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记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石——记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油江(一)

钟良

在2022年11月举办的第14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研制的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竞相登场。无论是歼20、运20、运20油、直20为代表的“20编队”,还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座、重型多用途歼16战机,以及前不久巴基斯坦军队采购的歼10C战机,还有经过十几年研发、试飞,刚刚问世的商用大型飞机C919等,既把中国航空工业的最新成就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面前,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为人民空军提供的长空利器,展示了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领土完整的能力。

人民空军在世界上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阅兵式上。16时35分,空中分列式正式开始,17架飞机编成6个分队,依次排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呼啸而过,展现了人民空军的威武英姿。担任这次空中阅兵地面总指挥的油江时任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后来他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者之一,曾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油江亲历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航空工业千曲百折、坎坷发展的足迹,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千千万万投身航空、不懈奋斗的创造者一起撰写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成长史。

油江原名张定襄,字绍元,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阧湖堤镇。自幼生性聪颖,学习努力,1931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三中学学习。由于受“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以优异成绩考入国民党南京航空机械学校,学习航空发动机专业。经过两年刻苦学习,以各科全部甲等的优良成绩从航校毕业,被分到国民党空军第24队任机械员。不久,毅然脱离国民党空军考入山西民族大学,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与其他21名同学于1938年2月集体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他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希望前往我党创办的新疆航空队学习航空,后被组织上留下在抗大担任军事教员。一天,组织上找他谈话,说他脱离国民党空军后,军方和警方在张榜通缉他,为了保护尚在敌占区的家人,组织建议他更改姓名。于是他把自己家乡湖北公安的古名——“油江口”的前两个字作为了自己的名字。

1944年中革军委决定在十八集团军总参谋部成立航空组,并在延安机场设立延安卫戍司令部机场勤务股,1945年1月调油江任机场勤务股股长。抗战胜利前后的延安机场,经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油江都赶上了。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在率部接收沈阳时遭遇苏联红军阻拦,9月14日他坐苏军飞机来延安向党中央报告情况,油江负责接待降落、起飞;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飞行员驾机弃暗投明,油江等判明情况,布置飞机着陆;9月间,他们还送走了乘美军运输机赶往前线的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陈赓等领导同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油江在机场平安送往和迎来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主席一行。

1945年10月15日,毛主席回到延安不久,按照中央组织部的指示,在总参谋部航空组副组长常乾坤的带领下,油江等穿过封锁线跋涉1个多月来到被八路军刚刚接收的张家口,担任晋察冀军区航空站站长。他们接收了张北、灵丘及张家口机场和两架飞机,一批航空器材、航空油料以及几十名日军俘虏。当时航空站的任务不多,主要是维护机场,管理飞机、航空器材和油料,大部分时间是学习飞行和航空机械知识。在此转站向东北新组建我军航校输送骨干很多,油江向聂荣臻司令员请示,是否调一部分同志去东北航校。聂司令员指示:留下你们是从战略考虑的,你们在这里一面学习一面训练,一旦时机成熟,成立我们自己的空军。

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形势越来越严重,党中央及晋察冀军区首长决定我军向根据地疏散。1946年10月,航空站将1000多桶油料运入根据地山洞,还转移了工作人员和其他物资,对飞机也进行了分解拉到根据地。最后油江收到聂司令员亲笔信,爆破了飞机场,给敌人留下一个无法使用的机场。

1946年11月,油江受命组建军区摩托管理处,负责管理从张家口撤出的汽车大队、摩托训练大队、汽车修理厂、航空站的物资以及技术人员。当时按照军区首长的指示,摩托管理处要“以战养战”,“自力更生”地开展工作,既要搞好训练又要支援战争,保障部队作战物资的运输任务。后来,他们根据聂司令员和冀中军区孙毅司令员的安排,又从冀西山区迁到冀中的安国、蠡县一带培训汽车骨干。在冀中条件异常困难,白天有敌人飞机扰乱,只能是夜间进行驾驶训练,白天隐蔽在树林里休息。油料和零备件在敌人封锁下不易买到,他们就把汽车改装成用石炭作燃料,后来石炭也来之不易,只好就地取材,将训练车改成烧木材作燃料的车,汽油不到万不得已不准动用。经过摩托队在艰苦环境下的持续培训,他们前后为部队培养了7期近千名学员,这些毕业的学员后来成了汽车部队的骨干力量。摩托管理处在解放战争中的青沧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中执行运输任务,配合部队达到战役目的,出色完成了每一次任务,得到作战部队的信任和好评。其中的汽车部队由原来的四个队百多辆汽车扩编为五个汽车团,有各种汽车1132辆,为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平津战役前后,以东北航校同志为主,并从华北军区兵站部抽调部分干部组成了航空接管小组,负责接管华北地区机场。油江以华北军区兵站部副部长的身份,与晋察冀军区航空站的同志随天津军管会入城,负责接收天津张贵庄机场及有关航空物资。

1949年3月,中央军委为逐步和有计划地建设人民空军和人民航空事业,决定成立军委航空局,在各大军区建立航空处。1949年6月,油江被任命为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航空处以东北航校和华北军区派出的接管小组为基础,军区抽调部分干部及接收原国民党空军人员共约800人组成。航空处成立后,随着人员机构的调整和壮大,担负了繁重的华北地区机场接收和修建以及对旧航空技术人员“团结、教育和改造任务”。同时,开始修复和维护国民党空军遗留下来的飞机,如南苑空军第11修理厂修复美式P-51、C-46、C-47、B-24、B-25等飞机及其发动机,苏式拉-9、里-2、波-2、伊尔-1等飞机,对维护当时的航空装备、保障飞行训练、战斗值班和空运任务起到很大作用,也为航空航天工业培养了人才。

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空军空袭了南苑机场,6架B-24型轰炸机,当时投下了30枚炸弹,击毁伤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炸死炸伤24人。为了避免惨剧再次发生, 1949年8月,华北军区航空处根据军委航空局决定,在南苑机场组成飞行队担任防空任务。飞行队配备已修复的缴获国民党飞机以及起义飞机10架,以后至11月飞行队发展到23架。为了增强飞行队作战能力,又从航校抽调有飞行经验和学习优秀的学员充实战斗机分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航空兵部队,对保卫华北地区安全,保卫党中央,保卫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华北军区航空处奉命组织空军机群参加阅兵式,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组织的受阅飞行队共有各型飞机17架,担任阅兵空中飞行的地面总指挥是油江。由于飞机少,考虑到阅兵中飞机瞬间从天安门上空飞过,难以使观礼群众情绪得到满足,在设计阅兵方案时,准备了一套让前面飞行的9架P-51飞机复飞一次的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但是当时的苏联空军顾问却反对这个方案,担心复飞出事故,其他人也指责这是在弄虚作假。油江坚持了这个方案。后来受阅机组在油江起飞命令下达后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国人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机群万众欢腾,大会部指挥马上在电话中命令油江:“根据大家的要求,再组织一次通过天安门的飞行。”油江当即下令空中领队,按原预定复飞一次方案,9架P-51改变为品字队形,加快速度由西转向北郊上空,再由东向西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由于时间安排得当,9架P-51的第二次飞行几乎是接着第一次飞机群的机尾飞行,所以人们误认为开国大典飞行的飞机是26架,达到满意的效果。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后,油江被任命为华北军区空军参谋长。1951年夏,又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在东北前线担任中朝联合冲击机指挥部参谋长。

来源:《航空档案》2022年10月 总第390期

(浏览 4 次, 今日访问 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