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大西北 4(向宁夏进军)

王亚均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进行的扶眉战役,拉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8月1日至2日进行的任山河战斗,拉开了解放宁夏的序幕。

8月26日兰州解放后,敌马家军马鸿逵、马鸿宾退守宁夏。宁夏敌马家军还有4个军,7.6万余人。其中马鸿逵有3个军,6万余人,马鸿宾有1个军,1.6万余人。马鸿逵和马鸿宾是叔伯兄弟,宁夏是他们起家的地方。宁夏主要被马鸿逵控制,马鸿逵追随蒋介石反共,反动透顶。而马鸿宾长期受马鸿逵排挤,关系紧张。早在1947年4月,马鸿宾的第81军第179团被我军歼灭,彭德怀亲自接见被俘的第179团团长马尊邦,让他带信给马鸿宾,要求释放被捕的我方中共地下人员。马鸿宾见信后,立即释放了被关押的我方人员。随着兰州的解放,马鸿宾明白,以自己的力量是阻挡不了解放军进军宁夏的,有走和平道路的倾向。

1949年8月底,第1野战军前委在刚刚解放的兰州城里召开了扩大会议,总结兰州战役的经验,部署新的作战任务。第1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说:“人民共和国就要成立了,我们这片地方,如今还有一个新疆,一个宁夏没有全部到手。大家加把劲,在共和国成立之前拿下这两个地方,来个锦上添花,喜上加喜,你们看怎么样呀?”彭德怀司令员的讲话,让大家很受鼓舞。全军指战员决心乘胜前进,全部解放大西北,向新中国成立献礼。

彭德怀总结兰州战役

第1野战军前委决定:第2兵团及第1兵团指挥部率领第2军,进军河西走廊,歼灭逃敌,为进军新疆创造条件,第19兵团向宁夏进军。

彭德怀在兰州指挥部队向宁夏、青海、新疆进军。

为了争取和平解放宁夏,第1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委托郭南浦及兰州回族的开明人士组成了和平代表团,郭南浦在甘肃和宁夏的回族宗教界、军政界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他们乘坐一辆卡车,前往宁夏地区,承担起了说服马鸿逵、马鸿宾进行和谈的重要使命。

按照部署,第19兵团着手准备进军宁夏。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组织部队学习第一野战军颁发的《回民工作手册》、《宽待回民俘虏手册》等规定,学习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新区政策,并针对宁马骑兵的战术和技术,进行军事训练。

第19兵团政治部颁发的《团结回胞守则》

第63军在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的率领下,在兰州的东郊进行了战斗总结讲评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为解放宁夏实施了战前训练,全军上下的士气十分高涨,决心为解放宁夏歼敌立功。

第63军政委王宗槐

第63军政委王宗槐

1949年9月2日,第19兵团在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的率领下,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先后向宁夏进军。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

第19兵团政委李志民

第19兵团先头部队渡黄河

当第19兵团向宁夏进军后,毛主席多次致电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要求“用打拉两种方式争取迅速解决宁夏问题”。

9月1日,敌西北司令长官公署副长官马鸿逵接到蒋介石的电令,立刻飞往重庆,商讨宁夏的局势。马鸿逵后来从重庆逃到了香港,再也没有回来。其子马敦静指挥宁夏兵团(包括第128军、第11军及贺兰军)以及第81军等,总计7.6万余人的兵力,凭借黄河天险,分别在同心、靖远、景泰、中卫、中宁、金积、灵武构建起三道防线,试图阻止解放军北上。

我第19兵团与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和第2师兵分三路向宁夏进军。

黄罗斌率领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和第2师,归第64军指挥。

黄罗斌

左路大军在第63军第188师代师长张挺、政委李真的率领下于9月5日兵分三路沿黄河两岸北进。至12日逼进景泰,突破敌人阵地,宁夏敌马家军新编第1旅少将旅长张钦武率部千余人投诚。

第563团在团长徐信、政委刘炎田带领下,经过艰苦的行军,越过了200里的沙漠,于17日攻占沙坡头,逼抵中卫城西;

