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兵团初到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入朝作战,正是第5次战役刚刚结束时期。1951年6月中旬,敌我双方都转入战略防御,对峙于“三八线”附近。中央军委制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构筑工事,调整部署,进行作战准备。

从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至1951年6月10日第5次战役结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运动战为主,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把帝国主义侵略者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地区,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共歼敌23万余人,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第1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1950年10月25日上午7点,我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在云山以北与北进的南朝鲜军第1师先头部队遭遇,将其击退。10时许,第40军第118师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与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和1个炮兵中队遭遇,我军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将其全歼,从而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方针,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歼灭敌人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作战中,我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第1枪

第1次战役志愿军在云山俘虏美军士兵

第2次战役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我志愿军按预定计划以部分兵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主力向后转移。在我志愿军的迷惑下,“联合国军”全线北进。至21日,西线敌军进至嘉山、龙山洞至德川、宁远一线。东线敌军美陆战第1师进至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诱入预定战场。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25日黄昏,我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将第2次战役中的松骨峰战斗写成了著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次战役志愿军第38军追歼美军

志愿军将俘虏押下战场

美军一个连向志愿军缴械投降

在东线的长津湖战役,于1950年11月27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我志愿军第9兵团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穿着单薄的衣服,冒着零下30度以下的低温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直接较量。在我志愿军出现冻伤、冻死减员的情况下,全歼被围于新兴里的美第7师第31团(“北极熊团”)3100余人,缴获该团团旗,这次作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全歼美军一个团的记录。至此,东线美军全线动摇,向南突围。志愿军投入预备队对敌展开追击,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志愿军在长津湖激战

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仍保持着战斗姿势,向志愿军烈士致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2次战役中歼敌3.6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妄想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第2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这一胜利,大大超过了毛主席在志愿军入朝时及第2次战役前的预想。随着我志愿军收复平壤、元山,美军开始大撤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我志愿军不但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所发动的“圣诞节攻势”,而且将战线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及延安半岛,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正如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所称的,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国际舞台上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在近代一直落后挨打的形象。

第3次战役是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的指示,于1950年12月31日开始至1951年1月8日结束。中朝军队突破敌军在“三八线”所设的阵地,占领了汉城。第3次战役歼敌1.9万余人,我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朝鲜人民军伤亡2700余人。第3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损失最小的一次战役,将战线推进到三十七度线附近。

志愿军攻克汉城

第4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定打开战局”的作战方针,歼敌7.8万余人,我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朝鲜人民军伤亡1.1万余人。完成了防御任务,为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赢得了时间,为进行第5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4次战役志愿军在横城向敌人发起进攻

第5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敌军展开全线攻击,再次突破“三八线”。第5次战役经过50天的英勇奋战,歼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第5次战役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第4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长,我志愿军伤亡较大(7.5万余人),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

在第5次战役的最后阶段,1951年5月28日至6月10日进行的铁原阻击战,是我父亲王惠以前所在的老部队第63军打的。1950年3月,我父亲王惠跟随第63军187师参谋长杨尚德奉命调到了华北军区司令部,对老部队第63军有着深厚的感情。

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此战粉碎了美军妄想摧毁我志愿军后方基地的企图。铁原阻击战,美军出动部队有近5万人,火力强度、武器装备都远超我第63军,当时我第63军只有兵力2.4万人。我第63军顽强阻击,歼灭美军1.5万余人,再加上美军失踪人员,美军伤亡有2万余人。铁原阻击战被誉为“以点破面的经典战例”,为志愿军重建防线赢得了时间。我第63军也伤亡惨重,战到最后,通信员和炊事员都上了战场,全军仅剩几千人。第63军用巨大牺牲成功扭转了战局,成为朝鲜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为稳定朝鲜战局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第63军剩下的指战员从阵地上撤下来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亲自前去慰问。当看到战士们身上的衣服已破成了一缕缕布条,有些战士仅剩下了一条粘满血污的裤衩时,彭德怀司令员深情地说“祖国人民忘不了你们,祖国人民感谢你们!”

