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存在的404

404存在吗,它不存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是一个卫星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404存在吗,它修建于1958年,存在了将近70年。它的地点,在甘肃省玉门低窝铺,全称是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当然在很长的时间里,它没有全称,它只有一个代号,就是404,一个高度机密的核工业基地。

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核反应堆基地,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里加工完成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国家核物理顶尖科学家都曾在那里工作。

404基地当年到底有多少人,没人知道。

2006年,404基地最后一批完成任务,解除保密协议的职工,搬迁去嘉峪关的新基地,负责搬运行李的军用卡车有80辆,一天来回三塘,搬240户,结果搬了小半年才搬完。

按此推算,这是一个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基地。

但是这些资料,从未在任何公开报道里被确认过,它是如今“部分解密”的国防基地当中,保密级别最高的地方。甚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离他最近的县城里的居民,都不知道这个基地的存在,只知道在戈壁滩深处,有一家叫“甘肃矿区”的单位。

在里面工作的职工,都做到了“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子女,绝对忠诚”的誓言。

60年代末期大三线建设,四川广元修建821核基地,数百名404的技术专家前往援建,一去不回,半辈子都待在了四川,但是即使都是高度保密的核工业基地,821的普通职工,根本就不知道404的存在,也不知道身边这批相处半生的,来自甘肃的同事,他们的原单位是哪里。

这些404人做到了沉默一生。

我曾经发过一个视频,讲述了404的故事,评论区有位匿名的人,自称是404出生长大的子弟,和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秘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404的职工,家属,子弟,都拥有一张特殊的身份证,叫镜像身份证。

因为在这些人的真实经历,都记录在等级很高的档案里,其他所有常规的部门单位,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但是这些人总要出门,寻亲访友,住酒店,买车票,他们的子女很多都不在404上班了,考上大学,去别的城市生活,那他们都必须要有身份证,一张上面没有任何404痕迹的身份证。

于是,相关部门就给这整个基地的人,每人编撰了一张,完全登记在案的,半真半假的身份证。

身份证上的名字是真的,身份证号码是公安局备案的,正常使用起来,和普通人毫无差别。

但是,身份证上登记的地址是假的,它对应的所有的出生证明,户籍资料,都是假的,镜像身份证的持有者,一生都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但是,这些信息又是真的,因为别有用心之人,如果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找过去,会发现所有的地址信息,户籍信息都是真的。

当然,如果你这么做了,也会在第一时间,进入国家安全相关部门的监查名单里。

如今的404,基本已经废弃了,成为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但是如果你想去参观,还是要预约登记,要上报个人资料等待审核,等拿到了参观许可证,才能去基地有限的范围内去参观。

直到现在,404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还驻扎的全副武装的武警,有70%的范围,至今还未向普通游客开放。

所以我们对神秘404的信息,几乎都来自于一个途径,就是那些,出生在核城,成长在核城,最后外出求学,没有继承父母衣钵的,那些404的核城子弟们。

但是放心,404无论对外还是对内,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这些404子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任何秘密。就算知道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两代人长达半个世纪的保密教育,也让他们有着超出普通人的责任感,不会吐露一个字。

据404子弟们的回忆,听他们的长辈说,建厂初期,这里集中了几乎全国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才。

这里不仅有核工业专家,还有来自全国最顶级的技工,来自上海的车床师傅,凭借简陋的机床,就能车出精密度极高的核工业零件;来自沈阳的机修师傅,凭借耳朵听,就能判断出设备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

甚至厂福利区那个不起眼的,配钥匙的大爷,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复制出一把一模一样的钥匙;

基地的服务部门里,都聚集了来自全国的高手。

基地食堂里的糕点师傅都是上海人,来自上海锦江饭店和冠生园;甚至基地商店里面的服务员,都是来自于上海南京路上百货公司的全国劳模;在戈壁滩上,404基地甚至有自己的雪糕厂和醋厂,来自山西、镇江、上海的师傅们,在这里生产供给全基地的生活物资。

404子弟的记忆里,父母口袋里最重要的物品,不是钱包,而是通行证,这是所有404职工在基地生活最重要的东西。

404的通行证分为数十种样式,每个区域,每间工厂,每个车间,都有不同的通行证,每个人,都被限制在指定的区域里活动,而且通行证全部都有时间限制,并非所有都是永久的。

也许你在一个车间工作了10年,只要通行证一变化,你就再也不要想进去了,因为在404基地,驻扎着数量不详的军队,荷枪实弹,每一栋建筑,每一扇门,都有人执勤。

甚至在厂区外10公里的地方,都有404的哨所。

据说整个基地,只有15本等级最高的特许通行证,手持它,就可以在整个基地所有的地方自由通行。

在所有404子弟的回忆里,404就是一座庞大的沙漠小镇,完全独立,所有设施一应俱全。

医院,幼儿园,学校,商店,邮局,银行,基地电视台,殡仪馆,火葬场,全部都有。

相对于后来建设的那些三线基地,404更加完善。

比如,404拥有独立的车牌,虽然没有404子弟解释过,这些车牌的玄妙之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它所拥有的特权。

