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开始只有一个半人支持出兵抗美援朝”,一个半人是谁?

江郎看史

作为毛主席的贴身秘书,胡乔木近距离跟随毛主席多年,但是在这么多年中只见到毛主席两次抚额头疼: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他很难下决心的,其中一件就是1946年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决裂;另一件事就是1950年,抗美援朝是他最难下的决定。

无论是46年与蒋介石集团决裂还是50年出兵抗美援朝,这两件事都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影响,但是在当时下决定的时候,毛主席是十分艰难的。

前者很好理解,毕竟国民党接受了日伪军的投降,在获得大量武器的同时还得到了美国援助,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足足四百万人,声势浩大,一时间让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但是当时有着同志们的支持,而且在本土作战,即使敌人强大毛主席也并不畏惧,只是担心民众又要受战乱之苦。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毛主席做出了决定,掀起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原以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后中国能够和平稳定的发展,但是朝鲜半岛燃烧的战火又让毛主席头疼起来了。而这一次的对手远比国民党厉害的多,许多同志开始考虑值不值出兵、能不能打赢的问题。

这次毛主席下决定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当时的同志们都不理解他,也不支持他的决定。不仅是张东荪之流,就连一些老同志都沉默了。毛主席在战后回忆的时候更是直白地说道:“开始中央同意出兵的人只有一个半,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周恩来。”中央支持出兵的声音就小,而军方中支持出兵的只有五分之一,多数人保持中立或者持反对意见。

为什么只有“一个半人”支持抗美援朝?为什么说周总理是“半个人”?其他同志都是什么意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为什么大多数同志不支持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经济外交形势都十分复杂。国内,长期的战争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建设。而且蒋介石贼心不死,一心反攻大陆,同时还在大陆有许多残余力量,这些荼毒都是影响国内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不断对共产主义国家围追堵截。在铁幕演说之后,美国大力扶持国民党对抗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美国就开始打压新中国,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扶持对立面,这些都是美国妄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的手段。

当然,美国不止是孤立的手段,美国还擅长扶持“投降派”,试图重新在中国建立新的代言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美国就尝试过拉拢中国共产党,试图以承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执政党的代价换取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有许多人看不清美国的真面目,所以总是对美国抱有幻想,甚至一度想要妥协。为此,毛主席不得不写下著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尽管毛主席写文章驳斥那些人的愚昧想法,但是总有一些人沉浸在幻想中,还对美国抱有希望。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执迷不悟,我认为这和当时的国力有关。要知道在1950年的时候,美国的钢产量为8772万吨,新中国呢?只有60万吨。数量上不及美国的一个零头,而且质量上也远远落后美国。工农业上,美国的总产值是2800亿美元,中国只有100亿美元。军事上,美国拥有原子弹等一系列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而中国基本上还处在“小米加步枪”水平。

敌我力量太过悬殊,所以有许多人不愿意醒来,他们知道是幻想,但是在面临强大的美国面前采取了鸵鸟战术,幻想只要把头缩起来就万事大吉了。毛主席对这些人是恨铁不成钢,“放弃幻想,准备斗争”就是毛主席回复那群鸵鸟的。

尽管毛主席反复阐述利弊以及多次试图唤醒他们,但是他们始终无动于衷,在抗美援朝的态度上也是保持中立或者反对的态度。持反对态度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张东荪,一向“亲美”的张东荪认为出兵抗美援朝就是与美国交恶,所以中国不应该出兵支持朝鲜。

持中立态度的人有很多,我们就拿林彪来说。在林彪看来,支持朝鲜是有必要的,但是出兵支持朝鲜那就大可不必。林彪认为:“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实在划不来。我军打败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败美军很难说。”

在打败美军这个问题上,林彪认为“很难说”,也就是没有必胜的把握。而在出兵朝鲜这个问题上,林彪认为“划不来”,也就是说不值得中国出兵。林彪认为中国可以在国际上声援朝鲜,同时有限的为朝鲜人民军提供帮助,希望朝鲜人民军可以通过打游击的方式拖住美国。

这不止是林彪的想法和态度,而是大多数同志的态度,他们认为实在是划不来,而且也未必能打赢美国。顺嘴捎一句,当时在功德林里面的国民党将领也认为“战必败”,杜聿明更是在功德林里面反复推演,认为此战毫无胜算。

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有了答案,大多数人中立或者持反对意见的主要原因就是:敌我力量悬殊,而且此次出兵是为了朝鲜,而不是直接的保卫家园。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可以顶着美国的援助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但是建国之后,他们更倾向于保家卫国和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比如韩先楚坚持收复海南岛)。

