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马骏等人在天津组织了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
觉悟社是五四运动时期在天津诞生的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进步青年团体,它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觉悟社的成立背景
- 五四运动的浪潮: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学生为主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天津作为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和学生运动中心,积极响应。
- 斗争需要联合:在之前的斗争中,天津的学生组织,如周恩来所在的天津学生联合会和马骏、郭隆真等人领导的女界爱国同志会,虽然目标一致,但仍是分开活动。在实际的请愿、示威、宣传活动中,大家深感需要建立一个更严密、更有力的核心组织,将男女青年中的骨干力量团结起来,以领导运动走向深入。
- 思想启蒙的呼唤:五四运动不仅是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青年们渴望打破封建束缚,探讨新思潮,追求民主与科学,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需要一个团体来系统地研究和传播新思想。
觉悟社的成立与特点
· 时间与地点:1919年9月16日,在天津草厂庵天津学生联合会办公室正式成立。
· 创始人:最初的成员共20人(10男10女),包括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谌志笃等天津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
· 名称与宗旨:社名“觉悟”取自“革心”、“革新”的精神,宗旨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这意味着不仅要改造社会,也要改造自己的思想。
· 鲜明的特点:
- 男女平等:它是中国最早打破封建性别界限、实行男女成员共同组织的团体之一。20名初始成员男女各半,极具开创性。
- 组织严密:社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强烈的社团意识和纪律性。
- 匿名制度:为了打破性别和旧身份的偏见,社员们决定用抽号的办法代称姓名。周恩来抽到5号,取名“伍豪”;邓颖超抽到1号,取名“逸豪”。这些代号后来有些人继续使用(如“伍豪”成为周恩来著名的笔名之一)。
- 探索新思想:社员们经常邀请李大钊等进步学者来演讲,讨论各种新思潮,特别是正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
主要活动与影响
- 出版《觉悟》杂志:1920年1月,觉悟社出版了唯一的刊物《觉悟》,由周恩来主编。该刊猛烈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和帝国主义,探讨社会改造和革命出路,虽只出版了一期,但影响巨大。
- 领导天津爱国运动:觉悟社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组织了一系列请愿、示威和抵制日货活动。
- “双十”斗争:1919年双十节,觉悟社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到军警镇压。周恩来等人被捕,在狱中进行了坚决斗争,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 走向革命道路:1920年夏,在周恩来主持下,觉悟社召开年会,总结斗争经验。会后,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主要成员赴法勤工俭学,继续探索革命真理,其中大部分人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历史意义
觉悟社存在的时间虽短(约一年),但其历史意义深远:
· 它是五四运动孕育出的最杰出的青年团体之一,是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
· 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邓颖超也成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
· 它的实践和探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乃至全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来说,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的成立,是五四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它汇集了一群追求真理、勇于革新的进步青年,为中国革命的未来培养了骨干力量,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浏览 26 次, 今日访问 1人 )