404有独立的公检法机构,基地法院,基地检察院,基地监狱,我不止在一篇回忆录里看到一个故事,基地里有一个年轻的子弟,不学无术,打架惹事。在一次台球厅的争吵中,他用斧头砍死了一个人。

他匆忙出逃,可是基地外是茫茫戈壁滩,所以很快被厂保卫科抓了回来,关进了基地看守所,最后在基地法院宣判以后,在基地的法场执行了死刑,埋在了基地墓地里。

因为是重点基地,因为地处戈壁滩,所以在1958年建立后的半个世纪里,404基地有着很好的生活条件。

所有的食物,生活物资,全都是从全国各地,集中到一个国防物资仓库,再秘密由专列,再经过卡车,最后运到基地里。

404基地虽然对职工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对于这些出生在基地里的404子弟们,都万分的宠溺。

这些不顾生死,对物质条件不在意的国家顶级科学家,技术工人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基地里的404子弟最好的生活条件。

基地虽然地处戈壁滩,但是隔三差五的发福利,有时候是哈密管西瓜,有时候是牛羊肉,甚至还有冰鲜的海鱼,所以404的子弟们,从来没有因为生活在戈壁滩里,而营养不良,甚至吃的还很好。

基地的商店里,有着来自那个时代全国最好的商品,404职工工资不低,所以给孩子花钱都大手大脚,要什么买什么。

而基地对404子弟宠溺还不止于此,因为孩子们无法自由的离开基地,无法享受那些城市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所以在戈壁滩中间的基地里,404居然修建了一个核城动物园。

这个动物园很小,只有五个笼子:第一个笼子装熊,第二个装鸟,第三个装猴子,第四个装孔雀,第五个装梅花鹿,隔几年,还会想办法借一些新动物过来给孩子们参观。

404基地有自己的公园,里面有儿童乐园,那是全世界“造价”最高的儿童乐园。

比如里面的“飞机大转盘”,这是我们这代人童年时代都玩过的娱乐设施。

但是不同的是,在核城公园的“飞机大转盘”,那些飞机都不是玩具,都是货真价实的军用战斗机。

为了404的孩子们有好的前途,也是因为保密制度,404基地有自己独立的高考招生办,孩子们在基地参加完高考,填写完志愿,其他所有的工作,包括档案资料的传递(毕竟是涉密单位),学校的沟通,招生办全部一手办理完。

其实作为我们这些外人,对基地最好奇的一点就是,在404基地工作危险吗?会被辐射吗?

很多404子弟的回忆里,都提到了这一点,比如有人的邻居叔叔,一位来自北京的高材生,因为一次操作失误,受到了微量的辐射,很快就消瘦下去,并且掉光了头发。

有人回忆,他的一个小学同学,天生就是过敏体质,一年到头都在吃药,后来家里向基地申请去北京看病,北京301医院的专家检查发现,这孩子有300多项过敏源。

还有人回忆,他那一届,班上有个同学天生性视力有问题(我也是天生性眼疾,一年级就戴眼镜),而且是很奇特很罕见的一种眼疾,他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远视,两眼度数差距有1300度,后来也是去北京检查的时候,震惊了整个眼科,因为如此严重罕见的眼疾,这个孩子却没有失明,戴上特制的眼镜,还能正常上课、打球。

404的危险不仅仅来自于核辐射,而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404基地地处戈壁滩中间,环境恶劣。

这里全年只挂两场风,一场是上半年,一场是下半年。风大的时候,直径5厘米的石头满天飞舞,大家出门都要戴上安全帽。难得不刮风的日子里,就是酷热的太阳,白天晚上,温差会达到20度。

基地的车辆,车窗都被风沙刮成了磨砂玻璃。

404基地还有随时面对战争的危险。

404基地修建的时候,前苏联给予了援助,所以这里的一切,他们都知道,中苏关系破裂以后,基地随时都在备战。

基地里有很多防空洞,全基地经常组织防空演习,警报一响,就往防空洞钻。甚至厂里的玻璃窗,一直就用胶布贴着米字。

还有就是404的子弟们,从小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很陌生,有的子弟大学去了北京,不会坐公交车,不会坐地铁,甚至走在路上,看着那么多陌生人,都会觉得头晕。

但是这些都只是“据说”,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

1996年,404基地关闭,改名为核城,基地人员转移到嘉峪关,基地部分信息解密,这时候,军工系统内的普通人,才知道这个基地的存在,直到2000年初,社会上的军事爱好者,才逐渐知道这个地方。

404有太多的历史,有太多的秘密,但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这些。

但是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在甘肃省玉门低窝铺遥远的戈壁滩上,有超过十万人,在那里生活了半个世纪,三代人的默默贡献,我们才有如今的国防实力。

最后,我想用404的“基地之歌”来结束这篇文章,来缅怀那些为404基地奉献一生的人们:

(浏览 6 次, 今日访问 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