二:周总理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中央的许多同志都持中立的态度,在繁杂的声音中,周恩来总理选择支持毛主席的决定。但是周恩来总理的态度并不坚决,周恩来总理支持抗美援朝是有先提条件的:我国现兵力与军力都无法与美帝抗衡,如果苏联愿意派遣空军部队给予帮助,并援助中国参加抗美援朝的军事装备,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

周恩来长于政治但不长于军事,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周恩来并没有显著的军事能力的体现。我们不能说周恩来不懂军事,但是从他的履历中我们就能明显体会到周恩来很少直接指挥战争,往往都是协助毛主席工作。为什么周恩来甘愿做副手?因为周恩来知道,只有毛主席能打败蒋介石。

周恩来曾经与博古讨论蒋介石的能力:我(周恩来)跟他(蒋介石)共事过多年,很了解他的为人。从北伐时期,就不断地有人想搞垮他,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反而处处都被他占得先机,赶走许崇智,软禁胡汉民,孤立唐生智,枪毙邓演达,刺杀汪精卫,用大炮压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用官爵和金钱买通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多少实力远在他之上的人,都被他一一压在了身下。这样的人,你觉得你能对付得了吗?你(博古)自然不行,我(周恩来)也不行。要我说,全中国只有一个人能对付他,那就是毛泽东。

周恩来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毛主席的厉害,更佩服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所以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主席,并且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主席指挥解放战争。

在抗美援朝的问题上,毛主席认为中国有必要出兵,周恩来最开始是犹豫的,因为担任政府总理的周恩来很清楚中国的国民经济,如果要打这场战争,凭借中国现有的力量是很困难的。但是长久以来发生的事都验证了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共产党军队从弱变强,一步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的谋划。

所以在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周恩来就发声支持毛主席的决定,但是周恩来的态度并不像毛主席那么坚定,一直希望能够把苏联拉下场。在出兵抗美援朝前,周恩来就一直试图垃苏联下场,直到最后得到斯大林的许诺:“苏联愿意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支持中国抗美援朝,但目前空军还未准备好,若要出动空军作战,需要等两个月左右。”

因为周恩来有犹豫,所以毛主席认为周恩来是“半个人”。但是无论怎么说,周恩来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并没有站在中立或者反对的那一面。最后说一句,有很多人认为毛主席说的“一个半人”是毛主席和彭德怀。这其实是错误的看法,因为当时彭德怀在西北工作,并不在中央。

三:毛主席为什么坚持出兵抗美援朝?

说完他们的态度后,我们最后看看毛主席为什么一再坚持出兵抗美援朝的理由:

1:朝鲜与东北唇亡齿寒的关系

1950年7月7日,美国在联合国动员出兵朝鲜的84号决议投票时,苏联代表竟然没有出席!是的,你没有看错,苏联代表没有出席此次投票,也没有动用一票否决权的特权。为什么苏联代表没有出席?葛罗米柯(苏联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的回忆录里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斯大林对话葛罗米柯同志:“葛罗米柯同志,您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应该下达什么指示?”

葛罗米柯回复:“斯大林同志,外交部已经起草了一项指示,正在送您审批。这项指示的实质是:第一,坚决驳回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质控,并且同样坚决控告美国参与与发动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第二,一旦有人建议要案例会通过旨在反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或者反对它和苏联的决议,马利克就应该立刻使用否决权,阻止通过这类决议。”

说道这里,两人的对话陷入了沉默,最终斯大林回复葛罗米柯同志:“我认为,苏联代表不应该参加安理会会议。”

为什么斯大林认为苏联代表不应该参加安理会会议?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无论朝鲜是赢是败还是平,那对苏联来说都没有害处,而且苏联在这过程中还能攫取大量的利益,尤其是中国的东北!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为了促使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美英苏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协定规定: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联红军撤离中国东北的时候还在大连地区留有驻军的原因。

1950年2月14日,甚至东北主权重要性的毛主席通过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通过这些条约,中国才彻底收回东北的主权。

中苏关系确实好,但是还没有好到可以允许对方进入国土内驻军的地步,毛主席对这一点认知十分深刻。而东北对中国的重要性,斯大林也十分清楚,所以才在雅尔塔会议上争取苏联在东北的利益。此次与毛主席谈判失去了苏联在东北的利益,苏联方面是不乐意的,所以斯大林认为不参加安理会会议才是正确的决定。