第564团主力和师指挥部沿黄河北岸到达下滩;第564团1营,由该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曹步埠带领,乘木船和羊皮筏子,沿黄河顺流而下,直捣中卫,在东门外展开。第188师于9月17日兵临中卫城下。

第63军第188师代师长张挺

第63军第188师政委李真

第63军第188师第563团团长徐信

第564团指战员乘羊皮筏子向中卫进军

右路大军在第64军军长曾思玉的指挥下,配属兵团榴弹炮团和战车队,并指挥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和第2师,从9月10日起,由固原、海原、七营等地出发,沿西(安)银(川)公路开进。行进中,独立第1师和第2师在预旺、下马关被敌第128军偷袭,遭到较大损失。12日,第64军第190师在师长陈信忠、政委栗秉臣的指挥下,解放同心县,14日,第191师直取中宁县以北重镇鸣沙洲,守敌贺兰军闻风而逃。中午,第190师解放中宁县城。至此,宁马第一道防线被我军突破。

第64军军长曾思玉

第64军第190师师长陈信忠

中路大军以第63军第187师第561团和军工兵营及第65军工兵营组成先遣队,担负扫荡残匪、修补道路等任务。9月2日,先遣队沿兰(州)、靖(远)公路前进。

第19兵团指挥部率第63军第187师、第189师和第65军随后跟进。

第187师师长是张英辉,政委是张迈君,参谋长是杨尚德,我父亲王惠担任师参谋长杨尚德的警卫员。

第63军第187师师长张英辉

第63军第187师政委张迈君(欠照片)

第63军187师参谋长杨尚德

第63军第187师警卫员王惠

第63军189师师长杜瑜华

第63军第189师政委蔡长元

第65军军长邱蔚

第65军政委王道邦

第63军第187师是军的第一梯队,以第561团为先遣团在前面打头阵,第187师指挥部及第559团、第560团依次于9月3日早晨沿黄河东岸向宁夏进军。

金风轻拂,微雨蒙蒙,带来了初秋的寒意。我父亲王惠跟随第187师师参谋长杨尚德及部队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迤逦前进,瞰视着时隐时现的黄河,收揽着壮丽的景色。行进中师参谋长杨尚德念出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和李白赞咏黄河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诗情画意,此时此刻,身临其境。

部队每经过一个村庄,村里的老乡都出来观看。在村头和路边摆着开水,表现出解放了的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和希望。部队休息时,指战员们就在村头和几个老乡攀谈起来。老乡们都知道部队是刚刚参加了解放兰州的部队,是毛主席领导的队伍。还兴奋地告诉我军指战员说:他们听到了解放兰州的炮声。

9月3日,我先头部队获悉一条城有一个连的守敌把守。当即以奇袭的行动占领了一条城,俘敌100余人,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

一条城是一个较大的村镇,紧靠黄河南岸,有二里多长。田园肥沃,民情朴实。由于群众长期遭受敌马家军的摧残镇压,横征暴敛。因此,他们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解放军,却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纷纷向解放军诉说敌人的暴行。还告诉解放军说:“前几天黄河里飘下来马步芳匪军的许多尸体,还有一些敌军的家眷乘坐羊皮筏子顺流向北漂去了”。

原来,8月26日凌晨,兰州溃军被我军追至黄河大桥时,由于大桥已被我军切断,敌马家军在前无去路,后有我军追击的情况下,敌马家军大部缴械投降。但马步芳的嫡系部队第82军第100师由于受毒化宣传较深,约有千余人跳了黄河。敌军的家眷不惜高价雇用羊皮筏子,一批批从黄河顺流向宁夏逃去。

9月5日,我第187师第561团前卫营顺利攻占了大、小炉子。9月7日晚上,我前卫营尖兵连前进至距离靖远县城东南20公里处,侦查得知靖远城内有敌一个团和自卫团驻守。第187师第561团团长朱彪、政委刘乾即命令部队利用夜色,奔袭靖远城。如果奔袭不能奏效,就抓住该敌,不使其逃跑。

