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15日 余秋里同志诞辰

余秋里同志1914年11月15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激起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1929年10月,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参加农民暴动,随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赤卫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参加长征。1936年3月12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得章坝,我军与追击的国民党军发生激战,余秋里同志率部英勇奋战,左臂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直至掩护全军撤离。因处于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伤口未能得到治疗。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剧烈的疼痛,坚持随军北上,爬雪山,过草地。9月,到达甘肃省徽县,因伤口严重恶化,被截去左臂。当年11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余秋里同志率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日军以严重打击。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斗争中,三支队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刚组建时的3个连300多人发展为3个团5000余人,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战部队,多次受到一二○师的表扬。1940年5月,独立第三支队奉命开赴晋西北,参加了“百团大战”。11月,余秋里同志主动要求将三支队缩编为第三五八旅八团,将多余人员补充了兄弟部队,余秋里同志任政治委员(团长未到职)。1941年5月,余秋里同志率八团开进宁武地区,积极开展军事斗争、政治斗争,放手发动群众,开辟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1943年5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妄图进攻延安。三五八旅奉命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的同时,开展了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余秋里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大生产和大练兵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大练兵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曾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1945年8月,余秋里同志和黄新廷同志率三五八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进行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歼灭了拒不投降的日伪军。

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第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副政治委员,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他以身作则,带领广大政治工作干部经常深入连队,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在晋绥和西北战场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战功卓著,多次受到彭德怀、贺龙同志的表扬和嘉奖。在1947年的冬季整训中,余秋里同志针对部队中“解放战士”已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提出整训应以提高“解放战士”觉悟为重点,开展新旧社会、新旧军队对比的教育,发动干部战士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建议经旅党委批准后,又亲自深入基层蹲点,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把运动引向深入。经过诉苦三查,纯洁了组织,增强了军内外团结,干部战士的立场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旺盛,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西北野战军表扬了三五八旅的做法和余秋里同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并向各部队介绍了他们的经验。1948年1月,毛泽东同志详细听取了余秋里同志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这一创造性做法和新鲜经验。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3月7日,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的伟大意义。

1949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川西区党委委员、常委。当时,由于土匪和反动地主的破坏,征粮十分困难。余秋里同志深入到农村,充分发动群众,揭露、打击土匪和反动地主的破坏活动,打开了局面,加快了征粮的工作进度。他的经验经川西区党委推广以后,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征粮工作。

1950年10月,余秋里同志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不久,西南军大改编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余秋里同志任校长兼政治委员。他坚持从严治校,勤俭建校,培养了一批懂得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员。

1952年2月至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他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在发现总财务部的一些财政法规不适合部队实际情况后,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十项改进措施》,改变了统得过多、卡得过死的偏向。1956年,他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节约军费的指示,提出了节约军队开支的《十项措施》,以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他一贯重视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加强我军后勤工作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紧密团结党组一班人,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把石油勘探重点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指示,从石油部和西北老油田抽调人力、物力,加强东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力量。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他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果断地提出要调集全国石油系统的人力、物力,在大庆组织石油大会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石油部关于组织石油会战的报告经中央批准以后,他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亲临前线指挥。1960年4月,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这场大会战是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在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展开的。面对重重困难,他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激励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等不靠,顽强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他带头并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群众克服了在油田勘探、开发和油气集输方面的各种难题,独创了一套新技术、新工艺。他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学习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石油厂矿的基层生产队(车间)普遍建立了党支部,设立了政治指导员。他根据石油工业的特点,提倡和树立了“三老四严”的作风,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产业大军。在大庆油田进入正规开发建设以后,他适时提出,为了管好生产,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大庆会战过程中创造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培育的创业精神、优良作风,在全国各行各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3年,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余秋里同志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向华北地区,开辟石油工业的第二战场。1964年1月,经中央批准,石油部组织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随着勘探范围和成果的不断扩大,先后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

余秋里同志非常重视石油化工建设。在他主持下,成立了科研设计机构,研究发展新的炼油技术。在掌握新的炼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和扩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炼油厂,生产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油品。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1964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1965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由余秋里等同志组成的小计委。在毛主席、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小计委主持编制了第三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曾被称为“是一个有骨有肉的好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9月,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决定由余秋里同志和谷牧同志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抓经济工作。在十年动乱中,余秋里同志坚持原则,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遭受严重迫害、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余秋里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忍辱负重,日夜操劳,协助周恩来总理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能够继续运转。1972年,周总理决定利用当时的国际有利时机,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设备。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余秋里同志约集有关部门的同志反复研究论证,编制了一个引进技术设备的方案,共用外汇43亿美元。引进的设备有:13套大化肥设备,4套大乙烯和大化纤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以及武钢的1.7米轧机等。这个方案于1973年1月上报国务院,很快经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审查同意,并经毛主席批准。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增强了我国的基础工业,提高了现代化水平,增添了新的工业门类,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1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他坚决支持邓小平同志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整顿。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余秋里同志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为使已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12月以后,余秋里同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余秋里同志积极组织引进宝山钢铁厂全套设备和一批大型合成氨、大化纤等成套设备,对壮大我国经济力量,提高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余秋里同志任主任。他按照中央的部署,主持编制《能源工业长远发展规划》,提出“实行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他主持制定了节约能源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克服能源浪费、缓和能源紧张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充实、提高”的方针,多次深入煤矿、油田、电站进行调查研究,为稳定和增加石油、煤炭、电力的产量,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赞扬。

1982年5月,根据中央的安排,余秋里同志参加了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部分筹备工作。

1982年9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他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卓有成效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特别是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他经常深入部队,了解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继承和发扬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他积极致力于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改革和完善军队的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干部战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建立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端正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改进政治机关的工作作风;加强部队基层建设,增强官兵团结;领导部队整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中央军委关于裁军百万的重大决策胜利完成。1987年,余秋里同志参与领导制定并经中央颁发的《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对改进和加强全军的政治工作,对进一步稳定部队、全面提高部队素质,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余秋里同志退居二线,他仍然时刻关心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他经常深入工矿企业视察,看望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科学技术人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他关心老区的建设,鼓励在老区工作的干部要树立雄心壮志,埋头苦干,把老区建设搞上去。他深情地说:“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把老区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就对不起老区人民。”他多次到深圳、珠海视察,为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高度赞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余秋里同志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余秋里同志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对党赤胆忠心,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坦诚正直,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有胆略,有魄力,有干劲,有坚强的毅力,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处事坚决果断,勇于和善于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开创新的局面;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把做好工作作为最大的乐趣;他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多谋善断;他模范地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对干部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干部工作有了成绩,及时予以肯定、鼓励,有了缺点错误,严肃批评,重在教育,深受广大干部的崇敬与爱戴;他工作深入细致,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的经验,用于指导全面工作,他善于抓典型,善于宣传和运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激励群众发扬学先进的良好风尚,促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他淡泊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余秋里同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余秋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2月3日11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余秋里同志永垂不朽!

(新华社发)

(浏览 3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