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均
第1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在1949年8月25日早晨,向兰州守敌马家军发起总攻。为了打好解放兰州这一硬仗,第1野战军司令部向前线部队发出了《关于攻击兰州经验通报》

第1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

解放兰州动员大会,战士们斗志昂扬。
我父亲王惠在第63军第187师担任师参谋长杨尚德的警卫员,参加了解放兰州战役。

第63军187师参谋长杨尚德

第63军187师警卫员王惠
根据部署,第19兵团第63军第187师攻打十里山,第189师攻打窦家山,第188师为预备队。
十里山,北临黄河,南面与窦家山相连,是兰州城东的屏隍,十里山和卖家山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敌人修了大量地堡,在阵地外挖了3道壕沟,在半山腰用人工削成六米多高的峭壁。

窦家山
1949年8月25日早晨,在我军即将向兰州守敌发起总攻前,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和第19兵团师以上首长们到前线查看地形。这时,敌人一个暗火力点突然开火,当场牺牲了十来个战友,杨尚德右臂衣袖被子弹钻了一个洞,没有受伤,再一次神奇的躲过一劫。

十里山遗存的敌人暗堡

窦家山遗存的敌人暗堡
1949年8月25日早晨,我第1野战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向兰州守敌马家军发起总攻。

第1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在十里山、窦家山战场
这次我第19兵团第63军把进攻的突破口选在了卖家山,十里山主要是佯攻,吸引敌马家军主力在此鏖战,使敌人不能派兵援助窦家山。为了加强卖家山的作战力量,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把兵团直属的炮兵团调归第63军指挥。第63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把第63军炮兵团和工兵营与兵团的炮兵1团全部调往窦家山战场,这样,第63军攻打卖家山的就有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工兵营,共5个团1个营的优势兵力。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

第19兵团政委李志民

第63军军长郑维山

第63军政委王宗槐
1949年8月25日上午10点20分,第63军在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的指挥下,向十里山、窦家山守敌马家军发起进攻。我军炮兵强大的炮火射向敌人的阵地。
在十里山,第187师在师长张英辉的指挥下,按照第63军的命令再次向
十里山守敌发起猛烈攻击,有效牵制住了敌马家军的兵力。

第63军第187师师长张英辉
在窦家山,第189师在师长杜喻华、政委蔡长元的指挥下,第566团担任主攻任务,第565团为助攻,第567团为预备队。

第63军第189师师长杜瑜华

第63军第189师政委蔡长元
第566团将第3连定为突击连,第3连是红军连队,在4月份太原战役时荣立战功,是个能打硬仗的连队。第3连接受任务后,连长王殿忠和指导员魏应吉组织全连做好了战斗准备,并举行了授旗仪式。指导员魏应吉郑重地对旗手周万顺说:这是胜利的红旗,是指引部队前进的红旗,红旗举到哪里,部队就冲到哪里。周万顺接过红旗坚定地说:人在红旗在,人在红旗向前进。
从8月25日上午10时20分我军向卖家山守敌马家军发起总攻,对敌马家军进行了30分钟猛烈的炮击。我第566团突击队第3连紧跟延伸的炮火,勇敢地向前冲击。炮兵部队以旗手周万顺所举的红旗为目标,用炮弹在前面为他们开路。步炮协同作战,突击连仅用了15分钟就接连攻下敌人三个碉堡,打开了突破口。在上午11点05分攻入1号阵地,第566团第1营随即突入敌人阵地。敌马家军在督战队的威逼下,成群结队地从纵深阵地冲出来,企图堵住我军打开的缺口。敌人正好暴露在我军炮兵的有效射程之内,被我军炮火炸了回去。
窦家山前沿阵地被突击队第3连占领后,敌马家军不甘心失败。敌人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一个个袒胸露臂,举着大刀嚎叫着冲了过来,妄图把突击队第3连打下去,夺回阵地。激战中,突击队第3连连长王殿忠受重伤,情况十分危急。突击队第3连指导员魏应吉在战壕中指挥战斗,战士苏权铭把上衣一甩,端起冲锋枪,带领突击队冲向敌群,为后续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正在这时,敌马家军的督战队上来了,把后退的敌人打死了几个,后退的敌马家军被逼着又一窝蜂地反扑过来。在这危急时刻,突击队第3连指导员魏应吉对第3排的战士喊:跟我来,打掉敌人的督战队!随即跳出战壕,带着第3排战士从敌人后方冲了过去。
敌督战队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反扑的敌人也跟着败退下去。敌人跳进第2个地堡,妄图继续顽抗。第7班班长杜英奎随即向敌群投了两颗手榴弹,十几个敌人倒了下去。接着,全班一阵手榴弹,又消灭了一部分敌人,突击队攻下了第2个地堡。敌马家军几次想夺回失去的阵地,都被我军指战员打退,不得不逃向第3个地堡。突击队第3连指导员魏应吉带领战士们乘胜追击,地堡里的敌人怕从射孔里塞手榴弹,就用棉被堵住枪眼射击。突击队第3班副班长李福成一个箭步冲上去,撕开棉被投进两颗手雷将地堡炸毁。
敌马家军盯上了我军旗手周万顺,敌人集中火力向红旗射击,顿时红旗上出现了十几个弹洞,敌人的子弹把旗杆打断,周万顺也同时中弹,周万顺在倒下的瞬间,又牢牢地把红旗插在阵地上,为兰州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随着突击队第3连的突破,第1连和第2连也紧跟着冲了上来。第565团第7连登上峭壁,跨越壕沟,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攻克碉堡占领了敌3号阵地。敌马家军组织敢死队、督战队、不惜一切代价争夺阵地。我第189师组织8个营的兵力梯次投入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反扑。

