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双堆集消灭黄维兵团

(37团·军魂永存)

作者 周晋云

1948年底,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己经离我们远去74个年头了。在这之前,国内各种刊物和回忆录中,关于那场战役的报道早已不计其数。我今天不讲这场战役伟大的决策,也不讲淮海战役总前委是如何灵活贯彻执行军委的战略意图、命令。只想根据我掌握的基层官兵们血与火相交融的战史,给大家介绍一下:重温74年前那场我军如何能以60万总兵源打败80万蒋军的伟大淮海战役。

让当下人们了解,74年前为了新中国诞生,解放军的基层无数先烈们是怎样牺牲的,了解淮海战役基层官兵们战斗故事,感悟新中国创建来之不易,淮海战役丰功将永远载入我军史册。英烈们的故事将世世代代在参战后代親属和热爱新中国的人群中传颂!

我将以二野战军基层部队一个优秀37团战史来解读在这场战役中我军能取得胜利核心力量是什么?

一支勇于“亮剑”的基层英雄团,是怎样耕序红军血脉,亮剑太行,延继抗战峰火,在解放战争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长为二野四兵团能攻善守的主战团。

这是一支具有红军血脉英雄团队。这支部队就是原13军主力团之一,战功滿滿,英雄辈出,其中“红一连”,还是我军100面战旗之一。这个团55年授衔少将以上的将军就多达十二名以上,英雄、名人更是不记其数。92年当时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特意为该团战史提词:“承前启后开拓前进”。可见这个团在解放军的地位。

(插图秦基伟为该团提词)。

历史穿越时空,转回到1948年8月22曰,也是陈赓兵团过黄河一周前夕,这一天,37团14名营以上干部抵达湖北襄阳参加兵团的整党整军学习。

团政治处副主任在他的行军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今天,我们过黄河整整一周年了,这一年里几呼走遍了豫西,从过河后历经新安、宜阳、渑池、陕县、灵宝、洛阳、伊阳、伊川、临汝、郏县、宝丰、鲁山、南召、镇平、内乡、南阳、方城、叶县、舞阳、偃师、西平、遂平、确山、泌县、惠县、温师、巩县、泗水、密县、禹县、上蔡、商水至西华县,往返约走8350余里路程”。

看了赵有守副主任的这夲战地日记,他真实记录了37团过黄河后屡屡战绩,饱含了他们走一路,战一路艰难历程。

他们攻宜阳克灵宝解放陕州。接着又受任千里“豫西牵牛”(牵牛的主力团)杰出完成任务之后,又马不停蹄参加了宛西、宛东战役、支援华野的豫东阻击战。期间几呼没有短暂休整。

经过几大战役后,37团广大基层指挥员都在战斗中获得了进一步历练军事指挥战术,各级领导干部们作战指挥夲领普遍有了很大提高。令人可喜的是各级政工干部也都能胜任相应职位军事指挥任务。做到能文能武。政工干部也看得懂地图,并能在自制的土沙盘上做推演练。能指挥同级部队,能指挥下属打胜仗。尽管在上述战役战斗中该团前赴后继一茬又一茬加入补充新兵,但37团始终不移,保持豫西人民授于的尊称,“猛虎团”名誉军魂永无退变。广大官兵们,越战越勇,越战越会战,越战越优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以上的征程中……,

在洛阳歼灭国民党206师青年军的战斗中,他们英勇战斗,敢于克敌,在洛阳战役七天八夜较量中,他们与兄弟部队一起成功的攻克了洛阳城,歼灭了邱行湘的206师。光37团就俘敌2134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和通信器材。“红七连”在洛阳银行还意外俘虏了配属敌206师的一个京剧团。(亮剑影视剧中的军乐团)。

紧接着又解放了豫东重镇,国民党的模范县西峡囗。毙敌100余人,俘敌739名。

在䂊东阻击战中,7月2、3日在漯河叶岗和邹堂地区与国民党五大主力的18军11师相遇,

37团的各级指挥员们,牢记团初史,“神头岭”战斗团党委定下的规矩:“但凡重大战役,战事,领导干部下位使用,团下营,营下连……”,到第一线与战士们同甘苦共命运。在这场迟滞敌11师的战斗中,干部们下到基层连队指挥参加战斗。至使一营韩天帮副营长、三营教导员周福堂(作者父亲)光荣负伤。(团史P519页记载)

基层指挥员親临战壕指挥和参加一线战斗,37团的战士个个都是“小老虎”,“猛虎团”名符其实。在这次阻击18军战斗中,敌11师大部队沿公路浩浩荡荡开来,我三营最先接敌,9连冲在最前面,打了11师一个猝不及防,三营不给敌人喘气机会,各路奋勇穿插,一下将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丟下四十多辆汽车就四处逃窜。

9连战士关学贤爬上汽车一看,“啊呀”,发大财了,车上满滿的都是弹药和器材被服,高兴的合不拢嘴,向车下排长郭金堂说:“先把这些东西拿下来放火地车烧了怎样?”排长郭金堂看着这么多大汽车和弹药被服心痛不知所措,犹豫之时,敌人撤退后稍作镇定,发现插入敌方的只有一个营,开始多路向我猛烈反扑,刚缴获的大汽车又给敌人夺了回去。“煮熟的鸭子又给飞了。”

我们37团这帮战士,太爱惜战利品了,啥不得呀这大汽车、这么多好东西……。

”抓紧修筑工事,迎接敌人大返扑。”三营教导员周福堂边检查阵地边跟战士们聊道,11师不比别的国民党部队,三野在南麻、临朐吃了不少他们亏,我们这一次阻击战,一定要慎重、谨慎工事不得马虎!”

7月的太阳闷乎乎的䒱烤大地,战士们在紧张奋力加固防预工事,迎接敌11师反击。战士们军装上的汉水早就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上像是各种军用地图白花花各自一大片。有的战士干脆脱掉上衣赤膊上阵。

阵地公路两旁的小山包尘土在飞扬……,形成一片片黄天。

敌人冲锋开始了,坦克带着步兵轰隆隆在公路上开过来,8连战士刘和端枪就打,子弹撞上坦克铛铛响,不起任何作用。

坦克继续向我阵地冲来,刘和急中生智,手榴弹捆在一起,等坦克靠近战壕投向履带,“一声巨响,”只见敌坦克呼哧呼哧原地打转,不能前进。战士们手中没有反坦克武器,37团也第一次跟这铁家伙较量。的确是考验我们战士们的勇气和胆量。

3营己径打退敌人多次集团冲锋,自己也伤亡不小,这时敌人一颗炮弹落下,正在指挥部队的教导员周福堂腿部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趟,通信员白金生急忙掩护,速叫来卫生员一起给周教导员包扎,为了完成迟滞敌11师任务周教导员不顾战友们的劝阻,仍带伤坚持继续在阵地上指挥部队。

另一边1营韩天邦副营长,决计大胆穿插,他带一个连,刚进村庄就和敌人相遇,敌众我寡,情况危急,韩天邦带领部队边打边撤,不幸脚部遭敌机枪射中,宣传员张从武和通信员轮流背着他突围。全连刚撒下来密集炮火就将他们原阵地全复盖。好险啊。

37团与敌整编11师厮杀了两天两夜,直杀得对方没有喘气机会,在一线的各级指挥员奋不顾身,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共同扛住了11师的八次集团冲锋。 成功圆滿的完成了中野下达的迟滞強敌18军北进的任务,保证华野顺利歼灭国民党区寿年兵团。37团也付出了不菲的待价,牺牲受伤了不少干战。立下了捍马功劳。甘当绿叶配红花,保证了华野“睢杞战役”全面胜利。

在48年11月初进入淮海战役前夕,大家学习了毛主席针对此次战役的决战方针和中原军区首长关于淮海战役决战命令,在层层进行决战动员令中,1营教导员王志英提出了要发扬“红一连”百团大战中“攻如铁锥子、守如铁钉子,追如铁腿子”的精神,团政委薛波及时抓住这个简洁有力文字,并迅速掷地有声的向全团宣讲,发扬“三铁”精神。全团整装待戈,迅速按上级指示开赴“徐蚌”地区,参加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淮海战役。

