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文(煤炭部部长) 焦善民(劳动人事部副部长) 宋洁涵(吉林省委书记) 李石生(司法部副部长) 李 纯 (教育部政教司司长)
史健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但是,他的音容,他那高尚的品德、大无畏的精神,团结同志、深入群众的作风,至今清晰地留在我们脑海,引起我们对他的思念。
史健(李维略)1917年生于河北省宣化。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斗争的洪流。“九 . 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张家口各业联合救国会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在吉鸿昌、方振武、宣侠父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下,共产主义理想逐渐在他心中扎根。1934年,他转入北平河北十七中学读书,不久,学校以“思想左倾,行动越轨”为由,将他开除。1935年冬,他又转入宣化二中,在林枫、张苏指导下,组织了时事问题研究会,成立了救国会。当北平爆发“一二 . 九”学生运动时,他组织了宣化学生罢课示威的活动,又被学校开除。随后他返回北平,隐蔽在私立镜湖中学,从事学生运动,还参加了抗议当局迫害郭清致死的抬棺游行。他在一系列革命活动中,经受了考验,于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他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军张学良卫队营学兵队做地下工作。“西安事变”时,他奉命防守城门,防止宪兵捣乱,保证押扣蒋介石的东北军顺利通过。事变后,东北军内部发生小的分裂,他所在连连长受人指使,将各连政工人员关押起来。他当时是特务团党总支组织委员,马上召集党小组长开会,决定反击。经据理力争,在士兵的支持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而后,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学习,任抗大四大队九队指导员。毕业后任中央苏维埃内务部秘书长,协助董必武部长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中央派遣大批干部,随八路军开赴山西,开展游击战争。11月,安子文授命组建中共太岳特委,史健任特委秘书长,协助薄一波、安子文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成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这时他刚满二十岁,才智出众,勤奋工作,无私无畏,平易近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后,他到沁县兼任县委书记。这时沁县是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八路军总部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总部都驻扎在这里。史健在沁县虽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他大刀阔斧地开辟工作,主持特委的党员训练班,为沁县、沁源、屯留等县培养了一批党的骨干,打下了开辟这一地区工作的基础。1938年秋,他被调任介休县委任书记,仅用半年时间,就组建了四个区委,并在二十多个村庄发展了大批党员,开辟了介休的工作。
在这期间,他还正确处理了在决死队是否发展党的问题。为了统一战线的关系,党中央曾有过不在友军中发展党组织的通知。有的同志错把党领导下的“决死队”也看作友军,要史健向决死一总队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传达中央的决定。他一面传达,一面感到决死队不是友军,不属于中央规定的范围,便和周仲英商量,搜集意见,向上级反映。经安子文请示上级,1938年4月,北方局通知重新恢复决死队中党组织的活动。
1939年春,史健任沁源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平遥、介休、灵石、霍县、沁源五县的工作。沁源驻有国民党的两个师,不断和我们闹摩擦。同蒲沿线的四个县城被日寇占领,日寇不时进犯我根据地。在这个地区工作,斗争是复杂的,史健掌握斗争策略,对国民党军晓之以团结抗日的大义,一次又一次救出被他们扣押的群众和干部。有一次我方机要交通员被国民党军扣押,大家都担心机要文件会被抢走。史健立刻前往交涉,圆满解决了问题。他笑着对大家说:“他们有武力,我们既有武力,又有马列主义,他们不能不认输”。这年春,日寇攻占了沁源北部门户王和镇,在我根据地安上钉子。史健组织军民把敌人围困起来,迫使敌人龟缩在碉堡内,这次斗争,为以后对敌人进行围困斗争积累了经验。这年秋,阎锡山准备发动消灭山西新军——决死队的政变,中心县委面临严峻的形势。史健根据上级指示,做好了配合军队迎战的准备。“十二月政变”期间,阎锡山的亲信崔道修指使其党羽,妄图夺取沁源县区政权,捣毁了一区公所,绑架了我区长。史健领导军民立即反击,在万人大会上公审了为首的反动分子,处死了三名头目,大长了革命群众的志气,捍卫了革命政权。这一年沁源工作大踏步前进,建党工作和群众运动深入开展,巩固了太岳区根据地。这年秋,太岳区领导机关也移驻沁源,在这里领导全区的斗争。
1940年1月,史健任太岳区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领导沁源、安泽、洪洞、赵城、临汾、襄陵、浮山等县的工作。安泽是太岳根据地西南部门户,是对敌斗争的前哨阵地。史健坐镇安泽,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扩大地方武装,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生产自救、筹集公粮公款,对残留霍山的土匪实行剿抚结合的政策,很快肃清了隐患。