我军战士爬上陡坡向敌阵地攻击
这场血战打了近7个小时,到下午5点多钟,我军指战员在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的情况下,占领了窦家山全部阵地,消灭敌马家军3000多人。
26日凌晨,在十里山的敌马家军向兰州城逃窜,我第187师部队翻越十里山追击敌人。至此,敌马家军扼守兰州东大门的十里山防线彻底崩溃,我军第187师攻入兰州市内,相继占领了东岗镇、东关等地。
在马家山、古城岭战场
马家山和古城岭坐落在兰州城的东南方向,与窦家山相对。古城岭是马家山的主峰,有环形公路直通市区。敌阵地上布满了铁丝网和地雷,地堡、暗堡星罗棋布。有6米高的人工峭壁,有三道宽6米深6米的壕沟,敌马家军将主要兵力部署在第3道外壕以及主峰古城岭上。我军第19兵团第65军负责攻打马家山、古城岭之敌。第65军军长是邱蔚,政委是王道邦。第65军让第193师担任主攻,第194师担任助攻。第193师师长是郑三生,第194师师长是赵文进。

第65军军长邱蔚

第65军政委王道邦

第65军第193师师长郑三生

第65军第194师师长赵文进
1949年8月25日早晨,我军强大的炮火射向敌马家军阵地,马家山一片火海。我军第193师的第577团、第578团和第194师的第580团、第582团向马家山守敌发起攻击,第577团3连3排排长赵山带领全排冲上去,打开了突破口。敌马家军在督战队的威逼下,挥舞着大刀,嚎叫着向我军反扑。

古城岭遗存的敌人暗堡
战至中午12点,第193师预备队第579团和第578团1营投入战斗。第579团3连1班刚攻占敌军主阵地,就遭到敌人反扑。我3连1班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只剩下班长刘维民和1个战士。
我第579团2营4连2班班长杨顺文,和战友们连续炸掉5个敌人碉堡,占领了阵地。这时,敌人在主阵地用火力封锁了各条道路,我军后续部队无法上来。敌人趁机向我2班占领的阵地反扑。敌马家军赤臂袒胸,手持大刀扑上来。杨顺文指挥全班同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把30多个敌人消灭在阵地前面。敌人不甘心失败,一次又一次组织进攻。经过拼杀,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杨顺文和全班战友也全部壮烈牺性,为兰州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至晚上7点,我军占领古城岭前沿阵地。在向敌人核心阵地进攻时,敌人一个地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营长郑兰亭命令突击排长脱下衣服,跳进沟里的黄泥潭,身上滚上黄泥,在机枪的掩护下,抱着爆破筒,将地堡摧毁。
战至8月26日凌晨,马家山、古城岭战斗胜利结束。我军歼敌2600余人,我军530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马家山战斗纪念碑
在兰州战役前,有一位农民叫胡兴国,他在山上放羊时看到敌马家军在马家山、古城岭上埋地雷,胡兴国看的很清楚。我军了解情况后,就邀请胡兴国当向导。在8月21日第一次攻打兰州时,胡兴国成为了第65军第193师第579团尖刀连的向导。

解放军工兵在清理兰州外围敌人埋设的地雷
胡兴国把尖刀连带进阵地后与战士们一起同敌马家军进行了战斗。战斗到22日夜,173人的尖刀连包括胡兴国只剩下28人,他和剩余的士一起被部队接替下来疗伤。
战后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胡兴国解放大西北勋章,胡兴国继续在家务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5军政治部写给胡兴国父亲胡清海一封信,现收藏于兰州战役纪念馆。