一阶段: 牵制五虎之一,邱清泉兵团使其不能东顾

1948年11月6日,37团从亳州北上杨集任务是断敌四绥靖区部队退路吸引邱兵团回顾,以解围歼黄伯韬的华野部队后顾之忧

11月8日37团在急行军中在砀山中楼与敌邱兵团相遇,敌早有准备,在钟楼修筑了坚固工事,我军在远距离奔驰不明敌情,情报有误,误认为是不堪一击的地方保安,团命2营快速抵进,2营这支抗战未期才恢复建制的新部队,(百团大战后二营暂取消番号)。在敌情未明情况下,一上来就啃了块硬骨头,遇上了邱清泉兵团,敌人与强大的火力压制了攻坚的6、8连。2营全体干战也不是吃醋的,不畏强敌拼死战斗。8连连长高发伍带头向钟楼冲锋,负伤后指导员接替,结果双双负伤,全连打得最后只剩14人,司号员又接替指挥14人还在坚持续继顽强战斗。

紧急关头二营教导员指挥炮兵协从,不料他也身负重伤,在炮兵支援下团里调整布署,让老部队1、3营配合2营围歼,2营长钱正山一看兄弟1、3营上来了,奋不顾身率领8连仅剩14人在1、3营的火力支援下直冲敌指挥部用刺刀顶着敌副营长胸,大声吼道“放下武器,缴枪不杀!”。震得在场几名敌军瑟瑟发抖。(屋内放有一囗棺材,里边躺着早己断气敌工兵营长)。37团攻克了砀山钟楼,消灭了邱老虎兵团的一个工兵营。战斗结束震撼了新五军,吓坏了旁边不远的敌辎重营,该营营长温如廷、副营长黄玉山,带领127人急忙向离他们最近的我38团投降。

斩断徐蚌联系卡死北援之敌

11月9日我13旅在陈康旅长指挥下37、38团奉命向徐州宿间进发,38团12日与乘火车的敌41军124师在小李庄相遇,陈康旅长令37团急忙跟进,在车站即周边地区与敌124师展开混战并协助38团夺取占领李庄车站。之后,我37团乘势沿津浦路北上续继追击逃敌,部队途中到达夹沟车站后,发现一队敌人正在后撒,2营一个猛虎扑食,将敌人拦腰截断,紧接着一阵手榴弹猛砸,敌人吓得目瞪口呆还没回过神来就纷纷做了俘虏,这仗不到半小时,干净利索歼灭敌两个交警中队,缴获了大量美式卡宾枪。此战后我团、营、连各级通信员都背上了新一色卡宾枪。

小李庄和夹沟车站胜利,意义非凡,破袭了津浦路,截断徐州与蚌埠的联系,截断了敌人的腰,打乱了蚌埠敌人北援徐州计划,同时也隔断南京与徐州“剿总”刘峙的联系。使徐州完全成了一坐孤城。毛主席对此高度赞赏,来电说:“隔断徐蚌联糸,这是一个伟大胜利。在战役发起之前,我们估计到第一阶段有可能歼敌18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毛主席电报是对我13旅37、38团功绩认可、最高奖赏。全体指战员无不感到骄傲自豪。13旅37、38团这笔浓墨重彩以后是淮海战役历史中重要转拆点,并载入毛选。

13旅战领小李庄和夹沟车站这一仗,对淮海战役全局影响之大,切断了徐蚌之敌与南京联系,从此徐蚌之敌被我军彻底分割,孙元良兵团从蚌埠经宿县北上徐州企图增援徐州东北部黄伯韬成了泡沬。毛主席军委,重观整个战局,下决心,促使粟裕的“小淮海”吃掉敌黄伯韬兵团后从而演变成“大淮海”,让三野继续围剿徐州周边之敌,诱南边黄维兵团北上,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随着战争中敌我态势发展和逐渐形成,毛主席军委对淮海战役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歼灭黄伯韬兵团上,即而扩大了对战役期望:这就是歼灭黄维、孙元良兵团成了战役第二阶段的主要目的。

蒋介石得知徐州东北部黄伯韬被我华野即将围歼后急忙调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个兵团驰援徐州妄图解围。

可是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到达任桥集、公平集后被我兄弟部队紧紧扭住不得动弹。只有敌系黄维兵团不可一世,骄横拨扈经长途跋涉抵达宿县。

引诱黄维兵团入瓮·装进预设囗袋阵

11月19日23时,37团到达宿县的战庄、陶庄、张庄、张楼一线准备迎战,后因黄维兵团在兄弟部队节节拦击下前进受阻,未达预期。上级又命我13旅转至半埠店以北地区。至22日遇敌,我37团38团与敌交火,奉上级指示边打边撤诱敌纠缠紧跟。

这一天华野在徐州东北部碾庄将黄伯韬兵团彻底歼灭。军委电示:“淮海战场形势,对我最有利的是,以现态势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如能与战役第二阶段大量歼灭南面之敌(即黄维兵团),即可全部实现战役计划。”

黄伯韬被歼后,黄维眼看驰援徐州也不现实,为了保全自己,就计划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靠拢,再做他图。总前委早以看出敌黄维兵团意图,命兄弟部队分别阻断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我二野集中主力迅速紧缩对黄维兵团包围。装黄维兵团4个军还有一个快速纵队共计12万人团团包围。

11月26日,根据13旅所处位置,中野下达临时归11纵(王秉璋、张霖芝)指挥,和11纵一起将敌人压缩到马围子、双堆集、许庄等地,对敌人形成合围之势。“敌机比哪一天都多,每批9架次以上,整整轰炸了一天。部队全部做防御工事,2、3营接敌伤亡10余名,7连连长邓春亭腰部受伤身亡”(引自团卫生队长钟山切日记)。

在我军強大攻势下,黄维4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己龟缩到一个方圆20里地的区内,不得动弹。

11月27日,敌人突围开始了,“在天上飞机不下50架次往返,每个钟头投下不下于15个炸弹,硝烟上百丈,遮的太阳都看不见,重轰炸机每次也不下20架……震耳的枪炮声没有停歇一下,整响了一天,方圆20里的村庄没有不起火的……,夲团3营俘虏敌100多名,攻下一个村庄,我们伤20余人,……敌人向我阵地先后进行四、五次反扑,企图突围……尽被我击溃。”(钟山切1948年11月27日日记)

敌人突围无望,象乌龟一样,利用居民点各类物质构筑坚固环形防御阵地,等待援兵,我军则不惜一切代价攻占一个村,巩固一个村抓紧围缩包围圈。4纵参谋长王启明对37团干部讲:“你们是四纵的主力团,无论在太行山,还是过黄河南下豫西,都是陈赓主力团一路上来都很能打,是我们4纵的善于独立执行作战任务能攻善守的铁拳,希望你们做出榜样,硬是要往敌人内部楔楔子,就是要敢打敢拼,坚硬如钢。”

血溅沙场·让包围圈愈缩愈小

双堆集这个中原平原上夲来不起眼的小镇,镇上只有几十人戶人家的小村庄,因有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其中一个叫平古堆,高30.96米,另一个叫尖堆,高30.8米)两堆间相距2、3里。在这坦荡的淮北大平原上并不显眼,接下来它将在解放战争历史上留下浓眉重彩的故事,二野无数英雄好汉为了消灭黄维兵团,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年青的生命。(传说,怪不得刘帅晚年不看关于淮海战役的影视作品)可见当时这一场战爭残酷到什么地步。

黄维四个军集结在这地区,守尾相见,站在双堆集登高一望,整个兵团几呼尽收眼底。刘帅也对我们部队说:“只要一发炮弹过去,总可以炸到人,”其密集成度可想而知。

敌人妄想南边的刘汝明、李延年,北边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兵团来拉兄弟一把。但蒋介石的部队错综复杂,各怀鬼胎,关键时刻各自难保,大多出工不出力。连老蒋都无奈,黄维兵团只能猬集一起,“以家屋为核心,地堡为骨干,村落为基点,”构成村外围阵地拼死抵抗,听天由命。