靖远县城坐落在黄河东岸,东边经海原至宁夏,南边通会宁、定西,西边渡过黄河,通往兰州及河西走廊。城内驻守着敌第881团和一个自卫团,敌人企图凭借黄河天险阻止我军东渡黄河进军宁夏。但是我军突然出现在黄河东岸,已成惊弓之鸟的敌第81军第294师第881团便悄悄弃城北逃了,只留下敌自卫团数百人防守。我第561团当即一举攻占了靖远县城,残敌乘卡车北逃,我第561团侦察排长郝奇带着两名战士骑马抄小路追击。于城东北约10公里处将敌拦截,全部被我军歼俘。汽车后边两个连的逃敌也被我尖兵连尾追全歼。共歼俘敌绥靖副主任以下官兵300余人。缴获汽车4辆,轻重机枪8挺,步枪240余支。

我前卫团第561团攻占了靖远县城后,部队就地休息一天。政治部的同志了解到这里有老红军,就去访问,我父亲王惠跟随师参谋长杨尚德也去看望他们。交谈中得知他们是1936年10月红4方面军西征时失散的,其中还有一些女同志,当地人叫她们“红军婆”。这些红军战士受尽了敌人种种侮辱和折磨,被迫去给地主扛长活、当奴隶,度过了13个悲惨的春秋。这些曾经当过地主奴隶的人,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时参加了红军,成为出生入死,驰骋疆场的红军战士。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使红4方面军西征遭到失败。这些红军战士也因此重受二茬罪,再次沦为会说话的奴隶。饱受了饥饿、劳累和欺凌。看到他们憔悴的面孔上沾满了污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形象,大家的心情都很难过。当他们知道眼前的队伍就是当年的红军时,都激动的流下了眼泪,说:“真没想到红军又打回来了”,接着又打听徐向前、李先念、程世才、郑维山等原红4方面军一些老同志,还问:“怎么不打土豪分田地”。杨尚德向他们讲述了解放战争的形式和现阶段党的有关政策,告诉他们,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武汉、西安、兰州等大城市都已经解放了。毛主席、党中央已经到了北平,全国解放的一天就要到来了。蒋介石已逃出南京,成了流寇。他们听了后高兴地说:“这不是在做梦吧”?

为了帮助这些红军战士度过眼前的困难,大家还救济了他们一些粮食、衣服和白洋。

根据上级取捷径加速向中卫前进的指示,部队向群众做了调查,了解到走近路要通过一段没有人烟、没有水的荒山野岭。一个老乡还告诉杨尚德说:“有一段路上有土匪强盗,还有鬼”。

第187师参谋长杨尚德听老乡说有鬼,就问老乡:“你看见过鬼吗”?老乡说:“我看见过鬼打着灯,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看见过。凡是走这条路的人一定会碰上,劫道的土匪强盗还经常把过路的人杀死,把钱财抢走,那条路人少了都不敢走”。

听了老乡讲的这些情况,鬼和强盗是不怕的,令人担心的倒是没有人烟、没有水的地方会给部队行军带来困难。为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参谋长杨尚德和师长张英辉、政委张迈君又详细地研究了敌情、地形和行军路线。补充了部队的给养,每人带了熟食,又找了向导,然后就向中卫进发。

部队一出靖远县城就下起了小雨,部队行进在山峦重叠、沟壑起伏的高原上。翻过了一道山,又出现一道山。中午突然黑云四起,周围的群山顿时被黑沉沉的乌云笼罩了。瞬间狂风带着暴雨凶猛地倾泻下来,无情地浇在指战员们的身上。耳边除了风声雨声,山洪爆发声,什么也听不到了。所有人的衣服行装全淋得湿透。携带的干粮、馒头、烙饼都成了浆糊。脚下的路走起来一步一滑,前边的刚爬起来,后边的又跌倒了。驮着迫击炮和弹药的骡马更是跌跌滑滑,不时陷入泥潭里拔不起腿来。但是暴风雨挡不住久经战火磨练的指战员们,大家忍着饥饿、寒冷,顶着狂风暴雨艰难地跋涉着,一边前进,一边互相鼓励着:“暴风雨没有什么了不起,比起红军长征来算不了什么”“咱们大家都用自来水洗个澡吧”,“只要能追上敌人就是胜利”。这些语言。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铮铮铁骨,战胜困难、消灭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雨不停地下着,道路经雨水冲刷,一点儿也分辨不清了。向导也迷失了方向,部队只好停了下来。师参谋长杨尚德和作战科的同志们凑到一起,钻到了马肚子底下。用湿衣服和身体挡住风雨,拿出地图和指南针,判明了前进的方向之后,部队又继续前进了。

