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前,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
新民学会成立背景及历史意义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13位进步青年在湖南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新民学会。这一组织是五四运动前中国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思想与组织准备。
一、成立背景与发起人
- 历史背景
-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矛盾未解,军阀混战、民生困苦。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寻求救国道路。
- 受杨昌济(杨怀中)教育启发,学会成员以“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目标,主张团结改造社会。
- 发起与参会成员
- 主要发起人: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罗章龙等13人到会,另有李维汉等8人未到但成为首批会员。
二、宗旨与初期活动
- 宗旨演变
- 初始宗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改良。
- 1920年7月,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标志学会转向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
- 会员纪律
- 严格入会标准,要求会员“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注重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三、历史贡献与影响
- 思想探索与组织建设
- 理论传播: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研究十月革命经验,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如蔡和森在法国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建党奠定思想基础。
- 革命实践:领导湖南五四运动、驱张(张敬尧)运动,创办《湘江评论》,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
- 干部培养
- 会员最多达78人,其中4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包括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中共早期领导人。
- 被誉为“建党先声”,为中共成立储备了核心骨干。
- 国际影响
- 部分会员参与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如蔡和森与周恩来等筹组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
四、学会的终结与纪念
- 停止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民学会完成历史使命,逐渐停止活动。
- 历史纪念:邓小平、陈云等为“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题词;长沙市政府定期举办纪念活动,传承革命精神。
新民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实践的转折点,其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建党事业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浏览 9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