11月30日,天空上敌机还在不断盘旋,地上炮声不绝于耳,按上级布署,37团的进攻开始了,首先任务是2营抢占小张庄、拿下小张庄后攻打张围子时即为团的预备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没遇到多大抵抗即拿下小张庄。迅即构筑工事准备来日大战。3营抢占小张庄四南的小杨庄。敌人撒退较快,只抓了十几俘虏。各部进展都较顺利,没遇太大的抵抗,消灭少量敌人就较快占领遇定目标。

小张庄、小杨庄是距离张围子的各自有十几戶人家的小村庄。但它是我们准备攻击重点目标张围子的立足跳板。我旅真正进攻目标是张围子。(张围子战前是敌人预设的防预重点)。

张围子才是敌人重点防守地段,张围子在双堆集正东,是黄维兵团的重要屏障,敌人在那里建立了坚固防线,且有重兵把守。为了打好这一仗,陈康旅长、南静之副政委都亲临第一线阵地察看地形,副团长阎守庆带领参谋柳森林和两个侦察员摸到距敌百来米处勘察地形,标示敌碉堡位置,返回与旅首长们研讨战法,制定第二天进攻计划。

首长们决定3营由南往北打,1营在3营左翼,同时发起进攻。

1营担任前卫主攻是3连,连长卫有富一看地形是一马平川,进攻无任何地形、地物可做掩护利用,提出是否可推迟到天黑再攻击?周肇体营长双眉紧蹙看了看手表,手表指示是正好18时,他没吭声,他知道卫连长是爱护自己的战友。

他也为啥不是这样想……,

他意识到这是大兵团作战,对时间的统一有非常严格要求。也许是牺牲局部,换回全局取得更大胜利把。作为大兵团会战,应该无条件服从,这是军人的铁的定律。应该毫不迟疑的执行上级命令。

卫有富连长不再说什么,他立即命令3排为突击排,向张围子守敌发起进攻。

部队按预定战术排开迅速匍匐前进。部队刚运动到距张围子外敌人设置的鹿砦还有80米的一条横沟处,敌人的轻重机枪“咯、咯、咯”象雨点一样密集,紧接着各类炮弹也倾泻下来。这里正是敌人预先测量好的是有效射击区。上去3排还没接触到敌人,就几呼全部倒在敌阵地前沿。卫连长急死了,在那儿瞪着大眼,紧锁双眉,攥枪的手上板筋鼓得老粗老粗,他爱惜自己战士们的生命……。

没办法,这是命令!紧接着他又组织了次两攻击,部队伤亡太大了,进攻之前为了保证突击连、营到团指挥所通迅,而特给3连配属了特务连电话排11班的7个战士。

这时也遭敌人8挺重机枪和无数轻机枪火力压制,抬不起头来,动弹不得。

傍晚8时左右,突然一颗燃烧弹落在优秀通迅兵连书旺身上,他的棉衣和手中的线拐子全着火了,(缠绕电话线工具)。为了不暴露隐蔽大部队目标(因天上被敌人投掷的照明弹照得地下雪亮)硬是坚持着,一动不动,被火活活烧死在突击道路上。成了后来我军宣扬的朝鲜战场上“邱少云”一样的英雄。

卫有富连长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抑制内心的悲怒,组织3连还剩下的人员一起发起最后的冲刺……。

在向张围子进攻的200米开阔地上,每一寸,每一厘的土地都渗透着37团战士们的鲜血。镌刻着英雄们的功勋。

这200米啊,是战士们用无数生命来铺垫的!

3连的勇士们终于胜利了。

“攻上去了,攻上去了!”阎守庆副团长在前沿战壕里用望远镜目不转睛的盯着进攻的三连。

首长们的心里在流血,他们爱兵如子,前沿阵地上躺着士兵都是他们好兵啊……。为了新中国……只能前进!

3连攻上了敌人阵地,破一碉堡,俘敌36人,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步枪20支。

这一仗打得太惨烈!为了顾全大局,就在那片吃人的开阔地,大部份战士英勇不屈,光荣倒下,3连5个通信员,一个文书、一个司号员,战斗下来只剩司号员了。

这边11连是3营一梯队进攻连,情况也没好到哪去,部队静悄悄的运动到预定冲击的前沿,他们进攻出发地离张围子也只有200米, 天空上掛的好多照明弹,把地上照得白昼不分,敌人的炮火突然一齐轰来,密集的枪弹打得象刮风一般,树枝、树叶几乎全被递光。主树干也弹痕屡屡,部队被压制在鹿砦外边,头无法抬起,前进、后退不得。

一个排冲上去,不到一分钟,就倒下一大片,又冲上去,又倒下一大片,连长张朝轩瞪着大眼,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纷,怒以万丈!

情急之下,大喊一声,“跟我上!”跟随他的通信员,怕连长有闪失,死劲搂住他的腿大叫道:“连长,”,话还没落音,张连长也顾不上这些,一脚蹬开通信员,带着剩余的战士冲了上去……。

全连再次被敌火力压制在鹿砦前沿十来米的地方。此时全连也不剩几人了。

三营营长万海山和周福堂教导员在前沿指挥着自己4个步兵连按递次展开进攻。他们也同样心痛自己战士。可是这大部队作战,军令如山倒啊。他们战斗打响前才传达了总前委和邓小平政委的命令:“只要能歼灭黄维兵团,二野打光了,全中国照样能解放!”陈赓司令员也说道:“四纵打得剩下一个营他当营长,剩下一个连他当连长!”可见最高指挥和纵队首长们的决心。大有不破娄兰终不还。

万营长、周教导员也做了最后拼死的决心,他们分别准备下到连队和战士们做最后的冲刺。

这时前线指挥部突然传来全线停止进攻的命令。

命令来的太及时了,再晚几分钟我37团又有多少好战士要倒在前沿阵地上啊。

指挥部大概也发现我所有进攻纵队受阻,伤亡太大,从而调整了进攻的接凑,准备找新的战法。

在这种重大的战役,各兵团的配合,步炮协从,我人民解放军还是第一次,自然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根据战役,战场情况,不断的调整,修正。要知道稍微一点偏差那可是成千上条英雄好汉的生命啊。

在前沿阵地上的9连,在指导员亓德清组织下,一个个往下撒。就在这时,一颗子弹飞来,亓德清指导员也挂了花。

全团前锋的几个连队,夲来每连都有150~200人,这仗下来只剩几十或十几人了。连排干部也伤的伤,亡的亡,所剩无几,但干战们的斗志絲毫未减。

9连还剩下8~9个战士,领导机关派人来慰问时,问他们“如果有任务,你们还能上吗?”

“能!”几个战士斩钉截铁的一致回答。他们个个眼里和面部闪射出激情与坚定信念的光芒。

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令人感激尊敬的英雄战士!这些士兵是受共产党教育,有理想、有信仰、不怕死,为了家乡分得土地,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关健时刻敢为家人,和人民利益去拼命!