为了不使新兵掉队,我父亲王惠还帮新兵战士扛行李。整整一天的行军,没有看到一户人家,杨尚德想起了出发前老乡讲的那些鬼魅强盗的事,现在在这些无畏的战士面前早已退避三舍了。

雨稍微小了一点,部队的行军速度也逐渐加快了些。这时一名战士突然倒了下去,卫生员立即赶来急救。只见这名战士慢慢苏醒过来,微微睁开双眼,青紫的嘴唇抖动了几下,像是要说什么,但很快就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这名战士是在兰州战役中发高烧住进医院的,当他听说部队要向宁夏进军,就坚决要求出院,随部队出发了。由于连日来在暴风雨中行军,使他虚弱的身体再也支持不住倒了下去。这名战士的名字虽然想不起来了,但他为解放全中国而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夜幕来临了,雨还是没有停下。寒冷、饥饿和疲劳也降临到指战员们的身上。前面隐约出现了几户人家,这时,师长张英辉、政委张迈君对参谋长杨尚德说:“战士们一天没有吃饭了,让大家休息一下,做点饭吃,电台和军部联系一下”。杨尚德立即找作战科长柳青、通信科长李景湖、管理科长孔永安布置了下去,又派参谋去各团联系。

部队原地休息后,我父亲王惠帮助炊事员一起做饭。多亏了炊事员在部队冒雨行军的时候,用一块油布和背包把劈柴和粮食包了起来。在行军中一直背在肩上,总算是留下了几块干劈柴。而不少的连队,只好用湿劈柴来生火,水也没烧开,吃了一顿夹生饭。看到这些,师参谋长杨尚德心情十分不安。部队冒雨行军一天,虽然都感到十分饥饿、寒冷和劳累,又吃了一顿夹生饭。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和埋怨,他们是多么坚强的战士啊。

部队前进到深井后,得知敌第294师第103团向中卫逃窜。师长张英辉、政委张迈君、参谋长杨尚德当即决定采取平行追击,命令第561团取捷径翻越香山,直插枣林堡。于是,部队立即继续冒雨加速前进。夜色像是一块广大无比的黑布,笼罩着起伏的群山,周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整个部队都被吞没在这漆黑的夜幕之中,一会儿走上山梁,一会儿又进入沟底。下半夜雨小了,风也停了。这时队伍里传来了说笑声,也有人小声地哼起了歌曲,还有宣传队的同志们在边行军边说快板。行军的气氛逐渐地活跃起来了,歌声说笑声把战士们的疲劳驱散了。

9月16日早晨,云开雨停。一缕淡淡的晨曦把安谧的群山从酣睡中唤醒,山雀娓娓动听的歌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东方天际婀娜多姿的彩霞不时变换着帷幕,紧接着一轮红日从东方云霞中冉冉升起。经过几天的阴雨,战士们又看到了那喷薄而出的红日,大家的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队伍沿着香山的北坡迤逦前进,指战员们穿过云雾向山下俯视,展现在面前的是银带似的黄河和纵横的渠道,金黄色的稻田,郁郁葱葱的绿树和星罗棋布的村舍。向北边极目眺望,那是贺兰山。指战员们尽情地观赏着这壮丽的河山,想到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血汗描绘成的塞外江南,很快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了,欢慰之情从每个人的心底油然而起。

这时,一个骑兵通信员飞驰来到了张英辉师长面前,通信员跳下战马,把一封信交给了张师长。信是前卫团第561团团长朱彪、政委刘乾派他送来的。他们在信中报告黄河南岸的枣林堡、常乐堡有敌一个师驻守,昨天该敌一部乘船北渡。

张英辉师长看完信后说:“别让黄河南岸这股敌人跑掉,猛冲猛打,争取将敌人吃掉。如敌兵力大,吃不掉,一定要把它牵制住,绝不能让敌人跑掉”。张英辉师长命令第559团和炮兵营赶快上去。

