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2团团长李全贵带领几名团职指挥员,穿越敌军的炮火封锁,抵达上甘岭志愿军第45师第133团指挥所。
在阵地坚守了20多天的第133团团长孙家贵紧握李全贵的双手,激动地说:“可把你们盼来了!”
上级指示,11日以前就要完成夺回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一切战斗准备工作。
为使反击作战首攻即克,第92团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志愿军还成立了炮兵指挥所配合部队进攻。
那时,朝鲜半岛其他战场只有零星战斗。因此,志愿军司令部和志愿军第3兵团调集百余门榴弹炮、野炮、迫击炮、火箭炮支援上甘岭地区。
靳钟 (生前采访) 时任志愿军第15军炮兵主任: 一公里平均50多门山炮、野炮、榴弹炮。
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29天,11月11日,志愿军的炮弹呼啸着飞向537.7高地北山。这是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每小时消耗炮弹数量最多的一天。
在强大炮火的支援下,担任主攻任务的1连、7连和8连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537.7高地北山反击作战打响后一个多小时,志愿军第92团夺回了全部阵地,歼灭敌军一个营大部,并与坚守坑道的志愿军指战员胜利会师。
在537.7高地北山西侧,597.9高地11号阵地东南500米处,有一个被敌人占据的小高地,威胁着537.7高地北山的侧翼。为确保反击作战的成功,志愿军第93团9连对这个高地发起攻击。
攻下阵地后,9连两个班守备阵地,9班副班长杨国良带领一个小组守卫前沿阵地。
卓世禄 (88岁)
时为志愿军第93团9连战士 :
敌人的反攻位置就是前沿小组那,离我们大概几十米,看得到火光冲天。最后剩一个爆破筒了,敌人又上来了,杨国良同志就拉响爆破筒,冲向了敌群,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9连以31人的伤亡代价,击退敌人5个多连兵力的27次冲击,毙、伤敌500余名。战后,9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上甘岭战役第43天,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金化攻势”收效甚微,损失让“联合国军”惊愕。
齐德学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 双方争夺43天,“联合国军”方面投入了3个多师6万多人,另外有300门大炮、近200辆坦克、3000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
历时43天、殊死博弈的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再也没有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只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达成。
在今天的上甘岭,群山环抱间有一座烈士陵园,许多志愿军指战员长眠在这块血染的土地上,与青山同在。
在上甘岭43天的战役中,有44名志愿军指战员获得战斗英雄称号,还涌现出获得特等功的钢铁8连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战役最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留下了一封家书: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及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不立功不下战场。写下家书不久,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的第7天,英勇地扑向敌人的枪口,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胜利的通道。
“上甘岭”一词,在上世纪50年代和之后的中国,成为英勇顽强精神的代名词。
如今虽然硝烟已散,但英雄的丰碑、抗美援朝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新的征程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敬请收看今天(10月14日)20:00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血战43天,他们的英雄事迹与青山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