在压缩黄维兵团的包围中,37团的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年时任二营教导员宋有福是这样回忆的:“有个连,连长牺牲了,再换一个新的,又牺牲了,又换一个,一天战斗下来竞换了4个连长,代价之大,是37团建团以来牺牲战友最多的一次。”为了保住解放区亲人们才分得的土地,为了解放战争胜利,为了新中国,我们战士个个正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图个啥?图得是自己奋斗牺牲换来全家有土地,有粮食,和后代们再也不受反动派地主阶级的剥削。图的是后辈们能过上幸福安生的好曰子,有饭吃,有衣穿 。

张围子急攻,未攻克, 西南方向的小张庄又狼烟四起,战斗比张围子更加激烈悲壮。

小张庄虽然小,却是深入黄维兵团防卫圈的一块突出阵地,当2营占领小张庄时,也许敌人还沒认识到小张庄的失去,无异是在他们防防卫圈上开了个缺口,并且隔断了敌据守的张围子和杨围子联系。使敌10军与其兵团部、18军之间彼此失去联系。敌人这时晃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当然不肯罢休。拼命的进攻,妄图再夺回去。

在我攻占小张庄的第二天,即12月2日,敌10军18师师长亲率二个团,在6辆坦克呈三角形阵势和猛烈炮火掩下,连继向2营阵地进攻。37团只是在豫东战役时与敌18军坦克相遇过,战士们对这铁疙瘩接触甚少,一见这厐然大物,新战士们大部份不知所措。不知该怎样对付。

敌坦克一边开炮,一边隆隆驶来,在我阵地上横冲直闯。子弹打在坦克上边乒乒乓乓的响,火花肆溅,毫无作用。敌坦克跃武扬威继续向我方阵地开来。

团小炮班组长刘这福、组员王春山,见敌坦克驶来,来不及考虑,就跃出战壕,架好小炮,连续发射数发,在团前沿指挥所的郭志伟团长、政委薛波情不自禁地说:“打得好,再来一炮!”

炮弹在坦克周边不断爆炸,3辆敌坦克被击中,冒起了青烟,另三辆见这情况扭头就跑。紧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见此症状扭头四散逃命。这次进攻被我英雄2营和小山炮给打回去了,阵地上留下隆烟滾滚三个铁乌龟和大片敌死伤士兵。

如血的残阳,映照着 37 团团旗,映照着烈士们洒在这片黄土上的鲜血,映照着阵地上满目疮痍狼烟的烽火,显得那样灿烂,那样悲壮。英雄的 2 营将士们,是一支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队伍。他们仍然屹立在

小张庄高地上。他们的大无畏忘我牺牲精神又为 37 团军旗上增添了悲壮闪亮的篇章。

有一次敌人发起整团进攻,曾经占了我们小张庄 5 连阵地一角。旅部和团的炮兵阵地,暴露在敌人面前,情况非常危急。一直在团指挥所指挥战斗的旅参谋长王长有,命令部队立即反击,夺回阵地。2 营立即组织反击,可阵地上能移动的战士早已聊聊无几,郭志伟叫身边的作战参谋柳森林,命令 1、3 营速赶来支援!

1 营营长周肇体接到命令后知道 2 营危在旦夕,立即命令猛将红 2 连连长王有高:“你们上!”王连长放下电话,率领 2 连战士们不顾一切一个个猛扑,冲上 5 连阵地,同 2 营剩余战士并肩战斗,又把进入阵地的敌人赶了回去。连长王有高在进攻争夺阵地中,率先冲锋在前,不幸被机枪弹射中光荣牺牲。

王有高是全团大名鼎鼎的特等战斗英雄。二年前汾孝战役阻击赵承绶大军后退时,敌人重兵突然包围了 3 营,部队已遭到伤亡 250 人代价,3 营眼看着

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危急关头,时任 8 连 8 班班长王有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只见他左手投弹,右手端枪边扫射,边冲锋,他愤怒的双眼,同他的手榴弹、冲锋枪、一样狠狠的射向近敌。包围我军的敌人,突然看见一个勇士不要命,满脸带着污血端着冲锋枪不顾一切拼杀过来,吓得他们倒退十几步,让开一条血路,硬是让 3 营突出重围。战后,王有高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因此,有人用王有高名字的谐音,给他取了一个美妙的绰号,叫他“牛皋”,意思是象牛皋一样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一代英豪倒下了!敌人的坦克轰隆隆地又继续碾压过来……。

1 营战士们愤怒了!他们高呼着“为 2 连长报仇!”的口号,奋勇冲杀,前边倒下,后边又继续冲,他们以血肉之躯,向敌坦克和坦克后面的敌人步兵猛烈冲杀。

敌坦克仍然无所顾忌的在我阵地上横冲直闯。有什么样干部带出什么样兵!2 连 2 班班长王有训被王有高连长的英雄壮举所带动,舍身杀敌,气吞山河!他把炸药捆在自己身上,拉着导火绳,一声怒吼冲出战壕,蓦然跳上敌坦克,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烈士血肉横飞,坦克也被炸坏不能动弹。坦克后面敌步兵目睹了这一悲壮场面,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纷纷倒退。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部队? ? ?

一声怒吼出战壕,四面青山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为国洒热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部队都有无数这样的故事,都有无数这样的英雄,只是由于战争的频繁,人们无遐顾及和来不及宣传。但像王有训这样为了新中国,最后连尸骨都未存的伟大战士,应该在 37 团、我军的史册里永存!他就是那个年代董存瑞、黄继光。他们是“猛虎团”英雄群体一颗颗璀璨闪亮明星。他们个个是 37 团有信仰的坚强好战士!

战斗仍然在继续,阵地上敌人尸横遍地,英雄的红 2 连,在大战小张庄中又一次杀出了威风。最后,全连战斗到只剩下一个副班长(战斗人员)。以致 2 连炊事班老班长送饭上来,见吃饭的人全没了,他拉起围裙,颤抖双手抹着眼角涌出泪水,把饭菜原封不动地又挑了下去。

(画外音:亲爱的读者,不知您们看到这儿是什么感受……?写到这儿,我的眼里已充满了泪水,难以下笔……。这是一段真实悲壮的战史)。(读者们,您们站在送饭的老班长角度想一想当时的画面,早上红 2 连从连长、指导员到每一个战士,150 号左右生龙活虎的大活人,吃着他做的饭菜,大家朝夕相处,说不定因为哪一道菜,不符合某个战士的胃口,时不时的还要叽咕几句发点牢骚话。可这阵儿,一百多号人全没啦,老班长想听这帮勇士们的“馋言”,可再也没有机会了,只能含着泪水黙黙思念。 回忆起 150 多张生龙活虎的面庞与他们的欢声笑语。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我们的江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小张庄这块阵地,对黄维兵团至关重要,敌人当然要拼死争夺。于是又一次更大的冲锋,潮水般地涌了上来。1 营副营长韩天邦,带着剩下来的几十名勇士,又加入坚守小张庄的战斗行列了。当他们同 2 营一道,把冲上来的敌人压下去后,听说冲入我战壕的敌人还有一个排没退下去,韩天邦立马跃出战壕,向残存的敌人高喊,勒令敌人缴枪,不料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韩天邦副营长就倒在 2 营营长钱振山的怀中……。

英雄倒下了,韩天邦的通信员跟着担架护送副营长遗体到达烈士掩埋地,忍不住心里悲痛,放声嚎啕大哭。医生成树堂拉住了通信员,自己也难过,默默的掉下了眼泪,他轻轻为韩营长整理遗容。

负责掩埋的同志一摸韩天邦身子还没有僵硬,把一床被子替英雄盖上,天真的希望能暖和暖和我们的韩大英雄,让他能苏醒过来。但我们韩副营长这位钢骨铁汉,这次没能如大家的意愿……,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安息在淮海战场那块冰冷的黄土地上……。

12 月份的中原大地,雪花、黄土卷着寒风呼呼悲壮啸叫着,仿佛是在为英雄们哭泣,旅长陈康闻讯匆匆赶来和英雄作最后的诀别。他弯下腰拉了拉老韩的被子、摘下发白的军帽、行了三鞠躬,泪珠顺着陈旅长的眼角一下滚落下来。大家送走了这位多次负伤、英雄一世的全旅著名铁汉。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英雄倒下了。“为英雄报仇”的熊熊烈火,在每一个人的胸中燃烧。敌人要为这位勇士的牺牲,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我又一次英勇反击中,敌人又在我前沿阵地丟下了成堆的尸体。可是,敌人仍顽抗占据着小张庄西北约 200 米的一条交通壕。1 营红 1 连哪能忍受这种靥憋气,连长李希林满腔仇恨,率领勇士们用手榴弹抵近战斗,并实施白刃格斗,一股作气,终于将这股敌人全部消灭,为韩营长报仇!此次战斗我共歼敌 566 人(被拖走的还不算),俘敌 58 名,缴获重机枪 8挺,长短枪 160 支,击毁坦克 3 辆。37 团 1 营副营长韩天邦等 169 位战友为国捐躯,253 位战友光荣负伤。

入夜,1 营 3 连连长卫有富蹲在战壕里,突然听到一声枪响,接着看到战壕右边跑过一个人来,他知道 2 连经小张庄一战又补充了一些勤杂人员,总共还有 18 个人是在 3 连的左翼,这右边跑过来的是什么人呢?仔细一看,是一个国民党兵,卫连长“叭叭”两枪,打伤并捉住他追问后,知道后边还有未跑的敌人。

卫有富大声喊道:“你们听着,是那一部份的?”对方如实回答,证明是敌方的一个排。

“你们还有多少人?” “现在还剩 18 个。”“请你们排长过来,我们谈判。”

“排长,副排长都阵亡了,我是上士班长,负责指挥。” “你们过来吧!我们欢迎!”