师政委张迈君让参谋长杨尚德回信给第561团。参谋长杨尚德立即写到:“隐蔽接敌,务必抓住敌人不使敌人跑掉,坚决在黄河南岸歼灭该敌”。然后装到原信封内,递给了通信员,通信员飞身上马,向北飞奔。

第187师师长张英辉、政委张迈君、参谋长杨尚德立即骑上战马向前赶去。战士们听说黄河南岸还有敌人,高兴的跳了起来,喊着:“快追呀,别让敌人跑掉,抓住敌人就是胜利”。

当部队正在河谷内快速前进时,突然前方传来了机枪声,接着就是手榴弹的爆炸声。已经接近了枣林堡的前卫团第561团尖兵连,首先在枣林堡南高地以隐蔽突然的战斗动作将敌军哨兵消灭。并从敌俘虏口供中得知敌第81军第294师第881团在枣林堡村东有两个连。我军第9连即向村东迂回,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敌人来不及抵抗,就做了我军的俘虏。

第9连副连长齐孟臣向俘虏厉声问道:“你们的人在哪里”?敌俘虏战战兢兢地回答:“在村北的韩家堡子”。齐副连长一听说敌人在韩家铺子,向战士们一挥手喊道:“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跟我来”。齐孟臣副连长带着一个排迅速沿街巷从左翼直插韩家铺子西门。发现铺子门外约有两个连的敌兵正在吃饭、晒被子。战士们高喊:“缴枪不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人扑了上去。敌人遭我突然攻击,顿时惊慌失措,丢下碗筷向堡子门里跑去。我军战士边打边喊:“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

敌人逃进堡子门里,拼命顶住了门。战士们冲至门前,一起用力撞门。敌人也在门里死命地顶着。突然敌人从门里“叭、叭”向外打了两枪,我军机枪手苗秀峰也端起了机枪向门里扫了一梭子,打倒了两个敌兵。这时敌人有三四挺机枪从门边伸出来。我军机枪手苗秀峰向后一闪,不等敌人展开火力,机枪已经怒吼起来,把敌人压住了。紧接着其他战士也把手榴弹接二连三地隔墙扔进了堡子里。那些拼命顶着门的敌人被打的立不住脚,有的被打死了,敌人只得把门一插跑了。

这时,敌人上了堡子墙上,我军战士们迅速躲在墙边向墙上的敌人射击。敌人的重机枪刚打了几下,射手就被我军击毙了。其余敌人也被打的抬不起头来。班长李长福躲在门边,趁机向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喊话劝降:“你们被包围了,跑不了啦,快缴枪吧,解放军优待俘虏”。“我们有好几个师、炮兵团很快就到了”。战士们听到敌人搭了话:“老乡,别打了,我们都缴枪”。战士们。听到了敌人答话投降,就.停止了射击。堡子门开了,一个敌人从里面走出来问:“哪位是负责人”?3班长张常水机警地挺身上前说:“我就是,你把武器放下”。敌人放下了武器,举起了双手走了过来。

与此同时,班长李常福等4人早已冲进了堡子。堡子里一片狼藉,空无一人。原来敌881团的团部人员和两个营的敌兵都端着枪挤在了十几间房子里,正惊慌失措地向外张望着。班长李长福等4人和后来冲进来的10余人向躲在屋子里的敌人说道:“弟兄们,我们来了好几万人,你们跑不了啦。放下武器,解放军优待俘虏”。这时,一个敌军官模样的人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士兵。李长福上前问清这个人就是881团团长,便将他带到副连长齐孟臣跟前。齐副连长厉声向敌团长说:“你带你的部队到堡子外面集合,我们师长要给你们讲话”。敌团长交出手枪,谨慎而恭敬的答应了一声:“是”,就命令他手下的士兵全部放下武器,到堡子外面集合。

敌人来到堡子门外面一看,原来没有多少解放军。有的敌人返身要往回跑。但看到我后续部队正向这儿来,又无可奈何地停下来。就这样,我前卫营的尖兵连。竟一举俘虏敌团长以下官兵900余人。

