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缅怀先烈

作者:牛牛 立田土

祭先烈,共铸中华魂。

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把生命之花灿烂绽放,用牺牲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立下的不朽功勋,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当年志愿军用青春和鲜血谱写的一曲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壮丽史篇。

缅怀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朝鲜战争、及在这场战争中长眠异国他乡的烈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没有你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你们用热血青春换来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你们是后来者永不熄灭的灯塔。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朝鲜战争、当年昂扬渡江的部队,战火纷飞的战场,冰冷刺骨的寒风,轰鸣震耳的空袭,泥泞坑洼的道路,硝烟弥漫的阵地,血肉粘壁的堑壕,黑暗憋闷的坑道,干涩难咽的炒面,呼啸而来的枪弹、炮弹、炸弹……

——更多的是画面是,无数战斗在第一线的我军勇士那年轻的身躯,朴实的面孔,坚定的表情,喷火的目光,冲锋的脚步,远去的背影……

——还有那些身先士卒的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以及奋力支前的后勤保障人员、人民群众……

——尤其是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那前赴后继的12军、15军将士们,以钢铁意志和巨大牺牲,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迫使其在停战谈判协定上签字,让他们惊心胆战,从而为新中国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

那场朝鲜战争已过去70多年,当年参战的十几万志愿军烈士早已化入黑山白水,归国的将士也离世了许多,幸存者更是到了耄耋之年。时光会不断地带走各种记忆,但也会让珍贵的东西留在历史中,留在后代人的脑海中,并一辈辈的继承着、流传着……

在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深地怀念先烈和当年牺牲在朝鲜的烈士们,愿他们安息!

在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深地记起归国后已经逝世的老首长及前辈们,愿他们无憾!

在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深地叮嘱后代, 宣传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历经艰难的革命道路,传递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

今天缅怀的江有森前辈是位老红军。他延安红军学校(后改为抗大)毕业,和许多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老革命一样,为创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老前辈从不居功自傲,一生不为名利,无怨无悔、拖着战争留下的伤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为党辛勤工作。

当年12军35师路过湘西时参军入伍的李远扬和滕久有、蒋传样、花垣县女兵陈桂英、吴先枝、黄起军,还有35师作战科吕学正参谋等人先后都在江有森前辈领导下的35师收容队工作学习过。收容队有二佰多人,工作和任务琐碎而繁忙(据老人们回忆当年都叫江有森前辈为江所长)。

江有森前辈时任35师军械科科长时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在我军战史上书写过光辉的一页。

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江有森前辈一贯保持谦虚谨慎和礼贤下士的作风,身负十几处战伤,长年积劳成疾仍坚持在战斗岗位上不争职、不争利、识大局、顾大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重,为党和国家奉献了毕生精力!

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将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

烈士墓志铭

江有森同志山东省济宁市人,生于1921年3月,1937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八路军太行四分区军械所所长。同年11月在同蒲战役对敌作战中光荣负伤,伤愈后调任六纵队十七旅军械股任股长,1940年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抗日战争中转战于各个战场,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奉献了宝贵的青春

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上党战役,中原突围,挺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参加解放重庆的战斗。

全国解放初期随中国人民志願军入朝作战,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斗,先后任十二军三十五师军械科长,十二军军械处长、十二军炮兵室主任。回国后於1956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驻六七一厂主任军事代表,享受正师职,授上校军衔。

1958年转业参加地方建设,先后任安徽省建筑厅安装公司经理,省机械厅技术处处长。1962年调任蚌埠市空压机副厂长。1964年离休(享受地市级待遇)。1976年元月22日因战伤复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56岁。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授于革命烈士称号。

(浏览 23 次, 今日访问 2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