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京:鲜为人知的密码破译专家王永浚(上)

江和平

受党栽培一老翁,
投身革命效英雄,
任公督导天书译,
贺帅严求肝胆忠。
隐线拳拳甘奉献,
战场悄悄不居功。
心中自有红灯亮,
安度晚年如劲松。

     –王永浚

王永浚是我军情报战线杰出的破译专家和优秀领导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和战友们通过一次次成功破译敌人的密电码,为我党我军的节节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弼时称他密码脑袋”

当苏区遭遇国民党军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湘赣苏区的政治中心永新县城已被敌人占领之际,红军领导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动向。任弼时慧眼识才,将熟悉无线电技术的王永浚调到自己身边协助工作。

王永浚当时还不知在中央苏区的中革军委二局已经开创了密码破译工作。每次去报房,看见电台同志在抄敌方电报,王永浚总在想:能否钻入敌人的心脏获取重要情报呢?如能在收听电台的基础上,再破开敌人的通信密码,就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情报。他的这一想法,并非毫无根据,早年他曾跟叔父学习过有线电报,叔父就吩咐他,千万别把密码翻译出来。他听着很惊奇,没有底本,密码如何翻译?从此,密码是可以破译的观念,就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一直梦想早日揭开这个谜底。

此时,肩负领导重任的任弼时无暇兼顾猜译工作。王永浚眼见着电台抄收的敌报越积越多,感到为任弼时分忧责无旁贷。况且,他本身懂得一些通信常识,熟悉民用电报规律、电码编法及一般公文程式,并了解国民党军驻湖南部队的情况,于是毛遂自荐,向电台队长请战:“你们抄的材料可否复写一份让我研究试破?”当即得到电台队长和政委的同意。王永浚非常兴奋,即刻开始工作,不到两个钟头就取得了初步成果。他废寝忘食地从当天午后搞到深夜,从深夜到次日晓,从拂晓又到正午,终于解读天书,攻破了敌人的密码。随后,他又陆续破开了同一类型的多个密码。从中所获的情报,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反“围剿”斗争。

1934年4月5日,红六军团取得沙市伏击战的胜利,就是由于王永浚破译了国民党军十五师四十三旅旅长侯鹏飞的密信,获悉该敌的意图及其兵力部署、出动时间和行进路线等准确可靠的情报,红军预设下伏击圈,俘敌旅长侯鹏飞及以下官兵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1000余支。这是红军在湘赣苏区最大的一次歼灭战,缓和了湘赣根据地的紧张局势,减轻了中央苏区的压力,为中央红军突围长征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王永浚还破译了一种难度较高的“功密”密码,在打击该敌的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任弼时对王永浚的突出成绩给予肯定,认为“经过考察,这个人一心为公,能刻苦钻研,人很老实,做这份工作很适合”,并于1934年3月正式任命他担任红六军团司令部研究员,专门担负破译密码的任务。从那时起,至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王永浚一直在任弼时身边从事这一工作, 直至后来调到军委二局。

1934年3月至8月,王永浚攻克各类密码共约60种, 其中普通密本约30种,中级密本25种,高级密本5种,基本破开湘赣苏区周边敌军所用的全部密码,保证了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对情报的需求。

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转入湘西地区。行军途中,王永浚破获湘西土著军阀陈渠珍第三十四师密码电报,获悉该部3个旅约10个团的兵力倾巢出动,企图阻止我军前进。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县北龙家寨地区预设阵地,诱敌深入。11月16日,红二、六军团一举击溃敌一个旅又一个团,俘敌旅参谋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缴获枪支2200余支,电台一部。我军乘胜追击,26日攻占桑植、 大庸县城,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龙家寨战役是红二、六军团出击湘西的关键一仗,技侦情报工作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6月 9目,红二、六军团突然北进,以一部包围宣恩县城,主力隐蔽在城南10公里处,直接威胁国民党军湘鄂川黔边“剿总”所在地恩施。11日,王永浚破国民党密报并获悉: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率四个旅分三路由来凤经忠堡增援宣恩守敌。据此密电,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决定留一个团继续围攻宣恩,主力则 兼程南下,经60公里急行军于12日抵达忠堡,不待国民党三路部队靠找,即发起猛烈攻击,激战至14日下午, 全歼第四十一师师部及一二一旅又一个营,活捉张振汉。

同年8月26日夜,王永浚破敌密报获悉:敌人将于翌日空袭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驻地大堰垱。贺龙、任弼时等首长当即决定连夜转移。次日清晨,敌机果然前来轰炸,炸弹命中总指挥部驻地。幸而指挥部及时转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952年,长征时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来总参某部作报告,当他看见时任该部副部长的王永浚时,依旧感慨地说:“老王,长征时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由于红二、六军团在湘鄂西地区的节节胜利,蒋介石不甘心失败,把进攻和“追剿”中央红军的嫡系部队总兵力扩充到130个团,加上保安队共约30万之众,调到津市、 澧县及其以北地区,企图将二、六军团“聚歼”于此。红二、 六军团加上地方武装只有2万多人。在此严峻形势下,红军决定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 择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王永浚和“小电台”(侦察台) 遵照军团首长的指示,为红二、六军团避实就虚,避强击弱, 千里转战,突出重围,提供情报保障。

1936年2月底,红二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后,敌情日趋严重,处境十分危险,迫切需要及时准确的情报。王永浚不负众望,无论敌人使用旧的还是新的密码,他都能应付自如,迅速攻克,赶上急需。在他和战友们的努力下,我对敌军每天的行军路线、里程、出发时间、宿营地点均掌握得十分清楚。军团领导根据敌我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红军同敌人5个纵队10多个师兜圈子,周旋了一个多月,转战千余里。3月下旬,王永浚破译敌军密电,获悉: 川军在北面原地未动,中间存在一片空虚地带。红军便以一部调动敌军北进,主力挥师南下,突破敌人包围。蒋介石企图“歼灭”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最终破产。红二、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后,先后与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师, 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胜利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褒奖,毛泽东在陝西保安接见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兴地赞扬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他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晕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川,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毛泽东对二方面军的高度褒奖中,也包含着对王永浚及战友们工作的充分肯定。

从1934年3月至1936年11月,王永浚在这两年零八个月中,共破敌密250余种,从中获取大量情报,为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多次受到任弼时、贺龙、 肖克、王震等领导的赞扬,任弼时对他最是赞赏有加,称他为“密码脑袋”。

从参加红军到长征结束,是王永浚革命生涯中最重要和最难忘的一段历程。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深深感受到党是我的再生父母。”当长征快要到达甘肃哈达铺时, 贺龙骑在马上专门等他到来,特地问他是否考虑过入党问题。王永浚说:“我早想加入党,但怕自己条件不够,正在努力学习提高,争取早日达到目标。”贺龙说:“入党以后可以更好地学习提高嘛!”当王永浚和小电台队长张有年即将前往延安时,任弼时、贺龙特别嘱咐机要科长龙舒林说:“王永浚、张有年他们两人可以入党了,要对他们多加关照。”1936年12月,王永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一个旧军队的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我军情报战线上的专家。

未完待续

(浏览 7 次, 今日访问 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