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一张明信片的故事

八一学校1952届校友雷蓉的难忘记忆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都是怎样度过的呢?有没有什么活动让大家记忆深刻?对北京市八一学校1952届校友雷蓉来说,1951年的儿童节令她终身难忘。因为这一天,她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雷蓉校友的文字,一起回到1951年,看看6月1日发生了些什么吧!
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1952年4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明信片,正面是毛主席和少年儿童队员在一起,背面注明“少年儿童队向毛主席献礼”。
明信片中,给毛主席递上大红信封的女少年儿童队员是我,那年我十一岁。
这张明信片,我珍藏了近七十年。它,伴随我走过学生时代、文革动乱、东北十年的再教育、改革开放,直到退休。
明信片记录的是1951年6月1日的难忘时刻,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1年6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儿童节。那天,八一学校安排李敏、董良羽、叶燕燕、雷蓉、宋勤、左太北、范耀荣七名同学,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新中国少年儿童的情况。
北京的六月,晴空万里,绿树成荫,百花盛开。
我们在校长办公室集合。个个身着白衬衫、蓝裤子、棕色牛筋底的圆头皮鞋,安静地坐在长条靠背椅上,等候出发。会议桌上摆放着:大红信封,里面是八一学校全体同学给毛主席的信;大镜框,上面贴着八一学校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照片;和采自校园的鲜花。这些由全校师生精心准备的礼物,将由我们敬献给毛主席。我们的心万分激动,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
集合前,我认真整理了自己的仪表。当年,军队和政府部门实行供给制,学校为每位同学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全部用品。校服只有大中小号之分,发给我的裤子拖到地面,衬衫袖子长过手指。我把两条裤角和两个袖口折了个边,自我感觉精神多了。没想到,后来在和毛主席合影中,我发现两条裤腿和两个袖子一边长一边短,袜子还露出一大截。我的头发是班上年长的大姐姐剪的,参差不齐,我特意别上了两个黑色的新发卡。
八一学校的校址在北京西单李阁老胡同20号,与中南海红墙仅一条府右街之隔。中南海是毛主席办公地方,在我心里中南海又近又很远。
边振远老师带着我们乘坐汽车,从中南海新华门来到丰泽园门前。
丰泽园面临风光旖旎的中南海的南海。进了大门,正面是颐年堂,我们沿着东侧的长廊向菊香书屋走去。李敏和叶燕燕在前面带路,董良羽和左太北抬着大镜框,宋勤和范耀荣手捧鲜花跟随其后,我小心翼翼地握着大红信封走在后面。
信很轻,但在我的心里,这封信可重啦,因为它承载着全体少年儿童的心意。
从菊香书屋的大门望去,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已经站在院子里,笑眯眯地迎接我们这群孩子。
我睁大双眼望着毛主席。人们天天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现在,毛主席竟然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惊喜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眼前的毛主席,可比学校礼堂墙上挂着的毛主席像,更加高大魁梧和蔼亲切。
我手捧大红信封,向毛主席面前迈进一大步,右手高举过头,庄重的敬了一个少年儿童队队礼,大声报告:毛主席,这是八一学校全体同学给您的信。我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上大红信封,毛主席笑了,高兴地接过信。
这一历史瞬间,凝固在1952年4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明信片上 ——“少年儿童队向毛主席献礼”。
据说,这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第一张以毛主席和少年儿童为题材的明信片。
毛主席接过信,用大大的手握住我的手,他那慈祥的目光,使我沐浴在温暖和荣光中,一时间完全忘了该说什么,耳边只听到,侯波阿姨手中相机的快门咔嚓咔嚓响。瞬间,我被定格在毛主席身边,双眼笑眯成一条线。
此刻的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突然感到自己肩上有了责任,要做一名优秀少年儿童队员,为新中国努力奋斗。