对方沉默了,过了很久也没有过来人,卫连长担心又有什么变化,想一个猛冲去解决问题。后经过请示周肇体营长,决定派 1 连去人,收拾这十几个敌人。

英雄的 37 团,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以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用他们自己的血肉之躯战胜了敌人的无数次疯狂进攻。楔入敌人防卫圈内的小张庄阵地,在殷红的血光中岿然屹立。

12 月 2 日晚,2 营迈着沉重的步伐,告别那块还散发着浓郁火药味的土地,默默地告别昔日的战友,将战斗的接力棒交给了 38 团 1 营。当年亲自指挥 2 营攻占小张庄的钱振山老营长回忆说:“这一仗打的相当苦,我们营 30 小时没有吃饭、没有供水、没有睡觉。敌人动用了 12 辆坦克、12 门榴弹炮、28 架飞机、2500 多人力,一天之内,向我们发起了无数次进攻。2500 人只回去了 500 多人。黄维向蒋介石报告后,蒋要他一定要组织反扑,夺回阵地。可是,敌人再次发起猛烈进攻时,小张庄阵地出现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张英才营(113 团 1 营)。此次争夺直打得天昏地暗,敌人仍然没能拔掉这颗‘钉子’。直到整个战役胜利。”

由于 37 团 2 营和 113 团 3 营坚守小张庄有功,旅部给这两个营同时授予 “攻如锥守如钉”的锦旗一面。小张庄这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随着淮海战役两军大战和黄维兵团的覆灭,而闻名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列入世界军史。

前进挖掘 ·政治攻心 ·让条条壕沟通向杀敌战场

经过张围子和小张庄血的洗礼,我们上级指挥员们才真正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是几天来成百上千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铁的真理!要求我们上级指挥员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珍惜生命,爱戴基层官兵。

步兵阵地战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不是依靠急袭,而是依靠充分的侦察和战术准备(近迫作业步炮协同等),去取得成功。”这是无数基层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的代价!上级及时总结前期战况,改变进攻方略。

陈赓司令员遵照毛主席指示,率先在 10 旅进行了试点,以后又在整个四纵推广土工作业,即挖密如网的壕沟,构筑坚强的纵深阵地,采取了对黄维兵团逐渐蚕食推进,不断缩小包围圈,步步逼近敌人,克服和纠正了轻敌、浮躁等情绪,从此后大大减少了我军伤亡。

月亮明晃晃地挂在天空,地上一片银白色。敌军似乎还嫌不够亮,又把一颗颗照明弹挂在天上,外加一道道探射光柱。就是在这种风卷黄土,寒冷凄凉的黑夜,在敌人不时发射出来的枪林弹雨中,我们的战士,肩上斜挎着枪,腰里插着手榴弹,手里拿着小铁锹,伏在冰冷的冻土上,开始了土工作业。先是每人 10 公尺距离,次第向前散开,卧倒在地,先铲一个浅浅的长坑,掩蔽住自己的身体,然后再用力向左右方向挖去。尔后,两个相互打通,就这样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交通壕挖出来了。作业中如果被敌人发现,就以密集火力射击来压制敌人,假如敌人冲过来,就依托还没有挖成的工事跟敌人拼杀。一天又一天,交通壕挖个不停。假如当年我军有飞机在空中俯瞰这块中原大平原,我想肯定能看到如同成千上万个“蚂蚁”在不停劳作的壮观场面。数天后,一条条战道就被我们这些勤劳的“蚂蚁”编织好了,最后一直挖到距敌人前沿阵地百十公尺处,相互之间随时可“照面”。

前沿壕沟的后边,是一条条很长很长的交通壕,蜿蜒曲折。之后又分成好多段,好多分岔,以便部队沿着这条壕沟进进出出和多路出击。凡是担任主攻的部队,都有一条主干交通壕,用于炮兵通过、伤员转运、弹药输送等。此外,还建有多股辅助交通壕,专供步兵、突击部队运动,而不致于攻击之前相互拥挤,堵塞交通。各个主干交通壕之间,又都筑有横向的交通壕,以便部队与部队之间相互援助,调动迅速,不贻误战机,灵活机动。壕沟里每隔不远,沟壁上就挖有一个避弹体,里边有三个小水坑,一坑储备饮用水、二坑储备洗脸水、三坑储备洗衣水,还有一个坑储的是石灰水——当敌人施放毒气时急用。在阵地后面还挖有卫生室、工作室、储粮室、指挥室等等。一眼望去,广袤的大平原上无一人影,但壕沟内却是生机勃勃,藏龙卧虎。我们的战士个个都变成了土行孙,钻入了地下。

就这样数不清的交通壕朝着前方、左右则曲折蜿蜒地天天在增多。蛛网般的交通沟沿上的积土,好像一道道田梗,排列在广阔的平原上,缠绕割裂着包围圈中的敌人。电话线连接着潜藏在壕沟内的各个指挥所和前沿阵地上的千军万马。

主交通壕真像个热闹的街市,穿梭着来往的各类行人。战斗由此开始向前方延伸。伤员由此可安全送往后方,通信员由此传递着重要的情报和战斗命令,指挥员由此走向战斗和各个前沿,炊事员由此保证热饭、热菜送到班排,政工部门的战况通报和战地宣传小报都由这里发送。

交通壕里有弹药储备室、会议室,战士们有的还在交通壕内土壁上写着 “战士之家”等的口号。有时还能听到阵阵悦耳的口琴声,总之交通壕错综复杂且四通八达。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交通壕,若不看标识,如同进入了太极八卦阵或迷宫一样,保你进得去出不来,想沿途返回,更是难上加难了。

这就像一个地下长城与繁荣有趣的闹市,假如没有战争,这该是多么有趣的童话世界呀。

交通壕最前沿的 1 营 3 连战士,距敌阵地只有 30、40 公尺,许多戏剧性故事就此发生了……

1 营 3 连前沿阵地,经常与对方隔壕对话。我们战士发话道:“蒋军官兵们,肚子饿了就过来吧,我们这里有好吃的。”我们开饭了,愿意吃馒头的就爬过来,不必客气。”

我们的喊话,对饿得饥肠辘辘的敌人诱惑力极大。有一个士兵真的爬过来了,抓起馒头就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噎的一直打嗝。吃饱之后,叫他原地爬回去,动员更多的人过来。他不想走,费好大的劲才劝他返回,临走时又抓了几个馒头给他。像这样的事每到傍晚屡屡发生,而且越来越多。

有一天,敌人的飞机投下降落伞,拴有两箱子弹,落在敌我阵地之间。白天敌我双方都不敢去抢,天黑下来,3 连连长卫有富喊上通信员去搬运这两箱子弹,约定每人扛一箱,可通信员个头小,扛不动,卫连长只好先扛回一箱,再去扛第二箱。当他第二次过去,刚走近降落伞时,还未扛起箱子,就看到从敌人阵地上走来 4 个人,卫连长反应快,脱口而出:“那个单位的?”对方一时没反应过来,反问:“你是哪一部分的?”卫有富立即改口:“我问你是那