与此同时,我第187师第561团2营向驻守在常乐堡的敌第103团发起了进攻。敌人在我军勇猛的攻击下,放弃了常乐堡阵地,向高家滩渡口狼狈逃窜。我2营即向逃|敌发起追击,分割围歼敌人。

敌人穿过稻田拼命逃窜,乱成了一团。我军战士不顾一切向前猛追,迫击炮架在泥地里射击。全营指战员们互相鼓励,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一口气追出了10多里。第5连5班战斗小组长李清带着突击小组追在最前边,他们涉过两道水渠,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逃跑的方向高家滩渡口。

敌人一个连在常乐堡村东口架起机枪,向我军射击。李清端起冲锋枪,向敌人扫了一梭子,压住了敌人的火。然后一边向前猛冲一边高喊:“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李清几步冲到了敌人跟前,敌人惊呆了,乖乖的举起了手。我军后面的第2梯队赶到了,战斗小组把俘虏交给第2梯队,就又向前冲去。这时,有一个连的敌兵正向高家滩渡口方向逃窜,我军战斗小组的战士们追了上去高喊:“缴枪不杀”。敌人见我军追了上来,慌了手脚。敌连长把手枪扔出老远,连忙说:“别打,别打,我们交枪”。

战斗小组又把这一连俘虏交给了赶上来的第7连,然后又继续向前冲去。在一个独立房子后面俘敌一个排,并很快抢占了高家滩渡口,切断了敌人的逃路。这时,我军第2营各连也从逃敌后面尾追了上来,将敌第103团全部俘获。

当第187师师长张英辉、政委张迈君、参谋长杨尚德驰出山谷,下了山岗,走进枣林堡时,见俘虏已在村南坐了一大片,战斗已经胜利结束了。我前卫团第561团不到一个小时,全歼枣林堡、常乐堡守敌。干净利落地将敌第294师第881团和第35师第103团全部歼灭,共毙伤敌200余人,俘敌第881团团长和第103团副团长等官兵共1500余人,取得了一个团歼敌两个团的胜利。

这次战斗,由于部队发扬了不怕困难的作风,冒雨昼夜兼行,动作隐蔽突然,神速勇猛。因而能出敌不意,捕捉有利战机,以少胜多,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第187师参谋长杨尚德在审问敌第881团团长孙天才时,杨尚德问:“我们的行动你们知道吗”?敌团长孙天才回答:“兰州失守后,贵军向宁夏进军已在预料之中,也知道贵军到了靖远。但没想到贵军来的这么快,因为连日大雨,我们估计贵军最快也要明天才能到达这里”。杨尚德问:“你们准备守这个渡口吗”?敌孙天才回答:“不,昨天我们第294师第880团和炮团已渡过黄河。我们这个团也准备于今日渡河,但没有来得及,贵军就赶到了”。

黄河对岸的中卫守敌见大势已去,当天下午派人打着白旗乘羊皮筏子渡过黄河来同我军谈判。与此同时,沿黄河北岸前进的第63军188师在夺取了景泰之后,于9月17日逼近中卫。

1949年9月17日,第19兵团领导在宁夏中宁接见“赴宁和平代表团”全体成员。第1排中间持拐杖者是郭南浦,第1排最右边的是李志民。第2排最右边的是潘自力,第2排从左向右是耿飚、葛宴春、杨得志。

在我解放军大军压境、军事政治双管齐下的形势下,马鸿宾父子选择了率兵起义。

9月19日12点,我军第64军副政委傅崇碧、第64军军联络部长牛连壁与敌马家军第81军军长马惇靖等在中宁县城第64军临时军部(宁夏富宁公司中宁办事处)会谈。19日下午7点,我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全权代表,敌马家军第81军军长马惇靖以国民党陆军第81军全权代表身份,分别在和平解决协定上签字。至此,国民党第81军和平起义。

第64军副政委傅崇碧

马鸿宾

马惇靖

和平解决协定(1949年9月19日)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等领导看望第81军起义人员,照片前排左1是杨得志,左2是马鸿宾,左3是李志民,左4是郭南浦,后排左1是潘自力。

