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大西北 1 (扶眉战役、千里大追击)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第19兵团第63军移住到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休整,我父亲王惠跟随第187师师部的首长们驻扎在南团柏村。利用部队休整的间隙,在南团柏村,首长杨尚德和第19兵团司令部集中台的报务员杨英敏结婚,这一年杨尚德参谋长已经28岁,他们俭朴地办了婚事,6月中旬就又跟随部队向大西北进军。

杨尚德和杨英敏在南团柏村

警卫员王惠

太原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19兵团已经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序列。毛主席曾在1949年2月12日致电彭德怀并转告贺龙、习仲勋:太原、大同解决后,华北三个兵团二十三万人即可全部用于西北,至少徐向前、杨得志两个兵团十七万人可以用于西北。太原、大同可于三个月内解决,休整一至两个月,大约在六月徐、杨等部即可协同你部攻西安。

第1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和副司令员张宗逊

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和政委习仲勋

1949年4月25日,也就是太原解放的第二天,毛主席致电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并告彭德怀:“十八及十九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尔后行动整训及补给等统听彭德怀同志指挥区处”。同日,毛主席复电彭德怀:“同意你于五月初回陕,在回陕前请对十八、十九两兵团的部署加以确定,而后该两兵团即由你直接指挥。

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

第18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王新亭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

第19兵团政委李志民

此后,我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在第1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下,积极准备由山西进入陕西,参加消灭敌胡宗南和马家军(马步芳、马鸿逵)等国民党军队,解放大西北。同时,对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的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周士第任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任第18兵团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杨得志仍为第19兵团司令员,李志民任第19兵团政委。部队补充了兵员,第63军补渤海军区黄骅县子弟兵1.6万余人和北平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90师的3000余人。各军还补充了大量太原解放战士。用太原战役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装备补充了部队;军组建了炮兵团,师成立了炮兵营;各部队进行了以西北作战特点为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

这样,我第1野战军的兵力连同西北军区等地方部队,总兵力达到40万人,改变了西北战场长期以来敌多我少的状况。

第1野战军就是以前的西北野战军。1947年2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企图,中央军委決定将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并,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张宗逊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3月,国民党军向陕北发动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统一指挥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即西北野战部队(又称西北野战兵团)。7月31日,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同年7月习仲勋再次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北地方武装和后方工作。1949年2月起任西北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

彭德怀和习仲勋研究作战部署

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彭德怀讲话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被称为马家军,有兵力18万人。国民党胡宗南部有兵力20万人,敌人总兵力38万人。我军由于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编入第1野战军,兵力有34万人。连同地方部队,总兵力达到40万人。

1949年5月26日,第18兵团开始从太原出发,向陕西开进。7月3日,第19兵团第63军、第64军、第65军全部到达富平、三原、高陵、泾阳地区。

1949年7月6日,我第1野战军在咸阳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司令员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关于歼灭胡马的作战方针,确定的战役重点是:钳马打胡,力争在漆河、千河之间歼灭胡宗南主力。

根据形势的变化,我军制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案。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第1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行了扶眉战役(扶风、眉县、岐山为中心的西府地区),扶眉战役是国共双方在西北地区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战略决战。

7月10日,扶眉战役开始。担任钳制敌马家军任务的第19兵团首先行动,在乾县、礼县以北高地构筑工事。形成对敌马家军展开进攻之势,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敌人判断不出我军的作战意图。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牵制阻击敌马家军,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第19兵团首先行动,一路浩浩荡荡,摆出与敌马家军决战的架势。我军声东击西,迷惑敌人,为攻击部队做掩护。将以前缴获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组成战车队放在前面,给敌马家军造成很大威慑。敌马家军骑兵在铁甲面前失去了威风,所派骑兵大部被我军歼灭,使敌马家军不敢轻举妄动。

第1兵团司令员王震动员部队打好扶眉战役这一仗

第1兵团司令员王震率领第1兵团、第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率领第2兵团、第18兵团司令员周士第率领第18兵团三路大军向敌人发起进攻。

我第1野战军仅用一天多时间就从东面、北面、西面将胡宗南第18兵团部和第38军、第65军、第119军等压缩在罗局镇以东、午井镇以南的渭河滩上。

敌人见势不妙,企图逃跑,守住罗局镇就成为能否全歼被围的胡宗南3个军的重要环节。

12日早晨,胡宗南部第38军、第65军全力向罗局镇突围,向我军第2兵团阻击阵地连续发起10多次集团式冲击。担任阻击任务的我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第11师部队顽强阻击,打的敌人横尸遍野。第29团第5连打的只剩下5人,仍坚守阵地。第30团第3连和第7连,连续打退敌人9次冲击。指战员们轻伤不下火线,干部牺牲后,下级自动代理。坚持战斗,打出了部队的顽强作风。

12日下午,我军对敌人发起总攻,战至晚上8点将敌人3个军全部歼灭。扶眉战役的胜利,使我军掌握了西北地区的作战主动权,为以后歼灭敌马家军,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经过5天激战,至7月14日,歼灭敌人43000余人,我军伤亡4600余人,扶眉战役取得胜利。

扶眉战役中,解放军共伤亡4600余人,3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中姓名可考者2160人,这些烈士平均年龄25岁,最小的仅有14岁。

扶眉战役后,胡宗南部遭到重创。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在封官许愿政治拉拢下,企图在甘肃平凉县与我军会战,我军决定钳胡打马,围歼马家军。

青马和宁马互有戒心,都想保存实力,结果敌人一触即溃,使围歼战变成了追击战。

普通战士王惠

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及部队,对敌人马家军进行了千里长途大追击。

当时正是雨季,有时要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冒雨前进。为了不使新兵掉队,我父亲王惠帮助新兵战士扛行李,还帮助炊事员做饭等。在行军途中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多次受到师党委的表扬,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多次立功。

我父亲是一名普通战士,跟随第19兵团第63军第187师参加了解放大西北战役。许多革命战友在战斗中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他是幸存者。生前从来没有向我们说过立功之事,是我查阅档案才知道的。所有的荣誉首先归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们!

扶眉战役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大的一场战役,为了纪念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3000多名革命烈士,眉县、扶风、岐山三县于1953年修建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在陵园里,安葬着2160名革命烈士,这些烈士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今天过上了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感恩为革命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不能忘记!

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浏览 87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