因为如果不参加安理会会议,那么美国势必要出兵,届时中国就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地步。如果中国不出兵,那么朝鲜势必保不住,届时东北就要面临来自美国的威胁。要想缓解来自美国的压力,那么中国就需要拉拢盟友,所以请求苏联在东北驻军就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如果中国出兵了,那么无论能不能打赢美国,那都能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力量,苏联自然乐享其成。要么中国出兵打赢这场仗,苏联坐享其成。要么中国不出兵,允许苏联在东北驻军。无论怎么样,苏联都不会亏。

出兵抗美援朝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关乎着东北的主权,而威胁东北主权的不止是美国,还有苏联。无论是哪个国家,那都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东北距离北京太近了。

如果美国取得了胜利,那么美国的军机可以随时去北京溜达,东北的边境根本得不到稳定,东北地区的国民经济也无法有效的发展,毕竟战云笼罩的地方军费开支往往都能拖垮国民经济。如果苏联在东北驻军了,那么就能以中长铁路、旅顺港为军事基地,届时中国将处处掣肘,因为这里一天就可以打到北京。

明白为什么朝鲜和东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了吗?中国迫切的需要一片隔离缓冲带,而这个缓冲带就是朝鲜。保全朝鲜,那么美国就不可能从朝鲜半岛直接威胁东北,当然现在先进的导弹射程可以越过这个缓冲带,但是在当时这个缓冲带可以非常重要的。而且保全朝鲜,苏联就没理由在中国驻军,中国能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会因为苏联的态度受制于人。

如果没有保全朝鲜,那么东北将会陷入危险的地步,而且如果让苏联在东北驻军,那将来就不会有什么中美建交了。基于这些元素,中国必须出兵保全朝鲜。同志们并不能理解毛主席的战略视角,但是没关系,后续发生的事会验证毛主席的眼光。

58年的中苏交恶,72年的尼克松访华,79年中美建交,这一系列时间都验证了毛主席的眼光,出兵朝鲜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2: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在10月4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许多同志都开始诉说出兵的困难以及不利程度,毛主席看到他们都在反对出兵后,说道:“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转头一看,就在我们国家边上的邻居被帝国主义按着打,我们光看不帮忙,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难免心酸。”

而且毛主席还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上染着朝鲜烈士的鲜血”为什么毛主席这样说?原因是朝鲜在我国的抗战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支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贡献十分大,四野中有许多朝鲜籍的战士和领导。在1949年的时候,毛主席还同意把四野的三个朝鲜族师送给朝鲜。

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朝鲜还妥善安置了我军在东北的伤员,同时协助我军转移战略物资,在我军物资匮乏期间,朝鲜还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这种记载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解释了,举几个例子:

1947年下半年到1948年初,共产党军队通过朝鲜转移的军事物资高达52万吨,两万多人员通过朝鲜国境转移;

解放战争期间,四野先后从朝鲜接受了2000多车皮的作战物资,包括但不限于甘油炸药、雷管、弹头、枪炮等,其中大量都是朝鲜援助,也有一部分是物资交换。

1945年,金日成跨越鸭绿江到安东,在与萧华研究对策时说道:“哪怕形势再危险,再困难,也要帮助中国同志。”此话过后,朝鲜就多次帮助中国同志,比如赠送十万武器给东北民主联军;赠送大量缴获日军的武器、食盐、医药品等物资;派遣朝鲜青年参加解放战争。

基于朝鲜和中国的关系,毛主席也认为有必要提供帮助。越南接受中国的援助但是最后反咬中国一口,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被我们骂到现在。如果当时我们不帮助朝鲜,那我们不也成了忘恩负义之辈?而且基于战略角度的考量,出兵帮助朝鲜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毛主席一再坚持出兵。

其他的同志们都不理解,所以在会议上支持毛主席的声音很小,以至于让毛主席扶额头疼。在做出决定后,毛主席说道:“朝鲜局势紧张的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开会,晚上结束了会议也睡不着。如今结果出来了,我们终于能休息片刻了。

因为支持毛主席的声音小,而且两大战将,一个在北京养病(林彪),一个在山东疗养(粟裕),就算要出兵也没法挂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毛主席只能让在西北工作的彭大将军回京。彭大将军还是能理解毛主席的,所以支持毛主席的决定,并且挂帅出兵。

无论是毛主席做出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还是彭大将军挂帅出征,这两个决定都是十分艰难的,毕竟美国不是纸糊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能吓到许多人的。但是在关键时刻,毛主席和彭德怀不畏艰难,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浏览 24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