“十二月政变”期间,阎锡山教导师占领了洪洞、赵城,史健刚到二地委便面临着重新开辟洪赵、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政权的任务。区党委和军区为收复洪赵,派周希汉率二十五团和四十二团到安泽。史健、周希汉、郝可铭、苏鲁等布置了这一任务。4月进行了李宕战斗,6月在陈赓将军指挥下,在史健组织的一千六百余民工支援下,进行了晋家山战役,打开了洪赵局面,重新建立了洪洞、赵城县委。这两个县委在国民党、阎锡山和日伪政权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对敌斗争,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二地委所属地区,是敌人进攻的重点,1940年11月起,日寇多次实行残酷的扫荡,阎锡山军队也配合敌人进攻,但都被我军民粉碎。1942年10月,日寇占领沁源县城以后,扬言要建立“山岳剿共试验区”。鉴于我们在沁源既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又有有利的地形,敌军深入,补给线长,兵力分散,区党委和军区决定对敌人进行“围困战”。史健对沁源的斗争十分关注,多次和沁源县委书记刘开基一起布置沁源的斗争,参与了沁源围困战前期的决策和组织领导工作。他帮助县委将城关一万二千余人全部撤离县城,疏散到山区。在县城周围,在“二沁大道”两旁形成了一个长约百里,横宽数十里,面积约千余平方里的困敌区,我军民对县城敌人断其路,绝其粮,开展游击战,长期围困,逼迫敌军逃走。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中条山战役后,区党委派史健、行署派时逸之率领两个工作团随太岳南进支队赴岳南开辟工作。在二地委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在史健的帮助支援下,从二地委辖区划出浮山等数县作基地,建立了以焦善民为书记的岳南地委,从此太岳区由三个地委扩大为四个地委。1942年春,一二九师邓小平政委抵岳南,指挥了浮(山)翼(城)战役。二地委对浮翼战役进行了有力的配合,仅安泽一县就动员支前民工一千五百余人,受到太岳军区表彰。
1942年春,史健得知日寇企图抢劫广胜寺“赵城金藏”。他意识到这是一场保卫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斗争,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先敌之手将藏经拖运回来。因事关宗教政策,他立即向区党委安子文请示,经区党委批准后,史健做了周密的布置,将任务交给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天珩和赵城县委书记李溪林执行。分区基干营和洪赵县区游击队,地委机关同志与群众密切配合,夜入广胜寺,从日寇的虎口下夺经。大藏经有四千多卷,全部人背马驮,安全运抵地委机关。还未来得及运交区党委,便碰上日寇大扫荡。反扫荡出发前,史健宣布了纪律:“人在经卷在,要与经卷共存亡。”于是这些宝物随队伍与日寇周旋。后在薄一波、陈赓、牛佩琮等领导关注下,历经六次转移,于1949年4月运抵北平,经当时华北局书记薄一波批准,交给北平图书馆保存。“赵城金藏”在版本方面和校勘方面,都有重大的价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以稀世珍本“赵城金藏”为影印底本,重编“中华大藏经”。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的“赵城金藏”,以其历史悠久和卷目完整而成为中国的珍贵文物。史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保卫中华文化遗产立下的功绩,将永远记在人民的心中。
1943年4月,史健在整风和审干中,由于有在白区工作的经历,受了不白之冤,然而他面对错误的做法,刚直不阿,没说过一句假话。他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始终实事求是。1945年5月,不白之冤得到平反,他从正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对审查过他的同志,没有任何怨言,许多同志都为之感动。
此后,他历任宣化市委副书记,察哈尔省委党校副校长,可是由于长达两年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他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伤,1948年5月,终于病倒在石家庄市委秘书长的岗位上。这样一位优秀干部,过早地失去为党工作的能力,使我们十分惋惜。1977年1月,史健默默离开人世,更令我们万分痛心。
史健同志为党为人民立下的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铭记在太岳区老根据地人民心中。
1986年元月25日
引自《人民日报》1986年2月16日第五版
作者简介:
高扬文,1941年任山西中共太岳一地委书记,时任煤炭部部长。
焦善民,1939年任山西沁源中心县委副书记,时任劳动人事部副部长。
宋洁涵,1940年年任山西中共太岳二地委组织部长,时任吉林省省委书记。
李石生,“一二 . 九”运动、学兵队及张学良卫队营时战友,时任司法部副部长。
李 纯, 1939年沁源中心县委秘书、太岳一地委秘书长,时任教育部政教司司长。
史健:原名李维略、字经田,1917-1977。曾用名,李维具(宣化上学)、李荩天(学兵队)、李泗(抗大时)、李耕田、李石涧(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