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年前,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同志诞辰。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
早年经历与投身革命
罗荣桓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的一个乡绅家庭。他8岁入私塾,后就读长沙协均中学、青岛大学预科,1926年毕业后回乡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反土豪斗争。1927年4月进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共党员,随后参与组织通城秋收暴动,率农民武装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后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井冈山斗争中,罗荣桓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等职,积极建立基层党组织,实行民主制度。1929年参加古田会议,提出废止肉刑、反对打骂士兵等问题,引起毛泽东重视。此后历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反“围剿”中领导政治工作,组织部队发动群众,筹粮扩红。长征中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到达陕北后参与东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
罗荣桓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率部在晋冀边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独创“翻边战术”打击日军,将山东根据地发展为27万人的抗日武装5
8
。毛泽东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解放战争时期
罗荣桓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职,与林彪合作将东北解放军从11万扩编至150万,成为各野战军王牌之师,参与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
罗荣桓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开创新中国检察事业,力保检察机关不被撤销。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持军队政治工作体系建设。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3年12月16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
品格与评价
罗荣桓以“老实人”“厚道人”著称,生活严谨,不搞特殊化。他教育子女“不能忘本”,禁止用公车接送孩子,弥留之际嘱咐妻子“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毛泽东评价他“对党忠诚,原则性强”,邓小平称其“是个厚道人”,江泽民肯定其“家风严谨”。毛泽东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体现对其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