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称赞道: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1915年8月-2000年5月9日

1915年8月,郑维山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屋脊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一年私塾,放牛为生。黄麻起义前,受父辈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替父为地下党送信。1927年,黄麻起义后,加入童子团,任分队长,站岗放哨查路条。

1928年,13岁的郑维山投身革命,担任乡少先队中队长。

1930年1月,郑维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任赤卫队副指导员,同年6月带领70多名赤卫队员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参加红军后,郑维山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的传令兵。后调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队,历任班长、分队长、指导员,参加了花园、新集、双桥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及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进攻战役。

1955年,郑维山被授予中将军衔。

毛泽东曾称赞:“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你们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啊!”

毛主席与郑维山合影

周恩来说:“郑维山是个红小鬼,十四五岁参加红军,一直在前方作战,是有战功的……”

邓小平对郑维山说:“你去兰州军区当司令,我是放心的。”

李先念说:“郑维山不是能不能打仗的问题,是能打大仗、打恶仗的问题!”

聂荣臻赋诗称赞郑维山:“打仗心细如绣花”。

消灭国民党军中的“王老虎旅”

1935年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发起了陕南战役,郑维山担任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政委,他奉命攻打陕西省汉中西面勉县的新堡安。守备汉中的孙蔚如急调第四十九旅进入新堡安二郎山进行阻击。郑维山带去的二六五团有“夜老虎”之称。

在陕西汉中,国民党的第四十九旅在新旧军阀混战中,素以骁勇善战著称。旅长王毅武,刚愎残暴,战时除了以极其野蛮的手段督战外,自己也会执刀赤膊上阵,于是便有一个诨号“王老虎”,四十九旅自然也跟着被叫作“王老虎旅”。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郑维山为了不让自己的“夜老虎”受伤,还要吃掉人家的“老虎旅”,便带领部队从敌人疏于防备的悬崖绝壁处攀援而上,拂晓前一举攻占了敌人的主峰阵地,控制了要点,并不断扩大战果。天刚一亮,师长熊厚发也率主力从山脚发起猛攻。

如此一来,“王老虎旅”在上下夹击中受到重创,失去了还手之力。此战,除王毅武带少数人逃走外,大部被歼。至此,红四方面军打开了迎接中央红军的通道。

1939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朱良才与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郑维山(左)。

歼灭傅作义的“虎头师”

所谓“虎头师”,就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第三十五军新编三十二师,该师的所有军官包括排长均由傅作义亲自选配。“虎头师”历来是傅作义的急先锋,在国民党军中立过不少战功,因此傅作义授予该师“虎头师”称号,并赠绣有虎头图案的战旗一面;全师官兵均佩戴绣有虎头的袖标。郑维山打“虎头师”的战斗一开始,便让“虎头师”尝到了苦头。1948年1月11日夜,郑维山命令三纵向庄疃发起进攻,部队很快占领了前沿阵地。此时,郑维山已是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了。

傅作义的嫡系部队第三十五军新编三十二师

“虎头师”师长李铭鼎感到形势不妙,急忙向傅作义求救。傅作义接到求救电报后,立即命令第一〇一师向新编三十二师靠拢。

郑维山哪能让敌人有靠拢的机会,他抓住时机,命令预备队二十三团、二十四团投入战斗,又命令纵队山炮营和各团迫击炮连同时对庄疃开火。

如此一来,“虎头师”一下子被炸蒙了。

炮火急袭20分钟后,三纵从西南及正南方向同时发起冲锋。一○一师还在庄疃10公里外时,号称“虎头师”的新编三十二师已被打得七零八落了。打到天亮时,“虎头师”已被全部消灭,师长李铭鼎阵亡。

“虎头师”被歼,指挥“虎头师”的军长鲁英麟无法向傅作义交代,掏出手枪自杀了。

歼灭了南朝鲜军首都师的“白虎团”

朝鲜战争爆发后,郑维山奉命来到朝鲜。1953年5月,志愿军总部下达了夏季反击作战指示。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和政委张南生立即召开作战会议。

郑维山(左三)与李志民、杨得志观看地图

会议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反击作战意义重大,必须打好。但在研究具体进攻目标时,对是否夺取883.7高地和949.2高地,产生了分歧。