一部分的?”说着就蹲到地上,顺手拣起敌人丢在地上的一件美式大衣披在身上。对方渐渐走近,一看果然是自己人,就不再生疑。而后,卫连长看清了来了 5 个人,他先抓住敌人的枪,正要射击,后面敌人阵地上又上来了 5 个人。卫有富抓住的那个敌人“扭了一圈半”,狠狠的扇了那家伙一个耳光,骂了几句。那家伙好像是挨贯了长官的耳光似的,看到卫穿的是美式大衣就愣住了,他定了定神,大叫道:“共……”,连“军”字还没出口,卫已扛着子弹往我方阵地跑来。说时迟那时快,其余敌人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齐朝卫连长开火,子弹向卫连长飞来。在他头部中弹负伤的同时,他已经跳进了我方的战壕里。同志们一看连长脱险,就迅速向敌人开火。天明一看,在我阵地前面,又留下了好几具敌人尸体。

土工作业战法对敌人威胁极大。他是我军在平原上两大集团对垒有效杀伤敌人,保存自己,经过战争实践创造出的一大发明,是近代战争史上的奇葩。战后,从敌军口中便得到证实,敌 18 军代参谋长姚纪昭,在他被俘后,是这样描绘的:“贵军的战壕卓著术更厉害,头一白天,还是一二百公尺的开阔地,加上我们的火力,估计你们无论如何也过不来。但过了一夜再一看,交通壕的网,已把我们网在中间了,相距只有几十公尺,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本来,我们也提出,以交通壕对交通壕的办法,可是执行不了,我们的官兵没有那样勇敢士气,只好眼看着一块一块被吃掉。”

敌人的防御体系,随着我军战壕“蚕食”战法,在军事上被我们打垮了,在精神上也完全崩溃了,因此,我军开展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正在有条有序的进行着。

被围的敌人,一切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每当我们开饭的时候,战士们就把肉包子挑在刺刀上,从交通壕伸出去,大喊:“谁吃包子就过来。”有些饿得濒临半死的人,常常在深夜,悄悄爬过来要东西吃。我们就向他们宣传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吃完后,又放他们回去。他们回去了,就成了我军事实上的义务宣传员。有的又带着其他人过来吃东西,有时还把抓来的俘虏放回,让他们带上劝降信给敌人指挥官,有时也动员起义人员或之前解放战士以亲身经历向敌阵地喊话,谈自己的感受。这种政治攻势是相当利害的,他像“红色传染病”一样,迅速在敌军中蔓延,加上饥寒交迫,敌军战斗力大大减退。我们的喊话一开始,大部分敌人士兵聚集在一起偷偷静听,有时也拿国民党军人的亲属来信在战壕里宣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已经解放,土改翻身的家人们已分得了土地,盼着他们回家团聚,种自己的庄稼。敌军广大士兵都是穷苦人出身,听到这些个个声泪俱下,心中跌宕起伏,哪还有打仗的心思呀。特别是中野、华野首长发出的《敦促黄维投降书》宣读后,不啻是在敌军投下一颗无法抗拒的重磅炸弹,使那些中下级军官更加惶恐不安,纷纷准备寻找自己退路。

敌 12 兵团副司令兼 85 军军长吴绍周被俘后承认:“最使他指挥头痛的是,解放军继续不断放回俘虏,纷纷宣传解放军宽大政策,更进一步瓦解了官兵的战斗意志。”敌人害怕放回的俘虏,就像害怕瘟疫一样,也曾试图隔离起来,但隔不了声音啊。宣传我军宽大政策的广播,在前沿阵地响彻云霄。再加上大量的食物,肉包子、油饼、香汤的诱惑,寒冷北方冬天敌人饥寒交迫,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使本来已走投无路的敌军,更加“四面楚歌”,且官不用心、兵不用命、斗志涣散、无力再战了。

37 团经过几次战斗,特别是小张庄和张围子的战斗,伤亡严重。但因战俘的大量涌现,也给我们带来了充足的兵源,也忙坏了各连、营、指导员、教导员,他们在阵地上即要指挥战斗,还要抓时间甄别俘虏人员。(预防反动顽固军官混夹其中),对俘虏作战地短暂的形势教育和诉苦教育后,对一线战斗人员实行随俘随补。情况紧急时,机关干部也分批补入连队任职。使部队始终保持基本满员,不少战士昨天还是国民党兵,今天就成了人民的战士,不少人参战时,还穿着国民党士兵服,戴着国民党军帽。唯一的识别标志,就是帽徽。但我们一时弄不到这么多的帽徽替换。于是解放战士臂上缠一条白毛巾识别。有一个解放战士,刚补到 37 团打仗时,他说:“你看我这身打扮,弄不好会发生误会。”于是给他手臂上缠了一条白毛巾投入战斗,当他冲到敌人碉堡前,命令敌人缴枪时,敌人说:“什么时候了,还开这种玩笑。”这位解放战士,拍拍手臂上的毛巾,自豪地说:“我已经是解放军了。”敌人这才明白过来,乖乖把枪交给了他。

随着俘虏兵源越来越多,连白毛巾也一时难以满足,情急之下,就叫解放战士把国民党军服翻过来穿或把国民党军帽的帽沿折进去。国民党军的大部份兵源,都是被抓壮丁的穷苦农民,又饱受长官的打骂,因此,一经解放后,只要稍加教育,很快就能成为我军一名无畏战士。有的头天在蒋军还是懦夫,第

二天补入我军后,作战就能成为英雄。这样的事例也很多,2 营有 12 个战俘立补的解放战士,在参加我军第一次战斗中就立功受奖。

淮海战役中,我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威力,围攻黄维兵团第二阶段,经历了 8 个日日夜夜。旅、团政治机关干部都能够深入班、排、甚至战斗小组。在战壕里普遍建立了政工指挥所,编印小报和战壕传单,及时传播胜利消息,作战经验和英模事迹。适时召开党支部、党小组会议和小型骨干会,以及出征的动员会。在战地及时开展了评功、记功、考核、任免干部、宣传鼓动及火线入党运动。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13 旅《战旗报》登载了这方面大量的稿件。团里出的战斗小报《战士生活》,对活跃战地政治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刘伯承司令员讲过以下一段话:“黄维兵团好像死猪一条,已经被我四面围住,跑不掉了,大家要克服急躁情绪,认真做好土工作业,做好工事,然后一点一点吃掉他”。

有一段“活捉黄维立功劳”的快板诗,就是按刘司令讲话写成的。黄维兵团,死猪一条;团团被困,四面难逃。

纵队首长发出号召:好好准备、慢慢来搞。不要轻敌、不敢骄傲。组织火力、定要做到。作好工事、不怕疲劳。稳扎稳打、不要急躁。先吃四蹄、再吃肋腰。留下猪头、最后吃掉。活捉黄维、立大功劳。

报纸和传单不仅刊登这类鼓动性诗句,有时各部队之间也交流技、战术经验,如怎么对付坦克等:战防炮、迫击炮、火箭筒子准备好。坦克走到阵地前,沉着射击最重要,射击时看机会,等他站住打最好。战防武器不方便,准备柴禾用火烧,坦克要是碰上火,保管叫他跑不掉。

战地宣传鼓动工作,也造就了一大批政工干部。1 营宣传员张崇武就是突出的一个,他在交通壕里经常写稿件,还把写的快报复写后发到班排,组织了十几个人的宣传鼓动队伍,利用战斗间隙作鼓动工作和瓦解敌军工作。他们用缴获的降落伞,做了 15 面小旗,上边写上“硬骨头”、“铁腿”、“纪律模范”等等,发给这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志。战后张崇武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出席了 4 纵召开的英模大会。