这一瞬间,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我们兴奋地簇拥在毛主席身边合影。照片中,李敏没带红领巾,她已是光荣的共青团员。她四岁去了苏联,1949年回国。之后,插班到我们四年级二班。她总是笑眯眯的,话不多,学习努力,谦虚谨慎,从不以父亲是毛主席而自傲。
合影后,毛主席向四合院北屋方向走去,用浓重的湖南乡音说:“孩子们,坐下说说你们的情况。” 毛主席在北屋房檐下的藤椅上坐下,我们围坐在两边的藤椅上。 四合院里弥漫着淡淡的叶香和南海飘来的湿润空气。
这是一座古朴宁静典雅的中式院落,方砖铺地,灰墙青瓦,檐下彩绘依旧,门窗油漆已脱落褪色,明亮的玻璃窗敞开,纱窗紧紧关闭,屋廊上的遮阳竹帘半卷,卷帘的麻绳绑在红柱上。 
廊子上摆放着大小不等的绿色植物,我说不出它们的名字。院子的东北角是一道山墙,墙面上印着流水和日晒的痕迹。院中几棵苍劲挺拔的柏树,树皮斑驳,它们都历经了百年沧桑。
我们面前摆放着一个方形藤桌。桌上铺着一条洗得发白的台布,上面放着两瓶白开水,一盘苹果。对着毛主席的桌面上,放着一盒香烟、一个烟灰缸。毛主席休闲地靠坐在藤椅里,双臂放在藤椅把手上,左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右腿翘在左腿上。此时,映入我眼帘的是,毛主席穿的粗线袜和发旧的黑皮鞋。我不由自主地低头看着我们穿的皮鞋,可比毛主席的皮鞋新的多。
毛主席微笑地用湖南话询问我们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之后,又一一询问每个人的情况。李敏当了湖南话的翻译。
突然,我醒悟到:这里是毛主席的家,我们是在毛主席家做客。
当毛主席慈祥的目光望向我时,我立即报上父亲的姓名和我的姓名、年龄和年级。 
 “哪儿人呐?”毛主席笑着问道。 
 “我爸爸是山西人。”犹豫片刻,我轻声回答,并腼腆地低下头。回答中特别强调了“爸爸”两个字,但毛主席似乎没注意这个细节,只听到“山西”两个字。
 “山西是个好地方。那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太行山、吕梁山,是抗日根据地。山西的牺盟会和新军为抗日做出了贡献。你父亲不是决死纵队的吗?”毛主席的湖南乡音,厚重又亲切。
我望着毛主席慈祥和蔼的面容,听着毛主席讲述着山西,面颊微微发热,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纠结”。
接着毛主席说到:派雷任民去广州接收港九国民党机构。我急忙回答:父亲去了广州,已经回北京,他不告诉我去做什么。毛主席一边听,一边微笑着。
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多年来,我心里一直隐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
我出生在四川成都,以往,籍贯都是填写四川。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前夕,我随父母从延安撤退,过黄河经山西,来到河北涉县阳邑镇木井村,入学行知小学。 
在行军路上,满眼望去都是黄土高原、贫瘠沟壑、穷山浑水,心里真怀念四川富庶的青山、绿水、稻香。因之,多年来我都以四川成都人自居,只告诉别人,我爸爸是山西人。
毛主席的一席话,让我重新认识了山西。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族危亡时,山西太行山成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铜墙铁壁;山西的老百姓用生命掩护子弟兵;山西的小米养育了我们这一代小八路…… 
后来,父亲经常开玩笑说:“你见毛主席的最大收获,是知道了山西是个好地方,承认自己是山西人。”
毛主席的一席话,让我了解山西,爱上山西。此后,我都自豪地说:我是山西人。
七十年来,我们这一代,沿着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之路,脚踏父辈的足迹,传承前辈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进步,并肩前行。
七十年来,这张明信片,激励着我在人生征途上,不忘初心,肩负责任,不停向前。
明信片,是历史见证。展现着时代精神,传递着新中国少年儿童对领袖的敬爱,对祖国的深情,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
记忆,随着时光渐渐远行,静静地融入历史长河。
 2021年6月1日前夕 于北京
附记:
1949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建立。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令,将6月1日作为中国儿童节。
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文图/ 雷蓉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八一校园记者站):特稿 | 70年前的儿童节,这位八一校友向毛主席献礼!

(浏览 55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