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前,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马骏等人在天津组织了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
在河北区鸿顺里街,有一片名为“三戒里”的居民小区。这个地名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至1911年期间,当时先后有宝兴房产公司股东梁炎卿、财政总长齐耀珊,以及潘裕厚等人在此建房成巷,取名:三戒里,取《论语·季氏》:中“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之意。
在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的老街区里,曾诞生了扬名全国的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
觉悟社1919年9月在天津成立。觉悟社宗旨为“本着反省、实行、持久、奋斗、活泼、愉快、牺牲、创造、批评、互助的精神, 求适应于‘人’的生活——做学生方面的‘思想改造’事业。
觉悟社组织较严密。发展新社员须3名社员以上介绍,由全体会员讨论决定。采取委员制,社务大家分担,重大问题须经全体讨论。二十名社员男女各半,其中周恩来、马骏、刘清扬、邓颖超、郭隆真等人都是当时天津学生运动的骨干。社员们冲破封建束缚,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他们在这里研究新思潮,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参加实际斗争,成为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北方的革命社团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在五四运动之初,天津男女学生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男女进步青年在草厂庵天津学联办公室召开了觉悟社成立大会,周恩来被推举为会议的主持人,并负责起草觉悟社宣言。会议决定出版一本不定期的小册子——《觉悟》,由周恩来担任主编。
觉悟社作为一个崭新的团体,没有设置会长、秘书之类的职衔,组织上实行委员制,本着分工负责的精神,将内部工作分为数类,由全体社员分担。为了斗争的需要,社员的姓名对外不公开,而用抽签的办法,以号取名,用以作为通信的代号或发表文章的笔名。如赵光宸为“奈因”(为九即英文nine的谐音),周恩来为5号,取谐音伍豪,1号邓颖超,后化名“逸豪”,因为20人在1到50中任意抓取代号,故20人的代号是不连续的。
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一个活动,是请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到觉悟社讲话。那是九月二十一日,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五天,李大钊来到觉悟社,和社员们亲切交谈。周恩来详细地介绍了觉悟社的情况,李大钊对觉悟社不分男女的组合和出版刊物的做法非常赞成。他建议大家好好阅读《新青年》和《少年中国》上的进步文章,分类研究各种学术问题。李大钊和周恩来等谈了很久,才依依惜别。
除李大钊外,觉悟社还请了许多专家学者来社演讲,其中有徐谦讲《救国问题》,包世杰讲《对于新潮流的感想》,周作人讲《日本新村的精神》,钱玄同讲《研究白话文学》,刘半农讲《白话诗》等。
由周恩来主编的觉悟社《觉悟》杂志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第1期。这本杂志大32开,100余页,将近10万字。第1期上发表了周恩来撰写的3篇文章和5首白话诗。其中《觉悟》一文实际上是该刊的发刊词,仅600余字,但论述精辟,言简意赅。文中写道: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觉悟”,一切生物不能够“觉悟”。“觉悟”的起点,由于人能够知道自己。因着觉悟,遂能解决人生的人格、地位、趋向,向进化方面求种种适应于“人”的生活。周恩来认为,觉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进化过程,觉悟的人,必定是不满意现状,去另辟一条新道,接续不断的往前走,去求无穷的进化。
除了出版刊物,觉悟社还召开各种问题的讨论会,题目先后有:学生的根本觉悟,家庭改造,共同生活,工读主义等。讨论的方法有全体会,分组会;有报告,有批评,也有“忏悔”(就是自我批评)。当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在中国还没有出版,只有《新青年》等刊物登载过一些介绍文章。觉悟社的社员虽然有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处于启蒙时期,很少有人像周恩来那样在日本已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邓颖超后来生动地描述到这种情况,她说:“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
觉悟社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北京、上海等地的进步报刊称觉悟社是“天津的小明星”,“会员是天津学生界最优秀、纯洁、奋斗、觉悟的青年。……他们抱定了时时觉悟、刻刻觉悟的决心,所以取名叫觉悟社。”
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在“觉悟社”的领导下,为抗议军阀政府镇压抗日爱国学生运动、逮捕爱国学生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和请愿活动,开展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和抵制日货的斗争,结果遭到残暴镇压。作为请愿代表,周恩来与于方舟、郭隆真、张若名等人遭反动当局逮捕,随后遭到长达半年之久的监禁。他们开始被拘于天津警察厅,后转移到天津地方检察厅。周恩来与于方舟、郭隆真、张若名等四人与其他同时被捕的二十多名各界代表,在狱中坚持斗争,并以绝食抗议。
周恩来根据狱中被拘代表的回忆和个人日记等,于1920年5月开始编写《警厅拘留记》,由于社会各界的鼎力营救,周恩来等与被捕的二十多名各界代表于1920年7月17日获释出狱。在李大钊的指导和支持下,觉悟社一部分成员于8月间赴法国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中,周恩来等人创建的觉悟社,犹如一道闪电,刺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世界,它的战斗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青年奋勇前行,正如《觉悟社社员歌》所唱的那样:“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二十几个同志,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恶势力!”觉悟社成员中,8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人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周恩来、邓颖超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讲过了觉悟社的故事,下一期,让我们走进位于三戒里的觉悟社纪念馆,共同感受青年一代追求真理、重温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组织的成立都与其背后的历史环境分不开。觉悟社,中国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进步团体,它的建立也与当时的学生运动密切相关。