战时的政治思想工作,除了战地宣传教育外,在部队广泛开展的杀敌立功运动和火线入党活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还在战前,很多同志提出了火线入党的要求。在战斗中,只要能在生与死、苦与乐的严峻考验中表现突出,很快就会被批准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登上光荣榜。比如,3 营 7 连一机班长王明珍同志,战前向组织提出申请:“要在大会战中经受考验,争取火线入党。”在坚守小张庄的激战中,只要他那挺“加拿大”一发言,就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有天,他们刚接了 2 营阵地,敌人反扑上来,他抓起手榴弹一颗接一颗投向敌人。当看到敌人有一挺机枪向我横扫逞凶时,他看准甩去一颗手榴弹,敌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又一次战斗中他要求参加突击班,指导员说:“你还是打机枪吧!”发起冲击时,他带着机枪组紧跟突击班冲入敌阵,掩护突击组连续向敌人冲击,不幸负伤,他一声没吭,仍坚持战斗。当领导发现时,硬是把他卡下,往下抬时,他眼里闪着泪花说:“我挂彩太早了,没完成任务!”根据他的表现,党小组马上批准了他火线入党,战后还被评为战斗英雄。

决战杨文学 歼灭黄维兵团

经过外围的“蚕食”战斗,陷入重围的黄维兵团的总兵力已损失三分之一,战斗力则损失五分之二。敌人饥寒交迫,士气沮丧,孤立无援。蒋介石于

12 月 3 日叫 12 兵团副司令胡琏从南京带来一批签有“蒋中正”三个大字的 “总统嘉奖”和“三路会师为期不远”的谎言,给被我军包围的黄维兵团打气。痴人说梦般的说什么“千万不可让敌人逃跑了,希望你们共同歼灭刘伯承、陈毅、陈赓主力。”被重重围困的黄维兵团见了这满纸胡言,气得直骂蒋介石的祖宗。黄维自己也明白,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正在人民战争这片汪洋大海中,迅速的沉没着……。

就在这时,总攻杨围子的命令下达了:

(攻字第 4 号)【原件】

1948 年 12 月 10 日 22 时·于许家砦

甲,敌情:据俘虏之 85 师代师长潘琦等供称,杨围子驻有敌 14 军军部、

10 师师直及 28 团残部约 400 余人;85 师之山炮营营部和一个连、运输营一个

连及 255 团残部约 800 余人。

乙,我 10、11、13、22 旅,奉命配合 9 纵队决于明(11)日 10 时向杨围子之敌发动总攻击,坚决歼灭全部守敌。我左翼之 9 纵与我同时向杨围子东及

南敌野战阵地攻击。

丙,具体部署如下:

1、13 旅以一个团为右翼突击队,由杨围子西北分两路:一路攻击杨围子西北角野战阵地,占领后沿村西侧房屋向西南角发展;另一路沿村外敌交通沟向杨围子西南角敌野战阵地攻击,堵住敌人退路。占领后应控制西南阵地,防敌增援;另一个团为第 2 梯队,应以必要兵力乘黄昏时由村西迅速绕到西南角堵住敌人退路。

2、10 旅以两个团(28、30 团)为中央突击队,由北向杨围子正面攻击

(西北、东南角间),得手后各一部向西侧接引友邻外,应由中央向南攻,占领村南野战阵地,并与东南之 9 纵及西南之 13 旅取得联络。29 团为第 2 梯队。

3、11 旅以一个团为左翼突击队,向杨围子东南角野战阵地攻击,得手后应沿村东端房屋由北向南攻击。东与 9 纵连络,西与 30 团连络。

4 、22 旅为总预备队, 应以一个团插到杨围子与三官庙之间, 保护陈

(康)旅之侧翼安全,并作陈旅之预备队。

5、炮兵射击计划[略]。

6、电话架设、伤员收容另通知。

丁,攻击准备工作,各部份于明(11)日 12 时完毕,15 时 30 分炮兵开始试射,16 时 40 分实施效力射,17 时各火器开火,步兵出击。指挥所在小杨庄。

戊, 注意事项:

1、各部准于明(11)日 12 时对表。突击队应于 17 时进入突击位置。

2、杨围子占领后须迅速各自巩固阵地,改造敌人工事,各负责挖通后方交通,并暂留 x 旅的一个团防守。

3、攻击部队太多,应注意联络讯号,遵守时间,防止误会,互相支援,注意团结。

仰即遵照为要

此令

周希汉 陈康 廖冠贤

我军攻占杨围子后,37 团于 12 月 14 日又接到了统一指挥中路纵队周希汉、政委廖寇贤(陈赓时为东线的总指挥)下达的命令:

“杨文学有敌 75 师一部,225 团全部(两个营)、22 团两个连、18 师 31

团两个连及 14 军逃回残敌一部,内有重迫击炮 2 门、山炮 3 门、共 2000 人左

右,……决于明(15)日 17 时向杨文学村施行攻击,歼灭该敌。具体任务如下:13 旅 37 团为第一突击队,由西向杨文学村西野战阵地攻击,突破后,主力应迅速向西南敌野战工事攻击,配合堵击部队歼灭西南之敌,此令。”

上级还命令组成 5 个炮兵群对杨文学庄施以毁灭性的轰击。

杨文学庄是距敌双堆集总部最近的一个村庄,他组成了以村庄为基点,构成了外围阵地,核心阵地为三层防御工事,村前沿沟筑有五座环形地堡,堡与堡之间,可以火力相互支援,每座地堡里有 4 挺轻机枪和 1 挺重机枪,13 支汤

姆式冲锋枪,下面还有 3 公尺深壕沟,守敌 10 军军长覃道善是一个顽固透顶的家伙,他曾经将一个吃了败仗的营长就地枪决,又将一个团长因全团覆灭只身逃回而判死刑。故此,敌军官兵慑于其残酷军法而拼命顽抗。前两天,我纵队曾以三个团的兵力发起强攻未果。可见杨文学庄之战必是一场血战!鉴于此,薛波政委亲自到突击营进行动员,监督参加尖刀分队自告奋勇的准备活动。总攻时间到,我军首先集中 5 炮群(其中包括 37 团的炮火)铺天盖地地进行了 40 分钟的炮火轰击,万炮齐发,无数发炮弹象冰雹似的瞬间倾泻在杨文学庄之小小阵地上,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我们工兵分队接着挖掘、埋设了十多处飞雷,每枚以 10 至 20 公斤 TNT 炸药,绑扎用土炮(汽油筒)射到对方阵地,犹如一颗小型的航空炸弹,对敌前沿工事造成巨大破坏。这种大规模地毯式的轰炸,在我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说明我军已经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跨入了有强大炮火支援的大兵团,能打大战役及全面攻坚战的强大的陆军时代。团 3 营担任旅攻击杨文学的先锋前卫营。3 营是 37 团的核心老部队,尽管

经过 8 年的抗日战争岁月征程,干部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战斗中不怕死,勇于挑重担、顽强抗争的意志,始终在这支所向披靡的英雄团队中延续、发扬。在战前动员时,团党委对 3 营冲锋时提出 “三不要”(不要处理伤员,不抓俘虏,不要物质器材,全由二梯队负责)精神,必须勇往直前的打。

9 连在老牌战斗英雄,副指导员王安国同志带领下,仅用 4 分钟就突破了敌前沿阵地,于是一场殊死的拼杀争夺战展开了,敌人发现了我方突击队,就集中四周轻重火器向我猛烈射击,各种枪弹飞扬形同暴风骤雨。4 班勇士一个个冒着敌人密集炮火跳入敌外壕,用“人梯”爬越 7 尺高的外壕内壁后的围墙。不料敌人外壕有暗枪眼,重机枪喷着火舌,我前进受阻。这时有个战士机警地接近敌人枪眼,把手炮塞了进去,随着一声“轰隆”声,机枪不响了,稍歇一会儿,里面的敌人又把手榴弹一批批地向围墙外边投来。一颗手榴弹落到指导员贾绍富身边,正冒着烟,一个战士迅速拾起来,反投入敌阵地。又一颗手榴弹落在成永先身边爆炸了,幸运的是成永先只是被震昏了。稍顷,他苏醒过来,爬出硝烟迷雾的阵地,不自主的转了两周,摸找到一个缺口,又冲了上去。王安国副指导员把一篮子手榴弹投光了,就用手枪射击敌人。郭世文副班长投光了手榴弹,就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这样终于攻下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敌人转入第二道防线地堡和外壕继续顽抗,并用 4 挺机枪不停地向我突击部队扫射,火焰喷射器也向我喷来。王安国这位老资格英雄,插好手枪,接过战士的手提式冲锋枪,边扫边向敌人冲去。当他冲到第二道外壕时,敌战壕里猫着一个家伙将罪恶的“火舌”喷向了我们的英雄。就在此刻,英雄全身变成了火球,但他仍然坚持一梭子弹结果了这个该死的家伙的性命。英雄踉踉跄跄地走了两步,随之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这时 9 连副指导员郭晓峰冲上来说: “你快下去!”王安国已不能说话了,他吃力摆了摆手,示意不要管他。

