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八路军新四军白驹会师80周年
葛永明
来源:中华魂网 胡山
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狮子口,1986年立,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名
一、中央决策:开辟苏北,发展华中
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北上部队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在江苏省东台县以北的白驹镇(今属大丰县)狮子口胜利会师,共同实现了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目标,将华南、山东、中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起来,打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史称“白驹会师”。
华中,泛指津浦路以东,黄海以西,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这里临江濒海,扼沪控宁,交通便捷,物产富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向我华北、华中地区大举进攻。中国人民奋起抗击,国共两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华北、新四军开赴华中,开辟抗日战场,坚持敌后抗战。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为打通津浦线,与国民革命军在徐州地区举行会战。战役伊始,日军从苏北南通天生港强行登陆,占领江苏的如皋、东台、盐城、阜宁等地,对徐州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直接威协到徐州会战的战局。此时,我党、我军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实力还十分薄弱,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部队畏日情绪严重,大多持观望状态,致使苏北地区很快沦入敌手。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调集7个师团另2个旅团的兵力组织武汉会战。为弥补兵力不足,不得不暂从阜宁、盐城、东台等地撤走军队。于是,苏北广大地区一度形成“真空”地带,这在客观上给我党我军的发展造成了大好时机。
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瞻地提出“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决定:新四军、八路军应在西起南京,东至海边,南至杭州,北至徐州的广大地区,尽可能迅速地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区域控制在我们的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建立根据地。
新四军、八路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从南北两个方向向苏北发展。
二、新四军东进北上
1938年5月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第1、第2支队向苏南敌后进军,开辟了茅山抗日根据地。9月,陈毅派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2支队渡过长江,控制了江北江都县嘶马、大桥一带地区。不久,又派挺进纵队1支队攻打扬中。接着3、4支队也渡过长江,建立了大部队过江的跳板和桥头阵地。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为组织向苏北发展的军事力量,陈、粟将管文蔚率领的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与叶飞率领的新四军3支队6团合编组成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
陶勇、卢胜率领的4团团部及2营编成新四军苏皖支队,开赴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以策应新四军4、5支队东进。
后又将梅嘉生率领的挺进纵队两个营编入苏皖支队,陶勇、梅嘉生分任正、副司令员。至1939年底,新四军已有4000余兵力从苏南进入苏北,控制了过江桥头堡至苏皖地区之间的一块狭长的根据地,形成了跨越长江两岸向北发展的有利态势。
陈毅冷静地分析了苏北地区军事态势及各方力量:日军占第一位,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占第二位,中立力量李明扬、李长江部占第三位,新四军仅有几千兵力,是名符其实的老四。
根据敌、顽、友、我四方面实际情况和中央军委的指示,陈毅提出新四军击敌、联李、孤韩,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并三次冒着生命危险,亲赴泰州与李明扬、李长江进行谈判,达成互不侵犯,互相谅解,加强团结,共同抗日的协议。
1940年5月,日伪军1000余人分三路向管文蔚、叶飞率领的挺进纵队驻地吴家桥一带进行“扫荡”,挺进纵队奋力反击,粉碎日伪“扫荡”后,移驻李明扬、李长江防区郭村休整。二李对共产党、新四军本就心存疑虑,加之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从中挑拨唆使,于是二李反目,于6月28日向我郭村驻地发动进攻,扬言要驱赶新四军,收复失地。其时,二李有兵力13个团,而我军只有1个团另1个营,兵力悬殊,形势危急。
新四军挺进纵队在管文蔚、叶飞的指挥下,与来犯之敌激战5昼夜,寸土不让,坚守阵地。危急中陶勇率苏皖支队及时来援,加之二李部队中我地下党组织一个支队另一个大队的兵力战场起义,脱离国民党部队,参加新四军,并立即投入保卫郭村的战斗。战场形势瞬变,二李部队溃败,狼狈逃回泰州,我军乘胜追击,兵临城下。
7月3日,陈毅从江南赶到郭村,深思熟虑后,决定停止攻打泰州,释放俘虏,并再次冒险进城与二李进行谈判。新四军对二李的反击有理、有利、有节,达到了进一步团结中间派,孤立顽固派的目的,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二李同意新四军经过其防区,东进抗日。
1940年7月8日,中共中央批准: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老2团、新6团主力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等部会合,进行整编。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9个团。7月25日,陈毅率部东进,直捣黄桥,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三、八路军东进南下
