照规划,整村搬迁后需要拆掉旧房,复建耕地。

瞬间,杨家庄被推上是拆是留的关口。

对于杨家庄是否搬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搬迁是好事。从条件不好的地方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不仅生产生活更方便,而且群众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何乐而不为?另一种意见认为,不能搬迁。除了故土情深这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整体搬迁,房屋被拆,炸弹厂遗迹不复存在,何以对得起前辈先烈?镇里、县里意思很明确:搬迁的目的是让群众摆脱贫困,但尊重群众意见是前提。村里群众的意见却针锋相对,一部分人急迫的希望拆房搬村,拿到搬迁补助,开始新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把杨家庄的旧房拆掉。

一场杨家庄“保卫战”打响。这场“战役”从村里“打到”镇里、县里,甚至榆次、太原、北京。关于“战役”详细经过,笔者曾听过不同版本,在此不再细述。最终的结果是:鉴于红色军工历史,镇里、县里作出决定,杨家庄保留下来!而且,在2020年,杨家庄和邻近的高峪村,整村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2022年不到两年时间里,左权县委书记石勇6次到杨家庄村调研。察看了八路军炸弹厂旧址、了解了杨家庄的红色历史、听村民讲述了杨家庄得以保留下来的经过后,石勇书记动情的说:古有刀下留人,今因兵工留村。杨家庄村户户有历史、户户有故事,是红色左权的一部分,一定要把兵工厂旧址保护好,把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好!左权县政府县长郭丰慧到杨家庄调研了炸弹厂后非常感动,说,杨家庄炸弹厂见证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光辉历史,见证了左权人民热血抗战的英勇事迹,一定要保护好革命遗址、传承好前辈精神。石书记和郭县长的话,肯定了杨家庄八路军炸弹厂的保护价值,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红色革命历史高度重视的态度,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左权的坚强决心,让杨家庄群众感动不已,兴奋不已。其中最感动、最兴奋的有三个人——

保护传承,一往情深

听了石勇书记、郭丰慧县长的话最感动、最兴奋的三个人,一个是杨忠祥,一个是杨彦宏,一个是韩建忠。他们之所以感动和兴奋,是因为杨家庄是他们的命根子!杨家庄八路军炸弹厂遗址、杨家庄许多红色史料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并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这三个人实在立了大功!

先说杨彦宏,他是杨家庄八路军兵工厂的“站岗人”,在他手里保住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杨彦宏是土生土长的杨家庄农民,说不出多少大道理。但因为从小听父祖辈们讲述抗战故事,对八路军炸弹厂革命前辈非常敬仰。1982年,一次偶然机会,还在读初中的杨彦宏路过村里为炸弹厂牺牲烈士修建的墓地时,把墓碑上的英烈名字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1996年“8.4”洪灾,烈士墓碑被冲刷无存,杨彦宏记在笔记本上的名字成为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在重修烈士墓地时,村里、镇里、县里有关人员以及媒体记者、文史专家等多次找杨彦宏了解情况。杨彦宏也因此与革命先辈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杨家庄最坚定的保护者之一,常年住在村里,守护着八路军炸弹厂,守护着杨家庄古朴的乡村和红色历史。

再说韩建中,他是杨家庄热心的宣传员,为了杨家庄他“喊破了喉咙”。韩建中祖籍杨家庄,在3岁上跟随在东北部队服役的父亲离开杨家庄。虽然离开杨家庄多年,在村里无房、无地、无近亲,但父祖辈血脉相传,韩建中在骨子里把杨家庄作为自己最亲的家乡,对杨家庄及八路军炸弹厂怀有深厚感情。韩建中热爱写作,还是左权县颇有名气的主持人、播音员。他放弃到外面赚钱机会,常年在村里搜集资料,向客人介绍杨家庄红色历史,到处宣传杨家庄八路军兵工厂的历史意义,宣传保留杨家庄的意义。2020年,晋中电视台播出《大山深处的秘密兵工厂》,无数观众被韩建中的介绍感动。

最感人的是杨忠祥,他几乎做到了“舍命护村、舍家护村”。杨忠祥虽然在外工作,但为了杨家庄兵工厂遗址保护,他拿出工资,到处呼吁奔跑。在保护兵工厂遗址的过程中,这个从不求人的直脾气四处求人,从不落泪的硬汉子几次落泪。2017年冬天一个晚上,杨忠祥忽然接到在村里居住的杨彦宏电话,说要整村拆迁,兵工厂家属院已被拆掉,明日要拆主村。听到这个消息,杨忠祥不顾心脏有病,连夜开车跑到北京找军工后代“求援”。在和一位前辈说到父亲当年在兵工厂工作,后来靠打铁为生,去世前还一直念叨兵工厂故事,现在兵工厂却不知道能不能保留下来时,杨忠祥着急的掉下眼泪。从北京几天奔波回来,身上的钱花费一空,一路上饭也没吃一口。回家坐在沙发上想想杨家庄有一村人,自己一个在外人员,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由不得一肚心酸。送快递的儿子问:爸,你一辈子上班,房没买,钱没攒,不仅把自家钱花在兵工厂遗址上,还欠了几十万外债,去哪里拿钱给你儿子结婚呀?想不清楚你到底图了什么!这些事情让杨忠祥心里难过,但却从没动摇过保护兵工厂遗址,传承革命前辈精神的决心。

在杨忠祥、杨彦宏、韩建中等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镇里、县里、市里、省里有关领导以及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后人支持下,这几年,杨家庄兵工厂遗址保护开发取得可喜成果。

2018年,注册成立了左权县兵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对杨家庄兵工厂进行开发保护。随后几年,他们对全村50多座院落进行了整体保护,重点开发了朱德、彭德怀、罗瑞卿、刘鹏、刘鼎等革命前辈旧居和做过翻砂车间、模具车间、组装车间、引信车间等生产用房的9座院落,为陈有信、许寿朋、孙慎言、王广祥等兵工烈士重新修建了墓地,为牺牲在杨家庄的鲁艺学校前辈严熹、李思忠修建了衣冠冢和纪念地,还修建了兵工厂旧址展览室,对3座院落进行布展,建起了兵工厂标志建筑、游客接待中心、党史教育中心、民宿客栈,对全村所有院落进行了普查登记,环境美化等。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不懈,多方打听联络,与分散到中国兵器集团、太原机械兵工厂、石家庄3302兵工厂、长治淮海机械厂、晋东化工厂(阳泉104兵工厂)等杨家庄兵工厂前辈或他们的后人取得联系,收集到珍贵的一手材料,充实了八路军兵工在左权历史资料。

在保护杨家庄兵工厂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兵器集团勘察设计研究院与左权县兵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保护开发杨家庄兵工厂协议,山西省文物局和省党史办组织的太行军工研讨会把杨家庄定为分会场,中国兵器集团及省、市、县文旅、文物等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到杨家庄进行调研,推动杨家庄兵工厂保护开发。

2023年新春刚过,又传来喜讯,山西省文物局发出【2023】1号文件,将杨家庄兵工厂列入全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杨家庄兵工厂保护开发即将掀开新的一页。

(浏览 14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