王安国是我 4 纵著名战斗英雄,他在攻战曲沃时,率领 9 连 8 班,智勇双全地首先突入城堡,为攻城打开缺口,起到关键作用。战后,8 班获得“三好模范班”的光荣称号。王安国班创造的每日评分制,丰富了我军连队政治工作,他在腰斩陇海和宜阳攻坚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一个班俘敌 60 名,缴重机枪 3 挺,六〇炮一门,步枪 200 余支,电台 2 部,而全班竟无一

个伤亡。又在攻克洛阳战斗中,创造了一个班歼敌 300 多人的辉煌战绩。王安国是我 13 旅集政治、军事于一身的优秀典型干部。因此,13 旅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王安国”运动,他的事迹驰名遐迩,是我 4 纵队一面鲜艳夺目的红旗。

王安国负重伤的消息瞬间传开了,激起我 3 营全体指战员对敌人的巨大仇恨。营长万海山不顾通信员的拽拉,带着满腔愤怒,亲临最前沿,指挥对敌的战斗,连续攻克了好几个敌人碉堡。王安国战前的音容笑貌和负伤后镇定自若的神态,老在万营长眼前闪现。万营长带领全营英勇杀敌,誓为英雄报仇。不久他也负了伤,但坚决不下火线,说:“我要亲自看到敌人的覆灭”。

教导员周复堂是最先知道王安国负重伤消息的,他和 9 连副指导员一起,迅速招呼卫生队抢救,可由于伤势过重……。王安国倒下了,周教导员含着泪水紧握英雄的手说:“安国,放心吧,你的任务我们一定完成!”周教导员心里明白,王安国是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我军优秀的政工干部,他俩曾在宜阳和陕州战斗的间隙中,足膝谈心,相互交换战场政治工作经验。这位聪明睿智的老乡,(晋城籍)在曲沃的战斗中,为 37 团,不,为我旅攻克曲沃起了重

大作用,他是 3 营克敌制胜的一面旗帜!

只见周复堂教导员一双愤怒的双眼,瞪着敌人的机枪眼,接替营长继续指挥 3 营战斗。他命令“王安国英雄排”继续向前冲。9 班长马俊元带一个小组,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最前边。一个爆破筒塞进了正在向我射击的地碉堡枪眼,只听“轰隆”一声,敌碉堡飞上了天。副班长齐鸿光带第二小组趁势冲上,用手榴弹又炸掉了敌人第二个地碉堡。敌人的督战队上来,采取极端残酷的手段督战,“后退一步格杀勿论”。我们的凌厉攻势遇到了敌人拼死的抵抗,敌人凭借蛛网密布般的工事,负隅顽抗,双方杀得是天昏地暗。

3 营已攻克了敌人第二道防线,但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战场上能投入战斗的干部战士已所剩无几。

这时,郭团长命令第二梯队上,红 1 连本来是 1 营的前卫连,但遭敌人化

学武器——催泪弹杀伤,中毒甚众,就改由 2 连担任前卫了。红 2 连“洛阳英雄班”班长任德兴冲锋在最前面,不幸也被敌人火焰喷射器烧伤,浑身是火,牺牲在阵地前沿。连长牛焕新带领全连,继续突破敌人第三道核心防线。敌人用汽车头尾相接,筑了一道坚实的钢铁堤坝,使之无法进入。牛连长心急火燎地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突破点,立即带领全连,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一阵冲杀,终于深入到了敌人的核心阵地。在这次突击中,“红 2 连”有 30 多个战

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突入后,缴获 3 门山炮,但只有炮身却没有护板,战士们不由得一阵叹气,团长郭志伟看见后说:“你们不懂,这是美国货。”口子一撬开,马保元排长带领一小组冲上来,他们疏散队形,交替掩护接

敌,全排以最小的代价,一口气收拾了 16 个地堡,敌人见防线已被我们摧毁,吓得扭头就跑。我军大队人马如决了堤的洪水,汹涌澎湃的冲进了杨文学庄,与残敌逐碉、逐壕、逐屋地反复争夺,鏖战 3 个小时,拿下了核心阵地,全歼杨文学庄守敌。

部队奉命撤出战斗,伤员一个个被抬了下去,牛焕新连长一看没伤员了,正要离去,突然后边一声喊:“连长,还有我呢。”牛连长扭头一看,是敌人一伤员,正准备不屑一顾时,那伤员说话了:“我也是刚补的解放军。”牛连长仔细辨认,果然是立俘即补,一时还叫不上名字的新解放军战士。杨文学庄之战是 13、10、11、22 旅共 4 个旅共同进行作战的,战后统计,仅 37 团俘敌 299 人、毙敌 200 余人、缴获山炮 5 门、六〇炮 14 门、轻重机枪25 挺、长短枪 282 支。

杨文学庄的敌人被歼,就等于剥光了黄维兵团在东面的最后一张皮,使其总指挥部失去了赖以坚守的最后一道屏障。其他方向的我军,也都逼近匪巢,匪首黄维、胡琏、吴绍周慌了手脚,即在 12 月 25 日下午,下达了“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的命令。这实际上是让官兵各自四处散逃。3 个匪首慌乱钻进 3 辆坦克,丢下士兵和美国武器向西逃跑。这时,正在向被俘敌人训话的 37 团团长郭志伟一听有人叫:“51 号(郭的代号),敌人在打枪。”郭团长从训话的交通壕一纵跃出,马上意识到发生了新情况,高喊着“敌人要突围!”于是指挥部队雷厉风行地向双堆集奔去,边抓俘虏边往里突。

不多时,双堆集人欢马叫,解放军已从四面八方涌了进来,我军像一张铁网围了上去。

37 团的全体干部、战士、勤杂人员,拿枪的、徒手的、扛炊事用具的……

就像赶庙会一样争先恐后地到了被围困达 19 天之久的黄匪巢穴。首先映入眼睑的是被炮火烧成废墟的村舍,正冒着烟的汽车和一门门整整齐齐的火炮,耳朵听到的是我军取得胜利的欢呼声和满地皆是敌伤兵的凄惨哀叫声。

这时被解放的双堆集和邻近的几个小村庄灯火辉煌,犹如闹市一般。我军士兵押着成群的俘虏,抬着各式各样的战利品,推拉着沉重的大炮,来来往往的穿梭着。双堆集东西马庄,成了战利品的展览会场,几十门榴弹炮、野炮、山炮完整地安置在野战阵地上,一辆紧靠一辆的坦克、装甲车都落到我们手中。在漆黑的夜晚,打开汽车灯,亮出几十条巨大光柱,发动马达的“隆隆”声,不绝于耳,各种颜色的信号弹,像一条条彩带在夜空中升腾。无数兴高采烈的人们涌向双堆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在曳光弹的映照下纵情欢笑,雷鸣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方圆几十里的大地都沸腾了。12 月 25 日双堆集的夜,是胜利之夜,狂欢之夜。

黄维兵团被歼后,我华野集中优势兵力,对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展开了强大攻势,一举全歼守敌。至此,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结束,整个大决战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大句号。

(浏览 81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