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铸军魂 热血赴朝歌 —— 杨志前辈抗美援朝纪实

滕玉平

1935 年出生于重庆合川的杨志前辈,文化程度大学。合川解放后她怀揣着报国热忱,于 1950 年 2 月与 5 名初中同学一同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卫校。(重庆北碚县,现在北碚区)。

彼时年仅 15 岁的她,为圆参军梦多报两岁,最终与李正雪前辈一同金榜题名。

注解/2018年杨志前辈回重庆在给他堂侄在讲当年怎么考上12军卫校的,他的堂侄和李正雪,杨志前辈一班同学。

卫校期间,她主动向老八路协理员冀先民坦白年龄实情,虽遭张立三部长动员返回地方读高中,但凭借 “死缠软磨” 的执着,终获批准留在卫校,档案年龄变更为 1934 年。文兴惠和王吉玲二位前辈胆大多报两岁没有吭声,但早退休二年,杨志与文兴恵、王吉玲前辈成为同期最小的学员。

注解/1950年在重庆北碚三花石卫校大门口合影杨志前辈抱着卫校大队长舒地孩子。左二文兴慧前辈,男的有区队长贾诚绪,冀先民。

在北碚三花石的卫校时光里,杨志与文兴恵、高豪、黄期军(湘西籍副班长)同属一班,杨志前辈并与肖永银副军长爱人高豪前辈住一个宿舍和高豪前辈一直有交集,与刘倚文、刘郁文、陈桂英等湘西籍战友及王吉玲前辈共处一区队,在区队长贾诚绪(北京 302 医院副院长)、大队长老红军舒地的带领下扎实学习。1950 年底,部队司,政,后,军直属队乘坐民生公司大轮船离开重庆,元旦在万州江面度过,军大教员李远扬等人上岸购置桔子的暖意,成为征途上的珍贵记忆。经武汉汉口转乘闷罐军用火车,部队抵达河北辛集集结,换装朝鲜战场所需棉衣与武器,聆听首批入朝干部介绍战况,突击学习基础朝语与英语。此时军大更名为志愿军 12 军随营学校,卫生科改为 12 军野战二分院,12 军在此共设 6 个野战医院分院。

1951年春节,卫校战友们在辛集中学操场参加军直动员大会,跟随肖永银副军长庄严宣誓抗美援朝。随后经山海关、丹东,于 3 月由翁光贤前辈介绍入团大概一星期,杨志随志愿军12军跨过鸭绿江,杨志前辈任三兵团野战医院三分院护士,与志愿军12军调入三兵团医院老红军院长夏全海、陈谢纵队(云南)调入三兵团三分院护士长牛玉书、军医和牛玉书护士长一个部队程相全,12军调入三兵团三分院副护士长李砚田(河南林县人)等战友并肩作战。同期,吴先枝、陈桂英等战友先在丹东健康团履职,后陆续入朝;刘绮文前辈留守卫训队规属随营学校执教(随营学校正师级),多次带队向前线输送卫生员。1952 年,随营学校先后更名志愿军教导大队、前方速成中学,在河北高邑县成为 12 军国内留守点,见证了 “三反五反” 运动。(随营学校教员己分军直各师执行任务,留下的老弱病残)。

停战之后,兵团三分院转属志愿军 12 军治疗所,杨志前辈自己也是伤员随队护送伤员回国,继续留在高邑的前方速成中学治疗所工作。因在朝鲜战场遭受 40 度严寒侵袭,她患上双腿关节炎,1954 年底进入华北第三后方医院休养。1955 年元旦后,她调入华北军区训练团后大概二个月又调入河北抚宁县人民医院(按工作调动办理,无转业费),同年 9 月考入张家口医士学校(1958 年更名张家口医学院),带薪攻读三年大专后,分配至国家粮食部科研所,1961 年支援地方调往中原省会省直单位卫生所,期间主动向组织说明实情,恢复 1935 年 6 月的实际出生年龄。

从重庆北碚的卫校考场到朝鲜战场的战地救护,从辛集的集结宣誓到上甘岭战役的生死驰援,杨志前辈与卫校战友们以青春为刃、以热血为盾,用女性的坚韧与勇敢书写了抗美援朝的壮丽篇章,一张张老照片背后,是她们用奉献与坚守铸就的不朽军魂。

注解/第一排右五文兴惠第二排右六杨志卫校同学618当年在安东(现名丹东)代号。

注解/医院代号叫212,也就是2野12军的含义,据李正挑前辈和杨志前辈回忆!

上海东方卫视电视台拍摄上甘岭战役纪录片给牛牛寄的u盘资料。

后记

杨志前辈低调的很,从来家里没有挂过老照片,单位人都不知道他是参加抗美援朝战地救护的护士,她从不接受媒体镜头采访,他说应该多宣传牺牲的烈士,上甘岭穿过菊亭前边封锁区一线担架连,好容易把伤员抬到救护所就牺牲了,应该多宣传烈士及无名英雄战士。( 加注:德山岘 经 獐谷,为14公里,由獐谷再到上甘岭阵地,还有数公里;由德山岘到上甘岭,总共距离大约在20公里多左右。獐谷;为12军作战时,直接连接上甘岭阵地,最重要的物资、兵员、弹药转运、战伤急救救治、伤病员后送……的重要转运站。)——

感谢前辈们口述,文兴慧前辈还电话交待2016年冬天说杨志前辈是卫校第一批入朝的可记好!王吉玲,杨志等前辈回忆口述后代整理!还原真实的历史给下一代!

参考文献/钢铁运输线战勒之歌/军大史沿革/后勤史志愿军/感谢前辈回忆!!感谢后代牛燕/致敬前辈!!

(浏览 11 次, 今日访问 1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