为挽救败局,敌宁夏兵团司令马敦静将所属的3个军共11个师重新布置。将贺兰军(欠保安第1师)和第11军(欠第256师)布置在银川、灵武和宁塑地区。在黄河以东分4个地区防守,在金积地区由敌第356师和骑兵第20旅防守,在灵武地区由敌第128军和第11军的第256师防守,贺兰军的保安第1师防守金积以西和牛首山、老山地区,保安第3师防守吴忠堡。

根据敌军的布置,我第19兵团决定先向金积、灵武地区的敌128军进攻。参战部队有第64军和兵团的战车队、机械化营及第65军的第195师、西北军区的独立第1师和第2师。我第63军和第65军主力由中宁北渡黄河,对敌贺兰军发起进攻。

9月19日晚上,敌马鸿逵之子马敦静(宁夏兵团司令)乘飞机逃往重庆,宁夏兵团失去指挥。

金积、灵武的作战,歼灭了敌主力第128军。俘敌7300余人,使敌人防线彻底崩溃,首府银川完全暴露在我军面前。

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敌宁夏兵团的马全良、卢忠良等28名高级将领联名向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发出求和电。

9月21日下午5点,彭德怀司令员发出复电,表示欢迎马全良等人的求和电,同意即派代表至中宁与杨得志司令员接洽。

9月22日上午,马鸿宾遵照彭德怀电报精神,出面收拾残局,在银川住所“五亩宅”内召集宁夏兵团将官及党政界人士紧急会议,决定派第128军军长卢忠良为全权代表,宁夏兵团参谋长马光天、宁夏省政府秘书长马廷秀3人为代表速往中宁求和签字。

9月23日下午2点,马全良、卢忠良、马廷秀、马光天等28位宁夏军政高层人物,在中宁县城与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签署了《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宁夏实现和平解放。

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

前排右起耿飚、马廷秀、杨得志、卢中良、马光宗。
后排右2潘自力、右3李志民、右5葛宴春。

《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签署当天,宁夏兵团全面崩溃,局势急剧变化。银川驻防部队的官兵全部陷入混乱,一些溃散的官兵公然开枪,肆意滋事,明目张胆地抢劫民宅、店铺和武器仓库,社会治安非常混乱。

面对如此形势,马鸿宾紧急致电第1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请求派解放军进驻银川维护社会秩序,我第19兵团因此改变了定于25日入驻银川的计划。第19兵团第64军第191师副师长孙树峰和第572团团长张怀瑞率领第572团的2个营,冒着大雨,于晚9点左右在黄河仁存渡口分批乘坐一条大木船渡河。马鸿宾派来的银川军政各界代表也来到河边,还开来了几十辆卡车和小汽车。我军先遣队连夜乘车前往银川接管防务,在当夜23点抵达市区,迅速占据了4个城门、鼓楼、玉皇阁等关键位置。同时,占领了马鸿逵的公馆——将军第。并在银川各交通要道、重要部门布置岗哨。

1949年9月26日,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等率领部队进驻银川,举行了入城式。

1949年9月26日,人民群众欢迎第19兵团进入银川市。

第19兵团从南门经东大街、鼓楼和西大街进入银川市区。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接受银川人民赠送的锦旗。

宁夏解放后,我父亲王惠和首长杨尚德及部队于1949年10月1日,在银川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后,我父亲王惠所在的第63军第187师在该地区继续剿匪。

1950年3月,第187师参谋长杨尚德在陕西三原接到命令,调杨尚德到北京华北军区司令部任作战处长。杨尚德舍不得离开野战部队,就向第63军和第19兵团打报告,请求继续留在第63军工作,没有得到批准。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与杨尚德谈了话,并给了200元的路费。在吃饭时,司令员杨得志举着酒杯说:“这里是你的娘家,有了机会多回来看看。祝你一路平安,工作顺利”。杨尚德说:“感谢首长和老部队的培养,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一定会保持老部队的战斗作风,努力工作”。之后,我父亲王惠跟随首长杨尚德离开了老部队第63军187师,到北京华北军区司令部报到。

王亚均参照杨尚德回忆录及相关史料编写

(浏览 7 次, 今日访问 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