第65军政治部写给胡兴国父亲的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5军政治部写给胡清海的信
胡老先生:
兰州战役内收到人民的积极支援和一切的贡献,因有你儿胡兴国同志给人民解放军带路攻上古城岭,消灭马匪,也是为了早日解放兰州,为西北人民在战线中出尽一切力量,而完成光荣任务。我们知道,受尽胆怕及心苦,但是现在相距太远,不知别后情况。过去马匪抢粮十室九空,人民受到很多损失。希收到信后,有困难将信交到当地政府,让他们适当处理。
军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部
1952年2月16日
胡兴国把第65军送来的信和功勋章一并收藏起来,从不向人说起,也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2012年9月18日,胡兴国把当年第65军政治部写的信和他荣获的两枚奖章捐赠给了兰州战役纪念馆,尘封的往事从此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营盘岭、皋兰山战场
皋兰山在兰州城的南面,营盘岭是皋兰山的主峰,是兰州的最高点。在营盘岭的山顶,筑有一圈钢筋水泥打造的坚固防御工事,而山崖则被削成了三道高达10米的峭壁,峭壁又高又陡,官兵爬不上去,炮弹轰不开口子,形成了三道坚固的防线。负责攻打营盘岭、皋兰山阵地的是第2兵团第6军,第2兵团司令员是许光达、第6军军长是罗元发。

第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

第6军军长罗元发

营盘岭遗存的敌人碉堡
1949年8月25日早晨,我第2兵团第6军在军长罗元发的指挥下,向驻守在营盘岭、皋兰山的敌马家军发起总攻。我军猛烈的炮火射向敌马家军阵地,随后我军开始向敌马家军阵地进攻。主攻营盘岭主峰的是第17师第50团。第17师师长是程悦长,第17师第50团团长是刘光汉、副团长是杨怀年。
当我军冲到第一道峭壁时,却发现突破口没有被炸开,敌马家军躲在坚固的暗堡中负隅顽抗。爆破小组多次尝试靠近都没有成功,在这紧急时刻,第50团第7连指导员曹德荣挺身而出。只见曹德荣抱起炸药包,趁着手榴弹爆炸产生的浓烟掩护,爬到峭壁之下。曹德荣紧贴着崖壁,炸药包没有固定的地方,关键时刻曹德荣用双手托起炸药包,最终炸开了缺口。这位董存瑞式的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与此同时,第50团第7连的一位排长陈全魁,将两颗手榴弹绑在一起,连续向敌人投出去多颗手榴弹,有效地压制了敌马家军的火力。紧接着陈全魁又用枪榴弹摧毁了国民党军的机枪掩体。陈全魁排长也身受重伤,仍然坚守在战场上。在此期间,第16师第46团主攻东南方向的敌马家军阵地,第6军强大的炮火轰击敌人阵地。炮火覆盖之后,第46团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马家军的阵地,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有的连队只剩下十几人,敌马家军在督战队的威逼下,组织了七次反扑,都被我英勇的战士打退。战至下午2点,三道峭壁防线全部被攻下,敌马家军大部被歼。下午5点,敌人残部开始溃逃,营盘岭被我第6军完全占领。

营盘岭守敌投降
第2兵团第6军军长罗元发在革命回忆录《战斗在大西北》中这样描述:”掩埋烈士的同志对我讲:他们在曹德荣烈士的遗体上发现他的手指上缠满了手榴弹上的拉火线。这是他忠于党忠于人民而英勇杀敌的真实见证。其实,用鲜血和生命开辟胜利道路的何止他一人呢?真是凑巧,十六师四十六团,也是三营七连主攻,全连一百七十多人,下战场时只剩有七个同志。而曹德荣同志领导的十七师五十团七连,只剩下二十六个同志了。五十团三营共有十六名连级干部,下战场时仅剩下两人。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恶战。”
营盘岭战斗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血战。为表彰第17师第50团官兵的光辉战绩,第6军党委决定授予第50团2营、3营”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荣誉称号;并颁发锦旗。

2019年国庆大阅兵中,该战旗作为我军十大荣誉称号战旗之一亮相。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的旗帜,作为战旗方队成员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在沈家岭、狗娃山战场
沈家岭位于兰州城西南十余公里,是夹在五泉山和狗娃山之间的一道大山梁,形状像个横着的葫芦。东边平缓,坡度不大,西边是红色岩石的绝壁,北边是一片开阔地,南边有一个高地。敌马家军把沈家岭高地筑成了一个大圆形堡垒,设有三道防线。还设置了铁丝网等障碍,在交通要道上埋有地雷。敌人在两高地间挖了一条长100多米、宽20多米、深10多米的战壕。只要攻占了沈家岭和狗娃山,就可以长驱直入兰州城西关,掌控关键的黄河铁桥,从而切断国民党军唯一的西撤路径。