说完便哽咽了。向父亲所在的老部队第63军致敬!第63军是英雄的部队,是真正的铁军!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阻击来犯之敌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20兵团于6月4日至27日率第67军、第68军赴朝作战,主力部队在安东(丹东)跨过鸭绿江后,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和第20兵团司令部于1951年7月2日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第20兵团作战处长杨尚德

志愿军第20兵团警卫员王惠

由于道路生疏,入朝第1天兵团司令部的车辆走成了两条路,相互失去了联系,直到宿营前走失的车辆才追了上来。

1951年7月15日,第20兵团全部在指定时间到达集结地域。炮兵第41团在白石里,第67军部队分别在真石里、藏财洞、上南洞、太乙洞、青龙洞、中洞等地。第68军部队位于马息岭和元山里一带。

兵团向各部队发出命令,布置集结后的任务。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加强工事,担任指定地域的战备警戒;抓紧时间进行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和歼灭从元山登陆之敌;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加强运输等分队的物资准备。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第20兵团第67军接防第27军之后,位于第67军西侧五圣山一带的第26军归第20兵团统一指挥,第20兵团在东线接替第9兵团对敌作战。

第9兵团是1950年11月份入朝的,一直担负东线作战任务,参加了第2次至第5次战役。

杨尚德见到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伦感到非常亲切,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宋时轮首长就在晋察冀根据地战斗工作过。1946年1月宋时轮在北平军调部担任中共代表团执行处长,杨尚德担任叶剑英办公室中校参谋。宋时轮司令员能征善战,屡建战功。宋时轮司令员和杨成武司令员也是多年的老战友,两位首长认真地交谈了有关换防事宜。宋时轮司令员指挥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给大家讲了入朝参战的经验和教训。

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朝鲜北方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河水暴涨。许多公路和桥梁被冲毁,给我军的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困难。面对山洪横流,连日暴雨,再加上美军飞机的轰炸,对我20兵团的志愿军是个严峻的考验。徒步行军的志愿军指战员浑身泥浆,脚底起泡,每人背着沉重的枪支弹药和干粮。队伍稍不留神就会被洪水冲散,第68军203师

就曾被汹涌的洪水分隔成几部分,隔水相望,难以会合。许多连队连续十多天吃不上一顿热乎饭,睡不上一次“干燥的觉”。许多指战员患了肠炎、痢疾。随身携带的干粮要带到前线去,根本不敢轻易吃掉。每人每天4两米(当时16两为一斤),加上自挖的野菜就是全部伙食。炮兵行军就更加困难,被洪水阻挡时,在山谷中拉起一根绳子作为扶手,人扛着火炮牵着马匹,在齐胸的洪水中往返多次。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同美军作战,我志愿军靠的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忠诚。

在行军途中,由于道路狭窄,有时会发生车辆堵车的情况。一天晚上,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乘坐美式吉普从68军返回兵团司令部。途中堵车了,南北两个方向共200多辆车堵在了一起。首长杨尚德非常着急,一旦有敌机飞来,投下照明弹后轰炸扫射,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开往前线方向的车辆,大部分拉着武器弹药和急需物资。首长杨尚德命令我父亲王惠和车上的几个战友分成两组疏导车辆,不一会,作战科长王树良告送杨尚德处长,交汇点不远处有一辆空卡车。首长杨尚德立即和该车司机商量将空卡车推下山坡,该车司机不同意,还谩骂起来,差点要动手,被大家拉到了一边。首长杨尚德指挥大家一起动手,将空卡车慢慢推下山坡,好在山坡比较平缓,空卡车翻下去后,并无大损。经过3个多小时,车辆疏导完毕,那辆空卡车司机拉着我父亲王惠的胳膊找到首长杨尚德说:“我回去无法交代”。

首长杨尚德问清司机所在部队,得知是第20兵团后勤部某汽车营的,就掏出钢笔给所在营长、教导员写了个证明。司机拿着证明问:“这管用吗”,我父亲王惠告诉他:“这是咱们兵团的作战处处长”。这位司机愣了一下,变了态度,连声说:“对不起,处长,误会了”。经过交谈,

了解到他原来是傅作义军队的司机,平津战役时参加我军的。首长杨尚德对司机说:“凡事都要以大局为重,今天晚上咱们200多辆车的安全就是大局,为了200多辆车的安全,牺牲一辆空车是值得的”。

王亚均参照杨尚德回忆录及相关史料编写

(浏览 127 次, 今日访问 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