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烈士《纪念抗日战争八十周年》

滕玉平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今年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间在冀鲁豫边区范县杨集乡(濮县杨集区)大地上革命先辈们以满腔热血、铮铮铁骨,凝聚成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

黄河忠魂    浩气长歌

党的忠诚战士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几十年前,这首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一经推出,迅即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奔赴抗日救国的第一线。

 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一批批黄河优秀儿女,放下课本,拿起刀枪,挺起胸膛,义无反顾地告别了爹娘,走上了抗日救亡的主战场。

在这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中,就有一位生于黄河、保卫黄河、魂系黄河的传奇而平凡的人物——赵允骞化名(鲁康)

原名赵允骞.曾用名:鲁康(1916一一1941),山东濮县杨集区(今河南范县杨集乡东场村)人,中共濮县早期革命活动家,我党地下工作杰出战士,著名教育工作者、历任冀炳南十三支队地下党员.及濮县(今范县杨集乡)杨集中心小学教员.杨集区.区委书记及鲁西特委宣传部长等职务。

据原中共云南省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原顾问王镜如同志(享受省〈部〉长级待遇)回忆录记载王老曾任濮县和范县.县委书记抗日战争介绍赵允骞曾用名鲁康入党……

战友的回忆鲁康烈士。在他牺牲后爱人在杨集东场村一辈子守寡带大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据鲁康烈士女儿赵松玲(1933年出生今年92岁)大姐回忆她爸爸牺牲后鲁西持委在当年叫濮县杨集区.现名(濮阳市范县杨集乡)开追悼大会时万里委员长给鲁康写的挽联,是用布写的、由赵松玲大姐保存至今。

殉国纪念

伟哉鲁康,励志坚强
消灭日寇,保国卫乡
壮志未酬,为匪所伤
哀哀黄天,丧我忠良
今幸和平,匪徒落网
群众吊念,死有荣光

濮县民主政府纪念敬挽

据赵松玲大姐回忆范县杨集乡(濮县杨集区)东场村党支部在抗日战争就成立了。她家一个大家族的赵允计叔叔的母亲叫孙兆田奶奶就是当年的村妇救会长、农会.会长叫赵允后是孙奶奶会长的大儿子.孙奶奶会长二儿子叫什么赵大姐忘了时间久远。刘邓大军渡黄河时孙会长把老二儿子送到南下工作团了.三儿子叫赵允计。赵松玲在她父亲牺牲后孙奶奶一家对她家姐弟和母亲非常照顾。

她还记得东场村孙兆田奶奶发动村里收衣服.收军鞋.烙饼都是地下的不敢公开。这个孙奶奶入党也是她爸爸赵允骞(化名鲁康烈士)介绍入党的大概是1939年抗日战争。我问赵松玲大姐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大姐说听她妈妈解放后讲的(有电话采访录音)这充分肯定东场村党支部在抗日战争就有了。

后来赵松玲大姐说濮县杨集区(现名范县杨集乡)很多村子都有党支部,党员很多都是鲁康牺牲前发展介绍入党的。

赵大姐记得当年在东场村跟着她叔叔赵允计的两个妹妹,扛着棍检查村里那个妇女裹脚了,就动员妇女不裹脚,裹脚是封建思想就叫把绑腿的带子解开,拿棍子串起一串串绑腿带子。

 1947年6月30日范县杨集乡(濮县杨集区)这块红色大地迎来了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过黄河。

六纵十八旅在旅长肖永银带领下从范县大张庄渡河.十六旅在尤太忠旅长带领下从范县杨集乡(濮县杨集区)李桥渡河十七旅在李德生旅长带领下为二梯队随十六旅渡河。十二军史话记载。

备注

六纵后改编中原野战军六纵1949年2月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

三纵七旅→中原野战军三纵七旅→1949年解放军11军31师→1950年底31师归属志愿军12军,31师(师长赵兰田)、34师(师长尤太忠),35师(师长李德生)1951年3月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1969年番号改为陆军12军36师!军改后71集团军特战旅!!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六纵队在范县大张庄和李桥渡口过黄河、三纵八旅,九旅也在李桥渡口。三纵七旅在旅长赵兰田带领下从范县林楼渡口过河!晋冀鲁豫部队渡口十三个旅十二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赵松玲大姐说从她爸牺牲后她爸战友李坚叔叔一直关照着她们家三口,解放后一直书信往来继续照顾她们家。

李坚叔叔和赵大姐的父亲在战火硝烟中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深厚感情岂是我们晚辈能够深刻理解得了?如今我们只能默默地祝愿这对老战友在天国过得安详。

赵松玲回忆;那是在十几年前赵大姐接到她爸战友李坚叔叔信,叫她去北京要见见赵大姐见面叙叙旧。李老想他抗日战争曾经浴血奋斗的地方了,想战友了。(信封赵大姐保存至今)

到北京后住在李老家,住了几天后李老给万里委员长办公室通报说濮县鲁西特委鲁康战友姑娘到北京了。因当年万里老人是鲁康的上级都在冀鲁豫边区“范濮”战斗过,俩人在北方局党校同卓同学。接到通报万里老人马上第二天安排接见。

这时赵松玲大姐电话里告诉我说万里伯伯那么大的官,有多少公事等他处理.不能麻烦万伯伯老人家不能占老人时间和麻烦万老。赵大姐说她自己也没私事。她给李坚老人说她要回山东聊城老家,李老孩子们买张火车票第二天赵姐就返回山东老家了。

这彰显了老区烈士子女博大的胸怀!

赵松玲大姐的亲叔叔赵允乐1931年出生,解放初期加入共产党在信用社工作后继承哥哥的遗志。辞去公职回乡担任村支书几十年带领东场村开创了面粉厂,砖窑厂等。

 一代代人民英雄和爱国志士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红色基因”。

令人敬仰的是,虽然1941年年仅25岁的赵允骞化名鲁康,在濮范根据地壮烈牺牲,但他的红色血脉得到了传承,他的侄孙赵再忠在2020年11月份经过群众选举也和他一样。他是濮县杨集区.区委书记。赵再忠任范县杨集乡东场村支部书记。

5月份范县杨集乡东场村党支部在书记赵再忠带领下前往冀鲁豫边区纪念馆参观学习。

范县冀鲁豫边区纪念馆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为“漫夜星火”“抗战壮歌”“鏖战中原”等六个展厅,展现了可歌可泣的冀鲁豫精神。一张张照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大局意识,展现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民族气节,展现了心系百姓、改善民生的骨肉亲情。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支部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扎实做好基层农村工作。

第二天赵再忠书记又带领党员到杨集乡李桥渡口参观了刘邓大军六纵过黄河的渡口处。

为纪念革命前辈,弘扬英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杨集乡党委集录李桥渡口周边诸村水兵连战士名单共计五十五人,勒石为记,以昭后人。

时值2025年6月,距渡河战役已有78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

岁月如斯,英魂永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顾历史,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今天在建设“富裕杨集乡东场村,文明东场村,美丽东场村,和谐东场村”的征程上,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辉煌。

2021年5月27日晚12奌零4写完文章第一稿,2025年6月修改第二稿。(开心牛牛编辑)。

感谢鲁康前辈姑娘赵松玲大姐提供历史照片和回忆。

部分照片来自范县杨集乡东场村支书赵再忠提供。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部分文献来自十二军.军史。

感谢范县冀鲁豫边区纪念馆陈馆长帮助查找鲁康烈士历史文献。

(浏览 21 次, 今日访问 2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