在新四军东进北上发展华中的同时,八路军也在执行中共中央东进南下发展华中的指示,从山东抗日根据地不断派兵向南、向苏北地区发展。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在打通陇海铁路的同时,沿海州、郑州公路及运河沿线,先后占领睢宁、宿迁、淮阴、沭阳、涟水县城及较大的集镇。国民党驻苏北的第89军李守维部和专署、县府人员全部撤逃,局势十分混乱,我党乘机组织“苏北抗日同盟”、“青年救国团”等群众组织和抗日义勇队等抗日武装。
1938年12月,山东各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王建安分别任正、副指挥,黎玉为政委,参谋长王彬,下设10个支队及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1总队等,全军2.45万人。
1938年12月21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在邳县许楼(今属新沂)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统一指挥邳县、睢宁、铜山等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钟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梁海波任副司令员,李浩然兼任政治部主任。
在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跨过陇海线,进入徐海,向南发展的同时,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也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之命,从山西出发,东进抗日,于1938年12月底进入湖(微山湖)西地区。1939年1月,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彭明治任支队长,吴法宪任政治委员。
1939年4月中旬,苏鲁豫支队留第4大队在湖西地区坚持斗争,彭明治、吴法宪率第1、2、3大队和独立大队南跨陇海路,向苏皖边发展,开创了皖北抗日根据地。
苏鲁豫支队主力南下后,中共山东分局和徐向前任指挥的八路军第一纵队,根据中共中央、毛主席关于今后八路军主要向华中方向发展,与新四军连成一片的指示,决定进一步加强苏皖边区工作,于1939年9月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和皖东北军政委员会。
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江华调任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皖东北军政委员会书记,统一指挥活动在苏鲁皖边区的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孙象涵团等八路军各主力部队及地方游击队。
1940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115师344旅3个团和新编第2旅5、6两团及教导营,从冀鲁豫边区南下,到达涡阳县新兴集,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1940年8月,中央军委又令将活动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的八路军115师教导第1旅(即苏鲁豫支队)、新2旅第5、6团、344旅第687团、陇海南进支队与新四军第6支队4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纵队辖3个支队9个团,共计2万余人。部队编成后,即向东挺进,协同地方党组织开辟淮海区抗日根据地。
四、黄桥决战 胜利会师
1940年8月,为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至淮(阴)海(州)地区,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这时,国民党顽固派、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为心腹之患,自持拥兵十万之众,不断摩擦,挑起事端,不惜孤注一掷,与我决战。企图先集中兵力进攻泰兴以东黄桥地区,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后移兵北上,再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10月1日,韩德勤调集26个团,3.5万余兵力,分三路向黄桥地区进攻。岂料天公不作美,连日暴雨,韩军出师受阻,直至3日后才真正发起攻击。
当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仅有3个纵队7000余人,军力对比5比1,且弹药匮乏,形势十分严峻。陈毅、粟裕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部。将3纵布置于黄桥,坚守阻击,1、2纵则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地区伏击待命。
10月4日,韩部精锐第33师首先扑入黄桥东北前沿阵地,来势汹汹,一度突入东门。担任阻击任务的第3纵队顽强拼博,坚守阵地,并适时反击,将敌逐出。
韩部第89军军长李守维率军部及117师经古溪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独立第6旅也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危急时刻,新四军第1纵队展开反击,将开进中的韩军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经3小时猛烈激战,全歼顽敌。4日夜,新四军第2纵队又经八字桥插至分界,切断敌89军退路,协同1、3纵队将89军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形成三面夹击之势。5日中午,新四军各路纵队勇猛出击,奋勇杀敌,全歼89军,顽军长李守维在逃跑中落水毙命。
参加黄桥战役部队(前后陈毅、粟裕骑马)
黄桥战役,新四军指战员经3昼夜浴血奋战,共歼灭韩德勤部1.1万余人,俘33师师长孙启人以下600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央提出的“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坚实基础。战后,陈、粟即令2纵为先头部队,乘胜向北追击溃逃的韩军残部,2纵6团(新6团)担任前卫,势与破竹,一路向北。10月7日进抵海安,8日下午到达东台,9日又奉命进驻白驹,准备迎接南下的八路军。
黄桥决战时,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第五纵队:韩德勤大军压迫我军(指新四军),八路军不能坐视。黄克诚主力应南下阜宁,并拟向盐城挺进,增援陈毅,其方针是“韩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黄克诚指挥八路军第五纵队于10月4日东渡盐河,分路向阜宁、盐城进发。经数日苦战,连续突破韩德勤布署在盐河、旧黄河上的防线。其中胡炳云率领的先头部队第1支队1团于10月6日攻下洲门,消灭韩顽第10常备队数百人,7日占领东沟、益林,8日进入湖垛,9日进抵龙冈、大冈、秦南仓、大邹庄一带。
1团3营是全团先头部队,配有电台,进驻大冈后,即与团部联系,请示前进方向,团长胡炳云命令直插刘庄。于是,营长张万春(又名张华山)、教导员石瑛便率3营迅速朝着串场河伍佑、刘庄方向插去。