郑维山讲:“要彻底改变我们防御阵地的不利态势,这是非夺取不可的两个目标。至于如何克服困难,前一段我们在现地已作过多次研究。当然,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有利,但这也容易有所麻痹,戒备疏忽,造成我可乘之隙……我反复思考,敌人前沿和侧翼都有大片密密的树林,可供部队隐蔽潜伏;我们的炮兵也可利用敌人的傲慢和大意,隐蔽集结在敌人阵地侧翼的山脚下。这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和集结,当然有一定的冒险性,但只要把工作做细致周密,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具体地讲,我们提前一天把攻击部队运动到敌人前沿潜伏起来,第二天晚上突然攻击。这样,可以减少运动距离,保持部队体力。攻占敌人阵地后,可以争取4至6个小时构筑工事和部署兵力、火力的时间,利于第二天抗击敌人。”

潜伏大量部队在敌人前沿,而且要经过一个白天,这不是拿命开玩笑吗?万一被敌人发觉,造成的伤亡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事非同小可,谁也不敢随便发表意见。

这时,六十军军长张祖谅站了起来,支持郑维山,而且要求六十军担任这次潜伏任务。张祖谅说:“我完全支持郑司令员的想法。我知道,在敌人扼守的坚固阵地前沿进行阵前潜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兵少了不够用,兵多了潜伏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缩小。打敌一个加强团要用多少兵?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么多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能隐蔽好吗?吃、喝、拉、撒怎么解决?万一被敌人发现,在敌人密集火力打击下,那后果就不堪设想。然而,我为什么还完全支持郑司令员的想法呢?我在想,如果我们六十军受领这个任务的话,我该怎么办?的确,从地形上来看,这块阵地为敌人防御突出部,地势险要,山岭崇峻,高地一般都在850米以上,特别是敌人前沿山脊较多,山腰以下坡度较缓,地形复杂。但是正因为地形复杂,树林稠密,对我们隐蔽集结和实施敌前潜伏就大为有利。我们军从1952年11月到现在已进行26次小型反击,25次都打成歼灭战,对敌人特点、地形都比较熟悉,而且经过我们的小分队活动,冷枪冷炮的杀伤,‘抓一把’、‘连续抓’的反击,敌人白天不敢轻易出来活动,也为潜伏成功创造了条件。我想,如果周密组织,精心组织,潜伏成功是可能的。”

郑维山听罢,高兴地站起来,提高嗓门对大家说:“我看这个意见很好。六十军打883.7高地和949.2高地,就这样定了。打错了,我负责。”

随后,由郑维山筹划指挥,再以张祖谅的运作配合,六十军3000人在朝鲜战场上演绎了一场大潜伏,最终取得胜利,并歼灭了南朝鲜军首都师的“白虎团”。

1951年11月,郑维山(左一)和李志民、杨得志、陈先瑞参加十九兵团在朝鲜前线防空洞口开常委会。

以乐观的精神与病魔斗争

1982年12月,郑维山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临行前,邓小平接见郑维山时,对郑维山说:“关于作战问题,你是内行,我就不讲了。我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用20年时间绿化大西北,造福子孙后代;二是培养选拔好10个接班人。”

这是郑维山第三次进驻大西北了。此时,年近古稀的郑维山带着“拼命三郎”的劲头,一到西北就上高原勘察地形,着手绿化工作,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领导岗位上锻炼。

1985年6月,郑维山从兰州军区司令员位置上退下来。

1997年7月,郑维山因病住进了北京301医院,他以乐观的精神与病魔进行斗争。

1998年4月,郑维山将军被确诊为肺部肿瘤,需要做切除手术。开始人们不想告诉他病情,他说:“有什么关系,大不了是个死,我们这些人要死也早死过几回了,不要跟我打什么埋伏。”人们只好把病情告诉他,他不仅没有精神负担,反而能吃能睡,体重增加。当时,他已年过八旬,手术开始前他又提出要求,不要全身麻醉,以免日后影响记忆和恢复。进手术室前,他还谈笑风生地说:“战斗就要打响了,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按计划打下去就是了。”他还说:“只要从手术台上下来,胜利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手术后三天,他奇迹般地下床了。第五天出现在走廊里,把工作人员吓了一跳。三个多月后,他来到老部队军史馆的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

郑维山将军

2000年5月9日,郑维山将军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享年85岁。

本文系祖国网据相关历史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THE END

(浏览 76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