沈家岭地形
1949年8月25日早晨,我第2兵团第4军在军长张达志的指挥下,向沈家岭和狗娃山之敌马家军发起进攻。我第4军第10师在师长刘懋功的指挥下,钳制西边狗娃山之敌。
我第4军第11师在师长郭炳坤的指挥下,主攻沈家岭,第12师为预备队。第11师第31团从正面主攻,第33、第32团从东西两侧助攻。在炮火支援下,我第31团在团长王学礼的率领下,向敌马家军发起猛烈的攻击,迅速占领了沈家岭的第一道战壕以及1、2、3号碉堡。但在第二道战壕前,突击队被敌一暗堡压制得无法抬头。关键时刻,身负重伤的第2连连长李应邦扑向暗堡,用身体堵住枪眼。突击队员迅速跟上,炸毁暗堡,夺取战壕。
这时,敌马家军集结兵力展开反击。我第31团在第32团和第33团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击退了敌人的首次反扑,占领了第二道战壕,继续向敌人核心工事逼近。敌马家军急忙派兵前来增援,以整营整团的规模进行疯狂反扑。敌马家军光着膀子,挥舞大刀,四处冲击,敌军官亲自督战。面对此景,我进攻的全体指战员奋不顾身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肉搏战,我军终于击退了敌人的反扑,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31团仅剩下170多人,干部伤亡惨重。第32团和第33团同样也伤亡很大。8月25日中午,我第4军军长张达志紧急调第10师的第30团前来支援,继续猛攻沈家岭。同时,命令第10师的第28团和第29团全力攻打狗娃山。
战至下午6点,我军完全占领了沈家岭、狗娃山。此战我军共歼灭敌马家军3800余人,我第4军也伤亡了3000余人,其中包括13名团级干部。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第31团的团长王学礼、第30团的政委李锡贵以及第32团的副团长马克忠英勇牺牲。

第2兵团第4军军长张达志

第4军第10师师长刘懋功

第4军第11师师长郭炳坤
在兰州战役纪念馆里,收藏着第4军第11师第31团团长王学礼的一封家书。王学礼的这封信满怀赤诚的家国情怀,遗憾的是,这封信辗转送到王学礼妻子苏维仁手中时,王学礼团长已经壮烈牺牲。

革命烈士王学礼团长的家书
经过8月25日一天的激战,敌马家军眼看兰州不保,趁着当天黄昏夜幕降临之际,全线秘密撤退,企图通过黄河铁桥西逃青海。

兰州黄河铁桥
第1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立即命令第2兵团第3军迅速向兰州西关迂回,要求尽快攻占西关,控制黄河铁桥,截断敌人的退路。
第3军军长黄新廷命令第7师首先向七里河攻击,并以一部兵力沿黄河南岸东进,夺取黄河铁桥,另一部在七里河地区设法北渡黄河,向十里店进攻。严令第7师,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占黄河铁桥。

第2兵团第3军军长黄新廷
我第7师第21团第8连最先到达黄河铁桥附近,看到敌人正从桥上逃跑,便集中火力封锁桥面。在猛烈的火力攻击下,桥上的一辆卡车起火爆炸,堵住了逃敌马家军的唯一退路。
我第7师从几个方向迅速冲到铁桥两端,占领了桥头阵地,完全控制住铁桥。
大批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敌人不断拥向铁桥,企图夺桥逃命,在我第7师各种火力猛烈攻击下,敌人伤亡惨重。
逃跑的敌人见夺桥无望,便争相沿黄河南岸向东逃窜,在混乱中,不少逃敌被挤下黄河淹死。
正在这时,位于东面的我第19兵团第63军、第65军正沿着黄河南岸向西追击逃敌。当看到大批敌人从西边跑过来,便立即阻击敌人。只见黄河边上,一群群敌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挤成一堆,互相冲撞。
这些无路可逃的敌人,有些人举手投降,也有一些顽固不化分子冒死跳进黄河,妄想泅渡到北岸。由于黄河水深浪急,许多人被冲走淹死。据战后统计,淹死者有2000余人。
8月26日早晨,第2兵团第3军第7师占领了各城门和城内各要点,第63军从东岗镇攻入城区,向拱星墩的敌马家军进攻。9点我军夺取飞机场,上午11点,第19兵团一部越过黄河铁桥,占领了白塔山。到中午12点,兰州城内敌人全部被歼灭,兰州解放。

我军红旗插在兰州城墙上
1949年8月26日中午12点,我军占领兰州,兰州解放。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激烈的城市攻坚战,我军伤亡8700余人,歼敌27000余人。

第19兵团由兰州东门开进市区

兰州人民热烈欢庆解放

1948年8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兰州解放

我军通过黄河铁桥追歼残敌
请看下集:进军大西北4(向宁夏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