3营进驻刘庄后,营部设在财神庙,这里有电话,教导员石瑛冒充韩德勤的部队向盐城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驻盐城的国民党军官,反问石瑛是哪个常备旅的,因为没有思想准备,石瑛一时回答不上来,闹了个笑话。这时,进驻白驹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的新四军前卫部队第2纵队6团参谋长柴荣生打来电话,双方取得联系,约定双方各派出侦察人员于10日上午接头,联络会师事宜。
10月10日下午,新四军2纵6团团长池义标、政治委员吴嘉民、参谋长柴荣生、政治处主任林胜国带领部队来到白驹镇北狮子口迎接八路军。八路军第五纵队1支队1团3营营长张万春、教导员石瑛和跟随3营一道前进的团民运股长文进、教育干事王责字等人率领的八路军部队及时赶到,两军胜利会师。指战员们欢呼雀跃,握手拥抱,热泪盈眶,相互问候。
随后召开联欢会,双方领导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畅叙战友之情,交流作战经验。新四军方面的领导在讲话中热情感谢八路军老大哥长途跋涉赶来支援,表示要学习老大哥的革命精神和作战经验;八路军方面的领导在发言中则热情赞扬新四军在黄桥打了大胜仗,表示要学习新四军顽强战斗的精神。会后,双方互赠了礼品,新四军2纵6团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八路军老大哥。
五、经略苏北 问鼎华中
八路军、新四军白驹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会师后,我军势如破竹,迅速展开,独立自主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直接任命县长、区长,调整乡、保、甲长。经一年左右的努力,建立了苏中、盐阜、淮海、皖东、津浦路东、津浦路西、豫皖苏边、鄂豫边、江南等抗日根据地,总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囗1500万。
为统一指挥活动在华中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40年11月1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刘少奇政治委员,在叶挺未到职前,由陈毅代总指挥。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成立,使共产党在华中的抗日武装形成了一个整体,便于从战略上统一指挥、统一意志、统一策略,有利于避免因分散不集中而遭日伪顽的各个击破,同时也为后来新四军新军部的成立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在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遭受严重损失。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机关为基础组建的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宣告成立。
新军部成立后,即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将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以苏中地区部队编为第1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以淮南地区部队编为第2师,张云逸兼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以盐阜、皖东北地区部队编为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淮北豫皖苏边区部队编为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鄂豫边区部队编为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苏南地区部队编为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皖中、皖南地区部队编为第7师,张鼎丞任师长,曾希圣任政治委员;以八路军115师教导第5旅编为独立旅,梁兴初任旅长,罗华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7个师1个独立旅,总兵力9万余人。
新四军八路军胜利会师,从根本上扭转了华中地区敌我斗争形势,共产党、新四军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扩大和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并将华南、山东、中原、华北等各抗日根据地联结起来,打开了全国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对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以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葛永明:笔名葛华,连云港市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电话:13851243704(微信同号)
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锦绣江南小区38一1一402
—— 编辑、配图:胡山 ——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包括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边界部分地区,面积超过12.5万平方公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是由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办,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于2007年成立,并创办《齐鲁烽火》会刊。
研究会宗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面收集整理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资料,深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宣传英勇斗争历史,继承和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名誉会长: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
首任会长:罗荣桓元帅后人罗东进
现任会长:陈士榘上将后人陈人康
青年部长:胡 山
青年部誓词:努力工作,奋发进取,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发扬光荣传统,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忠诚,干净,担当,励精图治,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