1919年,随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被激起。5月4日,北京数千名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示威,要求政府拒签合约、惩办亲日派官僚,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自此爆发。尽管五四运动也有波折,但其影响力之广,参与人数之多,以及最后所取得的成就,都极大鼓舞了青年学生。
“五四”集会示威4个月后的9月16日,一个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骨干组成的进步青年团体举行了成立大会,它就是在当时被北京《晨报》称为 “天津的小明星”的觉悟社。
觉悟社主要活动从1919年9月至1920年11月,仅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办刊物,搞讲座,组织学生运动,在天津现代史以及中国现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一期我们着重介绍了当时的革命活动,本期让我们走进当年的活动旧址,走进那跨越百年却永远年轻的三戒里。
位于河北区三戒里的觉悟社旧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包括觉悟社旧址在内的大片房屋损坏严重。1981年,河北区政府出资进行重建,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和风貌。
1982年7月9日,为了弘扬“觉悟”精神,激励后人奋进,天津市政府公布其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觉悟社旧址”陈列馆,旧址全面修复。1985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其更名为“天津觉悟社纪念馆”。1986年9月10日,原觉悟社社员邓颖超同志专程到馆视察并亲题“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匾额。1994年5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将其确立为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又过了十年,到2004年3月,政府再次对觉悟社旧址进行局部修缮,整治外部环境。
2012年7月4日,经市文物局批准,觉悟社再次对旧址进行全面修缮。同年修缮完毕,于12月20日重新开放,并实行免费参观政策。
2014年7月19日,纪念馆荣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当您走进新修缮的觉悟社纪念馆,您将依次参观到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
复原陈列部分充分利用觉悟社旧址的独特优势,根据邓颖超、管易文、李愚如等原觉悟社社员和社友的回忆,结合相关文献考证对东、西两个厢房进行复原性布展。
其中西厢房为里外套间,布置了民国时期的家具,如藤椅、书桌、铜床及文房四宝等日常生活器具,恢复上世纪二十年代富裕家庭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景,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背景。
东厢房为宽敞的通间,是当年觉悟社社员活动的旧址,外墙筑有“觉悟社旧址”标识牌,屋内陈列有书橱、衣帽架、报架等物品,在房间正中并排摆放两张八仙桌,上有社员们用于确认化名时抓阄用的铁盘和纸阄,再现了觉悟社社员们开展活动时的场景。
辅助陈列部分,利用三间联排正房打通为展室,形成贯通的展线。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布展,各成体系。展览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题为《奠定基础——经受五四风暴洗礼》;第二部分为核心内容,题为《觉悟诞生——寻索社会改造之途》;第三部分题为《大浪淘沙——选择不同人生道路》。
辅助陈列室内藏有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照片80余件,展示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由周恩来、邓颖超、马骏等骨干组成的进步爱国团体,“觉悟社”的成长、斗争历程,以及“觉悟社”在天津爱国运动中所起到的领导核心作用。
如今,光阴已悄然走过百年。觉悟社的片片青砖灰瓦,静静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五四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之间传承发扬。
作为遗址类纪念馆,修葺一新的觉悟社纪念馆软硬件得到了显著提升,经常有机关、单位来到纪念馆举办主题党建活动、身临其境进行学习座谈、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作为当年五四运动的同龄人,纪念馆也时常迎来青年学生的集体参观。据不完全统计,自纪念馆重新布展开馆以来,接待各界群众已达十万余人次,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天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线下参观者络绎不绝,线上展馆也精彩亮相。借助互联网3D技术将整修一新的纪念馆搬上网络,高清晰度的画面,全景式的展示,让浏览者仿佛置身其中,极大地方便了海内外网友线上参观,提升了宣传效果。
2019年,觉悟社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全是学生,绝不敢说已经‘觉悟’,我们的决心就是齐心努力向‘觉悟’道上走,同时也盼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向‘觉悟’道上走,努力!奋斗!”这展室门口的觉悟宣言,带着强有力的冲击,穿越历史而来。
我们欣喜的看到,当年的旧址得以复原、保存、当年的场景生动重现,更为重要的是,当年那些革命青年的五四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革命时期的觉悟社,聚集了追求真理、渴望进步的青年,在百年前引领着爱国青年走上救国革命之路。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世界格局大有变化,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14亿国人正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百年变迁,变化的是国力与国情,没变的是年轻人那颗火红的爱国心。
百年觉悟社早已成为新时代青年们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时刻鼓舞着大家以五四精神为感召,明确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胸怀祖国,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津彩河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