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东渡黄河的故事

——纪念红军东征胜利80年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情系太行、薪火相传—八路军129师太行抗日寻访行”时,我结识了原国务院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赖际发之子赖晓炜夫妇。晓炜大哥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前遥望父辈东渡黄河的足迹,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会议纪念馆与父亲的史料合影,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的百团大战纪念馆研讨为发展老区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晓炜大哥告诉我:父亲赖际发出身贫苦,少年时边放牛、边在学堂窗外听课,后由老师举荐、资助学习了文化。自1926年参加革命以来,父亲记录了大量珍贵的日记,仅长征时期就有三大本,可惜这些资料在“文化革命”中被抄遗失了。但是父亲讲述的革命历程令他铭记在心,其中80年前红军东渡黄河的故事历历在目。

红军东征迫在眉睫

红一方面军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的形势严峻:日军于“九一八事变”后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企图吞并中国。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妄图消灭红军。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把国内革命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把扩大红军和准备对日作战结合起来,把红军的战略部署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革命根据地两大任务上来。红军在军事上必须打出去,以求在斗争中发展自己。

红军向何处发展呢?北面是大漠草原,缺乏生存的条件;西面地广人稀,不适合发展;南面有战斗力强、坚持反共的国军重兵追击;只有东征山西才是易于发展的理想之地。其一当地军阀处于割据、拒蒋、排共、恐日的矛盾之中,红军东征高举“抗日讨逆”大旗,向山西各界、向全国人民表明“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决心。其二山西与陕北相邻,有较好的地下党组织和群众基础,物质资源比较雄厚,利于红军发展与解决物资匮乏。其三迫使国军、晋绥军撤出陕甘地区,粉碎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利于陕北根据地巩固和发展。



1936年1月26日,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共2万余人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毛泽东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2月20日晚20点整,红军分乘上百只小船,从北起绥德的沟口、南至清涧县的河口百余里渡口同时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冲破了晋绥军的封锁渡过黄河。

少共国际师坚守阵地

时任红一军团红二师民运部长的赖际发先期渡过黄河,到达山西省石楼县。21日上级电报指示,命令赖际发在东辛关渡口阻击晋绥军的反扑,因担心电报被破译,仅说将有重要的领导同志在此过河。赖际发率一个排的红军战士和一个连的少共国际师的小兵在黄河东岸构筑工事,挖隐蔽坑,做好战斗准备。



少共国际师是1933年由周恩来提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决定成立的,中央苏区的大批优秀共青团员和少年先锋队员踊跃参加。这些“红小鬼”们经过学习和训练成为红军的后备军,人数最多时达到万余人,他们中走出了胡耀邦、萧华、陈正湘、曹里怀、彭绍辉等开国元勋。

少共国际师的小兵毕竟是十多岁的娃娃,个子不高,赖际发担心他们的安全,命令每人发给3-5发子弹和一个窝头,都必须坚守在隐蔽坑里,打死也不许出来。晋绥军大举进攻,激烈的枪弹声响成一片。后来枪声不响了,赖际发心想:遭了!娃娃们是否都牺牲了?傍晚晋绥军进攻停止,赖际发到隐蔽坑里逐个查看,这些可爱的娃娃们子弹打光了,就都顽强地端着上了刺刀的枪,一个也没有离开,连上厕所也没出来。赖际发无限感慨道:我的一句话,娃娃们竟然如此坚守,真令人感动!

夜幕降临,远处有两个绿色的亮光跑了过来,警卫员急忙说:“有人偷袭!”赖际发“啪啪”连打了两枪,走进一看原来是一只野猪,大家动手把野猪烧了。

毛主席运筹帷幄



午夜时分,警卫员发现黄河边上走来一群提着马灯的人赶紧报告:“有情况!”赖际发布置少共国际师的小兵原地不动,带来一个排的红军战士隐蔽包抄过去,做好战斗准备。只见这十几个人不慌不忙、排着队走来,其中一个高高的个子,原来是从陕北延长县古峪村出发,在东辛关渡口东渡黄河的毛主席!

赖际发马上迎上去:“主席,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毛主席说:“先不要说了,我肚子饿了。”正好有烤好的野猪肉,毛主席笑着说:“运气不错,在黄河渡口还可以打打牙祭。”毛主席边吃边询问:这里情况怎么样?能不能站住脚?赖际发回答:“没问题!我们已经与地方党组织接上关系,联系了几家地主买他们的粮食。开始他们不相信红军给钱,也不认纸币,但我们拿到粮食后给了银元,他们才相信红军。”毛主席指示:对地主豪绅不可一概而论,特别对那些愿意参加抗日、愿意资助红军的地主乡绅要区别对待。对城里有买卖的商家、尤其是药店等与老百姓有密切关系的乡绅,只要他不是汉奸和卖国贼,都不要没收财产,并要加以保护,要把这次红军东征与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建立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结合起来。

吃完饭,赖际发指着对面远处上百堆篝火催毛主席赶紧离开:“我就这么点部队,这里不安全。我要是知道主席来,就多调些部队。”毛主席又进一步了解了一些情况,并说:“莫急,你放心,明天他们就撤了。”赖际发说:“不可能,今天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毛主席笑着说:“我在你这儿睡一觉,你不会赶我走吧?”赖际发只好说:“主席休息吧。”并布置了三道警戒线。

大家散开休息了,赖际发可不敢大意。凌晨观察哨报告:对面阵地上篝火都熄了,只有一缕缕青烟,一个人也没有。赖际发派侦查员前去侦查,对面阵地果然空无一人。他很纳闷:主席怎么知道敌人会撤?毛主席告诉他:红军先头部队接近太原,那里是阎锡山的后院,他必须调走部队去救援。毛主席离开时挥手说:“赖际发同志,我们将使晋西南、晋西北同陕甘宁连起来,像当年你的老家闽西、赣南中央苏区那样,形成一个更大的抗日根据地。”

红军东征意义重大

1936年2月毛主席在东征到山西石楼的万山之巅时,正值漫天白雪,创作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施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红军东征连打胜仗,宣传了抗日,消灭了敌人,扩大了红军,筹集了物资,壮大了力量。同年5月5日,为期75天的红军东征行动胜利结束。东征期间国共两党高层之间中断八年的联系重新接通,为了表明诚意,毛泽东、彭德怀将进入山西的“中国人民红军先锋军”全部回师陕北,并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8月25日,中共中央完成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政策的转变。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

晓炜大哥特别说明了红军东征的重要意义:中国工农红军把抗日的大旗插到黄河以东,推动了华北以及全国的抗日高潮,为日后我军在华北主战场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做好组织准备:使我党华北地下组织与党中央建立了直接的组织联系,同时在人民群众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做好物质准备:为即将进入华北抗日战场的几万人部队筹款、扩军,既做好后勤保障,又不能损伤民众利益。三是做好情报准备:打击反动势力,建立了公开、秘密两条情报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可靠的情报。红军东征胜利一年后,改编为八路军的115、120、129三大主力师,从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再次东渡黄河,奔赴抗日战场。

此文刊登在2016年8月《红色太行》报

(浏览 1,0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